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因材施教_第1页
我理解的因材施教_第2页
我理解的因材施教_第3页
我理解的因材施教_第4页
我理解的因材施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理解的因材施教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在努力践行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与精神,但是实践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来“因材施教”的片面性,即将其中的“材”片面地理解为“教材”或是“学生”。严格来说,现代的课程观与教学观认为:因材施教中的“材”应该涵盖教育过程中的“人”(教师、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教学设备(器材)、教科书(教材)、学校的物理环境等方面。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直接决定着教和学的效果教师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他们承担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参与、评价等重要任务。要想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背景(学历、学力、专业素养等)、性格特征、个人教学优势与不足、教学风格、

2、专业知识结构等,并依据这些去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参与学习、评价教学成效。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发展观、课程观”等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直接决定着教和学的效果:教师若认为自己就是“园丁”,那么他就会认真地去研究各种花草树木的习性,并尊重其个性而培养:是小草就让他绿化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为栋梁。教师若将学生视为“学习的抵触者”,那么教师就会实施“满堂灌”的教学过程,对一切有损于教学正常实施的行为进行“惩罚”。教师若将学生视为“探究者”,那么教师就会帮助学生搜集信息、一起处理信息,并使用有效信息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教师若将学生视为“客户”,那么教师就会在备

3、课阶段主动了解学生的真实爱好、兴趣、需求、困难,从而设计出真正使学生喜爱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若认为自己就是“知识的化身”,“学习就是知识的增加过程”,那么教师就会最大化地占用课堂时间,实行“一言堂”,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被动积累的地位,剥夺学生的操练和实践机会。教师若认为“学习是终生的实践并使人发生改变的过程”,那么教师就会最大化地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并主动指导学生发现最适合于个体的学习方法、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共享学习过程中探究和收获的快乐。学生往往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受益者或受害者学生往往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受益者或受害者。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倡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一切教学活动中充

4、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并引导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备课的第一步应该是“备学生”这一特殊“材”料: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真实学习困难、真实学习兴趣、真实学科水平等,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家庭教育环境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真实要求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各个学段的教师要互相沟通和交流教学科研经验,做到纵横交织(学段结合、学科贯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健康地、全面地成长、发展,成为对社会和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的角色定位直接对应:学生需要倾诉时,教师就是“聆听者”;学生需要求助时,教师就是“提供帮助者”;学生产生困惑时,教师就是“咨询师”;学生经济困难时

5、,教师就是“周济者”;学生误入歧途时,教师就是“指路人”。教师要依据教育条件设计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近几年来,学校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的支撑与辅助,学生和教师对于先进教育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依然延续着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在个别地区连最基本的黑板和粉笔都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这种客观存在的、严重的地域差别和区域差别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当地的实际教育条件和教学设施去设计、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当的灵活处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无论是“粉笔加黑板”、“网络加多媒体”,还是“仅凭一张嘴”都能顺利圆满地实施课堂教学,取得令学

6、生满意的教学效果。提倡“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教授教育部门统一指定的教材,而应该选择适合的教材并有效地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实施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所有学段的各门学科都相继出现了许多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特点各异,特色繁多,需要教师整体理解、诠释、把握、重组,最终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具有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的教学材料和内容。其间,最忌讳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照本宣科,强拉硬拽。课程改革前的相当一个时期,不少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其实,教师与教材的关系不外乎有三种:(1)教教材。认为教材就是学科内容,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

7、习得教材所提供的系统化的知识;(2)用教材教。教师依据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自主地探讨学科课程与教材,以课程、内容的自主创造为前提,把教材作为教学资源之一加以利用。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钻研教学方法,还包括对教材以外的其他材料的开发与学科课程与教材的创造;(3)不用教材教。实际上是以教师或教师群体教材开发、课程与学科自主编制为前提的。随着课程观念的转变与发展,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正向着积极的方向变化,即:“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习和学生的发展。学校从根本上讲不是施教的场所,而是学习的场所。学生从根本上讲不是受教育者,而是学习者。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呈现出许多共同的特征,其中学力目标的定位是“以质取胜”而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