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组织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_第1页
如何有效组织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_第2页
如何有效组织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_第3页
如何有效组织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_第4页
如何有效组织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有效组织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府谷四小 朱巧莲伴随着新世纪的激越鼓点,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全新的理念如何走进课堂,物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且应答的课题。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呢?一、尊重学生经验,灵活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值得我们教师探讨。1. 加工教材加

2、工教材就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并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进行加工。如实验教科书第二册十几减9这节课,根据教学需要,我们将情境图进行创造性加工,将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设法遮住,让学生自主发现信息,提出学生最想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加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步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再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节课时,我们发现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尽管漂亮好看,但是挂的彩旗、彩花和灯笼颜色排列单一,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束缚学生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改变灯笼、彩旗排列的规律,避免了例题的单一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不但提高了知识的开放性,避免了学生觉得例题枯燥

3、无味,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2. 拓展教材拓展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伸。如教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9页“用数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图进行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很快就会说出“水里有 8 人,岸上有 6人,一共有多少人?”能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8 + 6 = 14”。这时,问题已解决,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已该结束教学。而我却又问:“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可以按水里和岸上来算,还可以把这些人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来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可以按男女生性别两部分算,有的说

4、可以按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算,还有的说可以按有游泳圈与没有游泳圈来算等。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深造教材深造教材就是突破教材的束缚,抛弃教材中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景,根据教学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情景。如:实验教科书第二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材中给我们提供了一幅情境图,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求“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来引出加法算式10 + 20 ,进而研究它的计算方法。而实际上花摆在那里,学生不需要计算一眼就能看出是 30 盆,这对于孩子来说,好像没有急于解决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大胆打破教材束缚,

5、创设了一个到商店购买商品的情景图,让学生看着这幅图,提出各种问题,然后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买一个书包和一个布娃娃一共要花多少钱?”列出加法算式:40 + 30 = 然后研究计算方法。因为到商店购买学习用品是学生熟悉的情景,“想买什么?一共花多少钱”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借助这一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商品,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很自然把学生带入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学习之中。再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我大胆突破教材束缚,舍弃了教材中提供的纸鹤的情景图,而是借助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铅笔和橡皮,创设了将两部分铅笔和两部分橡皮合起来的情景:然后老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刚才所

6、看到的情景。创设这样的情景,不仅因为这两种学习用品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几次“合”,能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把两部分物品合起来要用加法,这样结合具体情境,能使学生充分感知从日常生活的事例中抽象出数和符号及加法算式的过程,既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二、调整教师角色,促进学生发展以前,老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学生是聆听者,是教师的配合者,是教师教学思路的体现和实践者。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听。而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1. 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的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

7、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句话实在的道出了教学的真谛。师生间只有建立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达到统一,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共鸣,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围,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用这样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1)同学们说得方法都不错,老师把这几种方法再说一下,大家看老师说的对不对,好吗?(2)老师也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3)老师有个想法,可以说说吗?(4)我有个建议,不知可不可以说?(5)老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学到了几种方法。我说说,同学们看老师说的对不对。(6)把这个机会让给别的同学好吗

8、?(7)你愿意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想的吗?(8)先让这个同学发表一下他的见解,同学们认为可以吗?(9)我也有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同学们看行不行?(10)有的同学没有听明白,谁愿意再说一遍?(11)你真聪明,这个方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谢谢你,教给我们这个好方法。2. 由传授者、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参与者。以前,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稍有背离老师的思路和想法,老师就想方设法拉过来。根本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如: 十几减9 这节课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从知识结构本身来考虑的,都非常重视复习辅垫环节的设计,想方设

9、法把学生的思维强拉到“想加法算减法”这一方法上。忽视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思维特点。这样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是这样上十几减9的,先以 159为突破口,重点研究十几减 9 的基本思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在汇报交流中学生各抒己见,争相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用“破十法”,有的学生用“连减法”,有的学生“想加法算减法”。还有的学生用“1510+1”。此时,计算 159的基本思维方法得以充分展现,而老师在此过程中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他时而参与学生对 159之计算方法的研究讨论;时而恰到好处

10、的引导、点拨;时而对学生汇报时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时而为学生汇报的研究成果加以重点强调或升华;在出现多种计算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种方法,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讨论交流喜欢的原因。在整堂课中,老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发生改变,但无论怎样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又培养了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改变原有的满堂灌的

11、教学方式,大胆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数学。1. 运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我们采用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教师事先发给每个小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想办法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边角的特点。这时,组内的四个同学有的用尺子量边长,有的用三角板比角的

12、大小,有的记录结果。然后交流个人的看法,再由小组长汇集每个同学的发现,初步概括出长方形或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精讲点拨,加以整理归纳板书。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再如:教学认识时间时,有一个环节是“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交待:要认识时间,首先要了解钟面,然后请同学们分组观察钟面,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下。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观察钟面、小组交流讨论,从而了解了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

13、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2. 设计开放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已有的具体学习经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在认识图形一课的练习课中,我们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贴一贴,说一说”等系列活动内容。“看一看”,先让学生观察“练习五”第4题,这些图形分别像什么?它们分别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在学生欣赏拼的图形后,让学生“画一画”,用直尺画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画好之后让学生涂上喜欢的颜色,涂好色后剪一下,接着用剪好的图形

14、拼一拼,拼好的图形再贴到一张纸上。这节课,学生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就连老师也不禁被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所感动。这节课的成功就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了一个开放的情境中,少了许许多多条条框框,多了一些自由与宽容,学生便多了一些自信与勇气。正是这种不拘一格、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的手指变得灵活了,思维的闸门被开启了,有了“想像”,有了“创造”。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自主选择面向全体,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们。面向全体,就是要求教师关怀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再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159=,然后借助小棒,算出

15、得数。最后,全班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想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方法1:从15里面去掉 9个,14、13、12、116,159 = 6方法2:10 减 9等于1, 1 加 5 得 6方法3:15 先减 5得 10,10 减 4 得 6方法4:因为 9 + 6 = 15,所以 159 = 6方法5:1510 = 5,5 + 1 = 6我们让选择同一种方法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一起计算157 = 158= 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说计算过程。做完的小组马上举手。做完后老师问:为什么有的小组做的快,有的小组做的慢呢?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指出这几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生1:第一种方法太笨了,如果减去的数太大的话

16、,就太麻烦。生2:我比较喜欢第4种方法,但如果加法不熟的话,就没法用这种方法。生3:第 5 种方法算得快,但他对我来说太难了。学生发表意见后,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改进方法,又重新选择了计算方法。小组经过讨论,分别给自己的方法起名。“破十法”、“连减法”“想加法算减法”等。对于这几种方法,教师不是评价算法的优劣,而是指出在今后的学习中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一种方法,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心里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如在教学“8、7、6 加几”的例题 8 + 5 时,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在四人小

17、组里交流算法,比比哪组想的算法最多、最有新意等活动。给学生留有个性才能充分表现和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因此学生呈现出多种计算方法:有用接着数的,有拆小数凑成十的、有拆大数凑成十的、还有用假设法把 8 看成 10,10 + 52、也有用迁移法想 9 + 5 = 14 所以 8 + 5 = 13。显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一定都是教师的“最佳答案”,即使有的解法不是很简便,但毕竟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它闪耀着创新的火花。所以在学生体验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后我没有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而是问:“你喜欢哪种算法?”并允许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在计算方法的使

18、用上,我们给学生留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们也采用了“你喜欢哪个题,请试一试”!(点屏)“用学具摆出你喜欢的图形等(点屏)”的形式。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表现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五、重视过程评价,蕴涵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纯洁像一张白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让我们教师满意与否,我们都会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如: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表扬也是多角度的。如,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