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限时训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限时训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限时训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限时训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第24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限时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第 12 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 24 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 45 分 分 : 85 分 )一、 ( 本大 共12 小 ,每小 4 分,共 48 分 )1 国后期成 的 氏春秋,收 了先秦 期儒、道、墨、法、阴阳、名、 等各家学 ,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 、治国等方面的 ,司 迁 它“ 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反映了当 ()a“百家争 ”的 束b思想兼容的走向c国家 一的 d各种学派的 b “百家争 ”的 束是在 武帝“ 黜百家,独尊儒 ”后,故a ; 氏春秋 家的代表作,

2、材料中“收 了各家学 ”能 体 各家思想兼容的特点,故b 正确; 国 期 国家 一的 志是秦朝的建立,故c ;材料未体 各学派之 的斗争,故d 。 2 国 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 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 合 、 横的 横家,提倡重 政策和探究 技 的 家,研究 事理 的兵家,以及 合各派学 的 家等。 表明当 ()a社会分化加 b礼崩 坏 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d 子学 注重 用a 除了四大学派, 有 横家、 家、兵家、 家等比 有影响的学派,众多学派影响 大, 明各派受众 多,社会分化 重,故a 正确。 3 ( 2017威海模 ) 中 文化史一 中写道:“ 一 期民本思潮的重

3、心有二:在人 与自然关系( 天人 ) 方面,突出人的地位; 在人 社会关系( 君民 ) 方面, 民的作用。” 一 期()a“百家争 ”局面出 b儒学正 地位确立c儒家 理得到 化d儒家思想 向新启蒙a 春秋 国 期, 士 崛起, 孟子的“民 君 ”、 荀子的“君舟民水”与 干中“突出人的地位”“ 民的作用”相符合,故a 正确。 4 ( 2017蚌埠 ) 孔子 “礼”,孟子重“ ”,荀子也 “先王 其乱也,故制礼 以分之”。先秦儒家 求“礼”“ ”的主要目的是()a 范社会秩序b 化中央集 c构建平等社会d 和 侯 争1名校名 推荐a 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

4、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 a 项正确;中央集权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确立的,先秦谈不上“强化”,故 b 项错误;孔子代表春秋晚期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孟子和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平等社会无关,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缓和诸侯纷争的信息,故 d 项错误。 5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虞所订立的法度, 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 孰不可忍也”, 非常生气; 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

5、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d 根据材料中“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可知,孔子主张用战争维护宗法等级秩序,故 a 项错误; “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虞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 国家就不好统治了”说明孔子反对的缘由是维护贵贱的等级秩序,故 b 项错误; 以礼乐教化百姓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故c 项错误; 孔子反对赵氏、鲁国季氏、 田氏的做法旨在维护落后的宗法等级秩序,反对社会变革,故d 项正确。 6. 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

6、识。庄子散道德,放论, 要亦归之自然。 韩子引绳墨, 切事情, 明是非, 其极惨礅少恩。 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 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a 材料“韩子引绳墨, 切事情, 明是非, 其极惨礅少恩。 皆原于道德之意”表明法家思想源于道家, 故 a 项正确;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黄老学说”,用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治国,故 b 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故c 项错误;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法家思想源于道家思想,不是诸子百家,故d项错误。 7 ( 2017太原模拟 )

7、 秦汉时期,谶纬神学( 一种宗教神学色彩的理论) 一度流行。在董仲舒看来, 自然界的许多现象皆与社会政治有关,所谓“王者将兴,必有符谶”。董仲舒的这一思想 ()a有助于儒学走上正统地位2名校名 推荐b论证了“天人感应”的合理性c决定了后世儒学的发展趋势d背离孔孟学说为士儒所不齿a 董仲舒借用谶纬神学改造儒家思想,使之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从而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使儒学走上正统地位,故 a 项正确。 8 ( 2017洛阳统考 ) 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 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 多次。直至

8、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a宣扬“天人感应”的理论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d 君主自谴符合“天人感应”的理论,但其主要意图不是宣扬这一理论,故 a 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反映出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题意无关, 故 b 项错误; 君主自谴与社会教化无关,故 c 项错误;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宣扬自己天子的地位,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故 d 项正确。 9 ( 2017衡水模拟 )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的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

9、阴阳五行之说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故 a 项错误; 汉代儒学主动迎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为加强“大一统”服务,故 b 项正确; “为政以德”是先秦儒学的内容,故c 项错误;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精华的是宋代理学,故d错误。 10“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以儒家经典春秋 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c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统

10、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儒家经典开始影响3名校名 推荐法律 施,故 c 。 11原始儒家的君臣关系是以“ 合”,所 “从道不从君”,但 武帝 史上第一个“封侯拜相”的儒生公 弘却“每朝会 ,开 其端,令人主自 , 不肯面折庭争”。 史 :“公 弘以春秋白衣 天子三公天下之学士靡然 矣。” 材料反映了()a儒学在民 成 学b公 弘并非真儒者c儒学的法家化和政治化d儒学地位 著提高c 根据材料“每朝会 ,开 其端,令人主自 ,不肯面折庭争”“天下之学士靡然 矣”可知,公 弘已与原始儒学“ 合”“从道不从君”的主 有

11、所改 ,肯定君主的 威, 与法家主 制主 中央集 有所 似,公 弘白衣 天子三公,受到学士追捧,可 儒家逐 走上了政治化的道路,故c 正确。 12 地理志 :“ 以来, 、 海多至卿相。”自昭宣 期到西 末年,丞相中出自 、 、 海 地多达11 人, 12 人次,占 数的52.38%。 明 ()a加 君 而分散相 b官僚政治开始取代 族政治c 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d儒学 政治生活影响深刻d 代儒学成 正 思想,学 儒学成 身官僚 伍的主要途径,而 儒学 源地,故 代丞相多出于 。由此可知儒学 政治生活影响深刻,故 d 。 a、 c 两 与材料信息无关;秦朝 官僚政治已 取代 族政治,排除b 。

12、二、非 ( 本大 共2 小 ,第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 是故南面而治天下, 莫不以教化 大 。 立太学以教于国, 庠序 ( 学校 ) 以化于邑, 民以仁, 摩民以 , 民以礼,故其刑 甚 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 俗美也。 董仲舒 材料二五年春置五 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 、 先圣之 者。 延天下方 之士,咸荐 朝。其令礼官 学, 洽 , 礼,以 天下先。太常其 予博士弟子,崇 党之化,以 材焉。丞相弘 博士置弟子 ,学者益广。 武帝 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 了当 社会 展的要

13、求,是当 客 形 的正确反映。 然, 从本 上 , 一主 是 巩固 政 的封建 治服 的,但从客 效果来看,它不 当 ,而且 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 一、巩固和 展起了 极的作用。4名校名 推荐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1) 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 教化提出的具体主 。 合所学知 ,分析董仲舒倡 教化的主要原因。 (7 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 武帝重 儒学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9 分 )(3) 根据材料三并 合所学知 ,分析董仲舒教化思想的 史影响。(9 分 ) 解析 第 (1) 的第一小 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第二小 要 合当 形 从 治者加 中央集 、儒家自身主 和教化的功能

14、等方面分析。第(2) 的第一小 可直接从材料中得出。 第二小 合所学知 从巩固 治、 展教育和儒学地位 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 (3) 要从 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 材料三可得出巩固 治、巩固国家 一等 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从儒学 社会 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的角度回答。 答案 (1) 主 : 学校;教化人民行仁、 、礼。原因:适 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 ;教化本身的功能。(2) 措施: 五 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 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 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 成 正 思想。(3) 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 治( 或有利于民族 文化的形成与 展)

15、 ;另一方面, 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 或社会影响力更大) ,客 上 社会 展具有一定的束 或阻碍作用。14史学研究的基本步 之一是“确立主 史料收集史料解 叙述 价”。 下面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子 政,焉用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 ,必偃。名不正 言不 ,言不 事不成,事不成 礼 不 ,礼 不 刑 不中,刑甲 不中 民无所措手足。 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 也不做先知。 他是 授古代法律的 明官 他所 的只乙 是极 粹的道德, 既不 奇迹, 也不涉及玄虚, 在道德上欧洲人 成 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 泰秦始皇

16、比孔子 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 空 的。儒家 口仁 道德 就 独霸中国,使我 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丙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 孔子的。毛 合三 材料, 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 , 主 以上材料分 做出史料解 ( 原材料的 ,不表明自己 点) ,最 得出 史 价。(12 分 ) 解析 根据甲材料中“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 , 小人之德草”、 乙材料中“他所 的只是极 粹的道德在道德上欧洲人 成 中国人的徒弟”和丙材料中“儒家5名校名 推荐满口仁义道德”得出强调孔子的道德观; 根据甲材料中“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乙材料中“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和丙材料中“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可得出孔子的法律观。 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不难看出,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辩证地论述。 答案 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 符合理性、 顺应自然。毛泽东认为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