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_第1页
配位化学: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_第2页
配位化学: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_第3页
配位化学: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_第4页
配位化学: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1,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一、 稳定常数的表示方法 1.稳定常数K稳 2. 逐级稳定常数 3 .累积稳定常数 二、影响配合物在溶液中稳定性的因素 1.中心离子的性质对配离子稳定性的影响 2. 配体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3. 软硬酸原则与配合物稳定性的关系,2,三、配位平衡的移动 1.配位平衡与酸碱平衡 2.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3.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3,4,一、稳定常数的表示方法,1. 稳定常数,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平衡表达式为:,K稳称作配合物的稳定平衡常数。,Cu2+ + 4NH3 Cu(NH3)42+,6,稳定常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配离子稳定性的大小。对

2、于同一类型配合物,K稳值越大,配合物越稳定。,K稳值越大,生成配离子的倾向越大,解离的倾向越小。,例1 试比较在0.10molL-1的Ag(NH3)2+溶液中,含有1.0molL-1的氨水和在Ag(CN)2 溶液中,含有1.0molL-1的CN离子时,溶液中的Ag+离子浓度。 K稳, Ag(NH3)2+ = 1.7 107; K稳, Ag(CN)2 = 1.01021,解: 设Ag(NH3)2+溶液中Ag+ = x molL-1, 有,x 1.0 + 2 x 0.10 - x,x = Ag+ = 5.9 10 9,Ag+ + 2NH3 Ag(NH3)2+,Ag+ =1.0 1022,结论:水溶

3、液中 Ag(CN)2 比Ag(NH3)2+更难离解,即Ag(CN)2更稳定。,对不同类型的配合物,不能用K稳值直接比较其稳定性,只能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稳定性。,注意,反应平衡常数为,K称为Cu(NH3)42+的不稳定常数,用K不稳表示。 K不稳越大, Cu(NH3)42+越容易离解,配离子越不稳定。,Cu(NH3)42+ Cu2+ + 4NH3,10,铜氨配离子的形成过程,11,Cu2+ + NH3 Cu(NH3)2+,2. 逐级稳定常数,Cu(NH3)2+ + NH3 Cu(NH3)22+,Cu(NH3)22+ + NH3 Cu(NH3)32+,Cu(NH3)32+ + NH3 Cu(NH3

4、)42+,k1, k2, k3, k4 是配离子Cu(NH3)42+的逐级稳定常数。,K稳 = k1 k2 k3 k4,12,Cu2+ + NH3 Cu(NH3)2+,3 .累积稳定常数,Cu2+ +2 NH3 Cu(NH3)22+,Cu2+ + 3NH3 Cu(NH3)32+,Cu2+ + 4NH3 Cu(NH3)42+,1, 2, 3, 4 是配离子Cu(NH3)42+的累积稳定常数。 最高级的累积稳定常数4称为总稳定常数。,4 = k1 k2 k3 k4=K稳,例2 已知Cu(NH3)42+的K稳 = 2.09 1013。若在1.0L6.0molL-1 NH3 H2O溶液中溶解0.1mo

5、lCuSO4,求溶液中各组成的浓度(假设溶解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解:溶液中剩余的NH3=6.0-0.10 4=5.6(molL-1) 设平衡时Cu2+=xmolL-1,则 平衡浓度 x 5.6+4x 0.1-x 代入稳定常数表达式得: 0.1- x 0.10;5.6+4 x 5.6,13,Cu2+ + 4NH3 Cu(NH3)42+,14,因此,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为: Cu2+=xmolL-1 =4.9 10-18(molL-1) NH3=5.6+ 4.9 10-18 4 5.6(molL-1) Cu(NH3)42+ =0.1- 4.9 10-18 0.1( molL-1 ) SO42-=0

6、.10 molL-1,例3 在上例溶液中(1)加入1.0molL-1 NaOH溶液10mL,有无Cu(OH)2沉淀生成?(2)加入0.1molL-1 Na2S溶液1.0mL,有无CuS沉淀生成? 已知Ksp( Cu(OH)2 )=2.210-20, Ksp( Cu(OH)2 )=6.3 10-36 解:(1)加入NaOH溶液10mL,溶液中OH-为: Qc=c(Cu2+) c2(OH-) =4.910-18(0.01) 2 =4.910-22 Ksp 无Cu(OH)2沉淀生成。,15,(2) 加入Na2S溶液1.0mL,溶液中S2-为: Qc=c(Cu2+) c(S2-) =4.910-181

7、0-4 =4.910-22 Ksp 有CuS沉淀生成。 如果加入S2-的量足够多,则配离子能几乎完全转化为CuS沉淀。,16,二、影响配合物在溶液中稳定性的因素,1.中心离子的性质对配离子稳定性的影响 1.1中心离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7,元素特点: 过渡元素,核电荷较高半径较小,与配体的吸引力较强。 绝大部分离子有空的d轨道,以接受孤对电子。 最外层有自由的d电子,d电子可与配体形成反馈键。 元素特点: 离子半径较大,电荷较低,外层电子惰气型特征。 形成配合物能力较差。 介于两者之间。,18,1.2 中心离子的半径及电荷的影响 若中心离子同配体的结合力纯粹为静电引力, 相同构型的中心离子半径

8、越大,配合物稳定性越低; 稳定性顺序为: Li Na K Rb Cs Be Mg Ca Sr Ba,19,二苯酰甲烷配合物的lg k1,电子构型不同,离子半径相近的中心离子,其配合物稳定性相差很大; 例:Mg(EDTA) lgK稳=8.64 Cu(EDTA) lgK稳=18.70 构型相同,离子半径相近,中心离子电荷越高,配合物越稳定。 例:Co(NH3) 63+ lgK稳=35.20 Ni(NH3) 62+ lgK稳=8.65,20,2s22p6,3d9,2 . 配体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2.1 配体的碱性 配体的碱性表示结合质子的能力,即配体的亲核能力。 配体加合到H +上形成酸和配体

9、加合到金属离子上形成配合物是两种相似的过程。,21,L+H + HL,KH为L的加质子常数,配位原子相同时,配体的碱性越强,形成配合物越稳定。,22,配位原子不同时,得不出“配体的碱性越强,形成配合物越稳定”该结论。 邻氨基苯酚根 lgKH lg1(Zn2+) lg1(Pb2+) 11.57 5.99 6.29 邻氨基苯硫酚根 lgKH lg1(Zn2+) lg1(Pb2+) 7.90 7.33 8.41,23,2.2 配体的螯合效应和大环效应 螯合物:多齿配体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与同一中心原子配位,形成包括中心原子在内的环状结构,这类配合物称为螯合物。,24,螯合效应:由于环状结构的生成

10、而使配合物具有特殊稳定性的作用。 (1)环的多寡,25,(2)环的大小,26,大环效应:配体是大环,与中心原子形成的配合物特别稳定。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按如下效应的变化递增: 单齿配体螯合效应多齿螯合效应大环效应,27,2.3 空间位阻和强制构型 多齿配体的配位原子附近如结合着体积较大的基团,有可能妨碍配合物的顺利形成,从而降低配合物的稳定性,这影响叫空间位阻。,28,8-羟基喹啉,2-甲基-8-羟基喹啉,有时中心离子形成配合物时要求一定的空间构型。 例: Cu2+要求形成平面正方形配合物, Zn2+要求形成四面体配合物。 三乙烯四胺(trien) , -三氨三乙胺(tren),29,Cu-tr

11、ien lg=20.5 Cu-tren lg=18.8 Zn-trien lg=12.1 Zn-tren lg=14.6,30,中心离子配合时,要求的空间构型与配体构型 吻合时形成配合物才稳定。 形成强制构型的配合物使其稳定性降低。,3.软硬酸原则与配合物稳定性的关系 路易斯酸碱:酸是反应中能接受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碱是能给出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对于配合物,中心原子是酸;配位原子是碱。 硬酸是指外层电子结合得紧的金属离子或原子。 特征:体积小,电荷高,不易极化。 如: H+ 、Mg2+ 、Al3+ 软酸是指外层电子结合得松的金属离子或原子。 特征:体积大,电荷低,易于极化。 如:Cu+ 、

12、 Ag+ 、 Au+ 交界酸:介于两者之间的金属离子。,31,32,硬碱是指对外层电子结合得紧的一类路易斯碱。 特征:变形性小,电负性大,不易失去电子。 如: F- 、 OH- 软碱是指对外层电子结合得松的一类路易斯碱。 特征:变形性大,电负性小,易于失去电子。 如: I- 、 CN- 交界碱: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类路易斯碱。,33,34,软硬酸碱的原则是: 软亲软,硬亲硬,软硬交界就不管。 软硬酸碱原则只是定性的概述,没有定量的标度预测软硬酸碱相亲的程度。,35,软硬酸碱结合的配合物第一级稳定常数(lg1),硬酸与硬碱结合主要形成离子键,形成配合物稳定性次序: F- Cl- Br- I- O2-

13、 S2- Se2- Te2- N3- P3- As3- Sb3- Bi3- 软酸和软碱结合主要形成共价键,形成配合物稳定性次序: F- Cl- Br- I- O2- S2- Se2- Te2- N3- P3- As3- Sb3- Bi3-,36,预测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 Cd(CN) 4 2- Cd(NH 3) 4 2+? Cd 2+是软酸, NH 3为硬碱,CN-为软碱。 稳定性 Cd(CN) 4 2- Cd(NH 3) 4 2+ 事实上, Cd(CN) 4 2- lg4 =18.24 Cd(NH 3) 4 2+ lg4 = 6.60,37,判断异性双基配体与中心原子配位情况: SCN- 有两

14、个配位原子S、N, S属于软碱, N属于硬碱。 根据软硬酸原则(即HSAB原则) SCN-遇硬酸Fe3+则 以N为配位原子,形成 Fe(NSC)63- ; 遇软酸Hg2+ 则以S为配位原子,形成Hg(SCN)42-;,38,练习 应用软硬酸原则解释下列实验事实: (1) FeF63-的稳定性大于FeCl63- ; (2) HgCl42-的稳定性小于HgI42- 。 解释下列实验现象: 用NH4SCN溶液检出Co2+离子时,加入NH4F 可消除Fe3+的干扰。,39,三、配位平衡的移动 金属离子Mn+和配位体L-生成配离子MLx(n-x)+,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MnxL MLx(n-x)+

15、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改变Mn+或L-的浓度,会使上述平衡发生移动。,1.配位平衡与酸碱平衡,酸度 , 配位体同H结合成共轭酸使平衡左移,配离子稳定性 ,这种现象称为酸效应。,酸度太低时,Fe3+水解使平衡左移,FeF63-遭破坏,该现象称为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若配体的碱性愈强(Ka越小),配离子的K稳越小,溶液的 H 愈大,配离子愈易被破坏。,若配体是极弱的碱,基本上不与H结合, 这时酸度基本上不会影响配合物的稳定性。例Fe(NCS)63-在强酸性溶液中很稳定。,FeF63- Fe3 6F 1/K稳,FeF63- + 6 H+ Fe3 +6HF,金属离子在水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水解作用。溶液的

16、pH值愈大,愈有利于水解的进行。 例如:Fe3+在碱性介质中容易发生水解反应,溶液的碱性愈强,水解愈彻底(生成Fe(OH)3 )。 因此,在碱性介质中,由于Fe3+水解成难溶的Fe(OH)3沉淀而使平衡向右移动,FeF63-遭到破坏。,酸效应:配体与H结合 ,配合物解离。 pH ,酸效应越强。 水解效应:中心离子水解 ,配合物解离。 pH ,水解效应越强。 在某个酸度下,以哪个变化为主,由配位体的碱性、金属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和配离子的稳定常数决定。 每个配合物都均有自己最适宜的酸度范围,调节溶液的pH值可以导致配合物的形成或破坏。,2.配位平衡与沉淀平衡,反应是向着生成沉淀还是配合物的方向 ,取

17、决于配合剂与沉淀剂争夺金属离子的能力。 2.1 加入沉淀剂生成沉淀,导致配离子的破坏。,46,K稳越小(反应的配合物越不稳定)或Ksp越小(生成的沉淀越稳定),则正反应的倾向越大。,Ag(NH3)2+ + Br AgBr + 2NH3,2.2 用配位剂来生成配合物促进沉淀溶解。,AgCl + 2NH3 Ag(NH3)2+ Cl,K稳越大(生成的配合物越稳定)或Ksp越大(反应的沉淀溶解度越大),正向反应越完全。,解: 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各物质浓度为:,例 向含有0.020 mol L1氨和0.020 mol L1 NH4Cl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30 mol L1 Cu(NH3)42

18、+ 溶液,混合后有无Cu(OH)2沉淀生成? K稳Cu(NH3)42+ = 4.81012 ; Ksp Cu(OH)2 = 2.210 20; Kb NH3 = 1.78 105.,此混合溶液中存在三个主要的平衡反应:氨水的质子传递平衡,Cu(NH3)42+的配位平衡和Cu(OH)2的沉淀平衡。,C NH3 = 0.010 mol L1 ; C NH4+ = 0.010 mol L1 ; C Cu(NH3)42+ = 0.15 mol L1 .,根据Cu(NH3)42+配位平衡求Cu2+,Cu2+ + 4NH3 Cu(NH3)42+,根据氨水的质子传递平衡求OH,NH3 + H2O NH4+

19、+ OH,根据沉淀平衡求离子积,QC Ksp , Cu(OH)2有沉淀生成。,解: 0.010mmol AgCl 溶解在 1.0 mL氨水中,则Ag(NH3)2+ = Cl = 0.010 molL1, 设氨水的平衡浓度为 x molL1 ,则,例 欲完全溶解0.010 mmol AgCl 在1.0 mL氨水中,求所需氨水的最低浓度是多少? (KspAgCl = 1.56 10-10; K稳Ag(NH3)2+ = 1.7107),AgCl + 2NH3 Ag(NH3)2+ + Cl- 平衡时/molL1 x 0.010 0.010,x = NH3 = 0.19 molL1,由反应式可知,溶解0.01mmolAgCl必须消耗0.02 mmolNH3,故所需氨水的最低浓度为:,C (NH3) = 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