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监测结果分析_第1页
流感监测结果分析_第2页
流感监测结果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巴南区流感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巴南区2007-2011年流感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监测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就诊比、病原谱和优势毒株;监测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和暴发疫情流行特征。 结果 2007-2011年,巴南区共报告流感病例773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8.26/10万,发病率最高的为2009年,最低的为2007年。流感高发于3-4月;主要分布于鱼洞街道,15岁以下的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除发生流感大流行外,巴南区每年发生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数控制在5起以内,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

2、机构。2007-2011年哨点医院共监测流感样病例2240例,病原学诊断299例,阳性率为13.35%。在确诊的299例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占33.78%;季节性流感A型占23.76%;季节性流感B型占42.47%。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其它4年以季节性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其中季节性A型和B型流感病毒其优势性呈现交替式变化。结论 巴南区流感高发于34月,主要分布于鱼洞街道,15岁以下的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季节性A型和B型流感病毒其优势性呈现交替式变化。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包括季节性流感(甲、乙、丙三型)和甲型H1N1流感,分别为我国法定

3、丙类和乙类传染病。流感传染性强,潜伏期短,抗原易变异,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可以暴发或流行,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如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1。据报告,流感导致每年世界范围内几百万人患病和高达100万人死亡2。为了解重庆市巴南区流感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流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本文对巴南区2007-2011年流感病例、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就诊比(ILI%)、流感病原谱、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和暴发疫情进行了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1.1.1 流感病例 巴南区2007-2011年流感病例来源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1.1.2 流感样病例就诊比(I

4、LI%) 来源于巴南区1家国家级流感哨点医院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数据。1.1.3 流感病毒毒株监测资料 来源于哨点医院同期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经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最后将检测结果反馈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的数据。1.1.4 流感、流感样病例聚集和暴发疫情 来源于同期巴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上报的数据。1.1.5 人口资料 来源于巴南区统计局统计年鉴。1.2 统计分析 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使用SAS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2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流感流行特征2.1.1 流行强度 2

5、007-2011年,巴南区共报告流感病例773例(甲型H1N1流感264 例,季节性流感509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5年报告的发病率依次为1.50/10万、23.26/10万、48.85/10万、7.33/10万和10.34/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8.26/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10万,其中发病率最高为2009年,最低的为2007年。2.1.2 分布特征 2.1.2.1 时间分布 2009年,全球发生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巴南区自8月过后出现暴发流行,10月达到高峰。2009年的流感流行曲线显示,月发病高峰在812月,45月有1小高峰。其他4年流感发病高峰出现在35月(图1)。2.1

6、.2.2 地区分布 除石龙镇、双河口镇、天星寺镇无病例报告外,其他19个镇街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发病数居前5位的镇街依次为鱼洞街道(418例)、跳石镇(59例)、丰盛镇(41例)、李家沱街道(40例)和南泉街道(37例),其发病数之和占总发病数的76.97%。2.1.2.3 人群分布 男性429例,女性344例,男:女=1.25:1;发病年龄最小的为5个月,最大的为80岁,1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发病数最高,其发病数占总数的64.68%,6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发病数最低(1.16%)(表1)。2.2 巴南区哨点医院流感监测结果2.2.1 流行病学监测 2007-2011年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408

7、3 例。就诊的流感样病例年龄组以0岁组和5岁组为主,分别占41.37%和26.79%。2007-2008年,哨点医院门诊监测流感样病例就诊比(ILI%)曲线变化较平稳,无明显高峰变化。自2009年9月-2010年6月(即下图中第141周-184周),其ILI%曲线出现明显高峰。此后至2011年全年,ILI%曲线无明显高峰变化。详见图3。 2.2.2 病原学监测 2007-2011年哨点医院共监测流感样病例2240例,病原学诊断299例,阳性率为13.35%。在确诊的299例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占33.78%(101/299);季节性流感A型占23.76%(71/299);季节性流感B型占4

8、2.47%(127/299)。2007-2011年,流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6,P0.05),其中阳性率最高的为2010年,明显高于其它4年(2=236.97,P0.05),阳性率最低的为2007年,明显低于其他4年(2=4.86,P0.05)。2007年以季节性流感A型病毒为优势毒株,2008年季节性A型和B型流感病毒流行情况相当,2009年以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2010年以季节性B型为优势毒株,2011年以季节性B型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表3)。2.3 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或暴发疫情2.3.1 疫情基本情况 2007-2011年巴南区通过“突发

9、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或暴发疫情57起,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的41起,占71.93%;确认为季节性流感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5起,占8.77%, 11起为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报告发病人数在1231例之间,其中10例以下的38起、1020例的4起、2030例的5起、30例以上的10起。2.3.2 流行特征2.3.2.1 地区分布 57起疫情涉及巴南区17个街镇,主要分布于鱼洞街道(16起)和花溪街道(13起),其疫情数之和占总数的50.88%。2007-2011年,巴南区惠民街道、南彭街道、双河口镇、天星寺镇和安澜镇等5个镇街无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或暴发

10、疫情报告。57起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54起),占97.47%,其他3起分别发生在公司、消防队和村社。2.3.2.2 人群分布 57起疫情共发病896例,无死亡。发病主要为学生及托幼儿童(96.21%)。2.3.2.3 时间分布 2007-2011年报告的疫情数分别为0起、4起、52起、0起和1起。2009年报告的疫情数占总数的91.23%。3-5月与9-11月为事件高发月份(图4)。图4 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数月分布3 讨论流感年发病率呈现一定周期的变化。对2007-2011年巴南区流感发病率进行分析,其发病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其中2009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4年(2= ,P

11、0.0001)。其主要原因为2009年全球发生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巴南区也遭受了甲型H1N1流感侵袭,全区发生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数达41起,确诊甲型H1N1流感230例,占当年流感发病总数的56.10%。对2007-2011年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就诊比分析亦发现,2009年ILI%曲线出现明显高峰。在未发生流感大流行年份,巴南区流感一般高发于35月,与邹宝兰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其原因为流感为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35月气温较低,流感高发的学校也处于开学期间,巴南区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不高,易感人群普遍存在,学生一旦发病,极易引起流感暴发。在巴南区22个镇街中,鱼洞街道为流

12、感高发的一个街道,具有城区发病率高于乡镇的特点。对2007-2011年报告的流感病例分析发现, 54.08%的病例数分布于鱼洞街道。从人群分布来看,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发病。本次对2007-2011年报告的流感病例分析发现,男女发病比例为1.25:1。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男性的卫生习惯较女性差;二是男性更喜欢在外面活动,感染流感病毒的几率要大于女性。15岁以下年龄人群更易发病。本次研究发现报告的流感病例中64.68%为1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报告的流感样病例中68.16%为5岁以下人群,与郭建华等人认为90%以上的流感病例为15岁以下的儿童基本一致4。发病职业以学生为主,占60.80%。其原因为

13、学校是一个人群聚集的场所,巴南区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易感人群广泛存在,且15岁以下的中小学生喜欢经常打闹,密切接触,给流感传播创造了条件。除2009年发生流感大流行外,巴南区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数控制在5起以内。学校和托幼机构为疫情发生主要场所,与2010年重庆市流感监测研究结果一致5。鱼洞街道、花溪街道、李家沱街道等学校分布较多的街道为高发地区。事件发生的月份与学校开学时间基本一致。上学期35月,下学期911月。从病原学分析,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其它4年以季节性流感为优势毒株。其中季节性A型流感和B型流感病毒其优势性呈现交替式变化。5年里,均未监测到季节性丙型流感病毒。目前巴南区流感防控工作,建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