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卷_第1页
二轮复习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卷_第2页
二轮复习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卷_第3页
二轮复习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卷_第4页
二轮复习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讲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纲盍击考点要求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H )。2.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II)。3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I)。4.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I )。5.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I )。6.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I )。7.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I )。J吆真题体验感悟禽劉1. (2015新课标卷I)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 是(A)A .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 .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 .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解析:本题通过染色体变异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2、, 难度较小。 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A正确,B、C、 D 错误。2. (2015安徽卷)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 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 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A 基因频率为 80%, a 基因频率为 20%;种群 2 的 A 基因频率为 60%, a 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 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 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 群,则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C)A. 75% B. 50% C. 42% D. 21%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 在个体间随机

3、交 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 没有作用情况下合并为一个种群,可以认为原先两个种群的大小相 同,得知两个种群合并后的种群的 A 基因频率为 70%, a 基因频率 为 30%, 根据哈迪 定律可 知下一代 中的 Aa 的 基因 型频率为 2X 70% X 30% = 42%,所以 C 正确。3. (2014上海卷)图中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和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C)A.交换、缺失B.倒位、缺失C.倒位、易位D .交换、易位解析:过程中F与m位置相反,表示是染色体的倒位,过 程只有F,没有m,但多出了一段原来没有过的染色体片段, 表示是 染色体

4、的易位,C正确。4. (2014海南卷)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 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 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 AA : Aa : aa基因型个体的 数量比为(B)A. 3 : 3 : 1 B. 4 : 4 : 1C. 1 : 2 : 0 D. 1 : 2 : 1解析:若该种群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即1/3AA、 2/3Aa)可以随机交配,用配子法产生雌雄配子的概率2/3A1/3a2/3A4/9AA2/9Aa1/3a2/9Aa1/9aa则下一代AA : Aa: 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4 : 4 : 15

5、. (2015新课标卷I )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 基因频率: a 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 、 Aa 和 aa 的数量比为 ,A 基因频率为 。(2) 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 : 1 ,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Aa 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解析: ( 1 )该种群中, “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 这

6、对 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 ”,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 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0.5 : 0.5= 1 : 1。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A + a)x (A + a) 1AA : 2Aa : 1aa,贝卩 A 的基因频率为 0.5。(2) “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两种基因型”,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存活,即基因 A纯 合致死。 第一代 Aa: aa=2: 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 A: a=2: 1,自 由交配,若后代都能存活,其基因型为 AA: Aa: aa=1: 4: 4, Aa 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1 : 1。答案

7、: (1)1 : 11: 2: 10.5(2) A 基因纯合致死 1: 1构建网络内化俸為DN心制-I理过畀D所看生物吕詢类确癥基对的评撫、增毕和缺史哼常呼产生risiaa的器位基因端果减I的闪井体和带期填充关键点虞核生如卅植IBM应出骨曲邯种自由组住型和交楚互换型-1軽舅产生新基内型,讣箕冷产生新基因缺减 艸、邮、虫盘挪变畀类昭二倍瞅轴业也怵、服倍怵-I審的变异现代住物进化凜论储交时基丽町 购辿期“ 单M厅畑壮体底异 珊林帀腹色休饰 皓因工理力卑冈厳刖讦种钛初叽槽评 -轴矣变和基闵重组选口然城择精种W* 必歪辦妙轄 彎晋血韬帖样性(1) 三种变异在真核生物中是否都存在?提示:都存在。思考连接

8、处(2) 杂交育种一定比单倍体育种所用时间长吗? 提示:不一定,如要获得隐性类型。(3) 自然选择怎样改变基因频率?提示:通过淘汰不利个体来实现。血创新预测大题冲关、1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D)A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必然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B .高等动物体内的非等位基因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突变都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遗传给后代D .多倍体植物的特点是种子和果实大,结实率低解析:基因突变如果是隐性突变,则不会对生物性状产生影响,A错误。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时, 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B错误。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则不会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 代,C错误。多倍体

9、植物特点种子和果实大,结实率低,D正确。2. 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 A、a和B、b表示分别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 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 .t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 .和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C.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 .与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解析:t过程表示杂交育种,该育种方法简便,但培育周期 长, A 正确; 的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的变异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 染色体移向 细胞的同一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C正确

10、;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 突变,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所以两个过程的育种原 理不相同, D 正确。3.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 相关研究: 为确定其遗传方式, 进行了杂交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 成以下内容。实验材料: 小_ 鼠;杂交方法: 。_实验结果: 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 结论: 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 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 (模板链的互补链 )部分序 列“CTC 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从或 UGA 或 UAG) 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

11、变后的序列是,这种突变 (填“能”或“不能” ) 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 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 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 。(2) 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 妇的基因型均为 AaBb(A 、B 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 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 概率是 ,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 。(3) 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 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1)题中要确定基因位置(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 和显、隐性关系。 根据子一

12、代性状可直接确定显隐性关系。 若要根据 子一代性状来判断基因位置, 可采用正、反交的方法。若是伴性遗传, 以纯合肥胖小鼠为父本, 纯合正常为母本, 子一代都为正常, 以纯合 肥胖小鼠为母本,纯合正常为父本,子一代雌鼠正常,雄鼠都肥胖; 若是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相同;题中告知“模板链的互补链”上“一个 C 被 T 替换 ”,产生终止密码,因而突变后的序列为 CTCTGA(TGA) ,这种突变只能使基因的翻译终止,但不会使基因 转录终止;激素作用需要受体,当受体缺乏时,也能引起肥胖症。(2)由于 A、 B 基因具有累加效应,且独立遗传,双亲基因型为 AaBb ,子代中有 3或 4个显性基因则

13、体重超过父母,概率为 5/16,低于父母的基因型有1个或0个显性基因,为aaBb、Aabb、aabb(3)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1)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正反交CTCTGA(TGA) 不能 受体 (2)5/16 aaBb、Aabb、aabb 自然选择4. 下图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2n = 10)的某些基因在亲本染(1) 该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染色体。用图示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进行人工授粉之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和。(2) 该植物控制红色花色的基因分别是 B、F、G,控制白色花色的基因分别是b、f、g;各显性基因的表现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越 多,红颜色

14、越深(如深红、红、浅红等表现型),隐性类型为白色。 让如图所示亲本进行杂交得 F1, F1自交得F2,则F2花色的表现型有 中,其中白色花色的概率是 。(3) 若E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则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为。(4) 该植物叶片无香味(D)对有香味(d)为显性,如图所示亲本进行 杂交,在 F1 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叶片具有香味性状。 可能的原因是: ;_。_解析:(1)n为每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2n= 10, n = 5,杂交 前对母本去雄蕊,并套袋,授粉后要套袋,防止自花受粉; (2)F1 的 基因型为BbFfGg , F2含显性基因的个数依次为 6、5、4、3、2、1

15、、 0,由于显性基因的效应相同,且基因个数越多,颜色越深,共有7种表现型,F2中基因型为bbffgg,表现型为白色的概率为1/64; (3)Fi 的基因型及比为i/2Ee、1/2ee, F2的基因型及比为1/2(1/4EE、2/4Ee、 1/4ee) 1/2ee,合并后为 1/8EE、2/8Ee、5/8ee, EE 致死,Ee所占的 比例为 2/7; (4)亲本 DD 基因突变产生了 d 配子,亲本 DD 染色体缺 失,产生了不含 D 的配子, 与亲本 dd 产生的配子 d 结合后分别产生 了 dd、 d 的子代。答案: (1)5 对母本去雄 套袋(2)7 1/64 (3)2/7(4) 某一雌

16、配子形成时, D 基因突变为 d 基因 由于染色体缺失, 形成的某一雌配子不含 D 基因5. 家蚕有斑纹(A)对无斑纹(a)为显性,A和a所在的常染色体偶 见缺失现象,即为A、a0(如图),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而精 子和受精卵可育。家蚕正常体壁(B)对体壁透明(b)为显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请回答:A/a染色体缺失表示为A %。A/QK因不受影响17(1 )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 律,A、a0的染色体在变异类型上属于。(2) 正常情况下,雌蚕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W染色体的数量是 条。如果发现雄蚕生殖腺中一个处在该时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ZZ,假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

17、出错一次, 则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3)如果d为隐性致死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对雌、雄性别比例的影响是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4)基因型为Aa的雌雄蚕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基因型为Aazbw与A0ZBZB家蚕杂交,得到Fl,将Fl中有斑纹个体 相互交配得F2。F2中有斑纹正常体壁雌性个体占 。解析:(1)结合题意分析可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 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A和a所在的常染色体出现部分缺失,所 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2)正常情况下,雌蚕进行减数分裂时,通 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同源染色体分开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 合后,形

18、成一个第一极体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其中染色体数为常染色体数/2 Z 或常染色体数 /2W ;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实质是有丝分 裂,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 W 染色体的数量是 0或 2 条。 如果发现雄蚕生殖腺中一个处在该时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ZZZZ ,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导致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出现 ZZZZ ;假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出错一次, 则该细胞 分裂完成后,子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应该为ZZ 。(3)分析题意知,如果 d 为隐性致死基因 (只位于 Z 染色体上 ) ,则雌、雄性别比例将下降; 因为家蚕在含有一个致死基因的情况下,雌性(ZdW)死亡,而雄性(ZD

19、Zd)家蚕不会死亡。(4)据题意“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而精 子和受精卵可育”可知,Aa(早)x Aa(谷)-Aa(有斑纹)、aa(无斑纹) =1 : 1 ;基因型为A0ZbW与A0ZBZB家蚕杂交,利用“分离法”可 得Fi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1/4A0ZBZb(有斑纹正常体壁)、1/4A0 ZBW(有斑纹正常体壁)、1/4aaZBZb(无斑纹正常体壁)、1/4aaZBW(无 斑纹正常体壁);将Fi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即 A0ZBZbX A0ZBW, 利用“分离法”可得F2中有斑纹正常体壁雌性个体为1/8A0ZBW。答案: (1)基因自由组合 染色体 (结构)变异(2)0 或 2 ZZ(3

20、)下降 家蚕在含有一个致死基因的情况下,雌性 (ZW) 死亡, 而雄性 (ZZ) 家蚕不会死亡(4)有斑纹:无斑纹=1 : 11/87宜复习策略解题方法5你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勇敢面对未来的态度。特殊情况下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一、杂交后代淘汰某些个体后基因型频率或基因频率的计算【例1】基因型为Aa的亲本连续自交,若aa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则第三代 A、a的基因频率依次为(A)A . 8/9 和 1/9B. 1/8 和 7/8C. 2/9 和 7/9D . 1/3 和 2/3解析:利用基因的分离规律解题,但需注意两点,即aa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纯合体自交后代能够稳定遗传。自交各代情况如

21、下: Aa 自交并淘汰 aaF1: (1/3AA + 2/3Aa); F1 (1/3AA、2/3Aa)自交 并淘汰 aa F2 : 1/3AA 和 2/3 x (1/4AA + 1/2Aa),即 1/2AA + 1/3Aa; F2(1/2AA、1/3Aa)自交并淘汰aa-F3: 1/2AA 和 1/3 x(1/4AA + 1/2Aa),即7/12AA + 1/6Aa,依据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种群 中某种基因型所占的百分比,所以F3中基因型AA的频率=(7/12AA) + (7/12AA + 1/6Aa) = 7/9; F3 中基因型 Aa 的频率=(1/6Aa) + (7/12AA + 1/6A

22、a) = 2/9。依据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 等位基因总数的相对比例,得出基因A的频率=(7/9) x 2 + 2/9 -2 =8/9,基因 a 的频率=2/922= 1/9。【例2】 大豆植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呈深绿色,基因型为 Aa的植株呈浅绿色,基因型为 aa的植 株呈黄色。深绿色和浅绿色植株的繁殖和生存能力相同,而黄色植株会在幼苗阶段死亡。现有一批浅绿色植株(P),经相互授粉得到Fi, 成熟的Fi植株经相互授粉得到F2以相同的方法得到Fn。请在下 列坐标图中画出成熟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随繁殖代数变化的曲线。个扭的基因频略II-II|iIIHitII

23、InI41.-FII IIIIIrIIIIIII一一一 .一1|PII|p_tK_= 代”解析:浅绿色植株P基因型是Aa,因此a的基因频率=1/2;Aa自交产生的后代应有 1/4AA、1/2Aa、1/4aa。由于黄色植株aa在 幼苗阶段死亡,所以Fi中AA占1/3、Aa占2/3,根据基因频率是指 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即某种基因的基因频率=此种基 因的个数/(此种基因的个数+其等位基因的个数),则a的基因频率=2/3 fl/3 + 2/3) X 2= 1/3; Fi 中 1/3AA 与 2/3Aa 相互授粉产生 F2,可用棋盘法求解如下:丰体F餓个体1 3AA2 :iA;s1 3AA

24、1/9AA2 Jt 1 2AA J)即 1 PAA J2 Z2/&(1 2AAJ 2A&)即丨八J1/9( 1/LVXJJ hti)即 1!fi J 9附因此,后代中AA基因型频率=1/9 + 1/9+ 1/9 + 1/9= 4/9, Aa基因型频率=1/9 + 2/9+ 1/9 = 4/9,由于黄色植株1/9aa会在幼苗阶段死 亡,所以实际F2中AA基因型频率占1/2、Aa基因型频率占1/2。则 F2 中 a 的基因频率=1/2 f(1/2 + 1/2) X 2 = 1/4。F2中1/2AA、1/2Aa相互授粉产生的F3,可用棋盘法求解如下:个体几罐个体1/3AA1 Aa1 3AA1 1 A Al/H 1/2AA J/2Aci)即 1 /8AAd/8Aa1 /41;2AAA 2Aa) 即 l/8AAJ/8Aa1 / 1(1/ 1AA. 1 2 Aik11他)即 1/16AA1l/lBaa即后代AA出现的频率=1/4+1/8+ 1/8 + 1/16= 9/16, Aa出现的频率=1/8+1/8+ 1/8 = 3/8,由于黄色植株1/16aa会在幼苗阶段死亡, 所以实际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9/15, Aa基因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