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推荐)新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推荐)新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推荐)新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4页
(推荐)新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调整方案说明年)调整方案说明 新新农农镇镇 人人民民政政府府 二二一七年十一月一七年十一月 目 录 一、规划调整的背景.1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 (二)规划实施成效评价.2 (三)规划调整的必要性.4 二、规划调整依据与过程.5 (一)调整依据.5 (二)简要过程.7 (三)主要成果.8 三、资料来源与数据采用.9 (一)资料数据来源.9 (二)规划基数转换.10 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13 (一)耕地保有量的确定.13 (二)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调整.14 (三)建设用地安排与空间拓展.15 (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

2、整.16 (五)土地用途管制分区.17 (六)建设用地管制分区.18 (七)土地整治相关区域划定.19 (八)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21 附表:新农镇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20152020 年) 新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调整方案说明年)调整方案说明 一、规划调整的背景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 2014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新农镇土地总面积为 11365.4 公顷。具体土地利用结构如下: (1)农用地。2014 年末全镇农用地面积为 8990.4 公顷,占土 地总面积的 79.10%。其中耕地 4133

3、.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6.37 %; 园地 640.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63%;林地 3768.4 公顷,占土 地总面积的 33.16%;其他农用地 448.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94 %。 (2)建设用地。2014 年末全镇建设用地面积为 1904.7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16.76%。其中城乡建设用地 459.2 公顷,占土地总 面积的 4.04%;交通水利用地 1445.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72%。 (3)其他土地。2014 年末全镇其他土地面积为 470.3 公顷,占 土地总面积的 4.14%。其中水域 197.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7

4、4%;自然保留地 272.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40%。 2、土地利用效率 (1)土地利用程度。2014 年末全镇土地利用率为 95.86%,高 于东港市 79.20%的平均水平;土地垦殖率为 36.37%,低于东港市 40.73%的平均水平;土地开发强度为 16.76%,高于东港市 12.40% 的平均水平。 (2)土地利用效益。2014 年末全镇建设用地地均二、三产业 产值为 57.21 万元/公顷,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 43.84 万 元/公顷,全镇地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16.95 万元/公顷。 (二)规划实施成效评价(二)规划实施成效评价 1、主要指标执行情况 (1)耕地

5、保有量指标。 新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 年) (以下简称“现行规划” )确定全镇到 2020 年耕地保有量 不低于 3992.0 公顷,2014 年全镇耕地面积为 4133.2 公顷,超出耕 地保有量指标 141.2 公顷。 (2)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现行规划确定规划期内全镇基本农田 面积不低于 3711.0 公顷,2014 年全镇基本农田面积为 3711.0 公顷, 落实了现行规划安排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3)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现行规划确定到 2020 年全镇城 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 459.0 公顷,2014 年全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为 459.2 公顷。 (4)建设

6、占用耕地规模指标。现行规划确定到 2020 年全镇新 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不超过 14.0 公顷,到 2014 年全镇新增建设占 用耕地规模为 5.4 公顷。 (5)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指标。现行规划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任务 97.0 公顷,到 2014 年,全镇完成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543.5 公顷。 (6)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指标。现行规划确定到 2020 年全镇人 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 82.0 平方米,到 2014 年全镇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 168.0 平方米。 2、规划实施主要成效 现行规划经批准实施以来,全镇严格落实各项规划措施,规划 实施成效显著: (1)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7、2014 年全镇耕地面 积为 4133.2 公顷,比现行规划确定的 2020 年耕地保有量 3992.0 公 顷多出 141.2 公顷;全镇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 3711.0 公顷,全部落 实到地块和责任人。规划实施期间,全镇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和逐级 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有效实施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 护,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2)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得到科学保障。规划实施期间,全镇按 照有保有控的原则配置各项建设用地,到 2014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净 增加 172.7 公顷,有效保障了全镇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基础设 施建设的合理用地需求,在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提高了 建设

8、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3)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得到优化。规划实施期间,通过不断完 善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制度,优先布设生态屏障用地,协 调安排基本农田和基础设施用地,优化城镇村用地布局,统筹安排 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引导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全镇基础 性生态用地保持稳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工矿用地 在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中的比例从 2005 年的 1.34%提高到 2014 年的 2.20%。 3、规划实施存在问题 (1)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随着一系列经济振兴措施的实施 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新农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供需矛 盾日益突出。截至 2014 年底,全镇新增建设用

9、地指标已使用完毕。 据测算,20152020 年全镇新增建设用地缺口约为 15.0 公顷,其中 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缺口约为 11.0 公顷,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 地缺口约为 4.0 公顷。 (2)建设用地布局不尽合理。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在科学发展观和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经济增长的立足点由扩大增 量用地逐步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 步提高,致使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工业、农业等发展格局发生局 部调整,导致规划建设用地布局与宏观发展战略需求存在偏差。 (3)建设用地整治进度缓慢。现行规划安排规划期内建设用地 复垦规模 8.1 公顷,同时,规划期内通过实施城乡建设

10、用地增减挂 钩需整理拆旧区规模 17.0 公顷,规划实施期间,全镇实际整治建设 用地规模为 5.0 公顷,建设用地整治进度缓慢,致使建设用地总规 模超出了规划预期。 (三)规划调整的必要性(三)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1、适应区域发展格局调整的需要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把握新一 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等战略机遇, 保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进一步突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土 地生态环境建设, 新农镇需要重新定位各区域的功能,调整生产、生活和生态空 间。为适应区域发展格局调整的需要,有必要对现

11、行规划进行调整。 2、缓解新增建设用地不足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已经逐步成为限 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有必要通过规划调整,落实上级规划追加 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通过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 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和低丘缓坡地建设开发利用等 建设用地整治活动扩展新增建设用地空间,破解新增建设用地不足 的瓶颈。 3、落实各项土地利用任务的需要 为了落实丹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下达的各项任务, 东港市对东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进行了调 整,并将各项任务分解到了其所辖的各乡(镇、街道) 。为落实县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确

12、定的各项任务,特别是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等指标,必须对现行规 划进行调整。 二、规划调整依据与过程 (一)调整依据(一)调整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 (7)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 ; (9)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 2、政策规范依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

13、平衡的意 见 (中发20174 号) ; (2)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 200428 号) ; (3)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发 200631 号) ; (4)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国发20083 号) ; (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 若干意见 (中发20167 号) ; (6)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168 号) ; (7) 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 知 (国土资发201418 号) ; (8) 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 (

14、国 土资发2014119 号) ; (9)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 善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土资厅函20141237 号) ; (10)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 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厅函20161096 号) ; (11) 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 殊保护的通知 (国土资规201610 号) ; (12)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 (辽国土资发2016240 号) ; (13)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制图规范和数据库标 准; (14)其他相关政策、规范。 3、相关规划依据

15、 (1) 东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及其调整 方案; (2) 新农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3)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 护等其他相关规划。 (二)简要过程(二)简要过程 1、前期工作阶段 完成工作组织准备、技术准备、资料收集。主要收集的资料包 括现行规划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经济 社会发展状况等基础资料和相关行业、部门规划资料等。 2、成果编制阶段 调整现行规划目标,优化耕地、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形 成调整完善后的规划文本、 规划说明、规划图件等成果。 3、数据建库阶段 按照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建设

16、的要求,将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纳 入数据库,更新现行规划的矢量数据、栅格数据、文本数据、表格 数据、元数据等成果。 4、论证报批阶段 按照规划调整完善成果报批要求,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经征求意 见和履行专家论证、听证程序后,报丹东市人民政府审批。 (三)主要成果(三)主要成果 1、文字成果 (1) 新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文 本 ; (2) 新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说 明 。 2、图件成果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建设用地管制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 (4)土地整治规划图。 3、数据库成果 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总体

17、规划数据库。 三、资料来源与数据采用 (一)资料数据来源(一)资料数据来源 1、基础资料来源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中所采用的基础资料与数据来源于丹东市国 土资源局、东港市国土资源局、镇政府、东港市直各部门涉及新农 镇 20062014 年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情况的资料。 2、基础数据采用 (1)土地利用数据。本次规划调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来源于 东港市国土资源局,并经丹东市国土资源局确认的新农镇 2014 年土 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土地分类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础上,根 据规划的需要进行了适当归并,将土地利用现状归并成两级分类, 一级地类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二级地类,农用地包括

18、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 用地(含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 地) 、交通水利用地(含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其他建设 用地(含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 ,其他土地包括水域(含河 流水面和滩涂) 、自然保留地。历年土地利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东港市 20062014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中涉及新农镇部分。现行规划 数据主要来源于新农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 (2)其他相关数据。本次规划调整采用的其他相关数据主要来 源于 20062014 年东港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交通、水利、农经、 林业、住建等部门规划中涉

19、及新农镇部分,新农镇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等。 (二)规划基数转换(二)规划基数转换 1、基数转换原则 (1)用途管制原则。应遵循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有利于落实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2)依法核定原则。应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合法性审查 认定,确保规划基数客观、准确,维护规划编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3)衔接可行原则。应充分利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与土 地现状分类充分衔接,满足规划管理需要,有利于规划目标任务的 落实。 (4)综合平衡原则。应遵循行政辖区内土地总面积以及农用地、 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保持不变的原则,转换前后保持一致。 2、基数转换方法

20、在 2014 年新农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基础上,按照乡(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 51 号)文件规定的土地规划分类体系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细分 和归并,具体转换方法如下: (1)农用地转换。农用地转换进行到二级类,将土地利用现状 分类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分别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的耕地、园地、 林地;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草地中的天然牧草地和人工牧草地合并 转换为土地规划分类的牧草地;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交通运输用地 中的农村道路,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的坑塘水面、沟渠和其他土 地中的设施农用地、田坎合并转

21、化为土地规划地类的其他农用地。 (2)建设用地转换。建设用地转换进行到三级类,将土地利用 现状分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中的城市、建制镇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 城乡建设用地中的城镇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其中,其他独立 建设用地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将土地利 用现状分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中的村庄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城乡建 设用地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城镇村及工矿用 地中的采矿用地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城乡建设用地中的采矿用地; 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中的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转 换为土地规划地类其他建设用地中的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 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交通运输用

22、地中的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机场 用地、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合并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的交 通运输用地;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的水库水 面和水工建筑用地合并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的水利设施用地。 (3)其他土地转换。其他土地转换进行到三级类,将土地利用 现状分类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的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沿海滩涂、 内陆滩涂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水域中的河流水面、湖泊水面和滩涂; 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草地中的其他草地和其他土地中的盐碱地、沼 泽地、沙地、裸地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中的自然保留地。 3、基数转换结果 按照基数转换的原则和方法,对新农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 基数转换后,得到基于土地

23、规划分类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具体见 表 31。 表 31 规划基础数据转换结果表 单位:公顷 地类面积 土地总面积11365.4 合计 8990.4 耕地 4133.2 园地 640.3 林地 3768.4 牧草地 0 农用地 其他农用地 448.5 合计 1904.7 小计 459.2 城镇用地 0 农村居民点用地 449.1 采矿用地 4.6 城乡建设用地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5.5 小计 1445.5 交通运输用地 92.9 交通水利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1352.6 小计 0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0 建设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 特殊用地 0 合计470.3 小计 197.4 河流水面 119.8

24、 水域 滩涂 77.6 其他土地 自然保留地272.9 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耕地保有量的确定(一)耕地保有量的确定 1、确定方法 根据全镇 2014 年耕地面积、20152020 年耕地减少面积和补 充耕地面积确定 2020 年耕地保有量。其中,耕地减少面积的确定主 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本次规划调整方案安排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及历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情况、不稳定耕地调查结果、计划安排的 生态退耕及农业 结构调整规模、历年灾害损毁耕地情况;补充耕地面积主要依 据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潜力和上级规划安排的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 确定。 2、确定过程 (1)耕地减少面积测算。根据上级规划安排 201

25、52020 年新 农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15.0 公顷和历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平均比例 确定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为 11.0 公顷;结合新农镇不稳定耕地调 查结果和农业发展需求,20152020 年计划安排生态退耕规模 20.0 公顷,农业结构调整致使耕地净减少规模 205.0 公顷;根据历年灾 害损毁耕地情况,20152020 年因灾害损毁致使耕地净减少规模能 够控制在 2.0 公顷以内。据此测算,20152020 年,全镇耕地减少 规模控制在 238.0 公顷以内。 (2)耕地增加面积测算。据测算,全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潜力 能够落实上级规划安排的 126.0 公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补充

26、耕地途径为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宜 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 3、确定结果 2014 年全镇耕地面积为 4133.2 公顷,耕地减少面积为 238.0 公 顷,耕地增加面积为 126.0 公顷,因此,2020 年耕地保有量为 4021.2 公顷,与上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任务一致,落实了 上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任务。 (二)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调整(二)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调整 1、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现行规划确定新农镇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 3711.0 公顷, 根据上级规划调整方案安排,新农镇核减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168.0 公顷。规划调整后,全镇需落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

27、于 3543.0 公 顷。 2、基本农田布局调整 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总要求,主要 遵循以下原则:将纳入新一轮生态退耕的耕地、严重污染无法治理 的耕地、严重损毁无法复耕的耕地和现状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以 及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其他农用地划出;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 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划定为永久基本农 田;原则上 25 度以上坡耕地、零星分散、规模过小、不适宜耕作、 质量较差的耕地不宜划为基本农田;新划定的基本农田必须是耕地, 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高于原有质量等别,集中连片程度 有所提高。 (三)建设用地安排与空间(三)建设用地安排与空间拓展拓

28、展 1、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 根据上级规划调整方案安排,到 2020 年,全镇新增建设用地控 制在 15.0 公顷以内,根据现行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情况及 “十三五”期间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全镇 20152020 年安排新增城 乡建设用地 11.0 公顷,均为新增城镇工矿用地,主要安排在新农村、 黄家炉村等,安排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4.0 公顷,主要安 排在新农村、张家甸村 等。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时,将 2014 年及以前批准的建设用 地但未纳入变更调查的部分和 2015 年以来批准的建设用地,优先纳 入建设用地规模指标之中。 2、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 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主要包括

29、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工矿 废弃地复垦潜力,是增加建设用地流量指标、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的 基本依据。根据潜力调查,全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为 85.0 公顷, 主要分布在地枣坡村、鹿圈沟村等,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为 5.0 公 顷,主要分布在新农村、黄家炉村等。 3、建设用地空间拓展途径 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全镇力争使用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 70.0 公顷,在保障城镇发展同时,促进 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适度集中;积极引导工矿废弃 地复垦利用,全镇力争使用 2.0 公顷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重 点用于城镇建设。 (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四)土地利用结构

30、与布局调整 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农用地结构调整。到 2020 年,全镇农用地面积从 2014 年 的 8990.4 公顷调整为 9312.4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从 2014 年的 4133.2 公顷调整为 4021.2 公顷;园地面积从 2014 年的 640.3 公顷调 整为 796.3 公顷;林地面积从 2014 年的 3768.4 公顷调整为 3897.4 公顷;牧草地面积从 2014 年的 0 公顷调整为 118.0 公顷;其他农用 地面积从 2014 年的 448.5 公顷调整为 479.5 公顷。 (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到 2020 年,全镇建设用地面积从 2014 年

31、的 1904.7 公顷调整为 1847.7 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 积从 2014 年 459.2 公顷调整为 398.2 公顷;交通水利用地从 2014 年 的 1445.5 公顷调整为 1448.5 公顷;其他建设用地从 2014 年的 0 公 顷,调整为 1.0 公顷。 (3)其他土地结构调整。到 2020 年,全镇其他土地面积从 2014 年的 470.3 公顷调整为 205.3 公顷。其中,水域面积 197.4 公顷, 规模保持不变;自然保留地面积从 2014 年的 272.9 公顷调整为 7.9 公顷。 2、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农用地布局调整。按照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统筹

32、基本 农田保护与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合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对农业基础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好、分布集中连片房身村、张家堡 村、徐家堡子村、三道林子村、后团山子村等的耕地进行重点保护, 打造新农镇粮食生产基地;结合园地、林地开发适宜性,新增园地、 林地主要集中在立地条件适宜的四家子村、马圈子村、地枣坡村、 鹿圈沟村等,打造地方特色的林、果生产基地;整合现有设施农业 资源,引导畜禽养殖等设施农业向四家子村、新农村、马圈子村等 集中布局。 (2)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按照新增用地高效利用、存量用地集 约挖潜、用地总量理性增长的原则,集中安排城镇工矿用地,合理 安排中心村发展用地,协调安排基础设施用地

33、。优先保障镇区城镇 发展用地,优化保障工矿用地合理需求,促进城镇工矿用地集中集 聚和集约利用 ;适度保障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求,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向中心 村集中布局;支持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 局各类基础设施用地,构建新农镇交通“纵横贯通” 、水利“点线结 合” 、能源“清洁多样”的综合基础设施用地新格局。 (3)生态用地布局调整。维护山体、水体的生态过程连续性和 生态系统完整性。构建以核心生态斑块为生态源区,以农田、林地 为支撑,以河流、林带等生态廊道为联结带的生态网络安全体系,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保护对维系新农镇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 要价值的林地、耕地和水域,限制生态环

34、境敏感区域的土地利用活 动和强度,维护新农镇以山、水、林、田为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景观 风貌。 (五)土地用途管制分区(五)土地用途管制分区 1、土地用途分区原则 土地用途分区遵循土地资源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体现土地 主导用途和土地保护、限制、管理措施的相对一致性,以满足土地 用途管制的需要。 2、土地用途分区结果 根据土地的主导用途和未来土地利用方向,将全镇土地划分为 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 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等 6 类土地用途区,制定土地用途 管制规则,实行差别化的用途管制制度。具体情况见表 41。 表 41 土地用途分区一览表 单位:公顷、%

35、分区名称区域范围 区域 面积 占土地总面积 的比重 分区名称区域范围 区域 面积 占土地总面积 的比重 基本农田保护区 主要为基本农田和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田道路、 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 3742.832.93 一般农地区 主要为耕地、园地、畜禽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 生产服务的农田道路、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 他农业设施用地。 1436.012.63 林业用地区 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 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 4012.435.3 城镇建设用地区 主要用于城镇建设,须符合经批准的建制镇规 划。 5.10.04 村镇建设用地区 主要用于集镇和中心村建设,须符合经批准的

36、 村庄和集镇规划。 385.93.4 独立工矿用地区 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其他不宜在居民点范围内 安排的独立建设用地。 1.90.02 其他用地未划入以上用途区的土地。1781.315.68 合 计 11365.4 100 (六)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六)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1、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划定 根据新农镇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需要,因地制宜划定城乡 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其中: (1)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主要沿规划期内保留现状的城镇、 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边缘和规划期内新增的城镇、工矿、村庄建设 用地边缘划定。 (2)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主要是为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 确定性,在城乡建设用

37、地规模边界之外,并尽量采用主要河流、高 速公路、铁路、绿化带、山体等具有明显隔离作用的地物来划定。 2、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结果 根据新农镇城乡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将新农镇行政区域内的全 部土地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等三个建设 用地空间管制区域,并制定各区域的建设用地管制规则,对全镇的 建设用地进行空间管制。建设用地管制分区情况见表 42。 表 42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单位:公顷,% 分区名称划定依据区域面积比重 允许建设区 按照有利发展、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在建设用 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 标划定。 392.9 3.46 有条件建设区 按照保护

38、资源、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依据城镇、 工矿、村庄建设规划范围划定,并避让优质耕地特别是 基本农田和重要的生态环境用地。 38.6 0.34 限制建设区 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以外的土地划入限制建设区。 10933.9 96.20 合计11365.4 100 (七)土地整治相关区域划定(七)土地整治相关区域划定 1、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 根据农用地整理潜力状况,将农用地整理潜力大、分布相对集 中、整理条件好的区域,划定为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全镇共划定 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 1 片,主要位于广巨村,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 面积为 200.0 公顷。 2、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 根据农村建设用地整

39、理潜力状况,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大、 分布相对集中、整理条件好的区域,划定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 区域。全镇共划定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面积 70.0 公顷,主要 位于地枣坡村、鹿圈沟村等。 3、工矿废弃地复垦重点区域 根据工矿废弃地的类型、分布与规模,将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 大、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划定为工矿废弃地复垦重点区域。全镇 共划定工矿废弃地复垦重点区域面积 2.0 公顷,主要位于新农村。 4、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重点区域 根据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潜力状况,将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 力大、分布相对集中、开发条件好的区域,划定为宜耕后备土地资 源开发重点区域。全镇共划定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

40、发重点区域 2 片, 主要位于地枣坡村、马圈子村等,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重点区域 面积为 72.0 公顷。 5、基本农田整备区 在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的基础上,将未来以发展农业为 主的一般耕地和零散分布的基本农田划入基本农田整备区,通过加 大土地整治资金投入,引导非耕地逐步退出,促进零星耕地整合归 并、提质改造。全镇共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 1 片,主要位于四家子 村,基本农田整备区面积 7.7 公顷。 6、村镇建设控制区 结合农村土地整治安排,将未来需要逐步拆并但拆并时间难以 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划入村镇建设控制区。引导村镇建设控制 区内建设用地逐步拆并后调整为耕地等农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

41、能 拆并的,应保留现状用途,但面积不得扩大。全镇共划定村镇建设 控制区面积 15.0 公顷,主要位于新农村、马圈子村等。 (八)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八)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 1、与上级规划的协调衔接 在规划编制中,规划目标年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园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城 镇工矿用地规模、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 量、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等指标均与东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调整方案做到了协调一致。同时,规划编制中 新农镇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与上级规划确

42、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进 行了衔接;城镇工矿重点发展区的划定与上级规划确定的城镇工矿 重点发展区进行了衔接;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的划定与上级规划确定 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进行了衔接;重点基础设施的布局与上级规划 确定的重点基础设施布局进行了衔接。 2、与现行规划的协调衔接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既要做到与现行规划的衔接,维护现行规划 体系的延续性,又要体现未来土地利用情况的变化,对现行规划中 估计不足的部分予以调整,调整方案中未涉及的部分按照现行规划 执行。3、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衔接 新农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土地利用需求预测的重要基础数据。本规划遵 循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依据其制订了土地利用战略目标,通过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保护和合理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