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1 、图形的变换 22、 因数与倍数 143 、长方体和正方体 24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3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916、 统计 110 打电话 1197、 数学广角:找次品 1228 、总复习 130科目数学年级五主 备 人邓红英课题轴对称课时安排1 总课时1编写日期执行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4、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 学重、难点教学重
2、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学会画轴对称图形。 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情况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图案。 2、教师提问。 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归纳: 这些图案就是我们在二年级时已初步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师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究新知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 (1)学生口头回答,师予以鼓励。(2)课件出示各种建筑物画面。 师:这些著名的建筑物都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在实际中的运用,给人们以一种美的感受。 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的六幅图 师:请同学们动手画出这几幅轴对称图形的
3、对称轴。 (1)学生动手画对称轴,师巡查。 (2)学生完成后,师用课件演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并对发现的问题予以指正。 3、归纳轴对称的特征(板书)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直线叫做对称轴。 4、课件出示例1。 (1)师提问,学生观察、思考。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松树和小草) 这幅图有什么特点?(对称性) 中间这条直线表示什么?(对称轴) (2)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或数一数,图中点A和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有什么关系?(2个小格,相等) 我们把点A和点A叫做对应点。 (3)点B和点B,点C和点C呢?(学生回答) (4)小结轴对
4、称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板书) 5、教学例2。 (1)学生分组讨论。 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们想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学生汇报。 (3)引导学生找对应点。 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我们一定要运用上面所学的“轴对称的性质”来画,最重要的是抓住几个关键的对应点。如:屋檐的点、墙与屋檐的连接点、墙角的点。另外,对称轴上的对应点就是它本身。 (4)学生动手画,师巡查。 (5)师归纳画法。课件演示过程,师边讲解边演示。(先画对应点,再用线段把对应点连接起来)三、拓展延伸: 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1、让学生观察后想像: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剪出的是什么图形?
5、2、学生汇报。 3、动手操作。 分组进行,先由一个同学把纸对折三次,再让画画的同学画好图案,最后由心灵手巧的同学剪纸。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4、展示学生作品。 四、作业 1、“做一做”中的剪纸对折四次会是什么图案呢? 2、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初步学会了画对称轴和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最重要的就是找出对应点,然后把对应点连接起来。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轴对称的应用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学反思科目数学年级五主 备 人邓红英课题旋转课时安排1 总课时2编写日期执行日期教学目
6、标教学内容:旋 转 (教材第56页)。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 学 过 程批注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7、?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
8、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
9、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拓展延伸1课内练习: 2第6页2题。 3第9页4题. 教学后记科目数学年级五主 备 人邓红英课题欣赏设计课时安排1 总课时3编写日期执行日期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对称、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应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 2、经历图案的欣赏与设计过程,体验变换的数学思
10、想,培养操作实践的学习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图形变换创造的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 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美丽图案。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 、导入揭题 1、欣赏教材第二页的美丽图案, 谈话:再次看到这些漂亮的图案 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感想?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美丽的图案。 (板书课题:欣赏设计) 二、 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处明确) 学会应用对称、平移、旋转这些方法设计图案。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标杆点: 体会对称、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应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 (一)学习要求: 观
11、察课本7页的图案,完成下列各题: 1、 每个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变换出来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识出来。 2、小组议一议:这些图案是由图形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变换得到的?(二)出示标杆题 自己制作一幅对称图案(知识点:1、确定要设计的内容;2、基本图形;3、变换的方法。 ) 反思 :要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我们应该按怎样的步骤来做呢? (三)出示类比题 练习一第3题。 反思设计图案要注意什么?(易错点:不能找出正确的变换方法。 ) 四 题组训练 小组合作,设计图案。 拓展训练:独立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五 反思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2、设计图案的步骤是什么? (1、确定要设
12、计的内容;2、基本图形;3、变换的方法。教学反思科目数学年级五主 备 人邓红英课题欣赏与设计练习课课时安排1总课时4编写日期执行日期教 学目 标1.对有关图形的变化进行回顾与整理,加强知识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 点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对称、旋转、平移三种图形变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折法判断剪出来的图形,能根据剪出来的图形想像出折法。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基本练习1、以直线l为
13、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图略)2、将图1向右平移4格得到图2,再将图2向下平移6格得到图3。(图略)3、将三角形ABC沿A点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2,再将三角形ABC沿C点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3。二、提高练习1、第9页第5题。学生先根据书上的折法,在头脑中将纸展开,想象剪出来的是什么图形(用手势表示结果)。然后再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像。其它几幅图让学生从上面任选一个图案剪一剪,然后将自己的折法向大家交流。2、第10页第6题。长方形纸的两条对称轴相交于点O。先将长方形纸拓在黑板上,然后将它绕点O旋转90度,180度。问:你发现它转到多少度时正好与原图形重合
14、。再依次出示正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先请学生猜想它们至少旋转多少度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再动手验证。三、综合练习第11页“实践活动”。回忆可密铺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长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独立阅读教材提出三个步骤:(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3)动手绘制图案。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教学反思科目数学年级五主 备 人邓红英课题欣赏与设计练习课课时安排1 总课时5编写日期执行日期教学目标1.对有关图形的变化进行回顾与整理,加强知识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2.通过欣赏
15、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对称、旋转、平移三种图形变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折法判断剪出来的图形,能根据剪出来的图形想像出折法。教学过程批注一、基本练习1、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图略)2、将图1向右平移4格得到图2,再将图2向下平移6格得到图3。(图略)3、将三角形ABC沿A点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2,再将三角形ABC沿C点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3。二、提高练习1、第9页第5题。学
16、生先根据书上的折法,在头脑中将纸展开,想象剪出来的是什么图形(用手势表示结果)。然后再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像。其它几幅图让学生从上面任选一个图案剪一剪,然后将自己的折法向大家交流。2、第10页第6题。长方形纸的两条对称轴相交于点O。先将长方形纸拓在黑板上,然后将它绕点O旋转90度,180度。问:你发现它转到多少度时正好与原图形重合。再依次出示正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先请学生猜想它们至少旋转多少度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再动手验证。三、综合练习第11页“实践活动”。回忆可密铺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长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独立
17、阅读教材提出三个步骤:(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3)动手绘制图案。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教学反思第一单元试卷_班 姓名_ 座号_ 成绩_一、“认真细致”填一填:21分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这种运动是( )。2、电风扇叶子的运动是( )。121011123456789O3、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 )。指针从“12”绕点O逆时针旋转600到( )。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 )到“3”。指针从“6”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0到( )。指针从“3”绕点O顺时针旋转( )到“4”。二、“对号入座”选一选
18、。(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5分1、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 1 2 3 4 】 2、下面图形中经过平移可以重合的是( )。【 】 3下列现象中,属平移现象的是( )。【 】 4、 这个图案是从( )纸张上剪下来的。【 】 5、有关左边图形说法错误的是( )。1234O【 图1绕点“O” 顺时针旋转2700到图4。 图1绕点“O” 逆时针旋转1800到图4。 图3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图2。 图4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到图1。 】三、“实践操作”显身手。54分【14+20+10+10】 1、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小旗绕“O”点逆时针旋
19、转900后的图形。2、画出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0后的图形。ABCO3、画出长方形向右平移3格后再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得到的图形。4、利用旋转设计图案。O四、计算。(18分)1、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主要计算过程。(12分)(1) 82.7 (2) (3) 2410.2 (4) 5.7995.72、解方程。(6分)(1) 5x16.253.8 (2) 2x53.410.6 五、画出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画出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6分)六、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5分)七、解答下列各题。(18分)(1)一
20、块长方形地的长是80米,宽是70 米。在它的中间挖一个边长40米的水池,周围种草绿化。绿化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分)(2)有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是6.5分米,高是3.4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钢板重0.75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6分)(3)一间会议室长12米,宽7.2米,如果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一共需要多少块?(6分)科目数学年级五主 备 人邓红英课题因数和倍数(1)课时安排1 总课时7编写日期执行日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知道因数、倍数的互相依存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2、使学生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是
21、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关系。教学重、难点1、建立因数、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倍数的互相依存关系。2、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课前铺垫1、出示以下一组口算题。3.6/0.9= 100/4= 47/9= 7/5= 28/7= 25/3=2、学生回答后,请同学们观察算式和结果,分类:除 尽除不尽不能整除整除3.6/0.9=47/5=1.4100/4=2528/7=447/9=5225/3=813、如果a/b表示两个数相除,想一想什么条件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呢?学生讨论后概括:、a和b都是整数。 、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 、b不能为0二、探究新知(一)理解因数、倍数的意义1、教师讲述
22、因数、倍数的意义。如果a能被b整数,商是c,那么a是b的倍数,a是c的倍数,b和c都是a的因数。同样,ab=c,那么a和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2、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说说图意,列算式,根据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质疑:在描述是,为什么都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呢?因为因数与倍数是互相依存的。(二)、教学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1、18的因数有那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讨论后,交流方法:方法一:想18由哪两个整数相乘得到?方法二:根据整除的意义得到。所以18的因数有:1、2、3、6、9、182、2的倍数有哪些?有多少个。3、从以上的例题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
23、答后归纳: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这个数本身,最小的因数是1。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倍数是这个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盘点收获1、判断:因为153=5,所以15是倍数,3和5是因数。2、36的因数有哪些?4的倍数有哪些?3、游戏: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好卡。老师说数,让学生举出符合要求的数,让其他学生评判。四、达标拓展课本13、14页做一做。联系二:1-6题教学反思科目数学年级五主 备 人邓红英课题2、5的倍数课时安排1 总课时8编写日期执行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3、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4、。教学重、难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并运用于综合判断。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课前铺垫1、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同学们,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如果是2的倍数的同学请你们出列。这些同学拿着卡片按顺序站在讲台前面。老师:“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也就是双数,还可以怎么说?(偶数)仔细观察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2、2的倍数的个位都是0、2、4、6、8。质疑: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吗?例如128.4,所以我们这里指的都是在整数的范围内。二、探究新知1、自学教材17页。奇数、偶数的含义。提问: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25、。(2)0也是偶数。自然数(3)自然数可分为奇数、偶数两大类。用图表示奇数偶数2、探索5的倍数的特点。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请你们小组合作,共同讨论,然后大家交流,汇报讨论结果,板书: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3、探索同时是2、5的倍数的特征。老师出示卡片0、5、8,让学生摆出符合要求的数。2的倍数:580 508 8505的倍数:580 850 80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580、850得出:同时是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三、盘点收获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同时是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你的卡片是2的倍数的请站起来?是5的倍数的请站起来?同时是
26、2、5的倍数的请站起来。3、在里填几有因数2,填几有因数5?35 404、用2、4、0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数。(1)2的倍数(2)5的倍数(3)同时是2、5的倍数四、达标拓展1、课本17、18页做一做。2、练习三1、2、3、5题教学反思科目数学年级五主 备 人邓红英课题3、3的倍数的特征课时安排1 总课时9编写日期执行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2、引导学生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课前铺垫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谁来说一说2的倍数的特征?5的
27、倍数有什么特征?判断2、5的倍数,只有哪一位就行了?2、课件出示: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324 153 345 2460 986同学们对2、5的倍数的特征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二、探究新知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2)个位上是奇数的数是3的倍数。我们研究2、5的倍数时,是看它的个位,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呢?2、算一算,下面各位是不是3的倍数。 30 306 27 20 17 247 379同桌交流,验证刚才的说法是否
28、正确。3、说一说,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三、盘点收获(1)判断下面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它成为3的倍数。 5 2 91(3)既是2、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最小三位数是( )。四、达标拓展1、看一看,说一说。看课本19页,说一说3的倍数的特征。2、完成19页做一做3、练习三、4、6、7、8、9、10、11教学反思科目数学年级五主 备 人邓红英课题4、2、5、3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课时安排1 总课时10编写日期执行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2、引导学生熟悉应用2、5、3
29、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3、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同时是2、5、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课前铺垫1、导入:举例说明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那么,同时是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二、探究新知探索同时是2、5、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1、引导学生分布思考。(1)同时是2、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2)同时是3、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3)同时是2、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4)综合以上信息,你认为同时是2、5、3的倍数的数又有什么特征?归纳小结:个位上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样的整数是3的倍数。2、举例验证,例如:21
30、060 239703、学生根据以上所学知识另举例说明。三、盘点收获1、按要求写数 6150 2317 450 268 115 216(1)是2的倍数的有:_(2)是3的倍数的有:_(3)是5的倍数的有:_(4)是2、3的倍数的有:_(5)是3、5的倍数的有:_(6)是2、5的倍数的有:_(1)是2、5、3的倍数的有:_2、100以内,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自然数是( ),最大的自然数是( )。3、写出能被3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大两位数是( )。能同时被2、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 ),最大三位数是( )。能被3整除的最小两位数奇数( ),最大两位偶数( )。四、达标拓展1、一个三位数
31、用acb表示,已知它可以同时被2、5、3整除,并且a+b=8,这个三位数是多少?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得四位数53既是2和3的倍数,同时又能被5整除,一共有几种填法?教学反思科目数学年级五主 备 人邓红英课题5、质数和合数课时安排1 总课时11编写日期执行日期教学目标1、引导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和合数。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教学重、难点1、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2、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课前铺垫1、谈话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2、想一想、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因数的个数是有限还是无限?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一个数的因数个数的问题。2、引入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教学质数与合数的概念。1、分组写出1-20各自然数的因数。2、观察思考:(1)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一样多吗?(2)你能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吗?(3)小组合作,讨论结果,交流。(4)老师小结: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又叫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5)比一比质数与合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6)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在举一些合数的例子。(7)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明
33、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二)给自然数分类。1、根据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偶数和奇数。2、根据因数的个数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引导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1、拿出质数表,按老师的提示操作。(1)划去1。(2)再划去除了2以外的偶数。(3)在划去3、5本身以外的倍数。2、回顾一下刚才的过程。3、揭示100以内的质数表。三、盘点收获1、想一想,你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2、同桌说一说10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四、达标拓展1、数学知识:分解质因数2、练习四:1-5题教学反思数学年级五主 备 人邓红英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案总课时12编写日期审核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
34、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与 难 点重点: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难点:能正确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方法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纸盒、课件等。教 学 过 程批注第一课时一、课前铺垫1、请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出示书本27页的主题图“这些物体的形状还是平面图形吗?”“这些物
35、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谁能说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老师把教具长方体的面剥下,只剩下长方体的框架,让学生知道“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是由面围成的)接着再摸摸其它地方,从而得出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的点叫做顶点。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1)面的认识请学生拿出长方体教具,按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
36、共有几个面?(6个)(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后两个面正好是相对的,上、下,左、右,分别也是相对的。(有3组相对的面)引导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分别测量长方体前后、左右、上下面的长和宽,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进一步知道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形状和大小是完全相等的。指名拿着长方体说说面的特点。(2)棱的认识出示长方体框架的教具“长方体有几条棱?这些棱可以分成几组?(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可以分成3组)(3)顶点的认识。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
37、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拿着长方体来说)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两个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长方体的长、宽、高。出示书本29页的例2。讨论: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指名回答,从而得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4、看书质疑。三、盘点收获1、书本2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动手剪出图形做成一个长方体,然后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2、练习五的第2题。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宽是3.5厘米,高是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四、达标扩展1、说说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
38、少厘米?并计算出棱长和。4、根据下图,把长方体完整地画出来。 6cm 6cm 10cm作业设计: 练习五的第3、4题。教学反思 科目数学年级五主 备 人邓红英课题正方体的认识课时安排2课案总课时13编写日期审核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教学重点与 难 点重点:认识正方体的特征。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具正方体框架、正方体纸盒、课件等。教 学 过 程批注第一课时一、课前铺垫回忆长方体的特征(面、棱、顶点)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9、?请你说说。(拿已准备好的长方体来说)二、探究新知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从哪几方面去思考?(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正方体的特征)2、合作学习老师先收集学生研究的相关的问题并板书。(1)正方体有几个面?面的大小有什么不同?面的形状有什么特点?(2)正方体有几条棱?棱的长短怎样?(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研究,老师巡视聆听。(以书本30页的做一做为研究方向)集体交流学生总结,老师板书正方体有6个面 都是正方形 6个面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 12条棱长都相等8个顶点3、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通过观察,你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发现它们之间有什
40、么样的关系吗?(正方体都具备了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包含着正方体。)出示集合图4、看书质疑三、盘点收获1.作业设计: 书本32页的6、7、8题。2.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8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四、达标扩展1、填空。(1)长方体有( )个面,都是( ),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 ),相对的面的面积( ),长方体有( )条棱,每组相对的( )条棱的长度都( ),长方体有( )个顶点。(2)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 ),也叫做( ),它是( )的长方体。2、判断。(1)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 )(2)长方体有时4个面的面积相等( )(3)长方体是特
41、殊的正方体。( )(4)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5)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3、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5、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多少厘米的长方体?6、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教学反思 科目数学年级五主 备 人邓红英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时安排3课案总课时14编写日期审核日期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教学重点与 难 点重点: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能灵活地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学方法教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宿迁市宿城区运河宿迁港中心医院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4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函写模板
- 2024店铺转让合同范例材料
- 幼儿园舞蹈室安全管理制度
- 数字经济课程设计
- 水电材料送检方案
- Oleurosid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Xx学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 2024年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赛项)理论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栏目片头课课程设计
- DL5009.3-2013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3部分:变电站
- 数字化转型企业架构设计手册
-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度及流程
- 传统文化4敦厚崇礼(课件)山东友谊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停控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8第八讲 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聚力发展
- 保暖内衣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 我们的情感世界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咖啡知识图文课件
- 术中获得性压力损伤预防
- 小班数学《认识颜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