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颌面部解剖生理,颌面部表面形态,1.颌面部上1/3的 表面形态标志 2.颌面部中1/3的 表面形态标志 睑裂 睑内眦联合和睑外眦联合 内眦和外眦 鼻根 、鼻尖、鼻背、唇面沟、鼻唇沟 口裂、口角、唇红、唇红缘、唇弓、人中点 唇峰和唇珠、人中 耳屏、眶下孔 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3颌面部下1/3的 表面形态标志 颏唇沟 颏下点 颏孔,颌骨,一) 上颌骨 上颌骨为面中部最大的骨骼,形态不规则,由一体、四突构成,即上颌骨体、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构成。与周围邻近骨器官相接,构成眶底、鼻底和口腔顶部。 1.上颌骨体:分为四壁一腔、即前、后、上、内四壁和上颌窦腔 2.上颌骨突:包含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
2、(腭前孔、腭大孔,上颌体,前壁(脸面):上方为眶下缘,下方接牙槽突 。 标志:在眶下缘中份下方0.5-0.8cm处有一开口向内下的骨孔称眶下孔,有眶下神经、血管通过。 后壁(颞下面):常以颧牙槽嵴(上颌第一磨牙根方的骨突)作为前、后壁的分界。嵴的后方骨质微凸呈结节状称上颌结节,其上方有2-3个小孔,为上牙槽后神经、血管经过处,可麻醉上颌磨牙颊侧,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应将麻药注射至上颌结节处,上颌体,上壁(眶面):构成眼眶下壁,其后面中部眶下沟向前内下形成眶下管,开口于眶下孔。上牙槽前、中神经经眶下孔支配上颌前牙及双尖牙。 内壁(鼻面):构成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开口处经中鼻道与鼻腔相通。 鼻面有
3、一三角形的上颌窦裂孔通向鼻腔,平时为筛骨、腭骨及下鼻甲所掩盖,仅留上颌窦开口通中鼻道。上颌窦裂孔后方骨面粗糙,有向下前的沟与腭骨垂直板相接,构成翼腭管,有腭降动脉及腭大神经通过,穿出硬腭上的腭大孔位于黏膜下,上颌体,上颌窦:为锥形空腔。分为一底、一尖及前外、后、上、下四面。底为上颌体的鼻面,尖伸入上颌骨颧突,上面即上颌体的眶面,下面即牙槽突,前外侧面为上颌体前外侧壁,后面为上颌体后面。 上颌窦下壁有前向后盖过上颌双尖牙及磨牙的根尖,有的仅隔一层上颌窦黏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因而以上诸牙牙根感染时可侵及上颌窦,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临床上拔除上颌双尖牙及磨牙断根时,在掏根是应
4、避免将牙根推入到上颌窦内,上颌体,四突:额突、颧突分别与额骨、颧骨相连。 牙槽突又称牙槽骨,是上颌骨包绕牙根的突起部分。左右牙槽突相连构成上牙槽弓。前牙及双尖牙区牙槽突的唇、颊侧骨板薄而多孔,因而上颌前牙及双尖牙区拔牙及牙槽骨手术时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腭突是在牙槽突内侧伸出的水平骨板,两侧腭突在正中线相连称腭中缝,组成硬腭,分隔口腔与鼻腔,构成口腔顶部。硬腭前份有切牙孔,有鼻腭神经、血管经过,后份有腭大孔,有腭前神经、血管经过,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1)支柱式结构的临床意义 (2)解剖薄弱部位的临床意义 主要有三条薄弱线,为骨折常发生的部位 第一薄弱线,即上颌骨Le Fort型骨折线 第
5、二薄弱线,即上颌骨Le Fort型骨折线 第三薄弱线,即上颌骨Le Fort型骨折线,二)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可以活动的骨骼,左右对称,于正中连接呈马蹄形. 可分为下颌体及下颌支两部分. 1. 下颌体:分为 上、下两缘和内、外面 2 . 下颌支:为左右垂直部分,分为内、外两面及两突,称喙突和髁突,两骨突之间的凹陷称下颌切迹或乙状切迹,下颌体外面,1.正中联合:为一直嵴,胚胎时期由左右两部分合成。 2.颏孔:第二双尖牙或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下方,有一朝向后上、外的骨孔,有颏神经、血管通过. 3.颏结节:正中联合两旁近下颌骨下缘,左右各有一对突起. 4.外斜线:从颏结节经颏孔向后上方延续与下颌支前
6、缘相连的骨嵴.其下方有颈阔肌附着,下颌体内面,1.颏棘:分为颏上棘和颏下棘.颏上棘为颏舌肌起点,止于舌.颏下棘为颏舌骨肌的起点,止于舌骨. 2.内斜线:从颏棘斜向后方,有一线形骨突起,为下颌舌骨肌起始处,又称下颌舌骨线. 3.舌下腺窝:内斜线的前上方. 4.颌下腺窝:为内斜线的后下方,下颌体两缘,上缘:为牙槽突,有牙槽窝包埋牙根. 下缘:为下颌底部,圆钝厚实,骨质致密坚硬,为颌面部手术的解剖标志,下颌支(两面,内面:后上方有下颌孔(相当于下颌磨牙的牙合平面),孔的前内方为有下颌小舌覆盖,下颌孔为下牙槽神经的入口,向前下与颏孔相通,下颌管内有下牙槽神经,血管。麻醉该神经时以下颌孔为标志,应注意避
7、开下颌小舌。 外面:下部粗糙,为嚼肌附着处,下颌支(两突,喙突:呈扁三角形,有颞肌和嚼肌附着。 髁状突:与颞骨关节凹构成颞下颌关节,可分为颞部和颈部,颈部有翼外肌附着。髁状突为下颌骨的生长中心,在下颌骨发育未完成之前若髁状突受伤可导致面颌畸形。 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缘相交的部分,有茎突下颌韧带附着,下颌骨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下颌骨的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状突颈部为骨质薄弱区,遭受外力时易发生骨折,同时下颌骨血运较上颌骨少,周围有强大致密的肌肉 及筋膜包绕,炎症不易引流,容易引起骨髓炎的发生,骨折后愈合也较慢,肌肉,一)咀嚼肌:可分为闭口和开口两组肌群及翼外肌 1闭口肌群(升颌肌):主要
8、附着在下颌支上,有咬肌、颞肌、翼内肌 2开口肌群(降颌肌):主要附着在下颌体上,是构成口底的主要肌。有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 3翼外肌: 上头:起自蝶骨大翼颞下嵴,止于关节盘前缘。起闭口作用,使下颌由侧位回到正中位。 下头起自翼外板外面,止于髁状突颈部。收缩时起开口作用,使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肌肉,二)表情肌: 薄而短小,起自骨壁或筋膜,止于皮肤。受面神经支配,如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笑肌,颊肌,三角肌 等,围绕眼、鼻、口腔呈环形或放射状排列,面神经受损时可引起面神经麻痹,面部外伤时面肌收缩使创口裂大,应逐层缝合,以免形成内陷瘢痕,血管,一)动脉: 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
9、支,有舌动脉、颌外动脉、颌内动脉和颞浅动脉。这些分支相互吻合,构成密集的动脉网,故而损伤及手术时易出血,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与再生愈合能力,血管,二)静脉: 一般分为深、浅两个静脉网,多与同名动脉伴行。 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 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相当于上颌结节后方) 可通过卵圆孔与破裂孔与颅内海绵窦相通。 颌 面部静脉瓣膜发育不完善,少且薄弱,当肌肉收缩或挤压时易使血液返流,故颌面部感染时,特别是鼻根至两侧口角的危险三角区的感染,可逆行传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淋巴组织,较重要的淋巴结有腮腺淋巴结、颌上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和位于颈部的颈浅和颈深林
10、巴结 正常情况下淋巴结小而柔软,不易扪及,当炎症或肿瘤转移时淋巴结会肿大,神经,口腔颌面部的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运动神经主要是面神经。 (一)三叉神经:第五对脑神经,自颅内三叉神经半月节分三支出颅,即眼支、上颌支、下颌支。后两支与口腔科关系密切。 (二)面神经:第七对脑神经,上颌神经,由圆孔出颅,经眶下裂、眶下沟入眶下管,分布于面部皮肤及黏膜。 1.蝶腭神经:上颌神经在翼腭凹处进入蝶腭神经节, 在蝶腭神经节处发出以下四支。 (1)鼻腭神经:穿过蝶腭孔沿鼻腔、鼻中隔向前下方入切牙管内,出切牙孔分布于上颌前牙腭侧。 (2)腭前神经;有叫腭大神经,经翼腭管下降出腭大孔,分布于上颌磨牙、前磨牙腭侧
11、,并与鼻腭神经在尖牙处交叉。 (3)腭中、腭后神经:有叫腭小神经,由腭小孔出来,分布于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颌神经,2.上牙槽后神经:上颌神经沿翼腭凹前行,于上颌结节后壁发出的分支。主要支配上颌磨牙颊侧牙龈、牙槽骨、牙周膜,不包括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 部分上牙槽后神经进入上颌结节牙槽孔,分布于上颌窦黏膜,上颌神经,3.上牙槽中神经:由上颌神经刚入眶下管处发出,沿上颌窦外壁下行,分布于上颌双尖牙及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并与上牙槽后、上牙槽前神经相交叉。 4.上牙槽前神经:由眶下神经出眶下孔之前发出,沿上颌窦前壁进入牙槽骨,分布于上颌前牙唇侧,并与对侧上牙槽前神经交叉,下颌神经,含感觉和运动两
12、种神经纤维,为混合神经,下颌神经由卵圆孔出颅后分为前、后两股。 1.前股: 感觉神经:颊神经,分布于下颌磨牙颊侧牙龈,颊部后份黏膜和牙槽骨。 运动神经:支配咀嚼肌。 2.后股:主要为感觉神经。如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下颌神经,1.舌神经:支配舌前2/3,下颌舌侧牙龈和口底黏膜的感觉。 2.下牙槽神经:在下颌升支内侧中段经下颌孔进入下颌管内,沿途发出许多分支,支配同侧下颌牙齿,并于对侧下牙槽神经于中线处交叉。 下牙槽神经在下颌管内于双尖牙区经颏孔分出颏神经,支配前牙及双尖牙唇侧牙龈及皮肤、黏膜,并与对侧同名神经相交叉。因此,在麻醉上、下颌前牙时因与对侧神经有交叉,应在对侧加上浸润麻醉,下
13、颌神经,下牙槽神经在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入下颌神经沟处,舌神经位于下牙槽神经之前内方约1cm处,麻醉下牙槽神经后将针退出1cm即可麻醉舌神经,再退出1cm即可麻醉颊神经。故而拔除下颌牙齿只需一针即可麻醉三条神经,面神经,为第七对颅神经,包含运动、味觉和分泌纤维,主管面部表情肌的运动,舌前2/3味觉及涎腺的分泌。面神经出茎乳孔后,进入腮腺内分五支,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及颈支。做面部手术和腮腺手术时应注意保护面神经。如颌下切口时,为避免损伤面神经,切口应选在下颌下缘1.5-2.0cm处,涎腺,有左右对称的三对大涎腺,即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及黏膜下的小粘液腺。分泌唾液具有湿润口腔、软化食物、
14、初步消化、调节液体平衡及抑菌作用.可分为浆液腺、黏液腺、混合腺三种。腮腺为浆液腺,小涎腺属黏液腺,舌下腺及颌下腺属混合腺,涎腺,1.腮腺:位于耳垂前、下、后方,由颈深筋膜浅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腮腺外面的鞘膜致密,腮腺深部的鞘膜薄且不完整,因此当腮腺深部脓肿时易向外耳道及咽旁间隙蔓延。 腮腺内有面神经,耳颞神经,颈外动脉及其分支颞浅动脉、颌内动脉穿过,腮腺手术时应避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腮腺导管自腺体浅叶发出,横过嚼肌外面,穿过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处,涎腺,2.颌下腺;位于颌下三角内,其导管自颌下腺深部发出,由后下斜向前上开口于舌系带两侧的舌下肉阜。因其行程长,导管开口大,导管开口处有一个向上走行的过程,因而颌下腺导管内易形成结石。 3.舌下腺:位于口底黏膜舌下皱襞深面,直接开口于舌下皱襞的表面,颞下颌关节,由颞骨关节窝、关节结节,髁状突及关节盘、关节囊和周围包绕的关节韧带组成,口腔常规检查,一.检查体位 二.检查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编织银包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2024-2030版)
- 2025年太阳能橡胶配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电梯门套节能改造与优化合同
- 陶瓷艺术创意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环保砖厂设备采购合同范文
- 2025年中国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第8课 碰撞运动-碰撞传感器和机器人的避碰行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2012九年级下册
- 2025年钾长石原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自行车车轮广告封闭盘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Unit 4 What can you do Part B Read and write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GB/T 15561-2024数字指示轨道衡
- 网络保险风险评估-洞察分析
- 2025-2030年中国旅居康养行业全国市场开拓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4“五史”全文课件
- 食品检验员聘用合同样本
-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
- 2025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计划
- 《物料摆放规范》课件
- 2024年资助政策主题班会课件
- 《烟花效果及制作》课件
- 2024江苏太仓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