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气体中毒的预防和急救_第1页
有害气体中毒的预防和急救_第2页
有害气体中毒的预防和急救_第3页
有害气体中毒的预防和急救_第4页
有害气体中毒的预防和急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害气体中毒的预防和急救当前,我省各类由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的环境应急事故高发,在这 些事故中,往往伴随着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的泄露甚至燃烧、爆炸, 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由于事故现场有毒、有 害气体弥漫,给消防、安监、环保等事故应急处置部门人员进入现 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也带来极大困难。因此,了解有毒、有害气 体物化性质和毒理,贯彻预防为主的应急思想,采用适合的防护措施 和设备,十分必要。一、硫化氢中毒的预防和急救硫化氢有臭鸡蛋味,为无色易燃气体,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 皮革、造纸等行业中,废气、粪池、污水沟、隧道、垃圾池中,均有 各种有机物腐烂分解产生的大量硫化氢。硫化氢主要

2、损害中枢神经系 统,短期内吸入即对呼吸道、眼睛产生刺激症状。极高浓度(达 1000mg立方米以上)时吸入,可在数秒内突然昏迷、呼吸骤停,进而 导致闪电式 死亡。(一)判断接触硫化氢的人员,可出现以下症状:头痛剧烈、头晕、烦躁、 谵妄、疲惫、昏迷、抽搐、咳嗽、胸痛、胸闷、咽喉疼痛,气急,甚 至出现肺水肿、肺炎、喉头痉挛以至窒息,可有结膜充血,水肿、怕 光、流泪,进而血压下降,心律紊乱等。(二)预防1. 完善工业生产工艺,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 风,不跑、不漏硫化氢气体。2. 加强安全和环保宣教,加强预防措施。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 食、喝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入高浓度区域工作必须有人

3、监护。3. 戴好防护工具。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使用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手戴橡胶手套。(三)应急处置和急救1. 迅速撤离人员至上风处,隔离至气体散净,切断火源。2. 合理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并收集和处理废 水。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3. 处置中毒人员。有条件时静脉注射 50%高渗葡萄糖20ml,加维 生素C300-500mg严重者速送医院抢救。二、氯气中毒的预防和急救 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窒息味。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中。氯气不燃,但能与一般易燃性气体或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能与许多化学品发生猛烈反应引起爆炸。如松节油、乙醚、氨气、金属粉末

4、等。氯气主要对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短期吸入可 造成声门水肿,进而产生窒息或肺水肿,可并发气胸。(一)判断 接触氯气的人员,可出现以下症状:流泪、流涕、咽干、咽痛、 胸闷、气急,甚至出现肺水肿以至窒息,肺部可有干、湿罗音或哮喘 音。(二)预防1. 完善工业生产工艺,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 风,不跑漏氯气2. 加强安全和环保宣教,加强预防措施。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 食、喝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入高浓度区域工作必须有人监护。3. 戴好防护工具。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使用正压自给 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手戴耐酸碱橡胶手套。(三)应急处置和急救1. 迅速撤离人员

5、至上风处,隔离至气体散净,切断火源。避免氯 气与松节油、乙醚、氨气、金属粉末等接触。2. 合理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并收集和处理废 水。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泄露氯气钢瓶 放置于石灰乳液中,之后对泄露钢瓶做技术处理。3. 处置中毒人员。迅速撤离人员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和保 暖。注意观察早期病情变化,做胸部 x 光检查。中毒人员应避免活 动。严重者速送医院抢救。三、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和急救 一氧化碳中毒也称煤气中毒,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常因使用煤炉漏气或采矿时通风不良而发病。一氧化碳吸入体内,与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它与血红蛋白的亲

6、和力比氧 大 210 倍,而它的解离速度是氧的 1/2100 。吸入后致使组织缺氧、痉 挛和水肿等。当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02%时,23小时即可出现神经系统损伤、缺氧等症状。当室内环境浓度达到0.08%, 2小时即可昏迷。(一)判断和急救 轻度:头痛、头晕、心慌、耳鸣、眼球转动不灵、恶心呕吐,全 身无力。立即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很快恢复。中度:除轻度症状外,常有意识不清、粘膜、口唇、皮肤、指甲 出现樱桃红色。速送医院抢救,抢救及时数日才能康复。重度:肺、脑、心受损,呼吸困难、肺水肿、心律不齐、体温升 高、皮肤苍白或青紫,昏迷,肢体瘫痪、癫痫发作。速送医院抢救, 抢救康复后遗留记

7、忆力减退、智力低下、精神失常等症状。(二)预防1. 完善工业生产工艺,严加密闭;日常严格检查煤气管道、阀门 是否跑气,应及时检修,严格遵守使用规则。2. 烧煤者的厨房应有风斗,充分通风换气。3. 加强安全和环保宣教,提高防煤气中毒及抢救的知识水平。加 强预防措施。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喝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 入高浓度区域工作必须有人监护(三)应急处置和抢救1. 合理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 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可将泄露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 或点燃烧掉。2. 自己发现有中毒时,可暂时走(爬)出中毒现场,吸新鲜空 气,并呼叫他人速来相助。发现他人已中毒者,

8、立即打开窗户,将中 毒者抬离现场至通风处,松解衣扣,使呼吸通畅并保暖。3. 如有呕吐应使中毒者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口鼻内的分泌 物。4. 用手导引人中,足三里、内关等穴,及时吸氧。如有窒息立即 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5. 速送医院抢救。四、二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又称碳酸气,为无色、稍带酸味的气体。一般情况下, 二氧化碳中毒对呼吸中枢神经系统成兴奋后抑制,最后导致呼吸中枢 麻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1718%寸,吸入量大时即可发生闪电 式窒息而死亡。(一)判断 人头晕痛、心慌、气短、气喘、恶心呕吐等。中毒甚者口唇、指 甲青紫,昏迷、意识不清,发生窒息而死亡。(二)预防 进入地下室或低洼封闭空

9、间前,先通风或以电扇向里吹风,再用 灯火试验,确有安全保障再进入。(三)应急救援和急救1. 发现地下室内有人中毒时,打开通风口或用电风扇向里吹风。 可点燃一支蜡烛或油灯,用绳索吊至深处,几秒钟内灯自熄,说明室 内仍缺氧,急救人员还应继续通风。如灯火未熄,应立即进入救人。 救援人员必须戴氧气袋,以确保安全。2. 二氧化碳中毒人员救出后,松解中毒人员衣带,呼吸新鲜空气 并注意保暖。3. 取出口、鼻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通畅。4. 用手导引或针刺人中、少商,合谷,涌泉,足三里等穴。5. 呼吸停止时做口对口呼吸和心脏按压并吸氧。6. 速送医院抢救。五、氨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氨是无色有刺激气味的碱性气体。主要

10、用于皮革、染料、化肥、 制药等工业的冷冻剂,常由泄露事故而吸入中毒。空气中氨气浓度达 500700mg/立方米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出现闪电式死亡(一)判断1. 吸入中毒:口、眼、鼻有辛辣感觉、咳嗽、流泪、流涎、胸 痛、胸闷、呼吸急促、有氨味;甚者皮肤糜烂、水肿、坏死,肺水 肿,喉痉挛,呼吸困难等。2. 皮肤接触:可见皮肤红肿、水疱、糜烂、角膜炎等。(二)预防1.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运输时应有严格 管理和防护。2. 加强安全和环保宣教,加强预防措施。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 食、喝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入高浓度区域工作必须有人监护。加 强宣传。3. 提高防护、急救知识水平

11、,预防事故发生。(三)应急救援和急救1. 切断气源,如不能立即切断,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 水冷却容器。使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2. 将中毒者迅速移至空气新鲜处,静卧,输氧。眼、皮肤烧伤时 可用清水或 2%硼酸溶液彻底冲洗 15 分钟以上,点抗生素眼药水。3. 速送医院抢救治疗。六、甲醛中毒的预防和急救 甲醛别名福尔马林,为无色透明气体,有刺鼻气味。是重要有机 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行业中。甲醛高毒、有腐蚀性且易燃, 甲醛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在 180 摄氏度时与氮氧化物 反应发生爆炸。甲醛主要对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短 期吸入高浓度蒸汽可造成呼吸困难

12、,重症者可产生窒息。(一)判断 接触甲醛气体的人员,可出现以下症状:眼结膜角膜炎、鼻炎、 咽炎、流泪、流涕、咽干、咽痛、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喉头痉 挛以至窒息。(二)预防1. 完善工业生产工艺,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 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2. 加强安全和环保宣教,加强预防措施。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 食、喝水;工作后淋浴更衣。3. 戴好防护工具。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使用正压自给 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手戴耐酸碱橡胶手套。(三)应急处置和急救1. 迅速撤离人员至上风处,隔离至气体散净,切断火源。如发生 燃烧,用泡沫、二氧化碳、沙土灭火。2. 合理通风,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如果喷雾状 水只能减少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