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瓢葫芦的详细种植方法0分 1. 选茬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平川及低洼地和有灌溉条件的岗地。忌西瓜等瓜类重迎茬。整地:顶浆打垅,及时镇压保墒。移植垄为长口垄。垄宽913厘米,中间78条空垄也要打垄利于灭草。 2.浸种、催芽 品种选用日本青皮葫芦,用40温水浸种1224小时,捞出后用纱布包好甩干,并嗑开浸好的甜葫芦种子。用木槽或普通的盆子,垫一层消毒的锯末或沙子,再垫上一层纱布,将浸好的种子均匀地放在纱布上,上面盖上拧干的新毛巾,盖上盖帘,蒙上棉被催芽,每天用新刷帚掸水2次。催芽温度一般在2528。要求每天捡出已出芽的种子,放在另外的盆里,置于室内阴凉的地方,控制芽的生长。 3.苗床播种
2、 苗床准备。苗床底垫810厘米马粪或碎草,上面铺一层土,踩平。同时用70%的0.30.6克/平方米敌可松可湿性粉剂消毒,同时扣棚。待播完种子后,在苗床上再扣小棚。营养土准备。选择没有使用过普施特、豆磺隆等除草剂的土壤,并筛好,与筛好的腐熟农家肥按72比例混拌。装袋播种。将营养土装入10厘米15厘米的塑料袋中,并在塑料袋底1/3处放入2030粒二铵作底肥,装满墩实,并将营养袋底角剪开或者在底部扎孔径为810毫米的眼24个以便透水。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季节为准。用木棒在营养袋中间扎34厘米深的眼,将催好芽的种子,芽眼朝下放好,复完土后进行一次浇水。 4.苗床管理 适当浇水,不能过涝;防治鼠害、虫害:
3、可用辛硫磷、敌百虫拌麦麸子(毒饵)均可;及时锄草,喷施叶面肥;在真叶长到34片时开始定心,防止徒长;苗床适宜温度2528,夜间不低于15。一般苗龄3540天,栽前57天炼苗。 5.适时移栽 (1)挖大穴。移栽前挖20厘米20厘米大穴,株距1.31.6米,亩保苗80100株左右,每穴施57.5公斤农家肥和100250克化肥(二铵、钾肥、镁粉比例为311)做底肥。(2)人工移栽。移栽前把营养袋浇足水,将苗移植穴中,盖土,并浇足水。同时覆膜,抠眼放苗。也可选择双膜移栽,即移栽后加盖拱膜。 6.田间管理 (1)人工锄草,及时防治病虫害。(2)结合追肥耢平空垄并铺草。每平方米用稻草或麦秸1公斤左右,防止
4、草荒。在主蔓长到50厘米左右时,最好结合灌水,每株追施尿素100250克,追肥不要距主根太近,防止烧根。不要将尿素散落于叶面上,防止烧叶。(3)顺蔓、掐尖、打杈、人工授粉。顺蔓,每株留两个主蔓。两条主蔓均横向摆在空垄上,可培一次定向土。掐尖:一级分杈,长到3片叶时,开始掐尖,看住并掐调二、三级分杈,主蔓掐尖在8月23日以后。人工授粉:一般甜葫芦每天上午打杈,掐尖,下午16时开始授粉,过了处暑以后就可停止授粉,一般两条主蔓结瓜68个。2.3. 栽培要点: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三月三,种葫芦。月下旬月上旬播种,可露地搭架栽培,行距厘米,株距厘米,月下旬月下旬采收,亩产公斤左右。 生长适温:1528播
5、种期:3-4月 开花期:6-7月 育苗方法:选肥沃壤土,为了省种子。可用育苗盆或在温室地面进行育苗。育苗播种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用70热水烫种并迅速搅动,水温降至30时浸种12小时,然后在2830条件下催芽,利用电热毯也可以,少量的话带在身上也是一种方式,3-4即可发芽,芽长0.5-1cm时,把它种在育苗盆里,土壤使用育苗培养土。 播种方法:种子平放,盖上1cm的土,然后浇水,一直到发芽为止用报纸盖上,以免水份蒸发掉,放在不能淋雨的半阴外。保持土表湿度,十余天即出苗。选晴朗无风天播种,苗床先浇底水。 移植管理:苗龄3040天,幼苗长出4片真叶可移栽露地定植。选肥沃,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施足基肥
6、(为了土壤更好地吸收营养,施肥在葫芦种植10日前进行),适当深翻,株行距50公分左右栽一株,浇足水,成活后及时施肥,每月1-2次,同时要及时搭建棚架,以利攀爬。嫩果表皮有粘毛,遇到触摸即停止生长,可利用这一特点生产出整齐一致的葫芦。 田间管理:当幼苗长到57片叶时追肥,在高畦内歼浅沟,亩追施腐熟鸡粪或其它农家肥800公斤-1000公斤,覆沟后浇水,开花期一般不浇水,促其顺利坐果,坐果后及时追肥并浇水,此后在结果生长期可适当浇水,水分不足时葫芦生长不良,土壤湿度过大生长也不好,暴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积水。在天然宝葫芦的整个生长期间应在幼苗、坐果前和坐果后最少中耕除草三遍,要求耕深、耕细、耕透以促进
7、发根旺长,在植株甩蔓前应及时插成井字或人字架,并引蔓上架,主蔓长到2米左右时摘心,促侧蔓抽生,侧蔓见果后留2片叶摘心,随植株上架要及时绑蔓。绑蔓时可将无效侧枝及枯黄老叶剪掉,以改善植株内部通风透光条件。葫芦的枝蔓伸展下棚顶时,由于蔓的生长原因,掐尖掐蔓成为每天的重要工作,稍不注意就会前功尽弃。而且这一时期是病虫害的多发期,预防比治疗显得更为重要。在宝葫芦的生长期间,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病毒病和蚜虫危害等,要参照有关病虫害防治方法及时防治。在葫芦生长中后期,授粉、摘果、清理枯叶、支撑大瓢等是主要工作。 叶和蔓枯萎后开始收获:秋天的主要工作是收获,收获完全成熟的葫芦。果实生长130天左右,呈金黄色
8、时可开始采摘,干燥后即可进行分类加工和出售了。 葫芦成熟的表现:表皮颜色由绿变白;绒毛脱落;葫芦壳的木质变硬;葫芦秧已枯黄。晾干的测定是将葫芦拿在手中,然后用手拍打几下后再用力摇晃,当听到葫芦里的种子沙沙响声时说明这葫芦已干透了,干透了的葫芦是不会再腐烂了。这样的葫芦种子存放多年后仍然可以种植,如果用水煮或加防腐剂种子就不能用了。当做为水瓢用时,最好还是先用水煮后再用,这样可以增加韧性延长使用寿命。 将葫芦用水浸泡30分钟,再用刀子括掉表皮:葫芦用水浸泡的目的是为了好括表皮。括掉表皮的目的是为了烙绘和上色变得方便、自然,作品也易保存且美观。因为表皮质地疏松且光滑不易烙绘和上色,作品也不光亮。
9、用细沙纸打磨葫芦表面,用铅笔在葫芦上按构思图案打草稿:用细沙纸打磨葫芦木质的表面是为了葫芦表面更光滑,消除由于刮表皮而留下的道道痕迹。用铅笔打草稿是为了提高作品的成功率,一旦走笔失误很难改正这支葫芦就废了。4. 关于保养文玩葫芦,网上看了很多资料,有些太简略,而且意见不很统一.其中争议最大的还是上不上油的问题.我新玩葫芦,网上搜索了一些帖子,自己也实践了几只,与大家分享下.首先新葫芦下架不宜过早,没成熟下架毛病多多。下架后打皮,这些无实际经验,不多谈,打皮用力要均匀是显然的。打完皮的新葫芦要开始晒了,葫芦基本的定型开始了,记得千万要多翻动。不然颜色晒偏了就可惜了好葫芦料子,第1年的葫芦夏天不适
10、宜暴晒,晒裂了就好玩了,而且这期间要注意清洁葫芦,新葫芦脏了以后很难处理。晒23年,看颜色差不多的话就可以开始盘了,如果这时候颜色匀称,呈蜡黄色,皮质细腻,无阴皮裂纹坏点,那么恭喜您,小心盘的话,基本这就是个好葫芦了。开始盘首先要上瓷,也就是用布盘,把葫芦表皮盘的光滑密实,和瓷器一样。推荐先用纤维较粗的布再用较细的布,其实也和抛光一个道理。千万记得打到差不多就可以停手了,接下来的任务给手来完成,打瓷打过头把葫芦表皮的那层盘掉,里面的出不了瓷的,那就废了。瓷出了后用手开始盘,新盘的葫芦别上油,其实也和盘核一个道理。葫芦不像竹子那么密实均匀,可以很好地吸收油。盘时手要干净这个就不多说了,有些人说什
11、么 1天不超过10次,每次不超过5分钟,我看没这必要,一开始少盘会逐步加强就可以,主要防止盘花,这期间比较随意,如果比较频繁的盘的话1年多到2年就可以有1层浅浅的包浆。这时候如果盘的好的话基本葫芦就定型了。 出了包浆的葫芦可以偶尔上油盘了,这样可以防止葫芦老了后纤维水分流失变脆。个人推荐橄榄油,比较稀释的那种。上海各屈臣士都有卖,护肤的。这个油有挥发性,盘出的葫芦不会发粘。不过觉得还是要少上油。而且个人习惯用油上了一遍后用眼镜布擦净。小心点是不会花的。这样日积月累,一把好葫芦就出来了。葫芦一定要注意防潮防虫。很多人放花椒,我个人喜欢在里面放一块小樟木。花椒放久了味道很难祛除。个人有个小窍门,用
12、咖啡豆磨的粉,煮完后晾干,餐巾纸包起放在里面,可以比较好地吸掉味道。有部分兄弟的黑虫葫芦天天用茶水润,这样如果葫芦的质地不是很密实的话,会从里面反出颜色去,葫芦也就花掉了。暂时想了这么多-。-以后再补充。新人言语,说错莫怪。中国古代培育葫芦的特殊技艺中国古代培育葫芦的特殊技艺 葫芦作为一种农作物,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重视它了。可在古代,葫芦的用途相当广泛,能够跟它相媲美的农作物是不多的。 葫芦在我国汉代以前,称“瓠”、“匏”、“壶”;汉代以后,称“壶卢”、“蒲卢”、“葫芦”。 葫芦可以食用。它的嫩果实可以炒食,它的叶子能够做菜羹。诗经上有“幡幡瓠叶,采之烹之”的诗句。汉代毛亨解释说:“幡幡瓠叶貌。
13、庶人之菜也。”这说明,葫芦叶是我国先秦时期平民大众常吃的蔬菜。 葫芦可以药用。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瓠膜可医水肿;瓠子能治蛀齿、口臭、小便不通;蔓须花有解毒的功效。 葫芦可以器用。葫芦既是天然的浮涉救生的器具,又是天然的容器。大葫芦能制成甕、盎、瓢、尊,小葫芦能制成碗、盘、杯、勺。周礼鬯人:“凡祭祀,社壝用大罍,禁门用瓢赍”。瓢赍,是一种盛酒的器皿。郑玄注释说:“赍读为齐。取甘瓠割去抵,以齐为尊。”孔子称赞颜回安贫乐道,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由此可见,在古代,无论是贵族,还是贫士,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葫芦制的器物。 葫芦是人类最早驯化的植物之一。
14、据考古材料,亚洲的中国、泰国,南美洲的秘鲁、墨西哥,非洲的埃及,都有新石器时代的葫芦出土。其中以1973年中国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葫芦年代最早,距今约7000年了。这说明,我们祖先把野生葫芦驯化成农作物已有近万年的历史。 葫芦经过劳动人民的长期选择、培育,衍变成很多类型。现代植物学把葫芦分为五种:扁蒲(果实细长椭圆,又名都瓠)、长柄葫芦(果实长柄有腹,又名悬匏)、亚腰葫芦(果实上小下大,中部缢细,又名约腹瓠)、大葫芦(果实圆大形扁,无柄,又名瓢葫芦)和小葫芦。这五个品种至迟到元代中国都具备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栽培葫芦的经验非常丰富。他们创造出不少栽培葫芦的特殊技艺,至今令人
15、赞叹。 庄子逍遥游记载惠施对庄周说:“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战国时期1石约合现今1/5石。“五石之瓠”,能容100立升水。这样大的葫芦所具有的浮力足以载人涉江河。所以诗经上说:“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汉代齐后苍注释说:“枯匏不朽,利以济舟,渡逾江海,无有溺忧。”这绝非空话。即便是乘木船,古人也常随身携带葫芦。鹃冠子书里就有“中流矢船,一壶千金”的说法。可见葫芦是最原始的救生器具。这么大的葫芦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呢? 西汉末期著名农学家氾胜之在他的著作中记录了培育这种大葫的特殊技艺,归纳起来,有五个步骤: 一、选种:选择果实肥大、成熟得好的葫芦,取籽作种。 二、区种:先掘地作圆坑,直
16、径、深度各3尺,然后用蚕粪和土,一半对一半掺和起来,施放到坑中,用脚踩紧、浇水,等水渗尽,种下10颗饱满的葫芦籽,再盖上些蚕粪和土的混和物。 三、合茎:种子发芽了。当茎长到2尺多长时,用布条把10条茎缠起来,缠五寸左右,外边用泥土封密。几天以后,缠着的部分便愈合成一个整体。留下一条长势最强壮的茎,其余的9条茎都掐断。蔓长出去,结实之后。所有未结实的梢,也都掐掉,以防止疯秧。 四、留果:葫芦蔓上最初结的三个果实不好,要去掉,只留第四、第五、第六个果,以后结的果也不要。每一区,留三个果实。 五、浇水:天旱时,需要给葫芦浇水。但千万不要直接往坑里浇水,可以在坑周围掘一道小沟,在沟里蓄水,让水从远处浸
17、润过去。这样浇水才有利葫芦生长。 采用上述的方法培育葫芦,就能得到大型葫芦。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合茎”。所谓“合茎”,就是嫁接。氾胜之介绍的这种培育大型葫芦的方法,是目前所知道的世界上有关植物嫁接的最早记载、它说明,至迟在2000多年以前,中国劳动人民就发明了嫁接术。这种蔓茎靠接的嫁接术至今还在应用。现在四川成都农民有用五茎靠接生产大南瓜的。在苏联,现在应用补助根系嫁接来增加番茄等蔬菜产量,其方法与氾胜之介绍的相类似。 范匏成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又一种培育葫芦的特殊技艺。其法是用木头斵成模范,套在初生的嫩匏上,果实成熟了,形态方圆,全随人意。清宫词中有九钟主人吴士鉴写的一首匏器诗:“匏
18、卢秋老结深青,范合方圆各异形;款识精镌题御玩,旊陶而外有新铭。”注:“御国旷地,遍植匏卢。当结实之初,斵木成范,其形或为瓶、或为盘、或为盂,镌以文字及各种花纹,纳匏卢于其中。及成熟时,各随其范之方圆大小自为一器,奇丽精巧,能夺天工。款识隆起,宛若砖文。”他把匏器的形态及范制的方法讲得十分清楚。 据西清笔记说:匏器“康熙间始为之,瓶、盘、杯、椀之属,无所不有。阳文花鸟山水题字,俱极清朗,不假人力。”其实,范匏成器的技艺绝不是清代康熙年间发明的。商承祚先生的 长沙古物见闻记中有楚匏一则;“二十六年,季襄得匏一,出楚墓,通高约二十八公分,下器高约十公分,四截用葫芦之下半。前有斜曲孔六,吹管径约二公分,亦匏质。口与匏衔接处,以丝麻缠绕而后漆之,六孔当日必有璜管,非出土散佚则腐烂。吹管亦匏质,当纳幼葫芦于竹管中,长成取用。”做吹管的葫芦是用竹管范制的,那么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