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乡土文化》PPT课件.ppt_第1页
《海珠区乡土文化》PPT课件.ppt_第2页
《海珠区乡土文化》PPT课件.ppt_第3页
《海珠区乡土文化》PPT课件.ppt_第4页
《海珠区乡土文化》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珠区乡土文化,作者:谭剑雄,学校: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日期:2009年4月20日,海珠”得名由来,海珠是现区名,得名于古代广州珠江中的海珠石。海珠石与海印石、浮丘石合称广珠三石,又称羊城三石、珠江三石。在古代广州珠江河段中,海珠石居中,海印石在东,今海印桥、海印公园均因在海印石而得名。浮丘石在西。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李调元的粤东笔记、范端昂的粤中见闻中对珠江三石均有记载。 清乾隆年间范端昂的粤中见闻记曰广城南海中,有片石涌出水面,广袤数十丈。相传有贾胡持摩尼球至此,珠飞入水,浦曰沉珠,其石曰海珠。书中还记述了海珠石上有慈庆寺,种有古榕,清顺治年间筑有炮台等。宋代时海珠石羊城八景之一,珠海

2、晴澜。 在1990年编纂的名城广州常识一书中的掌故与传说中,以一个古老的神话传奇故事,记述了海珠石的来源和珠江的得名。 传说秦汉时期,赵佗在广州建南越国,他有一颗镇国之宝,称阳燧宝珠。赵佗死后这颗宝珠成为陪葬品。当时有一位书生叫崔炜,很想见识一下这颗镇国宝珠,后来他因请神医救活了仙女玉京子,仙女为表谢意,让崔炜到赵佗的墓穴地宫中去探访,赵佗就把宝珠送给了他。后来,这颗宝珠被一位波斯商人重金购得,取名摩尼珠,并准备把这颗宝珠带回波斯国。有一天,船至广州城南大江,两岸风景秀丽,他情不自禁地拿出宝珠欣赏,突然狂风大作,波浪翻滚,宝珠化作一道白光射入江中,变成一块巨石。到了夜晚,巨石如明珠一样闪闪发光

3、,人们就把巨石称为海珠石,同时把广州城南的这条大江称为珠江。 海珠石因长年受泥沙冲积,渐与珠江北岸陆地部分连接,1928年被辟为海珠公园,民国20年(1931)扩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时,与珠江北岸连成一片。19321933年分别修筑建成的海珠路和海珠桥均以此命名。建国后的1960年8月,河南区改名为海珠区,取其海上明珠之意,海珠十景,帅府华晖,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占地面积七千九百六十五平方米。孙中山的许多重大决策,如反对南北军阀的护法斗争、平息广州商团叛乱、改组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都是在大元帅府内作出的。大元帅府旧址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氏宗祠是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出生地。宗祠有

4、东院和后花园、东西门楼、前院和照壁等。正门门额上书“邓氏宗祠”字样,两侧挂有“云台功首”、“甲午留名”的楹联。后花园有一棵紫荆树和一棵凤眼果树,据传为邓世昌当年赴威海前所植,邓祠国魂,滨江霓裳,滨江霓裳指的是滨江路的规划中环岛路的一段,整洁流畅的滨江路与蜿蜒的珠江水一起延伸,路两旁的百年老榕树婆娑成荫,倒映在江面上,形成独特的南国风光,海幢寺与海幢公园连成一体,占地约15公顷,以寺貌庄严、殿宇雄伟、高僧辈出而闻名,是广州市佛教五大丛林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海幢寺得以重新修复,重建后的天王殿内,四大天王威风八面,栩栩如生,其高度、体积为广东省境内寺院之最,海幢春晓,洲头烟波,洲头咀记载着广州

5、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光荣壮举。1847年4月3日,英军派军舰驶入珠江,向清廷施加压力,提出租借河南洲头咀等无理要求,广州十多万市民纷纷起来支援。英国侵略者慑于广州人民的强烈反对,不得不停止对洲头咀的租借土地活动,洲头咀抗英斗争取得了彻底胜利,纯阳观占地2公顷,是一个著名的道教活动场所,与三元宫并列为广州市两大道观。广州道教中人常有“北到三元宫,南去纯阳观”之说。纯阳大殿后面的朝斗台,是广东省最早建立的天文台,比香港皇家天文台建立还早几十年,具有较高的科学意义和历史价值,漱珠朝斗,学府风韵,中大北门广场占地15万平方米,该处是原岭南大学的正门,作为广东省首个开放式校园广场的中山大学北门广场,受到

6、市民的广泛关注。整个北门广场主要由牌坊、中大校徽、中大校训及中大校史等部分组成,海珠区内有两座古塔,一座琶洲塔(图左),一座赤岗塔(图右),都是明代万历年间建于珠江岸边的风水宝塔,称为广州之塔,起着为船舶导航和点缀羊城的作用,双塔竞秀,瀛洲叠翠,瀛洲生态公园面积达142万平方米。园内河涌密布,曲径幽林,种植多种岭南佳果,四季香甜飘溢,宁静宜人,是都市中难得的田园休闲度假胜地,有“广州南肺”之称,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总规划用地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设计意念在于延伸来自珠江的“飘”。会展中心是目前世界第二大建设规模的会展中心,按照规划,琶洲岛将建成以会展中心为龙头的国际博览城,会展

7、雄姿,珠区小洲村是广州难得一见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村。作为著名的果树之乡,且处于广州的南肺而得以幸存。小洲村以农业为主,盛产闻名的石硖龙眼、红果杨桃,到处可看类似苏南一带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石拱桥下、小河涌上,荡漾着几只小船,岸上是低矮的平房、枝叶繁茂的树木,当地农民在河边树荫下纳凉闲聊,静谧而清新。由于受污染少,且受珠江水涨潮的时时冲洗,小洲村的河水清得令人羡慕。在这里,不经意间还可看到人与狗共洗一江水的野趣。河里泊着一些显已年久无用的小船,听当地人说,过去村里没有陆路而河涌发达,运水果、货物都是通过这些船,这些年,陆路修起来了,船也渐渐少用。在河中间,有一个长满青草的小绿洲,外人怎么也想象不

8、出这底下埋着龙舟。原来,龙舟平时只有埋在水底才不会干裂,等龙舟节到来时,村里将举行盛大的起水仪式,才将龙舟挖起。 河上有几座石拱桥,其中一座是明代时的墨翰桥。村里有一棵大榕树,是小洲村的建村树,树根露出,状似麒麟,据说已有500多年历史。小洲村仍可看到一些古老的房屋和小巷,这种房屋因屋顶有两个像锅耳的突起物而被称为锅耳屋。最老的屋子是西溪公祠、简氏公祠,建于明朝年间。村子里还有一种特殊的屋子叫蚝壳屋,是用蚝壳泮石灰砌墙建成,东暖夏凉,比起青砖屋造价更底。据了解,小洲村就是泥沙伴着壳冲积而成的,现在挖开地下两米,就可见到蚝壳层。不过遗憾的是,曾在村里盛行的蚝壳屋大都在近年改建成水泥屋,现在只剩下

9、一所有100多年历史、仍住着人家的蚝壳屋可以让人观瞻。小洲村因风景优美,吸引了一批著名的艺术家在这里购地置屋,寻找创作灵感。村中由此建成一个艺术村,由著名画家关山月题词。从99年5月1日,这个古老神秘的小村才开通了第一部公共汽车-从天平架经广州大道至小洲村。目前,从南方大厦至小洲村的客船也即将开通,到时游客就可以方便地一睹岭南水乡的风采,古桥旧屋老风俗 如今敞门变通途,两千年不衰广州港,日前,传来令人鼓舞的消息,广州港成为中国内地第二个亿吨大港。记者了解后发现,广州自古就是中国对外商贸的重要港口中心城市,2000年来兴盛不衰,这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较为罕见的。近日,记者造访了这个2

10、00多年前曾是远东重要的贸易中心港口的黄埔村。驱车刚下东南环高速公路,远远便看见黄埔村前山上的琶洲塔,据说它曾作为当年进出港口商船的航标。从古黄埔岗码头望过去,只见江面宽阔的水域直通珠江口,码头附近依稀能辩当年繁华时的种种痕迹。据介绍,在18世纪,这里是中国到达欧美各国最近的航线起点,是商船出洋的上好地方。广州属亚热带气候,外国商船只要夏季乘南风而来,秋季借北风而返,便可一帆风顺,十分方便。 在黄埔村里西畴里16号,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清政府为港口所立的公文石碑,石碑上写到此南社古涌为乡内出水之区意即这里是出洋的港口,来往的商船都必须在此停泊。据史书记载,1685年清朝在全国分设粤、闽、江、浙等四

11、个海关,到1757年只保留粤海关,广州被定为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后来港口一直南移,经现在黄埔老港直至黄埔新港,由于古黄埔港得天独厚的优势,18世纪这里出现了外国商船汇集的盛大景象,据远东国际关系史记载:1789年停泊在黄埔的有英国船61艘,美国船15艘,荷兰船5艘,法国船1艘,丹麦船1艘,葡萄牙船3艘,共86艘,在同一时期有6个国家近百艘商船在碇泊,黄埔港昔日之盛况,可以想见。中国国际贸易史一书统计,以1817年为例,广东当时年外贸的进口总值为23488440元,其中通过黄埔港进出口值就有19711444元,占广东进口总值的80%以上。 专家在对黄埔老港口进行考证后认为:像广州这样经历2000年而不衰的港口世界历史上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地中海的亚历山大港。明清时期黄埔港的繁荣使占尽地利的广州黄埔人纷纷出洋经商,他们与东南亚乃至欧美等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大大加强了广州作为远东中心贸易港口的影响力,清朝时期更是出现了像新加坡著名华侨领袖胡璇泽和留美华侨梁诚等一大批著名侨界知名人士。黄埔村人胡璇泽作为新加坡著名华侨领袖,一身兼任中国、俄国和日本三国驻新加坡领事,还被封为澳大利亚男爵和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