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种植安全生产制度 茶叶安全生产种植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叶安全生产种植的基本要求,包括记录的保留、质量安全要求、基地选择和、生产技术管理和劳动保护等。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茶叶的种植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无公害食品 茶叶
2、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无公害食品茶叶 安全要求 应符合GB 2762、GB 2763和NY 5244-xx中表2的规定。 出口日本茶叶的安全要求同时参见附录A。 出口欧盟茶叶的安全要求同时参见附录B。 出口美国茶叶的安全要求同时参见附录C。 出口韩国茶叶的安全要求同时参见附录D。 基地选择和管理 基地选择 茶叶产地 茶叶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包括交通主干道),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茶园环境 茶园环境应符合NY 5020的要求。 基地和茶园 工作室 基地应建有工作室,用于生产办公。室内桌椅、资料橱配备齐全,存放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有关规
3、章。有条件的生产基地,应配备配套水、电及通讯设备。 仓库 基地应建有专用仓库,分别存放农药、化肥和施药器械等。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通风、避光等要求;内设货架,配备必要的农药配置量具、防护服、急救箱等。 废物与污染物收集设施 基地应设有收集垃圾和农药包装等废物与污染物的设施。 灌溉系统 茶叶生产应有专用水源,如专用水井、储水池等,严防污染。专用水井井口应高出地面30cm,并配有防护设施,防止雨水倒灌、弃入污染物等。 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基地,应建立水源管理系统,如供水管道、再利用体系、灌溉设备维护等,以保证水源供应,减少浪费。 植保员与肥料员 根据基地面积大小,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植保员,负责有害生物
4、发生情况的调查、预报、防治指导等。有条件的基地,可配备肥料技术人员,负责肥料施用技术指导等。 环境条件监测 新建基地应进行环境条件监测。以后每2年3年,或在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而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时,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及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以确定是否继续使用该基地。 档案 基地每个地块(片)应建立独立的、完整的档案和生产记录档案。如:平面分布图、茶叶生产基地基本情况记载表、茶叶种植基地茶园地块组成清单、茶叶种植基地农事活动记录、茶叶种植基地农药使用记录、农药购进和领用记录、化肥采购和领用记录、茶叶种植基地化肥使用记录、茶叶种植基地鲜叶流向记录、茶叶农药残留监控检测登记表、茶叶种植基地茶
5、树栽培履历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人员登记表等。 隔离防护 基地周围应建立隔离网、隔离带等,以保护基地,防止外源污染。 标志标示 基地有关的位置、场所,应设置醒目的标志、标示。 生产技术管理 茶树种植 茶树种植应符合NY/T 5018-xx中的规定。 土壤管理和施肥 土壤管理和施肥应符合NY/T 5018-xx中的规定。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和协调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各类病虫草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内,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以
6、内。 防治对象与防治指标 应按制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 茶园主要有害生物的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参见附录E。 农业防治 选用品种 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 合理修剪 修剪既可培育树冠,又可改变病虫的生存环境,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需合理控制茶树高度,春茶后宜进行树冠改造,秋末宜轻修剪可明显地压低叶螨类的越冬基数等。 茶园翻耕 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翻耕,可减轻次年象甲类害虫发生,对在土壤越冬的鳞翅目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及时清园 秋末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可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减轻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的发生。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 利
7、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发生期,于田间点灯诱杀,减轻田间的发生量。 人工捕杀 对发生较轻、为害中心明显及有假死性的害虫,采用人工捕杀,减轻危害。 除草 宜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清除杂草。 色板诱杀 运用色板诱杀茶蚜等,可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25cm40cm),每667m2放置40块60块。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当地主要的有益生物及其优势种群,控制使用杀虫谱广的.农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及农药用量。 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诱杀害虫针对性强、效果好,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用户可因地制宜的选择使用。 茶树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茶树病虫害化学防治的原则 加强茶树病虫的测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按制订
8、的主要害虫防治指标防治,应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安全间隔期和施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改进施药技术,提倡低容量喷雾,对一般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对茶丛中下部害虫,提倡侧位低容量喷雾。 农药品种的选择和施用 农药品种的选择 农药品种不应选择国家农业部公告明令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 应根据进口国的要求,合理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茶园的病虫害防治用药方案遵照附录F的规定。部分国家或组织禁止或停止使用的药剂参见附录G。 农药的施用 应按照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采摘和贮存运输 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类茶对茶叶鲜叶的要求,按照标准,适时采摘。
9、机采茶园,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无铅机油,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采用清洁、通风性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者篓筐盛装鲜叶。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贮存运输过程中,不应对鲜叶造成污染。 投入品管理 肥料 肥料采购 肥料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肥料。不应采购下列肥料:非法销售点销售的肥料、超过保质期的肥料和进口国禁止使用的肥料。 肥料的储存 肥料应妥善储存。将其存放于清洁、干燥且无水源污染的地方。 农药 农药的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的农药。不应采购下列农药:非法销售点销售的农药、无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的农药、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无
10、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农药、无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完整的农药、超过保质期的农药和进口国禁止使用的农药。 农药的储藏 农药应储藏于专用仓库。仓库应符合防火、卫生、防腐、避光、通风等安全条件要求,并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入口处应贴有警示标志。 农药包装物处理 农药包装物不应重复使用、乱扔,应及时收回。应符合NY/T 1276-xx的规定。 劳动保护 凡使用、处理农业化学品的人员,以及所有操作危险或者复杂设备的人员都应经过正式培训。 施药保护 施药时,操 _应穿着防护服。 警示标志 施药后,现场应立即设立警示标志。其他工作现场和危险场所附近亦应设立警示标志。潜在危险区的警示标志应设于入口处。 记
11、录的保留和内容要求 记录的建立 种植者应建立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记录,以证实所有的农事操作符合相应的安全卫生要求,从而完善整个溯源体系。 记录的内容 记录的格式及内容要求按照附录G的规定。 记录的保留 必要的记录应至少保留两年。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xx-09-16 13:12 | #2楼 一.北方春播玉米区 1.分区范围 该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1995年玉米播种面积约893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9.2%,总产量占全国的43.8%(吴景锋)。 2.种植制度 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
12、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三种类型: (1)玉米清种。约占玉米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东北三省平原和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河北的北部高寒地区。由于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玉米为单季种植,但玉米在轮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与春小麦、高梁、谷子、大豆等作物轮作。这种情况在197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玉米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轮作倒茬已经很困难,因此发展成为玉米连作制。 (2)玉米大豆间作。约占本区面积40%左右,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形式。玉米大豆间作,充分利用两种作物形态及生理上的差异,合理搭配,提高了对光能、水份、土壤和空气资源的利用率。玉米大豆间作一般可以增产粮豆20%左右。 (3)春小麦
13、套种玉米。70年代以后,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甘肃、内蒙古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渐形成春小麦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畦播种小麦,畦埂套种或育苗移栽春玉米的方式,一般可增产20-30%。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北方春播玉米区实际上包括东北和华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需要成熟期适中或较早熟、耐低温且丰产性好的品种。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病毒病和小斑病流行,但有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有时还发生玉米螟危害,因此要求抗这些病虫害。根据1997年统计,东北地区种植的主要玉米杂交种有本玉9号、吉单159、四单19、中单2号、掖单19、丹玉13、掖单13和沈单7号等。 华北地区春播玉米遭受严重的病毒病(S
14、CMV和MRDV)危害,此外还有茎腐病、大小斑病等,因此对品种要求更严格。栽培的品种主要有:掖单13、掖单12、掖单19、西玉3号、掖单2号、中单2号和烟单14等。 4.生产条件分析 北方春播区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热资源较丰富。该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玉米增产潜力很大,具有商品生产的优势。 本地区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五条:一是产区集中,流通不畅,玉米收获后储、运、加工、销售都非常困难;二是秋霜早,气温低,籽粒脱水缓慢,降低质量等级和增加能源消耗;三是干旱少雨,灌溉设施和水资源不足;四是投入少,特别是肥料不足,氮磷钾比例不合理;五是缺乏稳产高产的新品
15、种。本地区进一步发展玉米生产应采取稳定面积,提高产量的策略。 5.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 (1)更换新品种。迫切需要选育或引进早熟、高产、抗倒伏、适宜密植和机械化作业的新杂交种。需要籽粒灌浆后期脱水快和品质优良,抗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和耐玉米螟的优良新品种。 (2)增加投入。该地区1996年平均每亩施用化肥仅14公斤,而黑龙江省为8.4公斤,比 _还少,居全国倒数第三位,内蒙古自治区施肥量最少,每亩只有7公斤。该地区化肥投入量距亩产千斤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相差悬殊,如不增加肥料投入,长期连作玉米将会严重破坏地力,使农业系统丧失可持续性。如能做到因地平衡施肥,产量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3)扩大地
16、膜覆盖面积。黑龙江省玉米地膜覆盖面积已经达到300万亩,目前正在试验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新技术,这是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有力措施之一。山西、内蒙和辽宁、吉林部分地区也适宜发展玉米地膜覆盖技术。 (4)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扩大流通渠道,同时还要增加烘干机械和仓储加工设施。在品种含水量高的情况下,要装备烘干机械,加快玉米收获后籽粒脱水速度,妥善解决粮食安全储藏、运输和流通问题,提高质量等级,扩大出口能力。还要重视产后加工业的发展,多条途径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定生产。 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1.分区范围 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河南的全部,河北的大部,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和江苏省徐淮地
17、区,是全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玉米播种面积约747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32.7%,总产量占全国35.5%(吴景锋,)。单位面积产量5.3吨/公顷。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无霜期170-220天,降雨量丰富。本区处于黄淮海三条河流水系下游,地上水和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灌溉面积占50%左右。 本区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过分集中,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经常发生春旱夏涝,而且常有风、雹、盐碱、病虫等自然灾害发生,对生产不利。 2.种植制度 本区属于一年两熟生态区,玉米种植方式多种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其中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占60%以上。 (1)小麦玉米两茬复种曾经是50年代黄淮海平原地
18、区的主要种植方式,但两茬复种只能种植早熟玉米品种,不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产量较低,而且麦收后复播玉米常受雨涝威胁,因此70年代在北部地区逐渐被套种玉米所取代,到80年代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要求,两茬复种又有所发展。 两茬复种的优点是适合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全苗,田间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缺点是易受旱涝低温灾害,稳产性较差,目前缺乏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所以种植面积受到限制。夏播早熟玉米全生育期80-100天,所需有效积温1900-2300;中熟种生育期100-110天,有效积温2300-2700;晚熟品种生育期110-130天,需要有效积温2700-2900。如果不
19、能满足这些热量要求,则玉米生长不良,后期遇低温胁迫会影响灌浆,不能正常成熟,而且降低质量等级。 黄淮海平原地区的热量资源分布有限,小麦收获后复播玉米,至适时播种下一季冬小麦为止,从北向南只有90-110天的生长期。如果扣除农耗,积温就更少了。为了确保小麦和玉米高产稳产,复播玉米只在机械化水平较高,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推广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复播玉米的产量潜力和质量等级。 (2)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地空间,能够复种中晚熟玉米品种,使产量水平明显提高,而且不影响下一季冬小麦正常播种,因而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占很大比例,主要有四种套种形式
20、。 第一种,平播套种。在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分布较多,包括山东南部,河北石家庄以南和河南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都采用这种方式。其特点是小麦密播,不专门预留套种行,或只留30厘米的窄行。通常麦收前7-10天套种玉米。由于选用中晚熟玉米品种,因此产量明显提高,而且田间玉米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光热资源和土地利用较合理,缓和了麦收和夏种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有利于小麦和玉米双获高产。缺点是收麦和套种玉米完全要手工操作,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保全苗也很困难。 第二种,窄带套种。麦田做成1.5米宽的畦状,内种6-8行小麦,占地约1米,预留0.5米的畦埂,麦收前一个月套种2行晚熟玉米。麦收以后,玉米成为宽窄行分布
21、。同两茬复种相比,小麦占地减少,但玉米可换成晚熟品种,因而总体产量较高。这种套种方式在河北省北部和京津郊区无霜期较短而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能够争取季节,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获得较高产量。 第三种,中带套种。也叫小畦大背套种法。两米宽的畦内机播8-9行小麦,预留约70厘米套种两行玉米。一般麦收前30-40天套种晚熟玉米。这种方式能够使用小型农业机械作业,包括麦收、中耕、施肥等。麦收后的宽行间可套种豆类或绿肥等。 第四种,宽带套种。畦宽约3米,机播14-16行小麦,麦收前25-35天在预留田埂上套种2行中熟玉米品种。麦收后在宽行间套种玉米、豆类、薯类或绿肥等作物。 (3)玉米豆类间作以玉米和大豆间作为
22、主,也有与小豆、绿豆间作混种者。原则上是玉米不减产,适当增收豆类。通常采用6:2或4:2间作,实现粮豆双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调剂生活。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黄淮海地区主要是夏播玉米产区,玉米生长季节受前后两茬冬小麦约束,因此需要中早熟品种。这一地区种植制度复杂,玉米病毒病特别严重,还发生很严重的大小斑病、茎腐病和弯孢菌属叶斑病,因此对品种的抗病性要求特别严格。种植的骨干杂交种有:掖单2号、掖单13、丹玉13、烟单14、掖单19、掖单12号、中单2号、郑单14和农大60等。 4.生产条件分析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这两类作物争地矛盾较明显。小麦和玉米是主要粮
23、食作物,也存在争地问题。因而间作套种就成为本区玉米生产的明显特征。 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玉米面积占50%以上。黄淮海平原各地之间玉米产量差异悬殊,平均产量每公顷5.3吨,大面积高产田达到7.5-9吨,小面积高产记录15吨。对多数地区来说,增产潜力很大。本地区发展玉米生产的策略是稳定面积,提高产量。 5.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玉米重点产区之一,但缺少适应本区生产特点的新杂交种,迫切需要选育和推广适合复种或套种栽培的高产新品种。目前推广使用的杂交品种产量潜力和抗病性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商品玉米品质很差,抗病性也不如人意。今后需要高产、抗病、抗倒伏、耐
24、密植和生育期适中的优良杂交种。 本区化肥投入较多,据1996年统计,平均施肥量每公顷约480公斤,但由于复种指数较高,真正用于玉米生产的肥料可能不到一半,距离每公顷7.5吨产量对氮磷钾元素的需求相差很远,应继续增加化肥投入,侧重发展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才能采用较晚熟的品种,充分利用夏播玉米生长期间的光热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 本区自然条件种一季作物有余,两季不足;因此要继续推广麦田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尽量把玉米的有效灌浆期安排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籽粒饱满度和商品玉米的品质。一般套种玉米比直播复种玉米增产14%左右。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方
25、,可试验推广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以提高产量和降低劳动强度。 三、西南山地玉米区 1.分区范围 西南山地玉米区也是中国的玉米主要产区之一,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的全部,陕西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西部丘陵山区和甘肃的一小部分。1996年玉米播种面积451.9万公顷,占全国18.4%,总产量占13.4%,单位面积产量3.79吨(吴景锋),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 本区近90%的土地分布在丘陵山区和高原,而河谷平原和山间平地仅占5%。多数土地分布在海拔200-5000米范围内,种植业垂直分布特征十分明显。本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雨量丰沛,水热资源丰富,但光照条件较差。本区无霜
26、期较长,一般在240-330天,玉米有效生长期150-180天,全年降雨量800-1200毫米,多集中在4-10月,适合玉米栽培。但全年阴雨寡照天气在200天以上,经常发生春旱和伏旱。病虫害的发生比较复杂而且严重。云贵高原地势垂直差异很大,土壤贫瘠,耕作粗放,玉米产量很低。 2.种植制度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农作物种类较多,以水稻、玉米、小麦和薯类为主。间作套种是本区玉米种植的重要特点,种植方式复杂多样。种植制度从一年一熟到一年多熟兼而有之。基本方式有三种: 高寒山区一年一熟春玉米,或春玉米同马铃薯带状间作; 丘陵山区间套复种玉米,主要是早春作物如马铃薯、蚕豆、豌豆、油菜或春小麦套种玉米或复种玉
27、米; 平原地区以玉米为中心的三熟制,例如小麦-玉米-甘薯,小麦-玉米-水稻,绿肥-玉米-水稻等三熟制,有间作套种,也有复种,其中以小麦-玉米-甘薯构成的旱三熟制推广面积最多,增产作用最大。 (1)麦玉薯旱三熟制。在四川、云南和贵州省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山区,经常发生夏旱和伏旱。以往实行小麦复播夏玉米一年两熟,7月下旬常发生高温干旱,使夏玉米严重减产。推广旱三熟制以后,在冬小麦播种时预留空行,麦收前35-40天套种春玉米,麦收后又在玉米行之间起埂栽插甘薯,避开了夏旱和伏旱,充分利用降雨,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旱三熟间套种全年每亩可收获700-800公斤,比两茬复种增产150-200公斤。 (2)
28、小麦或马铃薯套种玉米。在海拔800米以上、生长期较短的丘陵高寒地区,每年种植一季有余,种植两季又显不足。自1970年代以来发展小麦或马铃薯与玉米两茬套种,解决了两熟稳产和均衡利用光、热资源问题,在云南省中、北部推广种植约300万亩,一般比单种玉米增产30%左右。 (3)小麦-玉米-水稻间套种,并与双季稻轮作。西南双季稻产区早春气温不稳定,早稻播种后易烂秧。秋季气温下降快,阴雨寡照天气多,日照时数只有1200-1600小时,影响晚稻抽穗开花,降低产量。实行小麦-玉米-水稻间套种,把玉米提前套种在小麦行间,实现早种早收,可比早稻稳产。同时,一季晚稻还比双季稻提早栽插10多天,避开了后期低温天气。这
29、种方式还兼有水旱轮作的优点。从商品粮需求方面来说,减少了低质量的早稻生产,扩大了南方急需的小麦和玉米生产,缓解了早稻供过于求和旱粮供应不足的矛盾。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西南地区地理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复杂多变,病虫害流行也比较复杂,主要有大小斑病、茎腐病、病毒病、锈病、纹枯病和霜霉病等。此外还有秋粘虫和玉米螟危害。种植的骨干品种有:成单14、中单2号、川单9号、雅玉2号、掖单13、沈单7号、成单13、绵单1号等;此外,这里还种植一些改良的开放授粉品种和顶交种等。 4.生产条件分析和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 玉米在西南山区有较悠久的历史,一直是当地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土壤
30、贫瘠,经济不发达,虽然实行间套复种制,但投入较少,耕作粗放,农民生活较贫困,限制了玉米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人文生产条件决定了西南山区是我国玉米种质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西南山区进一步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措施包括: 扩大杂交种的种植面积。我国玉米杂交种已经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90%,但在西南地区只占50%。扩大杂交种面积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西南地区杂交种面积较少的原因之一是缺少适路品种,以往较多地引进北方杂交种,虽然有较高产量潜力,但适应性差,在贫困地区难以全面推广应用。西南地区是我国玉米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全国一半以上的玉米资源该地区,因此,要立足本地区选育和推
31、广适应性强的新杂交种。这些本地杂交种不必沿用北方的模式,可以选育单交种、改良单交种、三交种、顶交种等。在贫困山区,生产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可继续推广改良的自由授粉品种或群体。 在高寒山区推广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技术,一般可提高产量30-50%。要扩大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的间套复种面积。在云南和广西要扩大冬种玉米,取代一部分早稻面积,改变商品粮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四、南方丘陵玉米区 1.分区范围 南方丘陵玉米区的分布范围很广,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的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是中国水稻的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很少,每年约1000多万亩,占全国3.2%,产量占
32、2.2%(吴景锋)。 本区属亚热带和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雨量丰沛,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长达220-360天,适合玉米生长发育的有效积温时间在25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分布均匀,全年日照1600-2500小时,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玉米。但本地区的气候条件更适合种植水稻,所以玉米面积较少,而且不够稳定。但该地区发展秋冬玉米生产的条件较好,潜力很大。 2.种植制度 本地区历来实行多熟制,从一年两熟到三熟或四熟制,常年都可种植玉米,但主要作为秋冬季栽培。代表性的种植方式有: 小麦-玉米-棉花(江苏) 小麦(或油菜)-水稻-秋玉米(浙江、湖北) 春玉米-晚稻(江西) 早稻-中稻-玉
33、米(湖南) 春玉米(套种绿肥)-晚稻(广西) 双季稻-冬玉米(海南) 本区秋玉米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和湖南、广西的部分地区,常作为三熟制的第三季作物,兼有水旱轮作的效果。冬玉米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的南部地区,6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玉米、高梁等旱地作物的南繁育种基地,80年代以后又逐渐成为我国反季节瓜菜生产基地。玉米在多熟制中成为固定作物,也是水旱轮作的重要成份。 本地区具有育苗移栽玉米的丰富经验,例如浙江、江西、湖南等省秋玉米区,一般采用营养钵育苗,收获中稻后及时移栽玉米,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南方丘陵地区玉米面积比较小,能够种植一些亚热带玉米品种,但冬季种植
34、的品种要求耐低温和较早熟,还要求抗多种病虫害,如:茎腐病、锈病和纹枯病等。本地区种植的品种主要有:桂顶1号、掖单13、雅玉2号、掖单12、郧单1号等。 4.生产条件分析和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 南方丘陵玉米区人多地少,水热资源丰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但土壤质地差,红黄壤肥力较低,土壤侵蚀严重。在土地利用上重水田轻旱地。在丘陵旱地上,农田水利设施较差,玉米栽培管理粗放,产量较低。当地农民和技术人员缺乏玉米种植经验和适应品种,也限制了玉米产量水平的提高。 南方各省是商品玉米的主要消费地区,每年从北方调运或从国外进口大量玉米。许多农民不得不用稻谷饲养畜禽,很不经济。南方发展秋冬玉米生产将缓解一部分供需矛盾,有利于建立可持续增长的农业生产结构。同时,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增施肥料,扩种绿肥,提高地力,将有利于扩大秋冬玉米的生产发展。在南方发展秋冬玉米生产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1)开发冬闲田。南方产稻区有1.8亿亩旱地利用得尚不充分,其中大约1亿亩适合种植玉米。通过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等可以有效地促进南方玉米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衣柜定制安装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社区物业管理承包合同3篇
- 2024版办公楼物业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河北大学仪器设备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后勤后勤设施维护与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5版智能城市建设项目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办公空间设计施工合同3篇
- 2024版房屋买卖简约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广州公积金贷款购房风险评估与合同签订指南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猪屠宰加工服务合同
-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 读音易错字
- 全国医学博士英语统一考试词汇表(10000词全) - 打印版
-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2023年中文版)
- 气相色谱仪作业指导书
- 中医院医院等级复评实施方案
- 跨高速桥梁施工保通专项方案
- 铁路货车主要轮对型式和基本尺寸
- 译林版南京学校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storytime导学单
- 理正深基坑之钢板桩受力计算
- 员工入职培训
- 铺种草皮施工方案(推荐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