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浮力类问题(大题培优易错试卷)_第1页
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浮力类问题(大题培优易错试卷)_第2页
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浮力类问题(大题培优易错试卷)_第3页
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浮力类问题(大题培优易错试卷)_第4页
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浮力类问题(大题培优易错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初中物理浮力类问题1 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柱形容器分别盛有不同液体,均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将同正方体物体先后放入这三个容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比较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则F 浮甲 F 浮乙 p 乙 p 丙 。C比较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则甲 F乙F丙。FD比较物体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则甲 p乙p 乙 p 丙 , B符合题意;C甲密度最大,深度相同,因此甲对容器底部压强最大,则甲对容器底部压力也最大,C不符合题意;D根据浮力产生原因可知,甲、乙下表面所受压力相等,则其下表面所受压强也相等,D不符合题意。2 如图所示,一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水,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吊着重为10

2、牛的实心物块A浸在水中,物块A 处于静止状态,与物块A 未浸入水中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 A 受到的浮力等于10 牛B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量等于10 牛C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保持不变D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增加量小于10 牛【答案】 D【解析】【详解】A由图示可知,测力计的示数不为零,根据物块的重力 10N,故 A 错误;F 浮= F1 F2,所以可知物块所受的浮力应小于B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加量等于浮力的大小,也小于10N,故B 错误;C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大(等于浮力),故C 错误;D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增加量等于10N 减去浮力,小于10N,故D 正确。3 小雪和小雨姊妹两个随

3、家长去饭店吃饭时,在水平桌面上有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圆柱形玻璃杯,其家长根据小雪和小雨的个人爱好分别倒入质量相同的雪碧和桃汁(如图甲、乙),姊妹两个又将果盘内的两个小柑橘分别投入雪碧和桃汁中(假设两个柑橘完全相同),静止时如图丙、丁所示,小雪和小雨对此现象展开讨论得到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甲、乙两种情况时,甲玻璃杯底受到雪碧的压强大丙、丁两种情况时,丁玻璃杯中桃汁内的柑橘受到的浮力大丙、丁两种情况时,丁玻璃杯中桃汁对玻璃杯底的压强大丙、丁两种情况时,丙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大A只有正确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答案】 AD只有正确【解析】【详解】甲、乙两种情况时,雪碧和桃汁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

4、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甲、F乙两个圆柱形玻璃杯完全相同,则内底面积相同,由p可知甲玻璃杯底受到雪碧的压S强等于乙玻璃杯底受到的桃汁的压强,错误;丙中柑橘沉底,浮力小于重力,丁中柑橘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两个柑橘完全相同,则重力相等,所以丙、丁两种情况时,丁玻璃杯中柑橘受到的浮力大,正确;丁玻璃杯中柑橘受到的浮力大,根据相互作用可知,柑橘对丁容器底部的压力大,雪碧和桃汁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相同,所以丙、丁两种情况时,丁玻璃杯底受到的压力大,根据p知,丁玻璃杯中桃S汁对玻璃杯底的压强大,正确;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液体和柑橘的重力之和,两个柑橘完全相同,则重力相等,甲、

5、乙两个圆柱形玻璃杯完全相同,则重力相同,雪碧和桃汁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所以丙、丁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相等,甲、乙两F个圆柱形玻璃杯完全相同,则外底面积相同,根据p知,丙、丁两种情况时,丙、丁S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相等,错误;故选 A。4 测力计上挂一重为8 牛的金属块,当金属块体积的三分之一浸入水中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 牛若将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且未碰到容器底部,测力计的示数为()A2牛B 4 牛C 6 牛D 8 牛【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当金属块三分之一浸入水中静止时,它受到重力、拉力、浮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浮力大小为F浮GF测8N6N2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水 gV1 可知

6、,排开水的体积为V1F浮水 g若将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那么它排开水的体积为V23V1 ,此时它受到水的浮力为F浮 水 gV2水 g 3V13F浮 6N测力计的示数为F测GF浮 8N6N2N故选 A5 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00Pa;用细线拴住一金属球,金属球的密度为8g/cm 3,将金属球浸没在液体中,如图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600Pa;将细线剪断,金属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图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500Pa。则下列的判断正确的是()A金属球所受浮力是6NB金属球的体积是100cm 3C液体的密度是0.8g/c

7、m 3D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10N【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 由甲、乙两图可得p1 600Pa 500Pa100Pa由 pF得,对桌面增加的压力为SF1p1S 100Pa 10010 4 m 21N由于对桌面增加的压力F1G排则金属球排开液体的重力为G排1N故金属球受到的浮力为F浮G排1N故 A 错误;B由甲、丙两图可得p21500Pa500Pa1000Pa由 pF得,对桌面增加的压力为SF2p2S 1000Pa 100 10 4 m 210N由于对桌面增加的压力F2G则金属球质量为mG10N1kg金属球的体积为V m 1000g3 125cm 3 8g cm故 B 错误;C因

8、金属球排开液体的体积为125cm3,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V排 可得F浮1N800 kg m 30.8g cm3液Vg 12510 6 m 310 N kg故 C 正确;D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GF浮10N1N9N故 D 错误。故选 C。6 将体积相同的A、B两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静止时A球漂浮,B球沉底,若两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AFB ,则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乙BBABC甲乙DA甲【答案】 B【解析】【详解】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由图甲知,A 球小漂浮在甲液体中,则A 甲故 D 不符合题意,由乙图知, B 球在乙液体中沉底,则B 乙故 A 不符合题意;已知FAFB即甲 gVA

9、排乙 gVB排已知VAVBA 球漂浮, B 球沉底,则VA排VB排所以甲 乙故 C 不符合题意;因A甲 ,B乙且甲 乙由上述关系不能得出AB故 B 符合题意。故选 B 。7 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烧杯中,待物块静止时,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则()A甲烧杯中物块受到浮力较小B甲、乙两烧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C向甲烧杯中缓慢加盐,物块受到的浮力一直增大D向乙烧杯中缓慢加水,物块受到的浮力一直减小【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物体在甲中下沉,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重。在乙中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因此甲杯中物块受到浮力

10、较小,故A 正确;B物体在甲中下沉甲物在乙中漂浮乙物则乙甲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由 p=gh可知,乙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故 B 错误;C若向甲杯中缓慢加盐,则甲的密度增大,当甲的密度等于物块的密度时,物块悬浮,此时浮力等于其重力,当甲的密度.大于物块的密度时,物块漂浮,此时浮力等于其重力,因此向甲杯中缓慢加盐,物块受到的浮力不是一直增大,故C 错误;D在乙杯中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向乙杯中缓慢加水,盐水的密度不断减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增多,当盐水密度等于物体密度时,物体悬浮,物体受到的浮力仍等于物体重力。当盐水密度小于物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重。物体沉入

11、水底后,盐水密度继续减小,物体排开盐水的重力继续减小,物体受到的浮力也继续减小。故物体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减小,故D 错误。故选 A。8 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 2.8N 和 2.5N若盐水的密度为331.2 10kg/m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33B物体 A 的密度为3.2 10kg/mC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0.3ND实验乙中,物体A 受到的拉力为 10N【答案】 C【解析】【详解】B实验甲、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由 F 浮 G

12、F 拉 可得, F 浮 盐水 g V 排,物体A 全部浸没,所以V 排 等于 V 物 ,则:盐水 gV排G F 拉 ,GF拉V 排 V 物 ,盐水 g33、F 拉 2.8N代入上式可得:将 盐水 1.2 10kg/m 、 G4N 4 3V 排 V 物 110 m ,物体 A 的质量:G 4Nm10N/kg 0.4kg,g物体 A 的密度m0.4kg33 V物 110 4 m3 410kg/m故 B 错误;D物体 A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3 43 1N,F 浮水 水 gV 排 110kg/m 10N/kg 1 m10在乙中物体A 受到的拉力:F G F 浮水 4N 1N 3N故 D 错误;A在实

13、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丙拉 2.8N ,在乙中物体A 受到的拉力:F 3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3N 2.8N0.2N,故 A 错误;C由甲、丙中可知:F 浮盐水 GF 丙拉 4N 2.8N 1.2N,根据实验丁中物体 A 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F 支 GF 浮 F 丁拉 4N 1.2N 2.5N 0.3N,容器底部也受到盐水对它的压力,故压力等于0.3N,故 C 正确。9 如图所示,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密度和体积都不同的盐水,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杯中,当小球在盐水中静止时两杯中的液面相平,则()A甲杯中小球受到盐水的浮力大于乙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B甲杯中盐水的

14、密度小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C小球在盐水中时,盐水对甲杯底的压强小于盐水对乙杯底的压强D放人小球前后,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变化量相等【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悬浮,根据浮沉条可知,它们此时所受的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即浮力相同,故A 错误;B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则甲 球在乙杯中悬浮,则乙 =球所以甲 乙故 B 错误;C两杯中液面相平,液体深度h 相等, 甲 乙 ,由公式 p=gh可知p 甲 p 乙故 C 错误;D由 A 知,小球在甲、乙中受到的浮力相同,则它们排开液体的重力相同,因为甲、乙两只杯子完全相同且为柱体,故液体对杯子压力的增加量相同,则放人小球

15、前后,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增加量相等,故D 正确。故选 D。10 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溢水杯,装满不同密度的液体。现将小球A 分别放入两溢水杯中,小球静止时的情景和溢出的液体如图所示,从甲杯中溢出的液体所受重力为G 甲=0.9N,从乙杯中溢出的液体所受重力为G 乙 =0.8N,小球在甲杯中所受的浮力为F 甲,在乙杯中所受的浮力为F 乙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 A 在乙杯中排开的液体体积较大,所以有F 乙 F 甲B A 的重力为 0.9N,它在乙杯中受到浮力为0.8NC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强等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强D甲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力【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

16、】AB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G 甲 G 乙,因此 F 甲 F 乙 ,又因为甲中 A 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为0.9N,乙中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为0.8N,故 A 错误, B 正确;C由图像可知甲中 A 漂浮,A,乙中 A 沉底,乙A,因此甲乙,由甲p gh 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强大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强,故C 错误;D甲杯对桌面的压力为F甲 =G杯G液甲GA乙杯对桌面的压力F乙 =G杯G液乙GA由图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同时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由GmgVg可知G液甲 G液乙因此可得F甲 F乙故 D 错误。故选 B。11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实心小球,密

17、度之比甲 :乙 3:2,将它们分别放入水中静止时,两球所受的浮力之比F 甲:F 乙 4:5,设水的密度为水 。则甲球的密度为()4水B 5水C 3水D 3水A3425【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由于甲、乙两球质量相同,则由G=mg 可知两球重力相等,又由= m可知,两球体积之V比等于密度的反比,即V 甲 :V 乙=乙 :甲 2:3若两球均漂浮,由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可知,浮力应相等,与题目浮力比例冲突,则两球不都漂浮;若两球均浸没,排开液体体积等于物体体积,则由F浮液 gV排 可知,在液体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浮力之比等于排开液体体积之比,即F 甲:F 乙 V 甲 :V 乙 =2:3与题目浮力

18、比例不符,则综合可知,两球一个漂浮,一个浸没,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密度较小的漂浮,密度较大的浸没,即甲球浸没,乙球漂浮;设甲、乙重力均为G,由于乙球漂浮,则乙球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根据甲、乙浮力之比可求甲球所受浮力为F浮甲45F浮乙 =4 G5根据 F浮液 gV排 可得4 G = 水 gV甲5整理可得甲 = G = 5 水gV甲 4故选 B 。12 如图甲,将金属球和木球用细绳相连放入某种液体中时,木球露出液面的体积为它自身体积的1 ,当把细绳剪断后 ,金属球沉底,木球露出液面的体积是它自身体积的一半,这4时金属球受到池底对它的支持力为2N,如图乙,若已知金属球和木球的体积之比是1:8,则A金属球

19、的重力为2NB绳子剪断前,木球所受的浮力为8NC金属球的密度为333 10kg/mD绳子剪断前后,两球所受的总浮力相差1N【答案】 C【解析】【详解】ABC把绳子剪断后,木球漂浮,金属球沉底,此时金属球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 支持 +F 浮金 =G 金- 由物体漂浮条件可得:G 木=F 浮木 - 绳子剪断前,金属球受到竖直向上绳子的拉力F、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木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绳子的拉力F,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F 浮金 =G 金- ,F 浮木 =G木 +F-由可得: F=F 支持 =2N-由可得:F

20、浮木 -F 浮木 =2N,因绳子剪断前木球排开水的体积V 排 =(1- 1 ) V 木 = 3 V 木,44绳子剪断后木球排开水的体积V 排 =( 1- 1 )V 木= 1 V 木2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绳子剪断前后木球的浮力变化量:水 g3 V 木 -水 g1 V 木=2N,42解得: 水 gV 木 =8N- 则绳子剪断前,木球所受的浮力:F 浮木 =水 g(1- 1 ) V 木= 3 水 gV 木 = 3 8N=6N,444把 G=mg =Vg和 F 浮金 =水 gV 金 代入 式可得:F 支持 +水 gV 金=金 gV 金 ,整理可得:( 金 -水) gV 金 =F 支持 =2N- 由、金

21、属球和木球的体积之比是1: 8可得:3333,金 =3水 =31.0 10 10kg/mkg/m =3G 木 =F 浮木 -F=6N-2N=4N,已知 V 金: V 木=1: 8,则金属球受到的浮力F 金浮 =水 gV 金 =水 g1V 木 = 1 8N=1N;88金属球的重力G 金 =F 金浮 +F=1N+2N=3N,故 C 符合题意, AB 不符合题意;D绳子剪断前,木球和金属球整体漂浮,则总浮力F 浮前 =G 木+G 金 ,绳子剪断前后,两物体所受的总浮力之差为:F 浮前 -F 浮后 =( G 木+G 金 )-( G 木 +F 金浮 ) =G 金 -F 金浮 =F=2N,故 D 不符合题

22、意13 如图所示,甲图中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密度均匀的木块A 放入水中静止时,有2/5 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300 Pa若在木块A 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m1 的物块,平衡时木块有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A 仍强增加了400Pa若将容器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在木块A 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m2 的物块,使平衡时木块A 露出液面部分与丙图相同,如图丁所示若m1:m2 =5: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 A 的质量 mA 与 m1之比为 1: 3B在丁图中,液体的密度为0.9 10

23、3kg/m 3C在丁图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甲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360 PaD在图丙中,木块 A 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木块A 的体积之比是 1:5【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D设 A 的体积为V、容器的底面积为S,A 在水中漂浮,所以:F 浮 =水 V 排 g=水 3 Vg=GA ,5甲图和乙图比较,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差: F=GA,比较甲乙两图, p=GA=水 gV排水 g 3 VS=5 =300Pa, - SS同理,比较甲丙图, p = GAm1 g = 水 gV排 =400Pa, - SS比较甲丁图, p = GAm2 g - S得:GA水 g 3 VS= 300Pa5=

24、 300Pa ,GASm1 g,400PaS400Pa水 gV排S解得:mA:m1 =3:1,V 排= 4V;5此时木块 A 露出水面的部分占自身体积1 ,即木块 A 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木块A 的体积之比5是 1:5,故 A 错误, D 正确C - 得:m1 g=100Pa,S1100Pa S ,m =g- 得:m2 g= p -300Pa ,Sm1: m2=5:1,所以:20PaSm2=,g解得: p =320Pa,故 C 错误B在丙图中,由于m1 和 A 漂浮,可得:水 g 4 V=GA+m1g=水 g 3 V+m1g,55则:1m1=水V,5在丁图中,液 g 4A2水 g32V= G +m

25、g=5V+ m g,5所以,m =43V ,V-2液水55已知 m1:m2=5: 1,所以,(水1V):( 液4V-水3V) =5: 1,555解得:液 =0.8水 =0.81.0 103kg/m 3=0.8 103kg/m 3故 B 错误14 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三种液体,放入三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 A、 B、 C 后静止如图所示。则()A三个正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 A F浮 B F浮 CB三个正方体底部受到的压强PAPBPCC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F甲F乙F丙D桌面受到的压力关系为F甲F乙F丙【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图甲中正方体为悬浮,浮力等于重力,图乙

26、图丙中正方体为漂浮,浮力也与重力相等,又因为三个正方体完全相同,所以三个正方体所受的浮力相同,故A 错误;B因为正方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浮力与上表面的压力之和,因为物块A 上表面的压力最大,物块 B 与物块 C 上表面压力均为零,所以物块FAFBFC ,又因为三个正方体下表面面积相同,所以三个正方体底部受到的压强为PAPBPC ,故 B 正确;C因为三个容器中所呈的液体质量相同,所以对容器的压力相同,又因为甲容器器壁会承受一部分压力,乙容器会向底部呈加更多的压力,所以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为F乙F丙F甲 ,故 C 错误;D因为三个容器的质量未知,所以对桌面的压力无法比较,故D 错误。故选 B。

27、15 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水,在一试管里面放一小球后,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现将小球取出,放入水中,下沉容器底部,试管仍浮在水面上,则()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C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不变D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小【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B当小球在试管中时,试管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试管和小球的总重力;当将小球取出并放入杯内水中时,小球下沉,试管仍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试管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总浮力减小;由F浮水 gV排 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即大烧杯中的水面降低,故A 符合题意, B 不符合题意;C烧杯中的水面降低,由pgh 可知,大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变小,故C

28、不符合题意;D将小球取出,放入水中,烧杯、水、试管、小球的总重力不变,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根据 pFD 不符合题意。知桌面受到的压强不变,故S故选 A。16 如图所示,试管 A 漂浮在水面上,试管 B 悬浮在水中,试管 A 与试管 B 都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试管A 上提一微小距离放手后试管A 不会回到原来位置B将试管A 下压一微小距离,放手后试管C将试管B 上提一微小距离,放手后试管D将试管B 下压一微小距离,放手后试管A 会回到原来位置B 会回到原来位置B 会回到原来位置【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B A 试管:设试管中空气的压强为 p,大气压强为 p0

29、,试管中水面到容器中水面的距离为 h,试管重为 G,顶部的面积为 S,则试管受到内部空气对它向上的压力,其大小为F pS ,大气对它向下的压力为F0p0S试管静止时FF0 G即pS p0S G解得pGp0S所以 p 不变,由于 pgh ,可知 h 不变,则 V排 不变,试管所受浮力不变,不管上提、下压,放手后,试管还会回到原来位置,A 错 B 对;CDB 试管:上提时,试管内空气柱的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减小,气体体积增大,即V排 增大,所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放手后会上浮;下压时,相反会下沉,CD 错误。故选 B。17 相同的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浸入液体中,当物体静止后

30、两液面刚好相平,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容器对地面的压力 F 甲 F 乙B液体密度 甲乙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甲=p 乙D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 m 甲m 乙【答案】 A【解析】【详解】AB 因为物体在甲液体中漂浮,所以甲 物,物体在乙液体中悬浮,所以乙 =物 ,所以甲 乙,由图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且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根据m=V可知甲液体的质量大于乙液体的质量,根据 G=mg 可知,甲液体的重力大于乙液体的重力,又因为容器的重力相等、物体重力相等,且在水平面上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所以F 甲 F 乙,故 A 正确, B 错误;C因为 p= gh, h 相同,

31、 甲 乙 ,所以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甲p 乙 ,故 C 错误;D物体在甲液体中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力;在乙液体中悬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力,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 甲=F 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G 甲排 =G 乙排 ,根据 G=mg 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m 甲=m 乙,故 D 错误。18 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磅秤上,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全部浸没入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设绳的拉力分别为T1 和 T2 ,磅秤的示数分别为 F1 和 F2 ,则( )A F1F2 T1T2B F1F2 T1T2C F1F2 T1T2D F1F2 T1T2【答案】 C【解析】【详解】对于悬吊在水中的球来说,它受到自身的重力G、水对它的浮力F 和悬线对它的拉力T 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则此三力间应有关系为:TGF以题述的铅球和铝球相比较,由于两者是质量相等的实心球,故:G1G2由于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