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态工程单元检测_第1页
人教版生态工程单元检测_第2页
人教版生态工程单元检测_第3页
人教版生态工程单元检测_第4页
人教版生态工程单元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届人教版生态工程单元检测1“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这种生态工程模式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A .物种多样性原理B 协调和平衡原理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解析 “无废弃物农业”主要模式为“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从而实现废物资源 化,其原理在于 “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 ”。答案 C2 .“退耕还林还草”是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 )A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B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D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解析 为了控制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 实施了一系列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

2、的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 生态工程等。答案 C3.下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B .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C .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D .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 提高解析 该图是人工生态系统图,利用生物学原理设置的生态农业;在该系统内,葡萄、 蔬菜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通过食物链把能量传给人、猪等生物,同时 为了提高能量和物质利用率,猪粪流进沼气池,沼渣喂养蚯蚓、蝇蛆,

3、施入农田等,实 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没有改变,蚯蚓等 能促进物质循环,但不能使能量循环流动。答案 B4 .生态农业是一个在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 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 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B .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 .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解析生态农业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了,但食

4、物链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变,A选项错误。答案 A5 上海世博会“零碳馆”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零碳馆”房顶植物吸收的C02将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B 馆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之一为C02 C3 (CH 20)丙酮酸 C02D .碳循环的破坏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引起“温室效应” 解析 馆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没有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B说法错误。答案 B6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

5、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 . B . C . D . 解析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农药对人有害;开荒辟地、围湖造田, 使草原或森林、湿地被改造,破坏了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违背的。 我们可以合理开发现有的生物资源寻找新的粮食资源,合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等。答案 B)Trffff(0气A*和废卄兽一阿、市律7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北方农区的一种“四位一体”的 生态家园示意图,其中沼气池、猪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 保持了合理的结构和比例。下列说法

6、正确的是(双选)(A .在农村发展沼气有利于保护林草植被B .该工程充分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C.保持生物比例合理遵循整体性原理D .能量可随着沼气的使用而流入生物体内解析保持生物比例合理遵循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沼气中的能量被人作为热能等形式利用,并没有随着有机物流入人体内。答案 AB&塔式蚯蚓污水处理系统 (下图所示)采用人造湿地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和蚯蚓等处理,通 过泥、沙、小石、大石四层过滤,这样重复几次后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下 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给雇的水A .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由植物和蚯蚓构成B .该生态系统选用蚯蚓等生物,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该生态系统的群落

7、既有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D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除了植物和蚯蚓之外,还包括泥、沙、小石、大石中的微生 物,故A项错误;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其植物所 固定的太阳能之外,还应包括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故D项错误。答案 BC9“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 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dFfafc CQaA. 将牛粪、猪粪直接施入沼气池,可以为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B. 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

8、多样性原理等 C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蔬菜,人、牛、猪等均为消费者,它们构成食物网D.由于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该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解析 将牛粪、猪粪直接施入沼气池, 可以被微生物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同时将能量多级利用,A正确;该生态系统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和资源化等综合起来,同时又增加了蔬菜的种植和猪牛等家畜的饲养,遵循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B正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是基本成分。人、猪和牛直接或间 接取食于生产者(蔬菜)。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食物网或食物链,C正确;不同结构的生态系统, 能量传递效率是不会改变的,D错误

9、。10. 选项有关实例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C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答案 D解析 D项中讲的是在追求生态效益时必须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明显是整体性原理。11. 如图为生态养猪模式。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A. 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B. 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C. 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D. 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答案 C解析 从题图中看出,该生态工程实现了废水的循环利用。12. 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

10、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由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A. 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 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答案 C解析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13. 有一山区由于开米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 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 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 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 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

11、实行封山育林 答案 D解析在原有的气候条件未发生巨大变化之前,在原有的土质上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 并实行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 是使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 统状态的最好措施。14. 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物种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A. 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B. 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C. 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D. 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答案 A解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1

12、5如图是苏南某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人工湿地示意图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 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该人工湿地具有一定的蓄洪防旱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该人工湿地的构建充分运用了物质和能量循环再生、多级利用的原理 答案 D解析 城市污水的流入,带入一部分有机物,而有机物含有能量;由于地形高低不同, 芦苇 分布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物质能够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16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13、. 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B. 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D. 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 答案 A解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能最大限度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17“菇一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X可代表CO2, Y可代表02B. 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C. 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D. 该模式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 答案 C解析 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 0

14、2可用于食用菌的呼吸作用,同时食用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被蔬菜的光合作用利用,故题图中X可代表CO2, Y可代表02;食用菌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菌渣作为有机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只能为蔬菜提供C02和无机盐,蔬菜不能从有机肥中直接获取能量;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菌渣等废弃物,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18下图是江苏某农村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农业园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牛奶備出 祁汽 输岀(1)该生态农业园建设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有 (至少2个)。(2)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上层为食浮游生物的鳙鱼,中层为食草的草鱼,下层为杂食性的鲫鱼等)。从群落结构分析,这

15、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3)防治果树虫害时,常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交配,从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类型)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流入该生态农业园的总能量有 和人工输入的能量,人工输入的能量有 (至少2项)等。该生态农业园增加了“蝇蛆养殖、食用菌 种 植”等 项 目,其 意 义 是(5)根据图示,用箭头表示生态系统三类生物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t .、八.兀 生丿者消费者分解者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2)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空间和食物资源(3)化学信息(4)稻麦蔬菜、草莓、梨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种子、幼苗、鸡苗、鸭苗、牛犊、

16、电力、石油等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5)如图所示隹产苦I消裁右=彷解外解析(1)该生态农业园建设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 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2)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上层为食浮游生物的鳙鱼,中层为食草的草鱼,下层为杂食性的鲫鱼等),这种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空间和食物资源,缓解生物间的竞争。(3)防治果树虫害时,常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交配,从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其中性引诱剂的使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传递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流入该生态农业园的总能量是稻麦蔬菜、草莓、梨等生产者固定 的太阳

17、能和人工输入的能量;人工输入的能量有种子、幼苗、鸡苗、鸭苗、牛犊、电力、石 油等。该生态农业园增加了 “蝇蛆养殖、食用菌种植”等项目,该项目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 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5)生产者的能量可以流向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的能量可以流向分解者,图中分解者的能量还可以流向消费者(如蝇蛆养殖t鸡鸭养殖),由此画出该生态系统三类生物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图。19. (2014重庆,7 1 )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图所示。b,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 转化为

18、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 ,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i 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 ;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加剧。(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答案(1)分解者种子或繁殖体增强竞争(2)整体性(系统论)解析(1)tTti,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改造的废弃采石场的土壤中存在一些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数会增加。tit3,由于人工林中的植物物种数增加,所以人工林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导致人工

19、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也逐渐增加。在一个群落中,植物之间因光照、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因素而具有竞争关系。(2)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20. (2013广东,26)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 (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将污泥、含 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 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见下表:测定项目红壤红壤+污泥红壤+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土壤PAHs含

20、量(卩g/kg)5271 079765黑麦早叶绿素含量(mg/g)2.0 :2.12.3黑麦早每盆干重(g)1.72.32.7黑麦草PAHs含量(卩g/kg)401651428(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加强,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2)由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 ,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但生物质炭的输入,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生物 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的推广应用,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 原理。答案 (1)呼吸作用ATP (2)能增加黑麦草叶绿素含量升高 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

21、中PAHs的含量物质循环再生解析(1)生物质炭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使得细胞的呼吸作用加 强,合成的ATP增多,为根系主动吸收养分提供能量。(2)由表可知,施用含有生物质炭的污泥中黑麦草叶绿素的含量较多,从而促进黑麦草的生长,污泥施用后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增加,生物质炭的输入则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含量。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成分,施用污泥的目的是使其中的养分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21. (2011江苏,29)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 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图所

22、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业态塘芽谱流湿地kl芥悄塘1斤K2 |L补水R水泵-排水旳匪(1) 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 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2) 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 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 有效减少水体中的 N、 P等含量。(3) 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4) 该养殖系统中串联

23、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 。(5) 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 、进行调控。答案 (1)高正反馈(2) 生态塘和潜流湿地净化作用(3)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4) 后面池塘水体中的 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5) 补水和排水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解析(1)群落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人工养殖池 塘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高,抵抗力稳定性低。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的基础,本题中因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死亡后使水体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的死亡,这是正反馈调节。(2)由图可知,该养殖系统比传统养殖池塘

24、增加了生态塘和潜流湿地,这些设施内的水生植物、滤食动物可以净化水体、吸收水体中的矿质元素。(3)前一池塘的上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含有较多的氧气,这些浮游植物及剩余的饵料到下一个池塘的底部后又可以被利用,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4)因营养的聚积使后面池塘中的N和P含量会越来越高。(5)由于是人工养殖系统,可以自主调节池塘里的水,以控制N、P含量。22.1985年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 入农田。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下图是 2006年时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湖沆,湖戒作肥料沼I一甸料农作物童备* I碧肥(1) 试分析1985年前生产形式的不利影

25、响 (至少举两个方面)。(2) 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 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 等特点。(3) 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们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村民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作了一些调整。他们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是。(4) 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举例说明:答案(1)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3)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数量(或原养殖家畜的数量)(4)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 植减少了农药

26、的使用;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1)1985年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 直接施入农田,造成了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不利的影响。(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 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如秸秆被重复利用,沼渣和沼液作肥料 )、整体性原理(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数量增多:家畜、食用菌等 )、系统的结构决

27、定功能原理(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等特点。(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 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就需要更多的奶牛的食物,所以村民需要调整种植的农作物种 类和数量(或原养殖家畜的数量)。(4)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中 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 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生态建设的典型事例。23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该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

28、种植农 作物、养蘑菇、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高效良性的 循环,生态效益得到了良性发展。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1)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 原理。(2)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池的制作如右图所示。沼气农田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生产过程中物质循环的方向。 如果将“无机物 一一农田”这一环节去掉, 对生态农业系统有何影响?(3)根据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为 什么?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2)如右图所示土壤中的

29、无机物得不到补充,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3)不正确。因为食物链越长,各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越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 响经济效益;营养级越多,高层次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该营养级 生物数量也越少 解析(1)生态工程中的生态农业是建立在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和整体性等原理基础上的,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把“无机物t农田”这一 环节去掉,势必会造成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中无机物得不到及时补充,土壤肥力会下降。(3)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分析,食物链不能无限延长,一般维持在45

30、个营养级。24.F图为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请据图回答:矿冋戏蒂地1一frtM牧JIIr_屮土盘市场|IP.|牡斋岸刑|(1)该恢复工程中,分别指 措施。(2)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 。解析 该矿区恢复工程体现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首先因土壤水肥状况差,压 实土地,制造表土,其次选择种植适合生长的树、草,进而在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协调 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答案(1)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植草种树(2) 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3) 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25如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

31、答:(1)该图中有食物链(2)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禾U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 炭相比,它突出的优点是 O(4) 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 (5) 该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有 等。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 .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 .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植物 t人、植物t猪t人、植物t鸡、鸭t人共三条。(2) 据食物链可以判断,人、猪、鸡、鸭均为第二营养级的

32、生物。(3) 太阳能、沼气属于清洁能源,无污染或污染很少。(4) 利用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可以更充分利用流向分解者或未利用的能量。(5) 将分解者的物质再度利用,即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6) 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除环境外,还可来自生物个体,植物可以通过光、电磁波等形式接受信息;信息的传递与食物链无直接关系。答案(1)3 人、鸡、鸭、猪 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4)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5)物质循环再生(6)D2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材料一 “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 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上的露水坠入水中,减少稻瘟病

33、原孢子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鲤鱼的 游动,又可引起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水稻在给鲤鱼提供食物(水稻叶片)的同时,还能够抵挡烈日照射,降低表层水温;水稻能够利用氮素,降低水中铵盐浓度,为 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材料二 科研人员对稻鱼系统、水稻单种系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处理户/户农药投入2(kg hm )农药使用次数/次水稻产量2(kg hm )鱼产量2(kg hm )稻鱼系 统1237.363.16 364.51438.34水稻单 种系统11110.496.56 458.66一(1)在该“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杂草的功能是 ,鲤鱼与稻飞虱的关系为(2)请在相应位置用箭头表示该“稻鱼共

34、生系统”中图示成分之间的碳元素流动途径。无机环境水稻稻芯武am营腐生歩活的细歯和真菌零(3) 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稻鱼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4) 如图为能量流经稻田中鲤鱼种群的示意图,若图中C表示鲤鱼自身呼吸消耗量,中能量的去向是(5)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对该“稻鱼共生系统”进行了参观调查后,提出了在稻田中适当增加肉食性鱼数量,减少植食性鱼数量的建议。请分析,他们提出此建议的依据:解析(1)水稻、杂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 能,同化二氧化碳,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根据题干中描述的种间关系,可知鲤 鱼既能捕食水稻叶片,也捕食稻飞虱,

35、而稻飞虱食用水稻叶片中的营养,故其存在捕食 和竞争的关系。(2)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首先构建食物网,然后用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 的碳元素流动途径即可。(3)稻鱼系统取得的明显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取得的明显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鱼的产出。(5)要根据肉食性鱼类和植食性鱼类的捕食引起的后果回答。答案(1)固定太阳能,同化二氧化碳,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捕食和竞争(缺一不可)(2)如图(3) 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鱼的产出(4) 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缺一不可)27.(5) 肉食性鱼类可以捕食植食性昆虫等,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植食

36、性鱼类会食用稻叶,不 利于水稻生长F图是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请回答问题。(1) 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肥料所产生的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提高。(2) 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优于的原因是 。(3) 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4) 焚烧塑料垃圾所产生的二英会诱发 基因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5) 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应在的土壤中寻找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从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土壤中分离出这类微生物,需使用培养基。若利用DNA

37、重组技术将降解塑料的基因导入某些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则土壤中的塑料有望得到较快降解,该技术的核心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此过程使用到的酶有。解析(1)施用的有机肥料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分解生成无机物(C02和无机盐),C02和无机盐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有机废弃物进行 的处理,既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又减少了 处理过程 中产生的污染问题。 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正常细胞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癌细胞。焚烧塑料垃圾所产生的二英属于化学致癌因子。(5)能分解塑料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将其体内控制分解塑料的基因分离出来,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某些土壤微生物体内,可得到能大量降解塑料的 微生物,从而解除塑料带来的污染。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答案(1)C02和无机盐 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环境污染(5)分解者富含塑料垃圾28.随着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