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立足中段,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方式一、整套教材的读写训练要求:全套教材分低、中、高三个阶段设计安排,科学合理,体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三次循环,突出了“有序性”。低年级为第一阶段,以字、词、句训练为主线,加强以词和句为重点的语言训练,为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初步基础。中年级为第二阶段,继续进行词、句训练,重点进行段的训练。阅读方面,加强对段的理解;作文方面,加强片段练习,并注意体现由段向篇的训练过渡。高年级继续进行词、句、段的训练,着重篇的训练。阅读方面,侧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理解层次的训练;作文方面,重视培养观察、分析事物和连段成篇的能力。二、中段教材读写训练特点:中年级以训练项目为核心,体现训练
2、过程,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教材从第五册起设读、写训练项目,分别是“怎样理解词句”、“用词要准确”、“读懂每一句话”、“把句子写通顺”。这些项日和低年级读写训练衔接,放缓了坡度,又为以后安排的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的读写训练作了准备,克服了中年级训练无序,要求过高过急的弊病。整个中年级,读写以段的训练为重点,注意向篇的训练过渡,体现了中年级训练的阶段性。全套教科书设计了40个读写训练项目,中年级每册4个。训练项目依照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原则进行安排。这样的编排体现了教材设计的“有序性”,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读写能力。三、立足中段,在
3、阅读中学习表达方式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在写作上都独具特色。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特点,知道是怎么写的以及这样写的好处。中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过程中的过渡阶段,为了搞好这个“过渡”,因此本学期我们几位老师决定好好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片段训练,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实践:(一)学习构段方式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在作文时能言之有序,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掌握组句成段的规律,引导学生入门悟道。通过研究,我们发
4、现构段方式大致有下列五种形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承接式;并列式;因果式;方位式。根据这些段落结构形式,在教学中坚持读写结合,举一反三,训练学生的构段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1、并列段。即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课文中这种段式较多。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共四句话,分别写夏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晨雾、阳光和野花。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小兴安岭夏季的美丽景色。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全段共几句话,每句写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段话主要写什么。教后可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秋天的梧桐树、
5、宝塔松,花坛中的美人蕉、月季花。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即抓住植物的干、枝、叶和花的形状、颜色观察,让学生对这些植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秋天高大粗壮的梧桐树上那巴掌般的叶子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有的一半黄一半绿,树枝上挂着的小绒球由绿变黄了;宝塔松仍然碧绿碧绿的;美人蕉火红火红的,在浓碧的、又宽又长的绿叶衬托下十分鲜艳;月季花有粉红的,有深红的,也有淡红的,有的花刚开,从羽毛形状的红绿色的叶子里张开了笑脸,有的花快谢了,花朵搭下来,像做错事的小姑娘低下了头,还有圆鼓鼓的花骨朵,被几片花萼紧紧包着,里面是红色的花柱。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才能转为准确的表达。这时可以让学生以校园的秋天
6、为题写一段话。2、总分段。即由总叙和分叙的句子组成的段。这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课文中常见的段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找总起句,再说说课文其它三句是怎样具体分述的。课后指导学生观察花坛中的菊花,重点指导观察菊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要求学生按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写出来。3、因果段。即由表明原因和结果的句子组成的段。如蝙蝠和雷达第二自然段,“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首
7、句用“怎么能”提出问题(即结果),第二句用“原来”进行解说。这种段课文中也常见,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二自然段,五彩池中的第四自然段都是因果段。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读懂段句后,指导学生观察班上同学迟到的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一段班上同学因病(或因事)上学迟到的情景及原因的片断。4、方位段。即按一定的方位或地点的变换顺序写的段落。如颐和园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讲来到万寿山脚下,第二、三句介绍半山腰上的佛香阁,第四句介绍佛香阁下面的排云殿。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表明空间方位的词,读懂句段的意思,然后拓展还有什么方位词,再指导学生按教室前方,教室正中,教室两旁,教室后面的空间
8、方位顺序说一说自己的教室。然后指导学生用我们的教室为题写一段话。课后让学生按课文中学到的写作顺序观察自己的卧室或客厅,以我的卧室或我家的客厅为题,按观察顺序写一段话。5、承接段。以事情发展为序或以时间先后为序,组合成句与句的承接关系。这种段式在写人、记事、状物的课文中常见。如花钟中第一自然段,可以先指导学生自学填空几点钟什么花开放,这些句子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连在一起的。学生读懂这段话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补充课外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形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仿写一段话。上述几种段式的读写结合,从作文的角度来说,可以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然而,言之有物却是个关键的问题。因此教师根据课文
9、段的特点设计一些小练笔时,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二)学习观察方法小学生观察的特点是:观察对象多,观察背景少;笼统观察多,仔细观察少;无顺序观察多,按顺序观察少。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有目的地渗透一些观察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引导学生领悟观察事物时一是要按顺序,二是要抓重点,。经过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和规律,观察与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教翠鸟一课后,先应教给学生观察动物的方法,即抓住动物本身的特点,从形状、颜色、动态等方面观察描绘。再让学生回家观察大公鸡,最后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抓住大公鸡的羽毛、鸡冠
10、、尖嘴、脚描写一段大公鸡外形的片断。教了课间十分钟后,可组织学生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在游戏前要告诉学生留心观察做游戏时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语言。游戏后引导学生将游戏的过程具体口述,教师将重点词语“飞来、扑向、怕极了、叫着、张开、保护、猛扑、躲、闪、窜、佯装、扑、捉”写在黑板上。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丢沙包”一段的写法,先交代做游戏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再将凶狠狡猾的“老鹰”怎样捕捉“小鸡”,勇敢机灵的“鸡妈妈”怎样保护自己可爱的“孩子”这一游戏过程具体写出来写我爱家乡的香柚,可全面模仿我爱家乡的杨梅一文的写法:以总分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地观
11、察。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如听听,秋的声音的第一、二小节具体介绍动物、植物在秋天所发出的声音。教学后让学生仿照文章的写法,想一想秋天的大自然还会发出什么声音。有学生写道:听听,秋的声音,红通通的柿子你挤我碰,“咚咚”,是和树枝道别的话音。听听,秋的声音,青蛙鼓鼓腮帮,“呱呱”,是和农田告别的歌韵。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可以让学生学习开头结尾首尾呼应的方法。(三)学习描述方法语文课本上的范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里面有很多描述方
12、法值得学习模仿。如: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变换人称、改换文体,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描述方法写一写自己身边的人、事、物。下面就以改写为例来具体说说:改写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一般是运用原来课文的内容写话,由于文体发生了变化或者段落结构重新编排,语句组织也要做相应调整。这个训练看似简单,实际上有一定难度。首先学生对新的文体、段落结构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接下来必须灵活运用课文内容,如果让学生独立完成,可能很困难,因此教师做详细指导,并提供帮助。变换文体改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以及现代诗
13、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如教学古诗小儿垂钓描写了一个农村孩子在河边专心致志地钓鱼的情景,从他巧妙地应对路人问路的行动中,可以看出,它是个活泼、机智的孩子。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从两个农村小孩活泼、机智的行动中,体会到大自然中充满了生活情趣。要求学生结合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改写成一个故事。通过编写故事的练笔设计,检验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古诗咏柳、饮湖上初晴后雨可以改写成景物描写片段。古诗乞巧嫦娥可以改写成神话故事。一个村庄的故事可用第一人称改写我的眼泪在飞,感受痛失亲人朋友的沉痛心情。(四)学习情感表达教材上的文章,无论是写景
14、的或是叙事的,无不蕴含着作者真切的情感。只有情真才能意切,才能写出能吸引人、打动人的好文章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重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来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像作者那样以我手写我口,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学会有什么就说什么写什么,写出自己的风格,懂得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诚实”两字。续写就是一种不但能够表达个体情感,还能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的有效方式。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的续写既能培养想象能力,又能把想象的结果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丰富了语言。但要注意想象要有根据,要合情合理,课文里所写的人物心理活动、对话或故事情节、场面,在讲读教学中都应启发学生想象,进行补充,再进行续写如:小摄影师续写第二天,小摄影师又来了、风筝续写“幸福鸟”又回来了叶圣陶先生曾精辟的指出:“阅读是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