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PPT优秀课件_第1页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PPT优秀课件_第2页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PPT优秀课件_第3页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PPT优秀课件_第4页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PPT优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湖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讲人:王 猛,人类社会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系统研究方法是适用于各门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生动体现了系统研究方法,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形成了对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社会系统形态历史演变、社会系统的优化等一系列唯物又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为研究和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方向,第一节 系统、系统科学与系统研究方法,一、什么是系统? 二、什么是系统科学? 三、什么是系统研究方法,一、什么是系统? 1.中国文化中的系统思想 中国文明对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有着深刻的理解。中国的思想对于那些

2、 想扩大西方科学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 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1.中国文化中的系统思想,八卦太极图,1.中国文化中的系统思想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尚书-洪范,五行并不是具体的物质实体,而是一种系统功能的抽象,一种系统结构的象征,1.中国文化中的系统思想 “现代西方医学的缺点在于,它从还原论的看法多,从整体的看法少。现在西方医学也认为这是它们的缺点,所以对中医理论,讲整体,很感兴趣。” “人类在知道系统思想、系统工程之前,就已经在进行

3、辨证地系统思维了。” 钱学森创建系统学,钱学森,2.西方文化中的系统思想 我们要是正确地提出和评价现代系统思想,则不能把它们看做一时时髦的产物,而应把它看做与人类思想史交织发展的一种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自上古时代起,在欧洲哲学中就存在系统的概念。 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2.西方文化中的系统思想 古希腊时期著名的辩证法思想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等尽力寻找万物差别背后的统一性,并归于某种可感觉的物体颗粒,此为“由多到一,2.西方文化中的系统思想,亚里士多德,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亚里士多德,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是自

4、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施莱登,细胞,施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焦尔,赫尔姆霍兹,生物进化论,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2.西方文化中的系统思想 自然科学的这一重要进展,引起了哲学对系统现象的关注,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不仅使用系统概念揭示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固有属性,而且把系统思想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果。唯物辩证法本质上就是

5、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观、运动观。它包含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现代系统论思想和观点,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如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生状态。 第二,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之中。 第三,是否承认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重要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第一,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第二,运动发展的观点和静止不动的观点的 对立。 第三,整体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第四,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 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 焦点,系统思想和方法是在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形成系统论

6、的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 ”逻辑实证主义是完全过时 了的、作废了的。普通系统 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雷同 是显而易见的。“ 贝塔朗菲,进入20世纪,一方面自然科学开始由经典科学向现代科学转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大型化和复杂化,由此导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通讯技术等一系列以系统为中心概念的新的学科群相继产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 相对论 量子力学 分子生物学被称为二十世纪的四大科学发现。对20世纪的人类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系统概念、系统思想、系统研究广为流行,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都出现了系统研究的热潮,马克斯普朗克

7、,3.什么是系统呢? “系统是一个动态和复杂的整体,相互作用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一个整体系统是任何相互依存的集或群暂时的互动部分”, 可以对系统作如下定义,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引起人们广泛注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始于系统科学的兴起。 系统科学是把对象作为系统来进行专门研究,揭示复杂系统运动的规律,研究和应用它的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兴科学群。 1.系统科学的兴起,二、什么是系统科学,20世纪40-60年代,兴起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讲述了系统的存在方式,称为老三论,贝塔朗菲(系统论,维纳(控制论,申农(信息

8、论,普里戈金(耗散结构论,哈肯(协同论,托姆(突变论,20世纪60-80年代,兴起的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讲述了系统的演化方式, 称为新三论,芒德勃罗(分形,费根鲍姆(混沌学,20世纪80-90年代,兴起了混沌学、分形等研究复杂现象的非线性科学,系统科学兴起和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仍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创立及其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和混沌理论等系统研究基础理论的蓬勃兴起,汇成了一股系统研究的热潮,它标志着一门新兴的科学体系系统科学已臻于形成,2.什么是系统科学? 贝塔朗菲在19

9、68年就提出了系统科学这一概念。他把一般系统论作了进一步的推广,将系统工程等工程技术吸收到其中,将其称为广义系统论,有时也用系统科学这一名称指称这一更为广泛的系统研究领域。 1977年,日本学者市川信发表系统科学一文,明确地提出了系统科学的概念。他把系统科学定义为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更确切地说,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复杂系统,钱学森对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等学科进行了综合考察。在此基础上,他认定: “应该回到系统这一根本概念,采用系统科学这个词。” “系统的思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就是系统科学。,钱

10、学森等:论系统工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186页,钱学森认为,系统科学也是由这样三个层次构成的。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技术层次,它包括各类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 第二个层次是直接为系统科学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的技术科学,包括控制论、信息论和运筹学等。 第三个层次是揭示系统普遍性质和一般规律的基础科学 系统学是一门正在建立的新学科,一般认为它包括美籍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俄籍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协同论、德国生物学家艾根创立的超循环理论,此外还有突变论、混沌理论等前沿性的学科,三、什么是系统研究方法 社

11、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中的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体现和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其具体方法归纳为下列各: 1.整体分析方法 这是系统分析方法的核心。它要求在考察社会历史运动时,应当首先把社会历史看作是一个整体过程,历史上的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都不过是这个整体过程的一部分。因而,只有从历史的整体观念出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的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内在关系,盲人摸象,整体,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毛病,那么,只有很好地了解整个复杂机体的人,才能医好它;在复杂的情况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正确地理解病因。 爱因斯坦,系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整体性,如果手是这样,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

12、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能获得它的地位。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是割下来,名虽可叫做手,实已不是手了。 “身体的各个部分只有在其联系中才 是它们本来的那样,脱离了身体的手, 只是名义上的手。,黑格尔,关于整体分析方法,还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一,整体并不等于要素的总和,整体大于各要素总和; 二,整体具有与各要素功能不同的特定的整体功能,2.层次分析方法 系统论既然认为,事物的整体总是分别呈现出深浅(或高低)的不同层次,因而作为整体的历史系统,也是分别为若干层次的。我们研究历史,就应当把整体过程首先分别为若干不同的层次,进行逐层次的探访,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特点以及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和关

13、系,以揭示社会历史整体系统的全过程,并实现认识整体社会历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目的,3.结构分析方法 结构或层次结构,反映社会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要素和整体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因此,当我们考察历史过程时,首先应划分清楚它的结构、结构的内容和成份,然后才能研究这些结构在社会历史系统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4.环境分析法 系统论不但着眼于社会历史过程的整体以及整体与结构之间的分析,而且特别注意整体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环境”是系统方法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往往和另一个基本概念“平衡”相联系。考察社会历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分析社会历史在环境中所维持的作用平衡,以及平衡的被破坏和被恢复

14、。通过这种分析更便于考察社会历史过程的多变性和方向性,以及社会的决策和运动的总趋势,5.动态分析方法 系统论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人类社会也应当是一个开放系统。人类社会在客观上总是与环境保持一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交换关系。因而只有用动态、开放的观念,才能真正地描述与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所谓“封闭系统”的观念是不符合实际的。只有以“动态”观念,才能理解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第二节 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由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而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方

15、式与人口、自然地理环境构成了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社会存在,一、生产力系统,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大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生产力的要素或子系统,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相互联系方式结合起来,形成生产力的整体功能,构成了生产力系统。生产力系统由独立的实体性要素、运筹性要素、渗透性要素等子系统组成,生产力系统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以及科学技术、科学管理、人文科学、教育等,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运筹性要素,二、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实践是一种

16、社会性活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三方面的构成要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当中,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包含,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其一,实质是基本的经济制度. 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有内在联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三、上层建筑系统,马克思主义把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

17、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称为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而把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称为社会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和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的体系。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意识形态部分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制度及相应的设施部分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四、人口系统,人口系统是构成一个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五、自然环境系统,自然环境系统,是指对

18、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生物等。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自然环境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两大类,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要充分地认识到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作用,必须做到: 第一,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 第二,自觉地运用生态规律来调节和发展生产,包括人口的再生产,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可持续发展

19、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努力建设“两型社会,中国不是世界经济大国,不是世界贸易大国,但中国是世界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最大国。 建设循环经济的社会:资源约束环境约束公民约束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十七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20、,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要促进生产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第三节 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社会有机体和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体现。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把社会系统称作社会有机体。他们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内部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系统的发展,由此有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则是考察社会形态发展变化的两种主要划分方法,一、社会有机体 有机体,通常指人和动植物这类有生命的物质实体,它以自身内

21、部不同组成部分的紧密联系和不间断的新城代谢为基本特征。马克思将这个概念用于社会,着重强调的也是社会系统不同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强调社会在其长期发展中同样表现为一种有生命的物质实体,马克思主义认为:把社会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的思想是合理的,但反对把社会生活的发展归结为生物现象。 马克思所说社会有机体,是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各个社会层次、各种社会构成要素有机联系而又相互制约构成的社会整体。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中,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其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社会有机体所包括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着的社会要素,大体包括如下方面: 人

22、口和自然地理环境是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机构和社会意识形态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而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血肉”的,则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诸因素。这些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机整体,二、经济社会形态 经济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对社会形态作出的划分 。 “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 系,构成所谓社会,并

23、且是构成一个处 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 特的特征的社会。” 按照这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把人类 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依次演进的经济社会形态,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 最基本的划分法有两种: 一种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一种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经济社会形态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三形态”是从社会主体人本身发展程度来分析历史发展过程,并依据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经济形态的演进来划分不同的社会形态。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 按照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论述,部落所有制、古代的公社或国家所

24、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的社会都可以称之为“自然形成的社会”。在自然经济社会,人类受到了自然力量的支配。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最初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 在马克思那里主要是指资本主义社会,是“文明创造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从经济形态上来看也是属于商品经济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第二大社会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人类主体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解放。马克思称之为人类主体“自主活动”的社会 “三形态”学说是从人的自由解放度这一最基本的尺度宏观地划分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五形态”学说是

25、从社会系统整体特征上依据生产关系所有制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上层建筑的性质来划分社会历史演进的社会形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把人类社会历史分为:部落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所有制这五种社会形态。 “五形态”学说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四种社会形态,而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要由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所取代。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进到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之间有一个社会主义的过渡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自然经济) 三种社会形态 物的依赖性社会(商品经济)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产品经济或时间经济)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五

26、种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三、技术社会形态 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形态的划分。 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演进是多线条的,社会形态的划分是可以多角度地选择不同的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由此而有社会经济形态,社会主体形态,社会技术形态等多维划分,马克思曾经从生产力、特别是从劳动工具的维度将人类历史的演进区分为依次递进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生产力和技术物质基础的特征,反映的是社会技术形态

27、的发展。 现代西方未来学者所说的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演进历程也是从生产力或技术的角度来区分社会历史形态,石器时代 (渔猎社会) 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农业社会) 技术社会形态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工业社会) 电子时代 (信息社会) 生物时代 (生物社会) 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生物社会,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技术结构的发展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要素的结合不仅要借助于一定的技术结合形式,还要依赖于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依据生产关系标准,就能够把处在同一历史阶段上不同民族国家,具体社会形态加

28、以比较,把握这些不同民族国家,具体社会形态的共同的基本特征,从而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性,第四节 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分析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有很多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如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涨落性原则、系统优化原则等等。这些方法论原则,反映了社会系统的固有属性和规律,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科学认识各种社会现象重要的方法论工具,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系统最为基本的特征之一,系统之所以能构成系统,首先就必须具有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就是指系统是由各要素共同构成的新的整体,具有各要素独立自身所不具有的功能,而各要素亦

29、在系统中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系统的整体性表明,整体的功能并不等于它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这就是所谓的系统的“非加和性”,即“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为什么会出现“整体不等部分的总和”的社会现象呢?社会系统整体的功能为什么是“非加和性”的呢? 社会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这表明,仅有孤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构成系统,只有在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存在系统。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就指出,系统“只能通过自己的广义的内聚力即通过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来说明,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我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从邓小平“两个文明

30、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到江泽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十七大强调了“生态文明”及“四位一体”布局。 十八大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将“四位一体”布局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二、结构性原则 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其中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

31、的结合方式等。 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决定于要素之间的结构。社会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就必然发生变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大量事实表明,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构成系统的要素,而且决定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结构。 如在化学中被称为同素异性体的金刚石和石墨,齐威王,田忌,上等马,下等马,中等马,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输,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开始搞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与人民公社时期 相比,人员、土地、生产资料都没有什 么变化,但是生产组织结构改变了,结 果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长期困扰我 们的农村温饱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相应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是通过 调整所有制的结构、经济组织的结构分 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一系列结构调 整实现的,从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 产力,为中国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 质基础,结构性原则启发我们: 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合理的结构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不合理的结构造成系统功能的内耗,只有通过结构的合理化,才能实现系统的功能优化。在当代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结构性原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各类系统结构的研究。如对知识结构、领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