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1页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2页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3页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4页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 科数学年 级八年级教学形式互动-探究教 师郑栋良单 位鹤山市纪元中学课题名称等腰三角形学情分析初中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逐步增强,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处,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地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动手翻折,再“观察猜测-交流讨论-分析推理-归纳总结” 让学生在客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逐步学习、领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法,并发展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腰三角形、腰、底、顶角、底角

2、等基本概念; 掌握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归纳证明应用”的知识形成过程。进一步体会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特征的理解与实际运用。策略:为了突出重点,我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于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为

3、了突破难点,我将引导学生经历动手画图、动手折纸、对比分析、提出猜想、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教学过程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三角板、透明纸片、剪刀、铅笔。(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1、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房屋人字架、博物馆等建筑物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仔细观察。师:这些图片中都有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三角形)师: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那些呢?(复习旧知识)2、再次展示这些精美的建筑物图片,找出里面的等腰三角形。师: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并指出其中各部分的名称;(从而引出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4、做等腰三角形。边: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角:等腰三角形中,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3、设置疑问:为什么有些建筑的某些部分作成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呢?它有什么优点呢?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征外,还有哪些特殊性质?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今天共同来学习 10.3.1等腰三角形。(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等腰三角形,唤醒记忆,留下悬念。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作为问题的切入点,突出数学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是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为帮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5、,能够自主的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取知识。而不是将现成的知识告诉学生,所以对性质的发现,我采用了下面的方法:1、动手实践活动一:画一画,请同学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等腰ABC,使AB =AC ,并将三角形纸片剪下来。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活动二:做一做,把纸片对折,将两腰重合在一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用几何工具验证一下你的发现,小组交流,看同学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发现。再明确提出要探索的问题:通过这些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活动三:议一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之后,再交流,展开讨论。(设计意图:这时,有些学生可能局限于预习时得到的结论,教师要通过富有激励和挑战的语句来激发、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6、,敢于发表见解。并深入学生之间,共同探讨,师生互动,此时要关注学生概括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2、成果展示:请各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同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模型,并在大屏幕上显示如下内容:(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A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B=C。(3) BD=CD,AD是底边上的中线。(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5)BAD=CAD,AD为顶角的平分线。(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折叠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在实验和观察中去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自主探索和

7、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3、归纳探究,得出结论(1)请同学用文字归纳结论2,教师适时点拨。投影展示: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师:你能用几何语言表达这句话吗?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能进行归纳。投影:在ABC中,AB=AC (已知)B=C(等边对等角)及时巩固,加深理解讲析例1例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数。(板书解题步骤)“等边对等角”必须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才成立解: AB=AC(已知)C=B=80(等边对等角)又A+B+C=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A=180BC = 180 80 8020(设计意图:例题直接来自

8、课本,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例1进行详细的板书以及必要的解题示范,让学生掌握几何逻辑推理过程,解决学生书写过程表达难的问题。)变式练习:在等腰ABC中,A= 100, 则B=_(2)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结论345吗?通过学生归纳,折痕AD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顶角的平分线和底边上的高。由此得出性质2。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在ABC中,AB=AC,D在BC上,2如果ADBC, 那么BAD= _ , BD= _ ( )3如果BAD= CAD, 那么AD _ , BD= _ ( )4如果BD=DC, 那么BAD= _ , AD _ (

9、)(设计意图:几何定理的运用需要学生能够用较规范的几何语言进行描述,为将来进行严密的几何逻辑推理打下基础。所以我将性质2设计成填空题,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依据,掌握“三线合一”的运用方法,即“联想法”、“知一得二”法。)(3)对比学习:1那一般的三角形有没有这样的结论呢?任意三角形ABC,BAC的平分线、边 BC上的中线和高,这三条线段互相重合吗?投影展示:使用几何画板直观演示“三线不合一”到“三线合一”的过程,发现三线合一的条件,再拖拽改变两腰的大小,感悟“三线合一”现象依然存在。将抽象的定理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此时难点得以初步解决。2请画出一般的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C的平分线和它对边的中线

10、和高,观察一下这三条线段重合吗?(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后)教师着重强调:a.“三线合一”是对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而言的。b.“等边对等角”必须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才成立。(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性质,再动手深入探究,发现除了在等腰三角形中,其它三角形都不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然后通过课件的形象、直观展示,学生能够准确感受并内化,同时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此基础上,再出示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综合应用题-例2。例2:在ABC中,AB =AC,点D是BC的中点,B = 30,求(1)ADC的度数,(2)BAD的度数。解:(1) AB = A

11、C,D是BC边上的中点(已知)ADBC, BAD =CA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ADC =ADB=90(垂直的定义)(2) BAD +B +ADB=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BAD=180-B-ADB=180-30-90=60先让学生经过思考后,组内交流意见,再将解题过程完整的写在课堂本上,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做完后,师生共同点评,要强调性质运用的书写格式。及时鼓励敢于发表意见,和完成较好的同学,让学生对学好数学充满信心。(三).巩固训练,应用拓展。 1、完成P971、2题(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直角或钝角吗?为什么?(2)、填空题: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那么其余

12、两个角为 _和 _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 ,那么他的一个底角为 _(1)小题强调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和底角的取值范围:0顶角180,0底角90。(2)小题旨在归纳解题方法: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角。 2、实际运用:如图2,现在工人师傅要加固屋顶,他们通过测量发现AB=AC,并找到了横梁BC的中点D,然后在AD两点之间钉上一根木桩,他们认为木桩是垂直横梁的。你认为他们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实践运用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从数学回到实际生活,自然地渗透数学作用于实际问题的

13、思想。)3、拓展训练: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断,阅读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A等于30,请你求其余两角”。同学们经过片刻思考与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讲:“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还有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设计意图:这是一道课很好的拓展训练题,为学生再一次创设探究情景,展示性质在应用时,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题型新颖,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数学中分类讨论

14、的思想。)(四).感悟收获,整体把握。通过本节课的探索研究,你收获到了什么?所学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本节课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对你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设计意图:这样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谈收获,谈学习方法,激活课堂气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教师根据情况再进行小结。)板书设计板书分三个半块,力求板面整齐有序,“一板清”,勾勒出教学的主线,呈现完整的知识机构体系,并突出重点,便于学生掌握。作业或预习(一).作业布置1、 课本P99:习题10.31、2、3;(必做题)2、 拓展练习(选做题)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E在AC上,D在BA的延长线上,AD=AE,连结DE。请问:DEBC成立吗?请简单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提高,作业设计体现了分层训练的教学原则,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独立完成,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符合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二).设置疑问,留下悬念上面我们研究了一般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当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时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