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的现状_第1页
压力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的现状_第2页
压力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的现状_第3页
压力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的现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 年第 3 期( 总第 99 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压力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的现状苏可媛,张妍( 哈尔滨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01)No. 3. 2012General. No. 99摘要: 压力包括压力源、压力反应 和 压 力 应 对 等 三 部 分。压 力 源 对 睡 眠 质 量 的 作 用 既 可 能 是 直 接 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其中受到压力反应和压力应对等中间变量的影响。心理学界对压力与睡眠质量关系的已有相关文献的梳理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压力源; 压力反应; 压力应对; 睡眠质量中图分类号: B

2、8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2-5409( 2012) 03-0160-02一、压力的概念界定压力这一 概 念 最 初 来 自 物 理 学 领 域,直 到 19世纪 初, 才 陆 续 有 了 生 理 学 和 心 理 学 上 的 延 伸。Lazarus 和 Folkman 认 为,心 理 压 力 是 人 与 环 境 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当人们认为这种关系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和资源,并产生威胁时,就形成了压力。Sapilsky 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交互作用模型,认为压力是有机体对打破其平衡,或超出其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的反应模式。在以往文献中,压力包括压力源、压力反应和压力应对等三

3、部分。Brownhe 和 Birley 认为,压力源一般指容易引起人们情绪失调、涉及危险或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过程的重大改变,或涉及重大成功或失败的事件。概括地说,压力源就是引起压力反应的刺激或变化。当应激源作用时,个体所产生的非特异性的表现称作压力反应。压力反应通常包括生理反应、认知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并形成内在相 互 作 用。Lazarus 与 Folkman 将 “应 对” 定义为个体以处理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内外环境要求为目的所作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强调认知评价的作用。实际上,多数学者认为压力应对还包含许多方面的内涵,压力应对过程是个体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综合的压力适应过程。二、睡眠

4、质量的定义与测量眠。20 世纪 30 年代初,法国生理学家认为,睡眠是 “出于 身 体 内 部 的 需 要,使 感 觉 活 动 和 运 动 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 巴甫洛夫学派的传统观点认为,睡眠是一种广泛抑制的过程,当抑制过程占据全部大脑皮层并扩散 至 皮 下 中 枢 时,就 出 现 了 完 全 的 睡 眠。显然,以上这些对于睡眠的定义虽然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睡眠 的 特 征,但 对 睡 眠 本 质 的 认 识 尚 处 于 表层,不够深入。随着一些可供人们对睡眠进行深入研究的现代化 工 具 和 手 段, 如 脑 电 图 ( EEG ) 、 肌 电 图( EMG)

5、 、眼动电图 ( EOG) 等电波记录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人们对睡眠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普遍认为,睡眠是有机体生理活动的必需过程,是受睡眠觉醒中枢主动调节的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这种静息现象是不受主观控制的并对刺激的反应减弱,但给予适当强度的刺激可使其达到完全清醒的状态。目前,广泛运用于有关睡眠质量研究的量表主要是 由 Buysse 等 编 制 的 匹 兹 堡 睡 眠 质 量 指 数(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 。 该 量 表 是在前人文献、有关测量工具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它将睡眠的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测量,综合考察睡眠质

6、量的多个方面; 并且对一个月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量,时间具体明确,有助于鉴别暂时性和持续性的睡眠障碍。我国学者刘贤有关睡眠的科学研究始于 19 世纪下半叶。最1,并对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初,人们称人 或 动 物 的 一 种 静 止 不 动 的 状 态 为 睡该量表包含以下 7 个成分: “主观睡眠质量”、 “入收稿日期: 2011-12-21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计划项目( HEUCF20101314)作者简介: 苏可媛( 1985 ) ,女,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 张妍 ( 1975 ) ,女,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160

7、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臣修订了中文版本苏可媛,张妍: 压力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的现状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催眠药物” 和 “日间功能障碍”。三、压力与睡眠质量关系的研究现状1. 压力源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时,研究者通常将情绪反应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类。在现实研究中,情绪变量时常以某种具体的情绪状态形式出现,比如焦虑、抑郁、恐惧、易激惹等。已有研究证实,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对睡 眠 质 量 产 生 负 性 影 响。 比 如, Brummett,2的 基 础 上, 根 据 压 力Babyak,Siegler 等在家庭护士中做了

8、调查。他们发事件的来源不同,将 干 扰 睡 眠 质 量 的 压 力 源 分 为家庭压力、学习 压 力、 工 作 压 力、 社 会 文 化 压 力和疾 病 压 力 等。 有 些 学 者 受 到 物 理 学 知 识 的 启发,认为压力的强 度 不 同, 影 响 睡 眠 质 量 的 程 度则不同; Koopman 等 以 及 Palesh 等 学 者 认 为, 压力事件频繁发生、持 续 作 用 可 能 引 发 或 加 重 睡 眠问题。现、压力下抑郁、焦虑、绝望等负性情绪反应直接对护 士 的 睡 眠 质 量 产 生 影 响。 Babson, Feldner,Connolly 等的研究也显示,青少年焦虑

9、、恐惧与睡眠质量显著正相关。国内也有研究得出相同结论。游兰香的研究显示,情绪调节中的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能够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关于人格特质对压力与睡眠质量关系的作用,2. 压力反应、压力应对与睡眠质量的关系6考察了卡特尔 16 项个性因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已证实,压力源与睡眠质量之间,既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关系,其中受压力反应与压力应对等一些中间变量的影响。我们把中间变量归纳为三方面: 认知、情绪、人格倾向。这些中间变量在压力源与睡眠质量关系中起到中介或调节作用。关 于 认 知 过 程 与 压 力、 睡 眠 质 量 的 关 系,Harvey3提出压力认知失眠模型。在入睡前,对压力事件的不可控

10、担忧引起情绪唤起,这种焦虑情绪进而引起对事件的认知偏差,这样人们就会对压力事件进行 歪 曲 的 认 知 评 价,于 是 主 观 睡 眠 质 量 下降; 并且,这个过程会一直处于循环状态,形成对压力的不合理认知信念和不适当的应对方式,又进一步造成对压力事件的错误认识,从而引起睡眠质量下降。沉思和分心是一对认知策略,对压力事件的沉思会 延 长 入 睡 时 间。Guastella 和 Moulds 的 研究显示,在考试前晚和考试当晚,在被试思考与考试相关问题的情况下,其睡眠质量受到影响,而在不思考的情况下,睡眠质量不受影响。国内学者张素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稳定性、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四项因素

11、对睡眠有极显著的影响。Williams 和 Moroz 的研究证实,人格中神经质和责任心与睡眠质量关系最为密切。对于艾森克人格维度与睡眠质量关系的考察,国内多项研究得出一致结论,内向型与神经质突出的被试,在面对压力事件时更容 易 出 现 睡 眠 问 题。另 外,在 对 A 型 性 格与睡眠 质 量 的 探 讨 中 出 现 了 争 议。 Diest ( 1990 )认为,在主观 评 价 中,只 有 “睡 眠 难 以 维 持” 与A 型性格存在相关; 而我国学者王玲等人认为,A型性格的睡眠问题集中在睡眠时间较少、入睡时间长、睡眠质量较差上。人格具有稳定性,不随时间或情境而改变,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12、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另有研究显示,人格通常通过某些中间变量间接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宽恕作为人格变量通过消极情绪等中间变量影响睡眠质量; 国内赵丽的研究证实,特质焦虑作为一种具体的人格特点,通过影响状态焦虑对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影响。4通过 构 建 元 担 忧、自 动 思 维 和 睡 眠 质 量 的从以往文献中可以发现,我国压力与睡眠质量关系模型,证实元担忧通过消极自我、自信不足、无助等自动思维对睡眠产生间接影响。魏叶莹,严关系的研究依然较多地集中于医学领域,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选题较少。对压力源、压力反5的 研 究 结 果 表 明,大 学 生 睡 眠应、压力应

13、对与睡眠质量四者关系的研究很少,有质量受心理控制源影响,外控型学生睡眠质量显著差于内控型学生,心理外控者的睡眠问题可能由不合理认知、负性情绪引起。在考察压力事件作用下情绪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关中间变量的研究也只以某一个或几个变量呈现方式来研究,而真正影响睡眠质量的往往是多种变量的综合作 用,需 要 学 者 们 从 综 合 或 系 统 的 视 野 来考察。参考文献:1 刘贤臣,等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 : 103 1072 严由伟,等 压力源及其与睡眠质量的现象学关系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10,(10) : 1537 15473 HARVEY A G A cognitive model of insomiaJ 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2,(40) : 869 8934 张文海 大学生元担忧、自动思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J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