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教学与研究_第1页
基于问题的教学与研究_第2页
基于问题的教学与研究_第3页
基于问题的教学与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名师的基本素养我特别欣赏特级教师张红老师的演讲。我认为她之所以能成为名师,她同学生有很强的亲和力,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教学中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及时解决,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即使是错题,让学生自己找出错在哪里,让学生终身受益。这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且张老师和学生制定的言而有信,比如:她接的一年级,第一次上课就规定,无论是否讲完都不拖堂,如果拖堂会征求学生的意见,若不允许,一定要遵守诺言,听学生的。她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喜欢并爱戴的老师,源于她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她自己曾这样评价自己,“永远长着一张被学生欺负

2、的脸”,但我人为,她在教学中,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这样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师,即便“永远长着一张被学生欺负的脸”,学生不但不会欺负,还会喜欢,更会崇拜。张老师的另一教学特色是把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一起,并加以利用解决实际问题。有一次,他们学校的一对父与子去吃披萨,以前,他们要一份12寸的就够了,可是,这一次,没有12寸的,有6寸和9寸的,并且都打折,他们觉得很合适,就买了,但是吃着吃着,孩子的父亲觉得不合适,就向服务员要了纸和笔,通过计算,他们还得到了去赔偿。我想,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记忆终生的。这是一个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多么鲜

3、活的事例呀!又如:51/3=?学生很容易说出来,但5.1/0.3=?对于刚接触的小学生来说,不太容易弄明白,但是,张老师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一部分学生能弄明白,但是仍然有学生弄不清楚,张老师能想出用510除以30得17,5100除以300得17,并解释,51个10除以3个10得17;51个百除以3个百得17等等,再依次向下推,学生很容易得出51个0.1除以3个0.1得17。学生容易找到规律了。张老师不论教什么样的学生,都能从学生出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张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不断进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所教学生的具体方法,师生共同进

4、步成长。看了张红老师的基于问题的教学与研究这一讲座,我首先明确了什么是基于问题的有效教学。正如张老师所说,基于问题的有效教学内涵就是:教师以研究的态度,综合运用已具有的数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敏感的发现、提出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想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数学和语文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是进行基于问题的有效教学研究,意义是相同的。张老师的研究案例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下面我就以习作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基于问题的有效教学。发现问题:学生进入四年级以来,对待修改自己的习作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出现了如下问题:1、

5、完成习作之后,不愿意进行自我修改,常常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的现象,个别学生还出现跑题的现象。2、面对教师提出的修改建议,无从下笔,或者应付了事。分析与对策:学生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1、对待习作不像一开始接触时充满兴趣,尤其是教材的习作要求有些时候限制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出现为了写而写的任务情绪。2、学生对于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没有形成清楚地认识,只是简单停留在找找错别字的层面,不会检查自己的习作内容是否符合习作的要求。对策:1、让学生了解批改一篇习作的方法。2、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批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加以指导。3、让学生当小老师,批改学习伙伴的习作,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实践:当我

6、第一次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当小老师批改自己的习作时,学生们充满了热情和期待。他们的兴趣高涨,就像第一次练习习作那样全神贯注的了解批改的方法和步骤。他们认真地做着笔记,都想出色地完成批改任务。当进行批改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他们对照批改要求,逐字逐句的读着自己的习作,前所未有的认真。遇到拿不准的字和句子,他们也能主动查字典或者向我求助,一扫以前自我修改时应付的状态。批改完自己的习作,进行交流时,他们自己也说,原来仔细读一读,能发现这么多优点和不足啊,我的第一步尝试取得良好收效。第二次进行自我批改时,学生能够对照上次记录的方法步骤,比较准确的说出如何进行批改,批改的效率也比第一次提高了许多。第三

7、次进行批改时,我感到部分学生的批改热情有所下降,我意识到,学生对自我批改的新鲜度下降了,需要采取新的策略。于是在进行第四次批改时,我采取同桌互相批改的方式。这下学生们的积极性又高涨起来,他们将自己的习作交到同桌的手中,真是有期待又有忐忑。我看出他们的不放心,干脆提出了以同桌为单位共同批改一篇习作的方案,这下他们十分高兴,互相商量并讨论着,看得更仔细了。批改结束之后,我还让他们推举了批改认真的代表。在接下来的几次习作中,我都采取这种方式,学生批改的效果也很好。本学期,我在同桌互批的方式上又进行了改变,开始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两人互相批改。一开始,我以为会出现有的学生无人选择的情况,没想到

8、全班60名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学习伙伴,他们认真地批改学习伙伴的习作,批改之后还主动交换批改意见,有的还达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研究效果:现在翻开学生的习作,我惊喜的发现,他们的习作内容更加精彩了,书写更加工整了,语句更加通顺了,错别字也越来越少了。我问他们现在喜欢修改作文吗?他们说,现在都给别人当小老师了,自己的习作就一定要写的精彩,修改的认真,要不,多没面子啊!听到他们这么说,我知道,我的尝试成功了!听了张红老师基于问题的教学与研究的讲座,我心里产生阵阵共鸣,张老师从一线教师角度列举了很多的实际案例详细解析了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在这个讲座里我体会较深的这样几点:1.教师

9、要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功夫,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开放性的大问题。因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习不再是表层和形式的。但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程序、知识结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降低思维的难度,即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可以围绕某“总问题”设计一些“子问题”作为铺垫。2.张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衡量一节课的标准不是这节课有多么精彩而是在这节课里孩子们没有没有进步。最近我也刚刚讲了一节公开课,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备知识以外,在课堂的设计上我确实

10、费了一些脑筋,但听完今天的这个讲座,再对比一下自己备课的过程,好象真的是在如何让这节课更精彩上做了不少努力,而对学生在这节课取得了多大的进步考虑的很少。3.为自己的教学进行合理性辩护。现在各个学校经常会组织教师学习某些名校的先进教学模式,如果你真的是站在孩子,站在教育和教学的角度解决问题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坚守自己的做法,只要你长时间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效益,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孩子也会有影响的。4.教师开展教学,必须了解学生,这点相当重要。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只有了解了,才能知道你教学的着力点在哪儿。否则你为了吸引学生,做了很精彩的设计而学生

11、却无法理解、不领情,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不对接,这就使教学失去了意义。5.多次使用教材后要把成见的东西去掉。尤其是老教师更应该这样,老教师们经常自认为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对教材熟记于心,所以备课时很少再重新审视教材,琢磨教材,研读教材,不但如此他们还经常说些:这些学生真笨,这么简单的东西讲了这么多遍还记不住,还做错,真是没法教了,其实他们没有想过这些知识他们已经教了多少遍?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刚刚接触呀。所以我们应该象婴儿第一眼看世界那样,以第一次的眼光来看教材,来看学生,这样才会看到问题,才会有新的发现。6.教师应该把在教学中打动你的地方记下来,痛苦的是什么事,兴奋的是什么事,让你的手不停

12、的写,不用考虑太多,不要给自己过多的限制,只要写的具体,描述清楚当时的情形,也不用深思熟虑和担心语法。当你记录下了这些,在以后再次回忆时,它会给你一定的启发,让你知道什么样的场景能让孩子有创造,有灵感,也会为你撰写论文增添更有力的说服力。7.我也很喜欢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肉眼,还要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思维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什么是基于问题的有效教学之我感听了张红老师关于什么基于问题的有效教学,感触颇深。首先,张老师阐述了对名师的剖析,听了他的分析,感觉很有道理,名师要被孩子所喜爱,孩子对你的好感才能和你实心实意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也就是你要喜欢

13、孩子,爱孩子,孩子才能喜欢你。再次就是教师要有优秀的才能和专业文化功底,就是要保证教学成绩的重要地位,成绩的好与坏能够说明这个老师非常勤奋敬业。名师应该是两者的合一。这就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关系融洽了师生的距离才能拉近,才能有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后续的学习顺利,健康发展打下基础。才能有良好的开局,基与问题的有效教学才能顺利开展,并且有效。其次,谈到问题如何提出的,他将问题引申出自己儿童时代是如何提出的,用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去提出问题。贴近儿童内心的问题是最好问题,也是我们关键要解决的问题,基于问题的研究只有进步没有创新,也就是说问题是无限的,无穷无尽,没有什么特定的。其余问题的有效教学,教学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可以用硬币的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学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做科学的相对研究。因此提出的问题的路径一定要和孩子的思维路径进行有效的对接,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这样的基于问题的研究,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最后关于基于问题的教学研究作为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