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幸福城市构建_第1页
城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幸福城市构建_第2页
城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幸福城市构建_第3页
城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幸福城市构建_第4页
城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幸福城市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幸福城市构建一、问题提出与相关研究综述作为人类地域生活的形态之一,工业化与现代化催生了人口向城市大规模集聚。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中国的城市化率持续、快速提高,1978-2013 年,城镇常住人口从 1.7 亿人增加到 7.3 亿人,城镇化率从 17.9%提升到 53.7%,城市数量从 193 个增加到 658 个。随着城市率的提高,城市的内涵发展成为城市建设与规划的重要议题。城市发展的本质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由于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较短,城市发展的理论还不成熟,一些城市在建设中盲目追求规模、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人的基本需要,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远离幸福的

2、愿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城镇化的首要原则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因此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水平为城市发展核心目标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幸福城市成为很多城市的建设目标之一,但是一些城市对于幸福城市的认识与建设路径还比较模糊,在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背景下,探讨幸福城市的推进路径与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目前国内有关幸福城市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幸福城市的发展理念阐述。幸福城市建设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很多学者认为幸福城市的理念来源于人类对幸福的追求。二是关于幸福城市的指标界定。目前关于幸福城市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一些学者认为幸福城市的指标界定来源于

3、幸福指数的界定与衡量。从国际上有关幸福的研究来看,幸福指数研究也呈多面性的样态,既有宏观层面的国民幸福指数,也有中观层面的社会学幸福指数,也有微观层面的心理学幸福指数1.一些学者认为,幸福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各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协调,让居住其中的人们感到满意,并且愿意长期居住2.国内许多城市也在纷纷探索建立幸福指标体系,作为监测科学发展的重要指标,从目前来看,国内的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标体系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关于幸福城市的界定也没有统一的鉴定要求。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有关幸福城市的指标开始关注文化、生活环境等非经济因素,体现了城市建设的人文精神趋向。三是当前有关于幸福

4、城市的实践。全国至少有 18 个省区市明确表示把幸福列为施政的主要目标,100 多个城市表示要建设幸福城市3.国内一些城市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对于幸福城市建设进行了目标界定。如深圳致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市、长沙加快构筑人民满意城市、杭州持续创建生活品质之城、成都着力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武汉抓紧建设民生幸福城市1.目前国内进行的幸福城市评选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大调查和国家统计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经济生活大调查.二、城市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这种主观体验既受微观个人因素如性格特征、年龄、文化程度、价值取向的影响,也受宏观环境的影响,受到

5、社会因素如城市社会的文化环境、社会保障层次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1.个人因素人作为幸福的主体,幸福感与城市个体的人格特征、年龄、教育程度等有着必然的关联。在个体特征中,人格影响着个体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影响着不同的社会个体对相同处境的不同反应。国外的研究表明了年龄和幸福之间的 U 型关联,国内的研究也表明,不同年龄段的人幸福感有着较大差别。毕明等通过对山东17市的城市居民的抽样调查发现,城市居民幸福感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其中 55 岁以上群体幸福指标值最高,18-34 岁群体次之,而 35-54 岁群体最低4.幸福感与性别、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关系和职业稳定变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一些研究

6、表明女性的幸福感高于男性,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女性的幸福感是男性的1.95倍。不同健康状况的幸福感差异显著,家庭关系越融洽,家庭氛围越和谐,人们的幸福感越高,反之幸福感越低,在婚姻状况中,婚姻异常也是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之一。在个人因素中,收入也是影响幸福感的变量之一,人们的幸福感与收入或财富之间具有一定正相关性。人们在收入水平非常低的时候,收入的增长的确能够带来幸福感的提高,但当收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就越来越小5.2.社会因素在当代社会,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不仅与个人因素直接相关,而且整个城市的社会状况直接影响居民的幸福感。社会安定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等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幸福生

7、活质量。2004 年由美国密西根大学罗纳德·英格哈特负责对世界 82 个国家和地区国民幸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安定程度与居民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一个社会越是安定、和谐,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越高,人们的幸福感越高6.城市是异质人口聚集的地域,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城市物质经济的基本动力。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经济状况、职业分布等。2010 年 2 月 20 日人民网的调查结果显示,34.4%的网友(3957 票)认为经济状况、生活质量是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7.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最终影响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基础。一个城市的大部分居民无合适的就业岗位,缺乏维持

8、生活的收入,这个城市居民的幸福就无从谈起。3.民生因素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公平、正义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价值诉求,在个体化凸显、风险丛生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困扰着城市居民的生活。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活压力的增大、可选择性的增多,城市居民更期待稳定与有保障的生活,期待社会制度能够惠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城市社会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日趋加大。在生活领域,城市居民的教育机会、政府的就业政策、收入分配制度、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等与居民的幸福感休戚相关。安居乐业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需求,目前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城市化的进展加速,不断高涨的

9、房价让很多居民望房兴叹,如何使广大城市居民有安居之所,成为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业也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就业状况是居民生活的基本生存依据,尤其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更是幸福生活的源泉。医疗、养老等民生内容也是很多居民担忧的问题之一,在当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老和医疗的关注也大大提高,直接影响居民的幸福感。4.生态因素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工业文明引起近代城市本质的变化,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明显增强,改变自然的程度不断加深。随着人口加速向城市集中,工业不断发展,城市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城市环境不断下降。城市的大规模扩张与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整个人类

10、社会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人口拥挤、社会异化等问题严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在受到巨大威胁。人类不得不重新检视自己的行为,反思与环境的关系,努力探寻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引发的城市环境问题,尤其是城市大气环境问题,得到各界高度关注。2013 年,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 74 个城市中绝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都不达标,超标城市比例为 95.9%,仅海口、舟山和拉萨3 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 4.1%;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

11、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的大气污染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国平均霾日数为 1961 年以来最多,灰霾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严重,污染物浓度累积迅速8.此外城市发展中带来的城市人口膨胀、气候特殊化、城市供水紧张、城市热岛现象、城市绿化锐减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5.人文精神20 世纪美国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指出人类城市发展史和城市文明的本质不能局限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文明的彰显必须摆脱处于技术组织形态统治下的困境。在他看来,公共文化生活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但是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外形,使得世界上许多城市面临失

12、去内在生命活力的危险.作为主观感受,幸福不仅来源于对物质的满足,更依托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内心多层次需求的满足。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仅重视城市硬件设施建设,如高楼大厦的不断拔地而起与城市道路的不断完善。城市生活是一种多样态的生活形式,作为城市主体的居民不仅有物质追求,更有着高层次的文化价值归属。城市人的精神状态是幸福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异质性凸显、人潮涌动的陌生人的城市社会,更需要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来引领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西方城市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人情关系淡薄冷漠和计较等现象在当前的中国城市生活中也有所显现。中国城市化的历史比较短,在由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更需要城市精神与

13、城市文化的建构,以适应乡土文化向现代都市文化的转型。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能使城市居民对其生活的城市产生特殊的眷恋,产生那份让这个地方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感情,增强城市认同与凝聚力.三、幸福城市的实现路径与推进策略城市是一个集经济、人文、政治、生态为一体的复杂多面向的系统,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主要承载方式之一,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多维性的多重特征。为达成让人类生活更幸福的目标,幸福城市的建设需综合考量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特定需求、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等多种因素,前瞻性、综合性地制定幸福城市的实现路径与推进策略。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民生建设之本,幸福城市的建设与一个城市

14、的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传统的工业道路已经不适应城市的未来发展之路,因此在幸福城市的建设中政府应发挥主导、决策作用,引导城市经济向新兴产业、低碳经济转型,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促就业与提高居民收入相结合。在经济发展中贯彻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相结合的理念,构建城市生态化发展模式,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传统工业城市的特点是高能耗、低循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并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要合理配置资源,使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使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为城市居民的幸福构建坚实的物质基础。收入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

15、素之一,在构建幸福城市的道路上,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经济为基础提高居民收入,使居民满足生存、生活的多种需要,同时在收入分配上兼顾公平,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水平,处理好收入和公平之间的关系。一些调查显示,市民对于收入普遍有一种相互比较的心理,居民间会对不同行业、企业以及个人之间的收入进行比较,收入差距如果超过一定程度,居民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影响幸福感。因此在幸福城市建设中,应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基础上减小收入差距。2.提高环境优美度2006 年 9 月,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组织专家编写、建设部批准立项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初稿中,城市环境的优美度成为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环境优美度中包括生

16、态环境、人文环境、城市景观等 3 个子项,而生态环境子项又包括空气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等 10 个指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去粗放的、片面的、低质量的经济型城市化既不符合国情需要也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视环境优美也意味着中国城市在发展方式上正面临着结构性的转型与战略性创新的机遇10.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居民对环境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对环境的质量诉求日趋强烈。在很多城市的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深感忧虑,认为城市生态环境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背景下,幸福城市的建设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监督作用,同时鼓

17、励居民积极参与监督。城市规划要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效益。在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城市的规划上应避免以损害环境利益为代价的经济短期增长模式及不合理的城区过度开发。在城市建设中要不断完善绿地建设,合理规划绿地布局,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还城市一片碧水蓝天,丰富及美化城市景观,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相协调。大力宣传提高城市居民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城市居民的人口素质,倡导有序的行为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3.以提高社会保障、建设富有人情味的城市为主要维度幸福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感受,幸福城市的建设要以提高大部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为目标,需要以民生保障为着力点,

18、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使之在城市生活中有安全感、人情味和幸福感。在具体的措施上,着力加大居民在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方面的保障水平。在医疗方面加大医疗保险方面的覆盖率,对于弱势群体给予一定的医疗救助;在住房方面,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使每一位城市居民都有安居之所;在教育方面,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水平,同时在中小学招生方面加大透明度,对于城市居民关切的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给予重点关注,在城市新建城区加大中小学的覆盖力度,缩小城市不同城区之间中小学的师资、硬件方面的差距,满足城市居民的教育诉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民的养老问题也成为居民是否幸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大社会化养老机构的覆盖率,

19、政府要支持社区养老的设施建设、服务人员配备、资金筹集等,满足居民老有所养的诉求。同时在弱势群体的救助上更要彰显政府的人本理念,提高弱势群体的救助水平。在社区层次,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提高社区的整体治理水平,通过建设友善社区、互助社区等增强邻里互动,通过社区共同体的构建增强居民对整个城市社会的归属感。4.强化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的人文精神在幸福城市的建设中,要挖掘城市特有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在城市规划中凸显地方特色,改变过去千城一面的建设局面。城市的特色是城市的个性特征之一,不同城市因自然气候、地理位置、历史传统等的差别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随着城市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不同城市的规划布局、

20、建筑材料、交通工具、科学技术、施工方式、人居标准、设计思想等出现雷同,相同的高楼大厦、相似的街道布景、一致的商店形象,城市文化发展处于被动局面,城市特色无从谈起。盲目追求外来文化形式,攀比、模仿、克隆和移植不足为奇,相同的道路设施、一样的汽车堵塞街道,城市呈现千篇一律、百城一面的景象。城市发展中,要强化城市的特色,提高城市的人文精神。对于一些承载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要重点保护,作为特色要进行延伸性设计。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根据气候特点设计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文化方面强化城市的独有特点,在城市人文形象上加大宣传,使城市人文精神深入人心并发扬光大。四、结论与讨论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聚居形态之一,城市发展的本质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幸福城市作为现代城市的价值诉求,显示了城市建设的人本目的与前瞻性的发展内涵。在当代社会,城市居民的幸福来源既受主观个体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安定程度、经济发展程度、民生状况、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幸福城市的构建既需关注微观因素也要关注宏观的城市生态环境,改变过去以GDP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具体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