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地区保护与改造总体规划参考课件_第1页
大明宫地区保护与改造总体规划参考课件_第2页
大明宫地区保护与改造总体规划参考课件_第3页
大明宫地区保护与改造总体规划参考课件_第4页
大明宫地区保护与改造总体规划参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总,则,规划背景,唐代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区中心地带,是唐皇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明宫地区改造可以促进保护古遗址,带动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此次规划以唐大明宫遗址保护与开发为契机,改善大明宫地区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为目标,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寻求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5,陕西省文物保护法,6,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7,唐大明宫遗址

2、保护规划,规划范围,大明宫地区保护与改造总体规划范围南起陇海铁路线北侧;北至红庙坡路,常青路;西起星火路、未央路,东至东二环及其延伸线。土地面积,29.08,平方公里,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由曲江管委会负责启动大明宫地区先期改造范围南,起陇海铁路线北侧;北至红庙坡路、北二环路、环园中路;西起星火路、未央路,太华路;东至东二环及其延伸线。土地面积,23.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道路用地,4,04,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含城市绿地,19.16,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2007,年,2010,年,远期,2010,年,2020,年,第二章,现状概况,地理位置,大明宫地区位于西安市明城的,北部,陇海铁

3、路线以北,城市中轴,线未央路两侧,距钟楼,3,公里。该,区包括四大遗址之一的“大明宫遗,址”,规划区地跨未央区、新城区,莲湖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四个行,政辖区,总用地面积,29.08,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约,36.64,万人。此,外,19.16,平方公里范围内,现状,总人口约,29.89,万人,社会经济条件,自清朝以后,大明宫地区一直人烟稀少,北梢门外,荒野一片,常有狐狼出没。数十年中经历了两次大的房屋,自改自建,二马路一带仍然街道狭窄,房屋拥挤。主要居,民是在解放初期由河南移民而来的,后随经济发展,又有,其他外来人口入住,所以该地区人员组成结构复杂,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该区聚落以简易房为主

4、,景观性差,街道,窄小且不规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外交通联系也非,常不方便。地区发展模式一直以工业为主,农业为辅,经,济水平落后。伴随城市的再度开发建设,造成了城中村分,布密集,新建居住区与旧区混杂,人群素质差异巨大,虽,然围绕大明宫遗址,但文化氛围消失殆尽,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区内用地较为复杂,除遗址,保护用地外,用地性质以居住、商业,为主,居住用地分为两类,一类是二类,居住用地,主要为多层居住建筑用地,含少量高层建筑用地。另一类为三类,居住用地,为现状村宅和一些铁路职,工住宅用地,商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太华路和未,央路两侧,太华路主要为大明宫建材,市场,未央路主要是为城市服务的一,些商业服务

5、设施用地。区域内工业以,小型企业为主,大型工业有大华纱厂,和汉斯啤酒厂两家,分布在太华路以,东,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29.08,平方公里,19.16,平方公里,用地面积,公顷,百分比,用地面积,公顷,百分比,1,R,居住用地,516.1,17.74,344.6,18.0,2,C,公共设施用地,279.2,9.6,214.2,11.2,其,中,行政办公,30.5,1.05,15.6,0.8,商业金融,187.9,6.46,149.6,7.8,文化娱乐,23.3,0.8,17.7,0.9,体育用地,医疗卫生,4.0,0.14,3.5,0.2,教育科研,24.4,0.84,22.9,1.2,文

6、物古迹,4.9,0.17,4.9,0.3,其它公共设施用地,4.2,0.14,3,M,工业用地,148.1,5.09,91.6,4.8,4,W,仓储用地,119.4,4.11,114.7,6.0,5,T,对外交通用地,53.4,1.84,53.4,2.8,6,S,道路广场用地,360.2,12.38,42.9,2.2,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33.3,1.14,22.1,1.1,8,G,绿地,36.7,1.26,20.1,1.0,其中:公共绿地,10.6,0.4,10.6,0.5,9,D,特殊用地,19.1,0.66,5.3,0.3,10,E,村镇用地,1343.1,46.18,1007.1

7、,52.6,合,计,总用地,2908.6,100,1916.0,100,对外交通现状,现状道路系统,该区域现状的道路状况比较差,路网密度低,道路的联通性差,通行,能力小,使得这一区域经常发生交通,拥堵。从道路系统上来讲,未央路,太华路、自强路是主干道,北二环和,含元路属于城市快速路,形成了大的,路网骨架。但由于大明宫保护范围内,不能进行建设,使得保护范围内的次,干道、支路密度很低,在南北两公里,多的范围内只有次干路玄武路穿过,而玄武路正在按规划宽度,30,米进行扩,建,东西向交通现状只能通过自强路,解决,建筑质量现状,大明宫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现状周边环境较差,自搭自建情况严重,建筑

8、杂乱无,章,大多数为三层以下的老式楼,房、平房、简易临时住房,对唐,大明宫遗址的格局,风貌带来较,大的影响,区域内已建成有一定量的永,久性建筑,其中部分多层建筑靠,近遗址保护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现状公共设施,区域内公共设施分布不均,匀,尤其公共教育设施分布不,合理,市政公用设施不完全,北二环以北区域因大量村庄存,在,公,共,设,施,配,置,不,齐,至,2007,年末,规划区域内共有普,通中学,10,所,大专院校及技工,学校,14,所,小学,22,所,幼儿园,14,所,医疗卫生机构,10,个,现状绿地分布,大明宫区域目前绿,化较少,除现状村庄农,耕地及园地以外,现仅,有一条轴状绿化带,位,

9、于北二环路南北两侧各,25,米,长约,1.8,公里,现状可建设用地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与本次规划有关的基本内,容,设施名称,方,位,主要的规划衔接要求,西安火车站,地区南部,应配套规划城市广场、客运、公交站场、社会停车场,可配套一,些商业服务设施,西安汽车站,地区南部,应配套公交站场、社会停车场,可配套一些商业服务设施,新筑物流园,地区东部,适应建材物流交易、储备要求的仓储供应设施,地铁二号线,穿越本区,沿途站点公交设施、社会停车场配合,沿站点上发展商业,地铁四号线,穿越本区,沿途站点公交设施、社会停车场配合,沿站点上发展商业,新行政中心,地区北部,支撑城市北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0、,推动区域建设发展,第三章,开发条件分析,优势条件分析,1,随着即将动工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地铁二号线,四号线的规划建,设,以及以高端商务办公、旅游服务和房地产开发为主导,家居建材物流业为辅,助的地区改造建设,使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改善区域内状况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2,由于规划区在西安市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起步较晚,存在大量工业企业,并且规模较大。随着该地区的城市建设及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将会相继关,停或搬迁,因此,该地区工业呈萎缩发展的趋势,3,随着城市功能及社会生活层次的提升,现有旧区改造建设方兴未艾。由,于土地级差的影响,工厂外迁,并将其原有土地改作民用的过程也在加快。在近,年,

11、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成和一些已建成或拟建的大型建设项目,成为区内空间,或功能布局上新的控制点,制约因素分析,1,大明宫遗址保护对其周围地区建筑高度与建筑容量的限制和制约,2,唐城绿带对控制区内建筑高度的限制和制约,3,铁路线对两侧用地的建设控制限制和制约,总体规划对本规划区的要求,1,保护自然历史环境,保护“八水绕长安”的自然历史环境及台塬地形地貌;保护和凸显唐长安,六岗”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历史兴庆池、太液池、曲江池、昆明池等“十,一池”;保护明清西安护城河水系,2,保护城市历史格局,重点展现与保护隋唐长安城的棋盘式格局,重点展现与保护历史城市的城,廓及重要轴线,新建道路保持与历史路网在肌理、

12、宽度和尺度的一致,3,保护大遗址区,确定大遗址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具体遗址公园详细规划,第四章,规划原则、目标、理念,规划原则,1,落实总体规划,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保持与整个城市的有机结合,完善地区的用地配置、补充公共设施、基础设施,解决地区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交通密度的“三高”现象,处理好遗址保护与改造建设之间的矛盾,解决据家居建材市场问题和遗址保护区内人口迁移问题,加强环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2,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要求,现状调查工作要周密细致,不出现大讹误,尊重地区的发展历史,结合地区的规划管理事实,明晰土地、建筑的产权关系,确保规划内容

13、根据充足,规划项目定点、定范围、定界线,明确公用市政服务设施位置、规模,逐步建立动态要素编辑的规划电脑信息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3,合理利用土地,在满足规范、创造良好生活空间的条件下,提高土地利用率,4,支持有关部门有建设意义的规划构思,规划目标,1,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核心,继承、保护与发扬传统文化,构建完整的,文化体系与生态体系,带动区域经济与社会更新发展,创造多层次、多元化、高品,质的城市新形态,2,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整合各功能用地布局,集,约建材市场用地,迁移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实现生态体系维护与城市开发、历史,文化遗存继承与城市现代化的

14、和谐统一,建立区域经济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城市空,间发展良性格局,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根据区域的现状特征,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彻底解决本区域内城中村与棚,户区的改造问题,改善居民的生活居住和交通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建成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以居住为主的城市有机体,塑造一个具有时代特,征、文化品位、环境优美的北城区改造示范新形象,规划指导思想,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坚持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明宫地区的建设与发展,3,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

15、的原则,配置城市资源,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4,坚持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凸现城市特,色,妥善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关系,5,注重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利用,实现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城市,建设的和谐共生,第五章,规划区定位,规模,根据大明宫地区的职能、地位、特点及发展方向,功能定位为:突出,唐大明宫遗址保护,是西安市中心城市的改造发展新区,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担负着西安市旅游商贸次中心、城北地区文化中心、居住核心,的功能,规划功能定位,规划区规模,大明宫地区,29.08,平方公里范围内,现状人口为,366400,人,现状居住用地

16、为,516.1,公顷,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为,14.08,人,19.16,平方公里范围内,现状人口为,298900,人,现状居住用地为,344.6,公顷,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为,11.53,人,远低于国家居住,用地标准,18,28,人。规划,29.08,平方公里范围内居住用地为,1287.4,公顷,规划,19.16,平方公里范围内居住用地为,911.9,公顷,比现状居住用地增加,而地区城市职能,为西安市旅游商贸次中心、城北地区文化中心、居住核心,根据区域用地结构,大幅,度增加居住用地是必然的。再有,该地区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65.48,人,略高,于国家标准,60,人。因此,可通过协调疏导区域内人口

17、,妥善解决区内外人口迁移,和安置问题,根据国家标准人均居住用地,18,28,人,人均建设用地不低于,60,人,综合考,虑地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取,27,人,到,2020,年规划,29.08,平方公里范围内人口为,476815,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61,人,规划,19.16,平方公里范围内人口为,337741,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68.69,人,第六章,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功能结构,规划功能结构分为一心、四,轴六大片区,一心,遗址核心,四轴,未央路、太华路、北,二环、陇海铁路四大发展轴,六大片区,遗址保护区、盛,唐文化区、核心商务区、改,造示范区、中央居住区、城,市车站广场区,市井里坊,现代

18、之坊,用地布局,本规划以西安市,2004-2020,年总体规划为依据,本着合理布,局,完善城市配套设施,确定合,理的土地开发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对区域用地的用地,性质作适当调整,遗址区内,迁出保护区内村庄、居民住,宅和商业市场,恢复为遗址保护,用地,遗址周边地区,调整用地性质,以居住、商,业、文化娱乐为主;区内工业,仓储用地外迁,变更用地性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29.08,平方公里,19.16,平方公里,用地面积(公,顷,百分比(,用地面积(公顷,百分比,1,R,居住用地,1287.4,44.3,911.9,47.6,2,其它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708.2,24.4

19、,607.5,31.7,其,中,行政办公,32.1,1.1,10.3,0.5,305.5,10.5,255.6,13.4,36.8,1.3,28.2,1.5,16.9,0.6,6.5,0.3,14.8,0.5,10.8,0.6,29.1,1.0,23.1,1.2,272.8,9.4,272.8,14.2,0.2,0.2,3,M,工业用地,25.4,0.9,25.4,1.3,4,W,仓储用地,5,T,对外交通用地,68.2,2.3,68.2,3.6,6,S,道路广场用地,638.2,21.9,147.6,7.7,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4.3,0.5,6.6,0.3,8,G,绿地,138.1

20、,4.7,120.0,6.3,其中:公共绿地,129.0,4.4,91.6,4.8,9,D,特殊用地,28.8,1.0,28.8,1.5,10,E,水域及其他,合计,总用地,2908.6,100,1916.0,100,公共设施分布,依据与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规划采用主次分明、相,对集中、分级配套、均匀分布的,原则,将公共服务设施按一级,二级和三级系统考虑。其中一级,中心服务于整个中心城区范围,二级中心是作为一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补充,服务于各个功能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满足居,住区内部的需要,规划共布置小学,30,所,中学,11,所,医疗卫生机构,7,个,行政,办公机构,8,处,文化

21、娱乐设施,14,处,教育科研机构,10,处,市政公,用设施,13,处,1,商业轴:未央路城市商业轴和北二,环城市商业轴,2,商业中心,在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本规划用地内商业体系分为四,个级别,市级商业中心,老城区商业中心。以钟,楼为中心,以老(明)城为依托,形成,集高尚购物、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特,色的城市核心商业区域,区域商业中心,张家堡商业中心、北二,环商业中心、建材物流中心。这四个商,业中心的建设服务本规划区的同时,也,利于二环商业网形成,居住区级商业中心,规划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工四个,服务于各大居住片区。商,业中心用地由内向外依次为商业设施和,商务设施,商业中心的外围为居住用

22、地,大明宫商务圈,规划大明宫遗址公园外,围约一个街区的用地为大明宫核心商务,圈。该商圈内安排商业服务、文化创意,及现代商务等功能设施,商业发展规划,第七章,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唐大明宫地处唐长安城东北的龙首原前沿,地势高旷。大明宫的平面北部呈梯形,南部呈东,西长方形。宫城内除了三座正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外,共有,50,多座殿堂及亭台楼阁,遗址范围内,保护工作主要为迁出保护区内,村宅和铁路职工住宅,恢复遗址保护用地。在遗,址西侧规划,70,绿化带,北侧,100,至,190,米绿化带,东侧为一楔形绿地和太华路两侧各,20,绿化带,在,遗址周边形成一个绿环,为遗址营造了一个完整,的绿色屏障

23、,在遗址外围,对建筑物年代久,建筑质量低,建筑密度高、建筑容积率低,安全隐患比较多,居住及生活环境恶劣,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不,完备的区域按照建筑风貌分区的控制,进行更新,改造,并调整用地性质,以居住、商业、文化娱,乐为主;对区内工业、仓储用地进行外迁,变更,用地性质,第八章,建设控制,开发强度控制,规划将该区土地强度提至,最高,既促进了该地域的复合使,用,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地区名片,同时大大提升了地区的土地经济,以平衡和支持大明宫周边地区中,低密度开发模式。分为,高密度开发区,中高密度开发区,低密度开发区,遗址保护区,城市车站广场,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风貌控制,

24、唐大明宫是雄伟壮丽的宫殿群,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代表之作,也是当时,中华民族协和万帮的重要场所,象征,着开放、包容、大气、和谐、向上的,盛唐精神,建筑形式追求雄浑大气,和谐统一。因此,大明宫区域的开发,建设时,应特别注意建筑形式、空间,形态及人文形态等方面的传承、统一,延续,根据区位、现状及遗址保护原则,将大明宫遗址区域建筑风貌控制划分,为四个区域,遗址保护区,城市车站广场,风貌协调区,城市建设区,第九章,道路系统规划,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优先发展社会化公共运输体系并实施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在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通过引入快速轨道交通方式,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合理控制个体机动化交通的

25、出行规模,建立以公共运输网络为主体,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和地下交通协调配合的高效、便捷、安全,无公害的现代化城市综合运输系统,促进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形成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交通问题,1,交通流量过于集聚,交通设施规模不足。大明宫周边地段土地开发,强度、日均出行强度持续提高,路网密度和公交系统都不适应城市用地的,拓展,2,交通设施容量有限,系统整体功能不完善。道路交通的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道路容量的增长,客运系统换乘效率低,3,交通结构不尽合理,个体机动化发展过快。出租车、家用轿车、运,输车辆的出行比重快速提高,而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的出行比重较低,区域交通组织,快速的轨道交通规划穿越大

26、,明宫地区的为地铁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使其成为大明宫地,区的对外快速交通干线,和主城,区其它区域的交通联系也更加紧,密,地面交通提升现有对外联系,道路等级及道路断面宽度,增对,对外联系道路。使其形成与地铁,相衔接配套,干支结合,内外畅,通,布局合理的立体交通体系,道路系统,路网格局呈“三横三纵”的,道路网格。具体为,三横:凤城五路(三一零国,道)、北二环路、自强路,含元,路,三纵,未央路、太华路,东二环路,东二环路北延伸段,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标准,规,划建设多处互通式立交,增加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尤其是支路,同时强化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便捷联系,缓解城市交

27、通拥堵的,矛盾,道路断面与宽度,快速路:红线宽,60,100,米,设计车速,80,千米,小时,机动车道设双向六车,道,与主干道相交设互通式立交,与次干道相交设分离式立交或采用右进右出,形式,主干路:红线宽,40,60,米,设计车速,40,60,千米,小时,机动车道设双向,6,8,车道。主干道与次干道相交设灯控,与支路相交采用右进右出,道路横断,面采用三块板或四块板形式,次干路:红线宽,30,40,米,机动车道设双向,4,6,车道,一、三块板形式,设计车速,40,千米,小时,为主要的生活服务性道路,支路:红线宽,15,20,米,设计车速,30,千米,小时,设混合车道,一块板形,式,2,4,车道,

28、具体实施措施,规划提升自强路的等级,红线宽度定为,60,米,断面形式定为双向,6,车道,在火车站北,广场范围内下穿通过,下穿长度为,600,米,下穿车道为双向六车道,地面部分仅做人流疏,散用。提升太华南路的等级,红线宽度定为,60,米,且两侧各留,20,米绿带,断面形式定为,双向,6,车道。提升建强路的等级,红线宽度定为,40,米,且西侧保留,20,米绿带,断面形式定,为双向,4,车道。在玄武路以南、大明宫遗址北侧新规划一条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北侧,留,20,米绿带,该路能缓解玄武路的压力,分担部分东西向车流量。火车站北广场和大明,宫产生的大量交通量基本上由自强路疏散,自强路虽然拓宽,

29、但是与未央路和太华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没有提高,将会对自强路的交通形成一个瓶颈,所以应对这两个交叉口,进行处理。规划在未央路交叉口建设一分离式立交,自强路主线下穿;在太华路交叉口,设置分离式立交,地面设置转盘;通过两个交叉口的改造,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使自,强路的交通量能迅速疏散。拓宽他数条支路,并加大路网密度,以适应将来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开发,道路交叉口形式,城市快速路与对外高速公路、主要干道、城市出入口道路相交处设置互通,式立交,与其他道路相交设置分离式立交;规划铁路与城市道路相交设置分离,式立交;其它道路相交交叉口均为平交,主次干道相交或次干道之间相交均设,信号控制并进行渠化处理,次干道

30、与支路相交设减速或让行标志,具体为未央路和太华路之间与自强路相交的支路全部采用右进右出,禁止,直行的交通组织方式,从而减少对自强路交通流的干扰。前往火车站的社会车,辆和出租车可通过自强路或南侧支路进入两侧停车场,在停车场内部接送乘客,前往大明宫的车辆可以通过太华路直接进入东侧停车场,或通过未央路,经二,马路进入西侧停车场,游客在停车场下车后步行至丹凤门,或乘坐景区内的电,动游览车进入,景区内禁止机动车通行,重点区域交通组织与管理措施,规划范围内的火车站北广场和丹凤门广场的区域,因人流量较大,易形成,交通拥堵点,本次规划针对火车站北广场和丹凤门广场作了较详细的交通组织,规划。交通组织的目的是解决

31、两大区域人流的疏散问题,设计时重点突出“交,通疏散”性。广场同时为火车站和大明宫服务,所以要保证广场的完整和连通,性,规划该广场为人行广场,禁止机动车通行。以此为前提,对该区域的交通,流进行组织,公交站点,公交首末站设在火车站两侧的公交车专用停车场内,乘客在停车场内上下,车;对于经过火车站的公交车,由于下穿段过长,为减少乘客的步行距离,在,自强路两侧不设站,所有公交车先行驶到停车场,在停车场外设停靠站,上下,客后从南侧支路再绕行至自强路,经下穿地道离开,在未央路和太华路设立交通诱导标志,并通过必要的宣传措施,让过境交,通流提前择路行驶到含元路,减少自强路上各种交通流的冲突,停车场规划,公共停车

32、场设置分两类:一是按,照停车需求均匀分布,满足各种用地,性质的不同停车要求;二是在城市核,心区周围附近设置,满足各核心区停,车需求,规划公共机动车停车场共计,40,处,小型停车场每处泊位,50,100,个,用,地面积,1500,3000m2,大中型停车场,每处泊位在,100,200,个,用地面积,3000,5000m2,其中北二环以南规划,26,处停车场,北二环以北规划,14,处停,车场,沿大明宫遗址周边采用地下停,车设计方式;火车站两侧地下停车场,的地上部分设为出租车停车场和公交,车停车场,所有出租车和公交车进入,停车场内上下乘客,第十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

33、核心,以十字形景观轴为,骨架,将公园、游园、林,荫道、专用绿地等串联起,来,用景观轴、绿带、绿,心及中心开放空间等控制,要素衬托城市肌理,组成,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景观系统规划,井字形景观轴,结合太华路、北二环、凤城五,路、未央路四条主要道路两侧用地的城市功能,需求,密集布置行政、金融、商业、办公等高,档建筑群,形成丰富的天际线变化,串联起整,个区域,提升大明宫地区景观品质,历史景观绿带,利用贞观路两侧各,15,米绿带串,联大明宫遗址公园及其南、北入口广场,同时,在遗址周边形成一绿环,为遗址营造了一个完,整的绿色屏障,体现大明宫入口历史空间序列,生态景观绿带,在居住区内部,结合城市绿带,设立的方

34、便居民游憩的景观绿带,景观节点,在主要历史遗址节点,结合富有文,化特色的小品,设置较大面积的绿化开敞空间,体现原有文化肌理,烘托历史氛围,居住绿心,在居住区内部设置集中公共绿化,优化人居环境,景观水系规划,唐代河流水系分布图,唐代河流水系与现代河流关系,景观水系规划,水系是大明宫地区历史上最重要的,景观元素,根据历史水系特征,局部修,复历史水系,全面恢复历史太液池胜景,是对大明宫遗址本身的一种有效保护及,其历史环境的合理展示,目前再恢复龙首渠输水已无可能,距太液池最近的水系为护城河,而目前,的输水量距护城河的正常需水量还差,454,万立方米,更不要说太液池及其附属水,系(差,591,万立方米包

35、括护城河缺水,因此除保留原有输水水源外,需规划新,的输水水源。本次规划由大峪水系沿雁,翔路输水至兴庆湖,兴庆湖退水至护城,河,护城河的一部分水至太液池及其附,属水系。同时将北石桥、邓家村污水厂,的中水通过管道输至太液池,恢复其水,面,同时向北部延伸,用统一的水景及,绿化元素有效地组织城市景观空间序列,串联整个大明宫地区,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给水工程规划,规划区目前供水设施基,本良好,供水管道分布城区,各个角落,规划用水将以石砭峪,黑河水源为主,以第四水厂,及其它水源为辅,同时在城,区设置高位水池及清水库,增加管网调节能力,以保证,其供水可靠,管网除沿主干道进行环,状主管网布置外,在城市支,路上设置给水联络管,以保,证供水的平衡及安全,城区,内实行统一供水,雨水工程规划,雨污分流,雨水就近分散,排入水体,对现状合流制排水,管道改为污水管道,结合大明宫地区地形、水,系等情况,该区域雨水划分为,五个区域,即漕运明渠分区,西三线明渠分区、浐河分区,618,渠分区、陇海线分区,污水工程规划,现有的排水管渠大多建于,80,年代以前设计标准偏低,管,道满流、溢流、渗流现象相当,普遍,规划雨污分流,污水经管,道收集后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方可排入水体结合大明宫地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