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图说明_第1页
道路施工图说明_第2页
道路施工图说明_第3页
道路施工图说明_第4页
道路施工图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枝特区落别乡新区建设24米宽瀑布大道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三、设计依据及规范3.1 设计依据3.1.1 建设单位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3.1.3建设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电子文档)3.1.4建设方提供的地质勘察资料(电子文档)3.3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3.3.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3.3.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 50-064-2007)3.3.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3.3.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3.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3.3.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

2、89)3.3.7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3.3.8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3.9 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BJ 50-078-2008)四、道路工程设计4.1 设计原则4.1.1平面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规划设计,满足道路红线的要求,保证道路实现其城市交通、等功能,维护城市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2)遵从功能合理,结构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结合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地物等控制因素,尽量减少工程数量,以获取最大的工程经济效益和最佳的运输经济。(3)根据道路沿线地块功能、性质,结合地形地貌,合理进行道路平、纵设计,为地块整治和开发

3、利用创造条件,提高土地价值。(4)引进交通设计的理念,通过对交叉口的渠化来布置道路平面交叉口细部尺寸,使得交叉口设计更加合理,节约土地资源。(5)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工程建设与城市环境的和谐,确保美化城市艺术轴线。4.1.2纵断面设计原则(1)纵断面设计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综合考虑与相交道路的衔接关系,并有利于道路的排水设计;(2)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缓顺;(3)结合组团场地平场,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运营经济等长期效益;(4)综合考虑了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5)道路平面、纵断面均衡,沿线环境、景观协调。4.2设计标准序号项目名称采用直规范值1道路等级城市

4、支路I级城市支路I级2设计年限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交通量饱和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交通量饱和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3设计行车速度30Km/h 30Km/h 4最大纵坡6.5%10%5最小圆曲线半径80m40m6最小竖曲线半径1000m(凸),1000m(凹)250m(凸),250m(凹)7停车视距30m30m8荷载等级公路级;人群荷载:3.5kN/公路级;人群荷载:3.5kN/9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BZZ-100型标准车10地震烈度7度构造设防6度构造设防4.3 平面设计双向两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4m,设计车速60km

5、/h。全线平交口1处(起终点),设平曲线3处,最小平曲线半径80m,按规范设置超高和加宽。4.4纵断面设计本项目位于居住区范围内,纵断面设计除受周边已建或已设计道路控制外,重点考虑与居住地块平场标高的结合,以利于居住地块的综合开发。瀑布大道全线共设4个坡段,道路最大纵坡为3.55%,最小纵坡为0.2%,竖曲线最小半径为1000m。4.5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在考虑道路的交通需求和交通性质的基础上,根据以人为本、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择合理的断面形式,并结合景观绿化的要求进行设计。瀑布大道为乡镇支路I级,采用双向两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4m,具体路幅分配为:B=4m(人行道) +16

6、m(车行道)+ 4m(人行道)=24m。4.6设计标高设计标高为行车道中线处路面标高。4.7路拱横坡行车道横坡:1.5%,人行道横坡:2%。4.8超高加宽方式超高方式为绕路中线旋转。以路中线为超高旋转轴,超高过渡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采用线性渐变。本次设计最大超高2%。加宽过渡段长度采用与回旋线或超高过渡段长度相同的数值。4.9路基设计4.9.1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不能处在潮湿状态。(2)路基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3)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4)路基设计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求,注意工程景观效果。4.9.2 路基设计(1)路基内的树根、

7、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必须清除,路基不得用腐殖土、垃圾土或淤泥填筑。填土不得有杂草、树根等杂质。(2)路基压实采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要求的击实标准。4.9.3路基边坡 考虑道路周边地块的开发,路基边坡为临时边坡,采用自然放坡。挖方路堑:挖方高度小于8米的按1:1放坡;挖方高度大于8米小于16米的采用二级放坡,第一级边坡按1:0.75放坡,第二级按1:1放坡,每级高度按8米控制;挖方高度大于16米采用三级放坡,第一级边坡按1:0.75放坡,第二级按1:0.75放坡,第三级按1:1放坡,每级高度按8米控制。两坡段之间设2米宽向外倾斜24%的平台。道路里程K0

8、+270K0+360附近左侧边坡为现状边坡,对坡顶进行削平处理。填方路堤:本着节约造价,考虑周边地块的开发,有放坡条件的填方地段一律采用分级放坡形式,填方高度小于10 m按1:1.5放坡,填方高度大于10m采用分级放坡,每级按10 m分级,第一级按1:1.5放坡,第二级按1:1.75放坡。4.10路面设计路面设计考虑以下因素:交通量、交通组成和道路等级;道路使用性质对路面温度以及面层的功能要求;重庆市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筑路材料的供应状况;北部新区已建成路面的使用情况。本项目周边地块以居住用地为主,片区路网要承担大量的过往车辆,同时还承担着高新区至人和组团的部分交通量。因而对道路面层的抗车辙、抗裂

9、、抗滑、泌水及耐久等性能要求较高,所以本次设计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具有一次施工成型,路面平整美观、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防滑、噪音较低、灰尘较少、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具体路面结构如下: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上面层厚40mm,沥青混凝土AC-25下面层厚70mm,稀浆封层厚6mm,掺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0mm,掺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40mm。4.11人行道及附属设施4.11.1 人行道面层人行道砖采用Cc40 灰色透水砖,尺寸为25015060 mm,盲道砖采用Cc40 灰色透水砖,尺寸为30030060 mm,其下铺设13(重量比)水泥砂浆找平层厚30mm,C

10、20水泥混凝土基层厚100mm。人行道透水砖方块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方块必须表面平整,色彩均匀线路清晰、棱角整齐。人行道砖采用挤浆法安砌,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人行道上必须设置应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600mm,在交叉口处须设置残疾人坡道。4.11.2 缘石、路边石车行道路缘石规格为1504401000 mm。预制路缘石采用C30砼,路缘石顶面比道路高200mm,路边石采用1202001000mm机制C20砼路边石,植树圈路缘采用1202001120mm机制C20砼植树圈路缘。路缘石及路边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5

11、m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4.12人行公交系统为确保行人安全穿越道路,本次设计的瀑布大道在交叉口处根据具体人流去向加划人行过街斑马线。4.13无障碍设计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进行无障碍设计4.13.1 盲道(1)人行道盲道砖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与人行道砖一致。(2)人行道盲道宽600mm,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3)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走向一致。(4)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等600mm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

12、。4.13.2 残疾人通道(1)所有道路交叉路口及路段人行横道均应设置供残疾人通过的缘石坡道,供以手摇三轮车及轮椅为工具的残疾人通过。(2)人行道与缘石间有设施带或绿化带时,设单面坡缘石坡道。(3)平面布置根据道路平面图中人行道、人行横道线的设置及各路口的实际情况确定。(4)在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处不得设雨水口,如有冲突,可稍微移动缘石坡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错开。(5)缘石坡道处车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及做法与路段上相同。(6)缘石坡道用人行道砖铺砌,路面结构组合与人行道相同,坡面转折处人行道砖须切割齐整。4.14安全设施为保证行人安全,本次设计在填方边坡高度大于2米路段的人行道外侧设置人行

13、道栏杆,在挖方高度大于4米的挖方坡顶外设置坡顶栏杆,以确保行人安全。施工时根据周围地块实际开发情况来决定是否要设置防护栏杆。4.15绿化6#路两侧人行道上每隔5米设植树圈一个,种植乔木。4.16 道路竖向设计本次设计涉及到有两处平交口,分别为起终点交叉口,根据已建道路的标高,按照有利于行车和排水的原则对交叉口竖向进行设计。4.17土石方及调配总挖方量为30499.m3,清除表土40228m3,总填方量为.28m3。土石方由业主结合周边地块开发情况统一调配。五 、施工要点5.1 路基5.1.1 质量标准土质路基填土经碾压夯实后,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石方路基上边坡必须稳定,严禁有松石、险石;

14、土、石路床不得有翻浆、起皮、波浪、积水的现象;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后,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项 目 分 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94949390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4说明: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 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上表列压实度要求。 路床平整度:20mm 中线高程:+10mm,-20mm 宽度: 100mm 横坡: 0.5% 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验弯沉值L0 挖分类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填方路基30MPa310挖石路基4

15、0MPa2405.1.2 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 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中。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5.1.3 挖方路基在路堑开挖前作好临时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当边坡为石方时,石方爆破应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静态破碎为主。宜采用综合开

16、挖法施工。在接近设计坡面部分的开挖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用预裂光面爆破,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爆破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除整修。对石方路堑,超挖部分应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材料全段面铺筑整平层碾压密实,严禁用土充填。5.1.4 填方路基(1)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

17、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项 目 分 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5332101015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510 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2)基底处理 路堤修筑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0。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对于基底大量抛填土,需将路面设计高度以下2.5m

18、深,路基投影范围以内的抛填土进行翻挖,对基底进行碾压后,再逐层回填路基、逐层碾压。(3)填筑 填方边坡为1:1.5。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30cm,方能上压路机碾压。 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或石灰土。 若机动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

19、值时,按下表的要求处理。部 位填 料最低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胸 腔填料距路床顶80cm砂、砂砾9380cm素土90管顶以上至路床顶管顶距路床顶80cm管顶上30cm以内砂、砂砾90管顶30cm以上砂、砂砾93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路床顶以下080cm砂9380cm以下砂90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10-2006)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5.2 底基层、基层5.2.1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

20、基层 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1) 质量标准压实度: 96平整度:不大于15mm中线高程:+5mm,-20mm横坡度:0.5%厚度容许偏差:代表值 12mm合格值 30mm宽度:符合设计要求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2.5Mpa弯沉值:100(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4%(其中水泥掺量为参考值,应根据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试配,确定最终水泥含量),32.5级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5

21、3mm,级配组成如下表:结构层次底基层通过下列筛孔尺寸的百分率%531004.75501000.6171000.0750500.002030液限40塑性指数12水泥稳定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40%。(3)施工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施工时,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4)换填路基回弹

22、模量不得小于30Mpa,清表厚度为1米。5.2.2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质量标准压实度:97平整度: 12mm中线高程:+5,-15mm横坡度:0.5%厚度容许偏差:代表值 10mm合格值 20mm宽度:符合设计要求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3.5Mpa 弯沉值:50( 0.01mm)(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掺量为6%(其中水泥掺量为参考值,应根据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试配,确定最终水泥含量),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宜小于37.5mm,级配组成如下表:结构层次基层通过下列筛孔尺寸的百分率

23、%37.59010026.56610019541009.5391004.7528842.3620701.1814570.68470.075030液限28塑性指数9水泥稳定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5%。(3)施工要求施工要求同底基层, 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CTJ034-2000)。5.2.3 稀浆封层5.2.3.1 材料(1)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指 标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 %不大于0.1T 0652贮存稳定性 (5d)不大于5T 0655粘度 C25,3(秒)1260T 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 0651蒸发残留物

24、性质针入度 25 0.1mm40100T 0604延 度5 cm不小于20T 0605软化点 不小于53T 0606(2) 石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有关技术要求(石料、级配等)。5.2.2.2 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技 术 指 标要 求试验方法磨耗值(湿轮磨耗试验)WTAT 浸水1h800g/m2T 0752粘附砂量(负荷轮碾压试验)LWT450g/m2T 0755稠 度23cmT 07515.2.2.3 施工技术要求稀浆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

25、23%的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810T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48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车,不得在新摊混合料上调头。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发、碾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5.3 面层面层设计为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路面,路面施工前必须先对基层、稀浆封层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层。5.3.1 质量标准、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

26、(1)质量标准压实度: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8%平整度:不大于1.2mm,IRI不大于2.0m/Km厚度容许偏差:总厚度-5%,上层厚-10% 中线高程:15mm横坡度:0.3% 宽度:20mm 抗滑构造深度(砂铺法):不小于0.8mm弯沉值:28( 0.01mm)(2)材料 沥青应用于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A级70号沥青(中、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用)和A级90号沥青(上面层SMA改性沥青混凝土用)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面层沥青技术要求表 表5-8试 验 项 目A级70号A级9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 o.1m

27、m608080100T 0604延度(5cm/min,15) cm不小于100不小于100T 0605软 化 点 (R&B) 4645T 0606闪 点 不小于260不小于245T 0611蜡 含 量(蒸馏法) %不大于2.2大大于2.2T 0615密 度 g/cm3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 0603溶 解 度 %不小于99.5不小于99.5T 0607质量变化 %不大于0.8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61不小于57T 0604残留延度 10 cm不小于6不小于8T 0605应用于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SMA-13的改性沥青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28、2004)中的技术要求。改性剂采用SBS类改性剂,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为4。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见下表: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 表5-9技 术 指 标SBS类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3060T 0604针入度指数PI0T 0604延度(5cm/min,5) cm20T 0605软 化 点 (R&B),60T 0606运动粘度(135), Pa.s3.0T 0625 T 0619闪点()230T 0611离析软化点差()无改性剂明显析出、凝聚T 0661溶解度(%)99T 0607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层的改性乳化沥青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粘层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表5-10指

29、 标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T 0652贮存稳定性 (CH5)5T 0655粘度 C25,3(秒)825T 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50T 0651 石料根据重庆市内道路路面的筑路材料调查情况,选用石灰石集料作为路面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卵石破碎石料作为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所选用的粗集料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性能要求:粗集料技术要求表 表5-11指 标要求集料压碎值不大于 %30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35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2.45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20坚固性不大于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软

30、石含量不大于 %5集料磨光值(面层集料) PSV不小于40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上面层沥青混凝土所用石料为保证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和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挤,拟选用卵石破碎石料作为面层沥青混合料SMA-13所用石料,粗集料应满足上表所示的技术要求,细集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2的技术要求。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SMA-13所用石料的级配组成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8.3、表4.8.5和表4.8.7对应于一级公路石料的分级要求。特别强调粗集料的1:3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必须15%,1:5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应5%;洛杉矶

31、磨耗损失应小于28%;粗集料磨光值不小于42(BPN);石料第二次破碎可采用反击式破碎机、锤击式破碎机和圆锥式破碎机破碎,但不能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石料第一次破碎可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在路面SMA-13中,拟采用三种规格要求的破碎集料:(1)515mm、(2)35mm、(3)03mm;其颗粒级配组成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4.9.3和表4.9.4的集料分级要求。其中03mm可采用石灰石集料。 矿粉采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表4.10.1技术要求的石灰石矿粉,施工中应保持矿粉干燥无结团,成团的矿粉不得直接使用。 纤维路面表

32、层SMA-13沥青混合料采用木质素纤维。路面表面层SMA混合料采用木质素纤维为纤维稳定剂。其掺量不宜少于0.3,质量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指 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6mm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无挥发物高温59065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含水率5(以质量计)105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量 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

33、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一定量的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3) 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需满足下表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表 表5-12混合料类型SMA-13AC-25筛孔(mm)通过率 %31.510026.59010019759016100658313.29010057769.5507545654.75203424402.36152616421612208240.310165170.159154130.07581237注:用于SMA路面的木质素纤维不宜少于0.3,矿物纤维不宜少于0.4%。 混合料性能要求

34、上面层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下面层AC-25C能应满足下表所列要求: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表 表5-13技术指标要 求沥青混合料类型SMA-13AC-25试验方法马歇尔稳定度,KN6.08.0T 0709流值,mm24T 0709空隙率(VV),%3.04.035T 0708矿料间隙率(VMA), %1712T 0708沥青饱和度(VFA), %75855570T 0708马歇尔残留稳定度,%8580T 079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8075T 0729低温弯曲破坏应变,25002000T 0728击实次数,次两面各50两面各75T 07025.3.2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1)沥青透层

35、油及粘层油在路面基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沥青透层油的洒布;在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的洒布。透层油和粘层油的洒布应满足下列要求: 在路面基层上洒布透层油,在沥青砼层间洒布粘层油,以保证各界面层结合良好。透层油用煤油稀释沥青,粘层油用改性乳化沥青。 在基层养生结束并清除基层表面松散颗粒的尘土后,洒布透层沥青,透层沥青洒布量0.81.2Kg/m2,洒布透层沥青的基层上应禁止除施工车辆外的一切车辆通行,施工车辆在其上通行也应慢速行驶,严禁在其上调头,转弯,防止透层沥青局部脱落,对局部脱落的地方要进行修补;待满足相关要求后铺筑沥青砼下面层。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

36、的洒布。洒布前,应认真检测改性乳化沥青的质量,只有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施工。 粘层油的洒布量符合设计要求,并不能污染环境。(2)下面层及上面层 透层油洒布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的铺筑;粘层油洒布完毕并完全固化后,应立即铺筑上面层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认真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只有符合部颁标准要求的材料才能进场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 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进行认真的级配设计,在检验所设计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允许作为沥青拌和站的目标控制级配。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沥青砼前,应认真校核拌和机的计量精度,在确认计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允许进行拌和。 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