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丸运动面面观_第1页
捶丸运动面面观_第2页
捶丸运动面面观_第3页
捶丸运动面面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捶丸运动面面观 宿迁技师学院 王亚政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捶丸运动的起源、发展、衰落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捶丸运动,并根据丸经的相关章节对捶丸运动的运动规则、场地等进行了分析,认为捶丸是中国古代优秀的体育运动项目,进一步发掘并传播捶丸运动可以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增光添彩。关键词:捶丸 古代 The aspects of Batting Ball GameAbstract: We introduce the Batting Ball Game from its root, evolution and declination by studying many materials. At the

2、 same time , we analyze the activity from the profession . Batting Ball Game is one of the best physical amusement activity in feudal society. The transfer of PE culture in 2008 Olympic games can benefit from Batting Ball GameKey words: Batting Ball Game feudal society“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中国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史。她不论是在天文地理还是在文学艺术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体育方面也不例外,如秦汉的角抵百戏、蹴踘,唐宋的马球、捶丸,明清的狩猎、摔跤。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太多的人了解这些古老的体育项目,因此将我国这些具有时代特征、文化特色的优秀体育项目挖掘整理出来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下面我们就介绍一项始于唐、兴于宋元明的体育运动项目捶丸。从它的兴起、发展、衰落,从它的运动场地、运动方法、运动目的等方面细致的描述这项运动。捶丸是指在地上挖成一系列球窝, 比赛双方用球棒向窝中击球, 以所用棒数最少或以得窝数多的为胜的运动项目, 它和现代的高尔夫球很相像,

4、郝更生先生在他的中国体育概论中以“中国的高尔夫球”称呼它。记载我国古代捶丸运动的史料很多, 除了零散文献和文物图像中偶可见到外,还有一部专业书籍, 名为丸经。据说是宁志老人所著,一共有2卷,计32章,除了若干章节是说明运动的场地和玩球的规则外,其余都是球和棒的做法以及动心忍性的娱乐要诀。1捶丸的起源关于捶丸的起源说法不一,有的说可能与古时的弄丸有关,有的说是由步打球发展而来,有的说是由马球演变而来。那么,捶丸的起源到底是怎样的呢? 在唐代,曾流行过马球运动。罗香林先生在唐代波罗球戏考中描述了这一现象:“国君嗜好于上,武臣效尤于外唯务击球”。唐代的马球最早是用于军事训练手段,培养士兵骑马和熟练使

5、用兵器的本领。后来,随着唐朝边境危机的解除和鼎盛时期的到来,马球竞赛渐渐的成为社会上的娱乐活动了,但伤害事故仍时有发生。中国人历来注重养生,讲求过犹不及,于是马球的游戏方法方发生了改变。马球不在是双球门的对抗赛,而是单球门的技巧性运动了。再后来,当步打球把地上的球门改变成挖地为穴的球窝时,以先进球窝为胜,而且是进几个球窝时,捶丸运动便产生了。这种说法是有史料为证的。如无名氏阀阅舞射柳捶丸杂剧,写二人以打球、射柳来决定武艺的高低。剧本中多次说“若射不着柳、打不着球,便是赖人功次”、“今日穿杨射柳、打过球门”、“款款的骤龙驹、轻轻的探身躯,梢棒起,月轮弧,彩球落”。两人比试的是军事训练的打马球,射

6、杨柳,并不是捶丸。剧本中还多次提到“球门”、又提到马匹,这说明也不可能是捶丸。但为什么元代的文人会把打马球的内容冠以捶丸的名称呢?这只能有一种解释,捶丸是由马球(步打球)演变而来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因此二者名称是通用的。2捶丸的发展一般说,捶丸始于唐,兴于唐宋元。但确切的说,捶丸起于宋,兴于宋元明。因为唐朝的马球只是捶丸的前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捶丸,马球运动方法等的改变是在南北宋之际,改变后的马球才被成为捶丸。宋代是市民体育发展最蓬勃的时代,许多新的体育项目(游戏)应运而生了,并立刻受到大家的青睐,捶丸便是其中的一种。在河北省曾发掘出很多宋代的陶枕,枕上就有描绘当时民间风情的“捶丸游戏

7、图”上面有两个孩子每人拿一支球杆。试想,当一种体育运动都被绘在日常用品上的时候,谁还能否定它的受欢迎程度呢?元、明两朝是捶丸运动开展最广泛的年代,这一点单从丸经版本的演变上就可以看出来。丸经著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出现了许多丸经的刻本。我们认为,只有在捶丸已开展相当长的时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社会上需要理论和统一指导的时候,才会有人去写,也才会有人去翻刻。3捶丸的衰落明代末年, 捶丸已呈现衰退现象。这是因为清朝建立,贵族阶级喜爱的是狩猎、摔跤等身体娱乐活动, 同时明末遗老处于亡国忧患之中, 无暇娱乐, 人民也刚刚从朝代的更替中适应过来,无心也无力运动,于是流行数百年的古代捶丸运动便在清朝的二三

8、百年间消亡。4捶丸运动场地、目的、方法简介41击球的目的丸经序里说,整天坐在书桌旁边,不站起来走走,活动活动筋骨,想要身体健康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打打球,在园林中走动走动。可见古人对于运动游戏相当重视,对于它的强身健体、娱乐身心推崇至极。42击球的时间与洞数丸经说:“知时为嬉,则不误事;有时有节,则身安而志逸;不得其时,则荒废政事,伤气动志,君子不为也”。也就是说,打球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击球的洞数多少也要先行约定,因为远多则费,失去了运动身心的意义。一般而言,都是击七八洞,两百步以上的远距离就要令人疲乏了。43场地的布置与选择丸经因地章说:“诸形绝无曰平,龟背曰凸,中低曰凹,势颇曰峻,之上

9、曰仰右高曰外”。也就是说捶丸大场地必须有高低凸凹的变化,各种地形都齐全了,打球才有意义,也才能看出打球人的真本事来。44定基与定洞在球场边缘适当的地方,先选远一点,作为基准。这一基准的地势要平,视野要广阔,基准的大小以一平方尺为度。另在距离基准适当远处。45球与棒的制作捶丸所用的球是用赘木等制成的,因为树木生长的瘤,质最坚韧,牢不可破,久用不坏。至于木球的大小丸经中没有说明,大概视使用人的身高体重而定。木球必须有一孔,无孔者不能用(但理由不明)。至于击球用的权棒,则有很多种。一般而言,有扑棒、撺棒、梢棒等。凡棒之用于击远球者,必须皮面窄,木分厚;反之,用以击高飞球者,必须皮面宽,木分薄者为上选

10、。46击球的规则关于击球的规则,丸经中有许多令人不解的地方,要不是当时的土话,就是当时的术语,因此在叙述这一游戏规则时,便有一些猜测之词。但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捶丸规则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修改的,因此并无大碍。(1) 组队:捶丸游戏,可以单独比赛,也可以成对比赛,或多人一组参加接力比赛。(2) 风度:参与比赛的人应有良好的风度,丸经里面说,比赛之前应先习家风,后学体面,折旋中规,周旋中规,失则不嗔,得隽不逞。喜怒见面,利口伤人,君子不与也。总之,输赢与否,都要心平气和,要以活动身心、选择良师益友为最大目的。(3) 球不得安在基外, 在基外者为败(4) 不得用足踏基, 用手拊基, 或更动

11、原基(5) 不得在基内试棒(6) 不得损坏已安之基(7) 风落:如球在基上,被风吹落,应即报告裁判为风落,不得自行将球放在基上,否则也算打了(8) 换棒:如已将球安好在基上,并先用棒试打不行,再换棒者为输(9) 上画:球到之处,必须在球的落点处做记号(10) 洞边五尺以内不得有人走动(11) 他人依法击球得胜者,耍赖不依,故意挑剔其为违法球,输一筹(12) 拨球:他人将球打入洞中,而又将球拨出者,罚一筹(13) 挪球:自己所击之球,停在不良地区,而用手或棒将球移于有利地带者,出局或加以适当惩罚(14) 换球:小人常伴同多人,扰乱视线,乘机将他人之球调换,并置于不利打击之死角处者,出局(15)

12、死球:如在界内击球触及行走者,则该被触及者之球为死球;但是当伴当或童仆在界内走时,而球着其身,则该伴当或童仆之主人出局,不在界内者不算(16) 撞球:洞边已有他人球时,后来之球不得碰撞前球,如为误撞,则后球死,故意碰撞者,输一筹(17) 倘有同组人之球,一在左,一在右,互有妨碍时,乃动一球。动后如择好基安放,亦不许,如是则罚停2次(18) 动球:如他人将己球触动,如彼球已击出,则不算;未击出者不许再击。至于被动过之己球如已画线,则由动球之人,将其移还原处;未画线者,任其在动后原位(19) 子:两球挤在一起,亦不许动,谁动谁输(20) 中身为败:我球触及他人身体者,他人为败,可取我球复击,或任其

13、在原位(21) 风吹上窝,或别人已安球在基上者,不算,未安球或初棒则算(22) 熟窝不再击,以免影响公平比赛(23) 不许在旁指导他人击球,教者便输(24) 不许置放其他妨碍球进行的杂物,放者败(25) 不许将自己的棒借于他人击球(26) 错击他人球者,输(27) 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故意影响他人击球者,出局(28) 打劫:故意放水,或不用心击球,而不利于自己队者,不可以入会(29 ) 非击为败:棒不击球,而以棒推球、挑球,或扫或刮等,均为输(30) 代施倍罚:替他人击球者,罚二倍或输两轮(31) 胜负:一杆入洞者胜两杆,两杆胜三杆,三杆胜四杆,四杆以上者则不击了。一般以筹码计算,大抵大会用二十筹,中会十五筹,小会十筹。竞赛前先领筹,筹未用尽,不算为负,但亦得不到利物(32) 彩筹:得胜者获得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