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导学案_第1页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导学案_第2页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导学案_第3页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导学案_第4页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导学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学目的:1、结合史料领悟诗人在文革年代所具有的特殊情怀。2、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3、了解诗歌的动人之处在于真实的表现个人情感的艺术特征。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揣摩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人离开故乡的情感。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诗歌表现真实情感的艺术力量。教学方式:讨论法、诵读法结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历史情境导入。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是世界文化名城,2008年我们要在这里举办奥运会。去看 奥运会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 但中国这么大,怎么去北京最便捷呢?当然是乘坐火车了。 假如你去过北京,你就一定会知道北京火车站,这个号

2、称全世界最繁忙的火车站,每天 要发送几十万人,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电视上见过它,那个有着大钟楼极具中国特色的 建筑。虽然我们很熟悉它,但它不过是忙碌与拥挤的象征,你能想象得到有人为它写诗 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它就写于四十年前北京的火车站。二、作家作品食指,原名郭路生,因为母亲在一次旅途中生下他,所以取名为“路生”。为什么叫食指呢?食指在“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 但“牧童遥指”的乡村并没有诗意的美好,繁重的体力劳动反而打击着诗人敏感的神经 和脆弱的身体。71年参军,在部队他见证了极其残暴的批斗,遭受强烈刺激,精神分裂。主要作品:他在“

3、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食指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那种对生 存反思的哲学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相媲美,尤其值得一提 的是他的那首疯狗,可以说是汉语诗歌中绝无仅有的作品。三、时代背景这是一个离大家有点距离的年代了,我不知道今天大家对这个年代有着什么样的印象,我想先请大家来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的“文革”吧。(学生发言)在那个狂热而扭曲的时代有一批和大家差不多大的青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叫做“知青”。那是一个社会物质贫乏,然而,人民在精神

4、上却无限狂热的年代。仿佛所有的人都 看到共产主义的实现就在眼前, 再加一把劲就能得到,而它的缔造者毛主席就在人们心 中就如同神明一般。1968年人民日报刊发了毛泽东的一条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接着又连续几天以大量篇幅报道了全国各地青 年上山下乡的消息,毛主席以他巨大的影响力改变了整整一代城市青年和数千万城市家 庭的命运。几乎所有的青年在各式各样的号召下,怀着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与忠诚投入到这场运动中。那个时候,满街都有这样振奋人心的标语口号,人们每时每刻都沉浸在 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精神的高度兴奋中。诗歌是时代的镜子,这首诗就表现了那个时代的面貌:妈妈放开我吧放开

5、我,妈妈! /不要为我担惊受怕。/我们的战友遍天下,/敌人的长矛算得了啥! /我绝不做绕梁呢喃的乳燕,/终日徘徊在屋檐下;/我要做搏击长空的海燕,/去迎接 暴风雨的冲刷!在追逐理想的冲动中, 在城市的动员之后,那些并不比大家大多少的孩子们接到了 一张张上山下乡通知书。时代的热情感染着他们,他们开始整理行装。于是知识青年们, 以万、数十万计为单位的数量,先后挤上了一列列北往西去的列车。他们都还没来得及 作一点必要的准备,甚至不知道如何准备,怀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和幻想,带着共同的青 春和热血,带着共和国的年龄,这些定格在胶片中的青春面庞怀着最美好的理想踏上了 最艰辛的道路,随着一声长长气笛,告别了欢

6、送的锣鼓、告别了喧闹的城市、告别了读 书声,告别了流泪的同学、年迈的父母。而这一去,他们并不知道是否还有明日的相见。在那场运动中,广阔天地把城市的孩子们分送给一个个贫穷的村庄。直到很多年之后,当一部分的知青发现十年一梦自己依然两手空空无房无家、发现自己本该光明的前程即将永远留给田地、战天斗地的热情在时间的冲刷下还原成最朴素的愿望,回家。1980年这场轰轰烈烈的影响了一代人的运动终于落下大幕,但是,有的知青回来了,而有的 却永远留在了异乡的农村,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我们今天要读的这首诗,是那个年代一位叫做食指的青年诗人在他乘坐的一列西去 的火车上写下的他离开家乡的瞬间。这篇文字被那个时代无数的

7、与大家年龄相仿的青年 所铭记,以至于课后导读中说“郭路生是唯一念诗能把我们念哭的人,一次他朗诵这 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当时的两个女生还没听完就跑出厨房,站在黑夜中放声大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找到这首诗打动这一代青年的原因。四、诵读理解。1、这首诗与那个时代大部分诗歌在情感上似乎不尽相同。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首诗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2、第二段“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理?第四段中又说“我才 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是怎么明白的?而又明白了到底是什么事情呢?而当火车开动的这一瞬,作者被将要离开故乡,母亲的悲伤所刺痛,疼痛后才明白, 原来自己要离开故乡与亲人, 离开自己

8、原先的生活,将要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 与事。3、诗中的意象“针线” “风筝”应该怎么理解?在这个意象之下诗人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从古至今只要离家就会想到母亲,“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所表现的正是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爱的眷恋,在这种普通而强烈的人性情感面前,社会制造的所 有神话都褪去了绚烂的光彩,战天斗地,挥洒青春,青山碧血在母爱面前都显得苍白无 力,离别的酸楚被无限的放大。诗人为一代青年在口号的热情与茫然中找回了情感。因 此要读出一种离别的眷恋与酸楚。诗歌能让你感动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些人性的共鸣之 处。4、作者为什么要重复使用”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一时间与地点?在这个时刻,这些和大

9、家差不多大的孩子们,昨天还在校园里,在家庭的怀抱里无 忧无虑地生活,今天却要告别亲友,远离家乡,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独立生活。从 这一时刻开始,他们的命运开始改变,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改变千万人命运的时间与地 点。它给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刺激, 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憧憬、 迷惘或依恋,像按钮一样, 被这个时间地点所激发而喷薄而出。要读出一种凝重与隐藏着的场面的激动。5、最后一段中“抓”字很抢眼,作者为什么“抓”,抓什么?你能形容一下作者的这种精神状态吗?应该如何表现?知青的上山下乡有着一种远离主流、走向边缘的深层命运,每个人都无力摆脱。当 作者明白自己不可挽回的要离开的时候,离开亲人、离开故乡、离开

10、自己对命运的把握。诗人想抓住故乡、亲人、命运。我们似乎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模糊的脸,因此,要表现 出急切、悲伤和失落。五、对比分析我们从诗歌中读到了诗人情感的一种变化,由茫然到清晰又到悲伤与无奈。其实, 诗人食指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写下的离别诗不只这一首在后来,当一次记者采访他时,诗人回忆说,当年在送几位朋友离开北京去上山下乡时也写过一首,诗是这样的:不是带走思恋和痴情的白帆渐渐远逝 /也不是普通列车满载旅客奔送关东 /是时代 的列车向着光辉的未来前进/是党的血液沿着钢铁的动脉奔腾所以不该也不能用眼泪为你们送行 /而应该鼓起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因为这是鼓励 一个初步的儿童/迈开步伐走向光辉壮丽的前程

11、送北大荒的战友应该说这首诗更像那个时代所流行的主流的诗歌,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在我们的导读中说了,这是一首不能公开发表却在知青间不断流传的底下诗歌。为什么当 这个特殊时期过去了以后,两首同样反映真实情感的诗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由地下升到地上被一代青年所铭记,而送北大荒战友却沉入地下,黯然失色了呢? 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言)教师从三个角度总结:诗歌的写作角度:课文由自己的内心感受出发,本诗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出发。(自我内心的感受更加引人共鸣)诗歌的表现内容:课文是写自己离开家乡亲人的内心感受,本诗写的是参加上山下乡的青年出发时的整体场面。(内心感受更

12、容易被读者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课文写的是茫然离开家乡亲人的悲伤无措,本诗写的是参加 上山下乡的兴奋激动。(兴奋激动是属于时代的情绪而离家的悲伤更贴近个人内心真实)现在大家能明白一首诗歌打动读者的关键是什么吗?诗人在回忆创作过程时就说到 “送别人走的时候我也写诗,写完后就觉得不是自己 要走的那种感觉。到我自己走的时候,我又写了一首,是在火车上写的。火车开动以后, 跟一些朋友聊了聊天,到夜里我就找了一个很静的地方开始写诗。写的时候我就感觉到 母亲缀衣扣的针线。我开始想了很多,写了很多。火车开动的时候不是有那么“咔嚓 一下吗?就是那一下,一下子把我抓住了。这才是最真实的离别。六、延伸:动人的诗歌首

13、先是真实的,是不是所有的真实都打动人?我想如果仅仅是真实,这 还不足以让这首诗成为经典。如果仅仅是真实,它过是一首出色的离别诗。我们读的离 别诗已经太多太多,如果仅仅是一首送别诗,它早就沉没诗海,无从寻觅了。但是动人 的真实有一些共同点,我们从那些流传千古雕镂人心永不漫漶的句子中可以发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一一苏轼江城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个古老而坚定的承诺,几千年来,时间没有能消减它给人的感动,因为爱情是人类最本质的情感;“慈母手中

14、线,游子身上衣”也是这样的情感,母爱的温暖是时空无法阻隔的思念。这样的真实情感是无论沧海桑田时代变化、无 论男女老幼、贫富善恶的人都不会变的一些感动。因此,动人的真实便在于它应该是人 性中最本质的情感,如亲情、友情、爱情。有人类存在的一天,它就永远感动着我们。另一方面,文革中的人们热情代替了理智与情感,那时的人们习惯了口号与语录,仿佛 那就是生活的一切。阶级斗争的烈火仿佛要将一切温情、悲伤和思考焚烧殆尽。而诗人 在那个情感缺失日久的年代里为人们找回了真实的情感。食指用这首诗将人们情感的荒漠变为河流,他让人们发现我们心中最深处的是情感而不是口号。诗的末尾诗人想抓住 故乡、亲人、命运,更重要的是,它为一代人抓住了一种久违的情感。这种价值是无可 比拟的。就像为一个极度缺氧即将窒息的人续上氧气。因此,另一方面,被我们在潜意 识中忽略的真实情感,才越发动人。这也是诗歌伟大之处。著名诗人韩作荣还说过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