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望岳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望岳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望岳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望岳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_第4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望岳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通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3、 背诵默写古诗,并引导学以致用。重点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难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学习内容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济世抱负,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杜甫共有约150

2、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写作背景:杜甫的望岳诗,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自主学习1、复习背诵你学过

3、的杜诗。2、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的四个时期。3、读准字音:岱 夫 青未了 曾云 决眦 凌绝顶4、 熟读诗歌,划分节奏。5、 结合文下注释描绘诗的内容。个案补充杜甫诗歌创作的四个时期:1、35岁以前,读书与漫游阶段。 2、35岁至44岁,长安十年蹉跎阶段。3、45岁至48岁,陷贼与为官阶段。 4、45岁至48岁,陷贼与为官阶段。所以杜诗多沉郁顿挫。质疑交流1、赏析颔联和尾联。2、诗题为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何不同?写出了泰山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总结诗的主题和艺术手法。个案补充 1、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中哪两个字炼得好?钟”字,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情感,偏爱泰山把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它。(泰山之神奇秀美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来描绘, 运用想象虚写,实在是妙啊)“割”字极力夸张泰山的高峻,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何象征意义和哲理?含义:表现了诗人不怕困

5、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这首诗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雄伟高大,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艺术特点:“望”字统领由远及近 (空间)从朝至暮 (时间)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蕴含哲理达标训练1.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B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

6、鸟儿从山中飞出。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D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5、下列对望岳一诗理解不当 的一项是( D )A、首联诗人从远望泰山落笔,渲染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初见泰山时的喜悦、惊叹之情。B、颔联写近观泰山,描绘了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色彩,突出泰山的神奇阔大。C、颈联通过动态画面进一步写泰山的高大秀美,写出了诗人长久凝望泰山的神态,突出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之情。D、尾联写孔子的话,表达了诗人已经登顶泰 山后的豪迈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