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精品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精品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精品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精品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精品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精品教学设计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二、学情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对母亲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教师上课时

2、可以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事情而引出课文。学习课文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反复吟诵,启发想象,有所意会。 三、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四、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经常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我们对妈妈的敬爱,而古代却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

3、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就写了古代诗人因为到感受到母亲的恩情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知道“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苹果精灵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小小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带领学生一起读小提示。 3、学生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检查生字

4、。 出示:恩、孟、缝、补、针、根、抚、摸、浴、报、迟、寸、永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四)学习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 2、母亲对孩子的恩情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3、在回答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小节。 (五)重点指导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1)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你妈妈为你忙着干过什么吗?他们是怎么为你做的?你这时想说些什么呢? (2)你每天上

5、学时,妈妈是怎样叮嘱你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精品教学设计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

6、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亲节的贺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

7、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通过赞美母亲、读课题、读诗歌奠定情感的基调。“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

8、饰词语可能有:善良、勤劳、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 接着老师说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出示古诗后指名读、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品读课文: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想让孩子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在头脑中留住三幅画面,即“深夜缝衣图”、“依依惜别图”和“太阳与小草图”,其中前两幅是重点, (1)出示“

9、深夜缝衣图” ,说说大意。学生会说到“谁在干什么”。 自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要注意文图对照。学生会找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昏暗的油灯下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从揉眼、捶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辞劳苦以及对孩子的一片关爱。接着指名读,齐读。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

10、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可以配乐朗读。 再指导看图说图意,应该有了提高,时间、地点、情感要说具体。实际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用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2)出示“依依惜别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可能答到早点回来、注意冷暖、好好学

11、习等。老师接着说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肯定是让娘多保重、放心的话。 表演这一小节。 (3)出示“太阳与小草图”。 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盼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

12、太阳的照耀)诗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 生:身上的衣服, 师:注视着 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师:心里想 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 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报答, 用一句诗来概括你选哪一句?生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导读好! 3、总结部分: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一生一世都注定无法走出母爱的怀抱,我们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指着课题)母亲的恩情。现在,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子吟吧。 板书: 9 母亲的恩情 深夜缝衣 依依惜别 太阳

13、小草 小学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精品教学设计教案三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二、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 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14、 报答不了 指名试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五)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

15、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 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指名读。 (七)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3、“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 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八)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题是什么?孟郊为什么要写诗?(他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 2、谁能读读游子吟。 3、理解诗歌。 (九)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