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处家乡风景湘西文化特色_第1页
那一处家乡风景湘西文化特色_第2页
那一处家乡风景湘西文化特色_第3页
那一处家乡风景湘西文化特色_第4页
那一处家乡风景湘西文化特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那一处乡村景观湘西文化特色摘要:本文通过自己对湘西特色文化广泛与深入的了解与探索,展示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不一样的湘西风情,来探索属于少数民族独有的智慧与力量。关键词:湘西,文化特色一:关于湖南湘西 湘西是湖南省地区靠西北部的一块,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千百年来,土家、苗、回、瑶、侗、壮以及汉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衍和生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铸成了光辉千秋、永垂史册的湘西文化。多样的文化形态、丰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文化精神、质朴灵动的文化气息,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关于湘西传统文化,有许多不同方面的文

2、化,原汁原味的湘西少数名族文化传统古老淳朴,如神话传说;巫文化,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傩(nu)戏;还有喜庆文化,如社巴节,赶秋,苗族鼓舞,哭嫁;然后还有服饰文化,如土家织绵,苗家蜡染,名族银饰等。另外,丰富的名族文献典籍中也保存着大量能够反映本名族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存,名族语言,宗教信仰,建筑艺术,口承文学等。二:湘西文化特色之民族建筑的艺术 首先谈谈湘西明间传统建筑文化。“小背篓,圆溜溜,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当这首纯美质朴的民歌被湘西大山的女儿唱响大江南北时,湘西的特色民居-吊脚楼也深深映进了人们的脑海中,整个吊脚楼悬空而建,离地较高,通风向阳,空气清新,干爽宜居,房屋布局,通常为

3、一户一栋,或避风向阳,或临溪谷,或傍山腰,随山就势,依地而建,放眼望去,山寨吊楼,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别有意趣。苗族“依山而寨,择险而居”,自古有“高山苗”之称。苗寨周围的环境多是层峦叠嶂、沟壑横纵,加上落后的经济条件,苗族民居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便是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而极少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改变环境,挖、填土方。这样一种省时、省力、就地取材的建筑手段使建筑与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苗寨是一个小社会,自然有自己的组织方式和结构,反映在建筑上就出现了苗寨中常见的晒谷坪、廊桥、鼓楼等公共建筑空间,它们都是节庆活动、聚会、娱乐、交通、休息的公共场所,体现了村寨中的群体空间,极富社会性。还有苗寨每家每户都有

4、的“保命桥”,是通向外寨的桥梁,把寨与寨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社会”。由于历史、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苗族民居建筑单体形式多样,有着不同的空间布局,总体分为三类:落地式平房、吊脚楼和杈杈房。图1 落地式平房落地式平房是苗族民居建筑之一。没有吊脚,落地而成,为穿斗结构的传统建筑。苗族人民对枫木非常喜爱,因而择枫木做中柱,一般为57米高。房顶为人字形。一般两层。房屋通常是三间正房,每间宽约4米。中间的正房隔成一大间和一小间,前面的一大间为堂屋,后壁上安有神龛,正中开大门,门的两侧各开一窗。堂屋是祭祀祖先、接待客人进餐和家人休息的场所。后面的一小间用来架楼梯,可堆杂物

5、。堂屋左右两间,其中一间房中有四方火塘,上架一个三脚架,供煮饭菜和冬天取暖之用,火塘一侧为卧室,铺有地板;另一间也铺有地板,隔成两小间作卧室。堂屋楼上阁楼非常宽敞,不住人,前壁中间上房开一窗,两侧设两个正方形大柜用来储藏粮食。厨房一般设在正房以外的偏房里。平房一般用青瓦盖顶,木板作壁。图2 吊脚楼吊脚楼是苗族喜爱和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依山就势,依水造奇是吊脚楼顺应自然而建的结果。它们采用机动灵活而又高度协调的木穿斗构架体系,在空间自由组合,自由伸缩,以既适应自然,又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吊脚楼也称“半边楼”,源于干栏建筑。干栏建筑底层全部架空,苗岭山区大多悬崖斜坡,在斜坡上建房当然不能采用纯干栏

6、建筑。苗族人民便创造出一种顺应自然的建筑吊脚楼,就是在斜坡上找上下两方做屋基,在斜坡上方挖填很少一部分土石方作为房屋后部地基,上方立短柱,下方立长柱,立柱长短不一。底层前部上升为楼层,与后部地面齐平,形成半楼半地的吊脚楼,即半干栏式吊脚楼。吊脚楼一般为二或三层,底层堆放杂物、关牲畜。二层为生活起居之用,一般为三间,中为堂屋,左右两间分前后开间,前间为卧室,后间地面部分设火塘,为家庭生活起居中心。堂屋廊前设美人靠,是全家活动和休息的场所。在此接待亲朋好友、聊天、观望风景或妇女做针线活。三层储藏粮食。室内空间按功能分层,在构造处理上亦各不相同,相互交融和谐地组成一个整体。各栋楼体随山形灵活多变,找

7、不出两栋完全一样的吊脚楼。屋面是悬山式或歇山式,盖小青瓦或杉皮。苗族吊脚楼凝聚着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才能,是苗族人民生存要求、精神要求和审美要求的“结晶体”。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但又从人的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达到与自然的高度协调统一。图3 杈杈房杈杈房最原始的苗寨民居,非常简易,是干栏式建筑最原始简拙的一种,一般只需用树干交叉搭棚,盖上茅草,四壁用树枝或竹子编搭,糊上泥土即成墙。人畜同室,前室养牲畜,后室住人。这种建筑保留着神话传说中古老的有巢氏的巢式原始建筑形态。人们称这类杈杈房为上古原始住房的活化石。三:湘西文化特色之民族出行的艺术 湘西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

8、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结合部,境内山脉绵延起伏,交通自古不便,我觉得在人们日常出行中最具地区特色工具背篓和盘山公路了。图4 背篓 首先是背篓,就像宋祖英的歌中小背篓中唱的那样,“小背篓圆溜溜,歌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背篓在湘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道路崎岖狭窄多险,挑担不方便,湘西人民与背篓结下了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小巧玲珑,篾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子,娘家要送一个“儿背篓”,作为“祝米酒”的礼行。儿背篓成长筒形,腰小口大,专用来背孩子;砍柴、扯扯猪草则用“柴背篓”,它篾粗肚大,经得作摔打;摘苞谷、小谷则用

9、“扎背篓”,它腰细,口呈喇叭形,底部成方形,高过头顶,像倒立葫芦,背得多。另有一种木制背篓,几根木棒,作成一能置物体的快架,用篾丝系着,是背原木,送肥猪的好工具。有的为歇息时不释肩,用一“丁”字棒将篓底撑住,叫“打杵”,用来“歇肩”。此物方便适用,至今仍然盛行,故有“篓不离背,杵不离篓”之谚。而且至今仍然盛行,任然还是有的农村妇女妈妈用背篓背着自己的孩子赶场。图5 盘山公路另外,山路十八弯这首老歌正是唱的土家风情,原著是作者佟文西在长虹词刊上发表的土家的路与歌。这首歌确确实实是对湘西公路设施的现实描绘,由于崎岖的山路,在修建公路时必须采用盘山公路的形式,而这也成为了湘西地区的一大特色。四:湘西

10、文化特色之民族服饰的艺术 湘西人口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因此这里主要介绍这两种民族服饰。首先,在湘西的苗族服饰中,围裙和银首饰是最为鲜明的特色。苗女所穿的围裙分为高腰围裙和低腰围裙,平常穿着是为了劳作时保护围裙后面的衣服不被弄脏;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穿着,主要用于盛装服饰或显示女红技艺的刺绣水平。银首饰的佩戴至今都十分讲究,大致分为头饰、项圈、手饰、挂饰等,各个部位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寓意。图6 苗族服饰一苗族服饰中,一般都要带头饰,苗族头帕有丝帕,青帕、白 帕、花帕等,绚丽多彩。花帕还有家织花条帕,家织印染白花帕等等。各尽其美。为苗族人民所喜爱,苗族的头帕、长的达三丈六尺,短的也有一丈二尺。包头帕是

11、苗族人民的传统,男孩长到十二、三岁时,必须掌握包头帕的技术。不管包哪种头式,在技法上都各有各的章法。要求构思精巧,脉络清晰,折叠有致,平正不偏不倚,戴着雅致的头帕去赶场、走亲和参加歌舞会,显得格外俊俏和精神,有的还把自己的头帕作为礼物赠送给情人,以表心意。图7 苗族服饰二苗族的刺绣是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具有吸引力和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花。是苗族民间美术最主要,最普遍的服饰装饰手法。湘西苗族刺绣是以丝、棉、毛或色布等在各种衣料、布料上用针缝钉构成纹饰的方法,在我们采集的服饰中,几乎所有服饰都有刺绣工艺。苗族女子非常擅长刺绣,图案大致是龙、凤、蝶、鸟、花、草、虫、鱼。苗族是一个讲究生态平衡的民族,他们生

12、活在山坡、水边、亲近自然,与花鸟为伴。在他们的绣品上,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湘西苗族妇女喜用折枝花鸟图案,形象逼真,绣花多用在衣服的襟三沿,袖口,裤脚,围裙以及背裙,帐檐,其绣品平滑光亮,色彩和谐。技艺精巧,独具一格,与苏绣、湘绣一样驰名中外,是我国的著名地方绣之一。苗族刺绣还用于头巾、衣领、衣襟、袖腰、袖口、肩摆、围腰、裙 边、鞋子、背儿带、枕巾等。色彩表现浓烈又和谐统一。图8 苗族服饰三相对于湘西苗族华丽的服饰,湘西土家族的服饰则更接近生活型、实用型。湘西土家族服饰最鲜明的特色便是“锦衣斑斓”,来凤县志风俗志载:“男女垂髫,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烂服色。”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土家童装最为讲究,男孩从小打扮得虎头虎脑的,其中“虎头帽”最具代表性。图9 土家族服饰参考文献:1 赵秀琴, 苗族民居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35(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