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备课包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课件第章人口的变化张_第1页
名师课堂备课包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课件第章人口的变化张_第2页
名师课堂备课包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课件第章人口的变化张_第3页
名师课堂备课包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课件第章人口的变化张_第4页
名师课堂备课包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课件第章人口的变化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课件为基于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课件展示说明,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本章总结提升,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目录,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一节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三维目标,第一节 三维目标,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

2、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第一节 三维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第一节 重点难点,重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难点 1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较两种“低自然增长率”的本质区别。 2培养学生绘图技能,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增长模

3、式的转变有进一步的认识,重点难点,第一节 教学建议,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沿着人类成长的足迹探究三大问题的关系,不难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教学建议,第一节 教学建议,第一节教材内容的课标要求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

4、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并且,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显得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对该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起人地关系的思想理念,第一节 新课导入,导入一 知识衔接导入 第一章内容属于“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本章主要探讨人口的变化这一课题。人口的变化实际上包括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空间变化,而人口数量的变化又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本章我们从人口的数量变化中人口的自然增长谈起,新课导入,第一节 新课导入,导入二 投影课文插图1.1以及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为中国第1

5、3亿小公民颁发证书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个孩子的出生备受社会关注? 学生回答:提醒人们重视人口问题,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教师: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一节 课标展示,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 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 2. 掌握三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并学会阅读各种人口统计图,课标展示,知识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总体趋势:不断_。 2决定因素:_和_。 3时间差异 图111,第一节 课前梳理,课前梳理,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极其缓慢,先快

6、后慢,明显加快,判断 如果某地区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人口数量一定下降吗? 答案 不一定,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如果死亡率比出生率低,那人口数量仍将保持增长,第一节 课前梳理,4空间差异 (1)特点:地区上_。 (2)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_;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_。 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人口数量的增加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直接相关,而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以及稳定的国际大环境等原因,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致使世界人口

7、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第一节 课前梳理,不平衡,缓慢,很快,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转变 图112,第一节 课前梳理,第一节 课前梳理,传统型,现代型,高低高,低低低,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现代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思考 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大多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略有上升的趋势? 答案 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年龄结构的原因造成的。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增长,世代更替变缓,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

8、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第一节 课前梳理,注意 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和类型差异 图113,第一节 课前梳理,第一节 要点探究,探究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要点探究,第一节 要点探究,第一节 要点探究,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及人口问题 图114,第一节 要点探究,例1分析数据,了解国情。人口状况是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下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回答(1)(3)题。 图115,第一节 要点探究,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总量变化明显,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225.4% B与199

9、02000年相比较,20002010年人口净增量上升 C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多于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 D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 (2)从人口结构柱状图可以看出,自1964年以来,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呈_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呈_趋势。 (3)1964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的变化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_,第一节 要点探究,答案 (1)D(2)下降上升(3)下降 解析 (1)计算可知,2010年比1953年人口增长了125.6%,A项错误。与19902000年相比较,20002010年人口净增量下降而不是上升,B项错误。1964年014

10、岁人口数量为6.9540.69%2.83亿,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约为3.39亿,C项错误。2010年1564岁人口为13.4074.539.99亿,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2)读图判断即可。(3)1964年以来,我国总人口增多,但耕地面积在减少,故人均耕地在减少,第一节 要点探究,探究二人口增长模式 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空间差异,第一节 要点探究,第一节 要点探究,例读菲律宾、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回答问题。 图116,第一节 要点探究,1)按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小于4%者为年轻型国家,图中属于年轻型国家的是_、_;6

11、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大于等于7%者,为老年型国家,图中属老年型国家的是_、_。 (2)菲律宾、墨西哥两国人口中,15岁以下人口比重接近20%,这反映了两国_率很高,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到4%,这反映了两国国民平均寿命_。 (3)一个国家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或老年人口过多,分别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什么? (4)上图四国中,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是_、_,第一节 要点探究,答案 (1)菲律宾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 (2)出生较低 (3)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使家庭和社会抚养的人口过多,负担过重,影响家庭、社会财富积累,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当青少年进入生育年龄后,

12、又会因育龄人口过多出现生育高峰,提高人口出生率。此类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老年人口过多,使青壮年的社会负担、家庭负担加重,并造成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青壮年劳动力相对短缺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此类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适当鼓励人口增长。 (4)澳大利亚美国,第一节 要点探究,解析 由四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形状的对比可以看出菲律宾、墨西哥的人口增长状况是一类的,澳大利亚、美国的人口增长状况是一类的。其各自面临的人口问题各不相同,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增长快的问题,发达国家面临老龄化的问题,读图时要注意对应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大小及金字塔形状的特点,第一节 图表解读,图表解

13、读,1. 教材P2,图1.2 该图表明了10万年以来人口增长的趋势,阅读时一定要把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看清楚,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人口数量,值得注意的是横坐标表示距今的年数,并非是等时间距离的。图中曲线表示了世界人口的变化,人口增长曲线坡度的陡缓、起伏的大小能反映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在同一幅图中(等时间距离),曲线坡度越陡,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曲线起伏越大,说明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越剧烈,反之则平和,第一节 图表解读,2. 教材P3,图1.3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的绝对数量并非是匀速增加,而是接近指数增长,人口每增长10亿所用的时间逐渐缩短。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

14、人口基数,二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近100年,前期因死亡率下降导致较高的增长率,人口增长快,后期虽然增长率较低,但因较大的人口基数,人口的绝对净增数量仍然较大,第一节 图表解读,3. 教材P3,图1.4 从整体来看世界人口是增长的,但不同地区的历史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风俗习惯等不同,人口增长的速度和绝对数量差异较大。从人口增长来看,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集中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这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欧洲、北美和大洋洲人口增长速度较慢,这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观念有一定的联系。 注意:增长数量和增长幅度的区别,第一节 图表解读,4.

15、 教材P5,图1.6 该图从整体来看,除了个别历史时期,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人口一直是增长的。对于原始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二者差距不大,这与人类历史的原始社会相对应,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被简称为“高、高、低”,是一种比较粗放的人口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取决于当时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第一节 图表解读,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与原始型相比,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人口的死亡率下降;其次是出生率的下降,该时期人口的出生

16、率高于死亡率较多,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整体来看自然增长率较高。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建立在比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之上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低且相差不大,但是由于老年人口比重较高,因此死亡率有上升趋势,第一节 总结归纳,总结归纳,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二节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地理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利用资料或图表,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三维目标,第二节 三维目标,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运用比

17、较法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具有的不同特点。 (3)联系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人口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第二节 重点难点,重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 1人口迁移的定义。 2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难点,第二节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主要分析了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及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获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及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的信息。利用地图或多媒体

18、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动态的教学效果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并加深记忆。也可采用比较法,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使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人口迁移特点。借以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教学建议,第二节 新课导入,导入一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学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事实上,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包括自然增减,还包括人口迁移(板书)。 师:什么是人口迁移,新课导入,第二节 新课导入,导入二 前面我们学习了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状况,这种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在时空上是不均匀的。而人口的增长既有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有机械增

19、长即人口的迁移。而人口的迁移又进一步影响了人口的分布,那么,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呢,第二节 课标展示,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课标展示,知识点一人口迁移概况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_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第二节 课前梳理,课前梳理,国际或本国,集团性、大批的移民,欧洲,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短期流动,迁入地,西亚、北非,3国内人口迁移 (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_、频繁的战争、_的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在_体制和严格的_制度下,_地进行。 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_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_,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节 课前梳理,农业经济,自然灾害,计划经济,户籍管理,有计划、有组织,改革开放政策,增大,注意 时间和距离是人口迁移的两个基本要素。国际人口迁移是跨国界,并以改变居住地一年及以上时间为标准。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其中用到了“移居”一词,也包含一段时间。 思考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答案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区别两者的关键是看人们是长期还是短期离开居住地,第二节 课前梳理,知识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_、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

21、是最主要的因素,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中_、 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_、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二节 课前梳理,气候,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为何“闯关东”的山东人后代又出现了迁回祖籍的“雁南飞”现象? 答案 从经济因素看,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从亲情传统看,移民自身受到返迁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吸引,第二节 课前梳理,第二节 要点探究,探究一怎样判断人口移动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

22、三个标准: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我国多以户口是否发生变迁作为判断某种人口移动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要点探究,第二节 要点探究,3)时间限度: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虽然迁移时间间隔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居住地的人在不同住所间的流动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例

23、如我国的“民工潮”流动现象,第二节 要点探究,例1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2011年1月11日在日内瓦宣布,该组织正在利比里亚东部地区建立新的难民营,以帮助从邻国科特迪瓦涌入利比里亚的难民。 材料二为应对严重的旱情,2010年云南通过加强“移民就水”,加大劳务输出的力度来缓解饮水困难。 (1)这些战争难民属于迁移人口吗? (2)材料二中的人口移动都属于人口迁移吗,第二节 要点探究,答案 (1)利比里亚难民属于人口迁移。 (2)“移民就水”属于人口迁移;劳务输出属于人口的季节性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解析 第(1)题,战争难民被迫

24、离开了原来的居住地,来到新的居住、生活区域,体现了空间位移、居住地的变更和时间上的长期性或永久性。第(2)题,“移民就水”将永久性改变居民的居住地,属于人口迁移;劳务输出并没有实现居住地的永久性变更,只是季节性移动,第二节 要点探究,探究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第二节 要点探究,例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1)(2)题,第二节 要点探究,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

25、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第二节 要点探究,答案 (1)C(2)B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第(1)题,由图表材料可知,迁入该市的人口中,1544岁人口较多,而且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因此不能促进该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加快人口老龄化,大量劳动力迁入会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第(2)题,从图表中可知,迁入该地的人口中014岁人口有5 000人,适龄学生人数增加会造成教育资源紧张,因此最需要增加中小幼教师,第二节 要点探究,探究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

26、社会文化因素。如图所示: 图121,第二节 要点探究,例3读美国(本土)和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图122,第二节 要点探究,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因南北战争引起的 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 B C D (2)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 B C D,第二节 要点探究,答案 (1)B(2)C 解析 第

27、(1)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口主要是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与东北部工业吸引无关;美国的南北战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无关。第(2)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向东部比向西部迁移规模要大得多,民工流动的人数也远比此前的5080年代中期多,第二节 图表解读,图表解读,教材P9,图1.9 该图用不同颜色的箭头,表示不同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自发迁移较少,以国家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为主,与这一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等有关,第二节 图表解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大规模自发流

28、动的主要原因: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剩余状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大批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的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城乡及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第二节 总结归纳,总结归纳,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三节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区别。 (2)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 (4)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

29、因素并能据此解决实际问题,三维目标,第三节 三维目标,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2)能够根据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去初步判断和估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容量是否合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紧紧围绕合理人口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建立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认识到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性,第三节 重点难点,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及其估计。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含义上的区

30、别。 难点 1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重点难点,第三节 教学建议,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本节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教学建议,第三节 教学建议,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

31、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个“活动”,意在使学生领悟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认识到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的重要意义,第三节 新课导入,导入一 教师:(问一位同学)

32、你们宿舍住多少人? 学生:略 教师:假设你们宿舍住20人会怎样? 学生:略 教师:那假设住1人呢? 学生:略,新课导入,第三节 新课导入,教师小结: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这说明同学们的宿舍也涉及人口容量问题,那么到底多少最适合呢?最大的容量是多少呢?小到一个宿舍,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我们的全球,都涉及这个我们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人口的容量问题。那么,我们国家最多能容纳多少人?最适合容纳多少人?我们地球母亲最多能容纳多少人?最适合容纳多少人?大家知道吗?如果想知道这些答案,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学习,第三节 新课导入,导入二 如果这张纸是地球上最大的,那么这张纸

33、巨大无比,其实就是地球这么大,那这张纸可以承载多少人呢?或者说地球这个环境对人口容量的限度是多少?这个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问题,第三节 课标展示,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 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 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课标展示,知识点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 (1)实质:环境能_。 (2)衡量指标:_。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_、_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_,第三节 课前梳理,课前梳理,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资源,科技,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思考

34、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很小吗? 答案 不一定。虽然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还与其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等因素有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也不仅仅取决于本国的资源,也包括利用国外或其他地区的资源、智力和技术等,第三节 课前梳理,知识点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含义 (1)前提:按照合理的_,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_。 (2)实质:_的人口数量。 (3)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三节 课前梳理,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最适宜,

35、2世界各国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_之内;建立_。 (2)国家和地区:尊重_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_,第三节 课前梳理,合理的规模,公平秩序,人地协调发展,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中国人口与环境一书中指出:“按照中国的国情,中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大(极限)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如何评价、理解其中的7亿与16亿的区别? 答案 这里所说的最适宜人口指的是适度人口,即人口合理容量。而最大人口数量指的是环境人口容量。我国适度人口为7亿左右,而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左右。适度人口是理想的人口规模,与环境人口容量含义不同;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36、适度人口要小于该国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第三节 课前梳理,第三节 要点探究,探究一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要点探究,第三节 要点探究,第三节 要点探究,注意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自然资源中的土地资源有不可补充的特点,所以往往成为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对于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往往成为制约其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第三节 要点探究,例1结合表和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未来某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资源消耗量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第三节 要点探究,材料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人口将达到9000万,同时,现有耕地将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还湖减

37、少8000平方千米,水资源因外调减少25亿立方米,新造林面积1万平方千米。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森林面积_。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资源因素是_,解决问题的途径是_。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资源是_,对这种资源利用应注意的问题是_,第三节 要点探究,答案 (1)0.13平方千米/人0.12平方千米/人 (2)耕地在工厂、城市等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质量;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3)淡水要调整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防止

38、水污染,第三节 要点探究,探究二如何理解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第三节 要点探究,2.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图131,第三节 要点探究,例读下表,回答(1)(2)题,第三节 要点探究,1)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A. 25万 B. 45万 C. 32万 D. 35万 (2)有关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合理容量不考虑人们的生活水平 B环境人口容量以人们的生活水平作为主要估算指标 C人口合理容量仅是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人口数量 D环境人口容量通常是一个警戒值,第三节 要点探究,答案 (1)A(2)D,第三节 图表解读,

39、图表解读,教材P13,图1.12 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必然得出不同的估计结果。在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的问题上,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三节 图表解读,1)乐观派学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其依据有三:第一,目前地球陆地上还有大量资源尚未开发,就是已经开发的资源,也存在着很大的利用潜力。第二,尚处于起步开发阶段的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矿产、能源等资源的能力是难以估量的。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有足够的力量遏制环境退化,第三节 图表解读,2)悲观派学者认为,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过多,如果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将不堪设想。其依据

40、有三:第一,当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食物和自然资源短缺等问题频繁出现,这说明人口规模已经过大。第二,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第三,人类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还必须考虑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 (3)中间派学者认为,地球的人口容量应在100亿左右。这是使全球人类能够生活得较好,而又不算奢侈生活的合理人口限度,第三节 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本章总结提升,本章总结提升,本章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知识网络,本章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章节主线】本章是多年来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识记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地区分布及代表性国家;理解记忆造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人口迁移

41、等的原因、其带来的问题及产生的影响;重点加强不同形状的人口增长模式图、年龄构成图、人口迁移图等判读能力的突破。尤其要掌握金字塔图、柱状图、坐标图等读图技巧,本章总结提升 整合拓展,整合一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整合拓展,本章总结提升 整合拓展,本章总结提升 整合拓展,整合二常见人口统计图的特点及判读,本章总结提升 整合拓展,本章总结提升 整合拓展,本章总结提升 整合拓展,本章总结提升 整合拓展,本章总结提升 整合拓展,本章总结提升 体验高考,例1 2013浙江卷图T11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 图T11,体验高考,1

42、)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 B C D,本章总结提升 体验高考,本章总结提升 体验高考,答案 (1)D(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1950年至2010年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均大于10,为正值,故人口出生率大于人口死亡率,A错误。读图可知,1990年至2010年世界人口死亡率均在10左右,变化最小,B错误。读图可知,199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2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