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 细胞生物电现象与兴奋性,第二节 教学目标,一、掌握内容: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概念及其产生机制; 2、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反极化、超射;阈值、阈电位、局部电位;局部电流、跳跃传导。 二、熟悉内容: 1、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膜电位的证明方法; “全与无”含义、时值、阈下刺激、阈上刺激。,掌握内容: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概念及其产生机制; 2、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反极化、超射;阈值、阈电位、局部电位;局部电流、跳跃传导。 熟悉内容: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膜电位的证明方法; “全与无”含义、时值、阈下刺激、阈上刺激。,复习二:可兴奋细胞及其特点,共同特点: 兴奋时均发
2、生电位变化.,可兴奋细胞: 对于刺激反应明显的细胞。 (如:神经、骨骼肌、腺体等细胞),生物电的临床应用,心电图、脑电图、 肌电图、胃肠电图、 视网膜电图、 脑干电位等。,可兴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产生形式: 以细胞为单位。 物质基础: 细胞膜内外两侧带电离子跨膜移动的结果。,阴极射线示波器观察生物电现象的实验装置,(一)细胞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掌握),rp实验现象,1、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rp现象的观察(了解),(甲)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外无电位差。,(乙)当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 b电极插入
3、膜内时,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外之间有电位差。,(丙)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内无电位差。,不同组织细胞的rp值(了解),复极化:去极化后再向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 (如由-50mv -70mv),与 rp 相关的概念(掌握),极 化:以膜为界,膜电位呈内负外正状态。,超极化:膜内电位绝对值大于rp电位。 (如由-70mv -100mv),去极化: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减小。 (如由-70mv -50mv),2、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ap实验现象,在rp基础上,细胞膜受到适宜刺激后,膜表面产生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变化。,细胞膜内记录到的ap的波形,
4、去 极 相,上 升 支,下 降 支,ap波形形成过程,刺 激,去极化,零电位,反极化 (超射),复极化,后电位 (负、正),复 极 相,与ap相关的概念,反极化: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的反转过程, 又称 超射。,锋电位:特指神经纤维ap波形。,后电位:ap复极到rp水平前呈 现时间较长、波动较小的 电位变化过程。 包 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二)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掌握),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同 构成离子扩散动力,1)产生条件:,静息状态下膜对离子通透性不同 决定何种离子扩散,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下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 及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了解),2)静息电位(rp)的产生过
5、程(熟悉),膜通透性的本质通道的状态。 k+ 通道处于开放、其他离子通道则处于 关闭状态。 静息电位.,膜通透性的大小顺序: k+ cl- na+ a-,k+易化扩散产生的平衡电位示意图,rp产生过程小结(熟悉),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 a-i不能向膜外扩散,k+i膜内电位(负电荷增多) k+o膜外电位(正电荷增多),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静息电位(rp),结论(掌握),静息电位(rp)产生机制: 是k易化外扩散的结果。,rp k+平衡电位,3)rp的实验证明,1) nernst公式计算法,2)改变细胞膜内外k+浓度,3) k+ 通道阻断法,rt zf,i
6、n,k+o k+i,ek=,验证实验(1) : 根据nernst公式,k+平衡电位 值可由膜两侧的k+浓度算出:,r气体常数;t绝对温度;z离子价数;f法拉第常数,8.31(27273) 196500,2.3iog,k+o k+i,ek=,(v),= 59.5 iog,k+o k+i,(mv),计算得出哺乳动物骨骼肌的k+平衡电位(ek)是95mv,测量得到的静息电位数值为90mv。,改变膜内外k+浓度对rp值影响,验证实验(2),验证实验(3),k通道阻断剂四乙胺 可使rp消失,新进展: 中药成分川芎嗪等能够影响细胞膜上k+通道状态,所以能够直接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表现心率下降。,细胞膜内外
7、存在的k+浓度差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k+顺浓度差跨膜扩散达到平衡状态,是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总结:,膜受到刺激时,k+通道关闭,na+通道开放。,膜内外存在na+浓度差:膜外高于膜内 na+o na+i 101;,静息时na+通道关闭,na+通道开放,na+进入膜内,1)产生条件,2、动作电位,ap产生与na内流关系动作电位,na+易化扩散产生的平衡电位示意图,-,+,na+,na+,-,-,-,-,-,+,+,+,+,+,细 胞 外,细 胞 内,1 na+,na+ 浓度差,12 na+,rp,去极相,rp,ap产生的机制,k+,k+,细胞外,1 na+,12 na+,细胞
8、内,na+,k+,静息期,复极相,ap产生的机制,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开放,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内外电位差,当膜内电位达到某一水平时na通道大量开放,na+顺电化学差再生式内流,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na+通道关闭同时k+通道激活开放,k顺浓度差迅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 na+i、k+o激活na+k+泵,na+泵出、k+泵回,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2)ap产生过程,复极化 (降支) na通道失活 k通道开放 k外流,去极化(升支) na通道大量开放 na内流,小结:ap产生机制,ap过程中膜对na+与k+电导性在时间
9、上相互关系,动作电位(ap) na的平衡电位 (可以用nernst公式计算),结论:,后电位是nak泵活动增强引起。 意义:与细胞的兴奋性有关。,刺激的时间-强度变化率。,(一)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二、兴奋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1、刺激强度,阈 值:引起组织与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刺激:阈值的刺激强度,意义:是衡量某一 组织与细胞兴奋性高低的 客观指标。,阈上刺激:阈刺激(阈值),阈下刺激:阈刺激(阈值),时 值:二倍基强度条件下的利用时。,2、刺激时间,基强度:在刺激作用时间足够条件下,引起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利用时:基强度条件下引起细胞兴奋所需
10、要的最短作用时间。,可兴奋组织的强度-时间曲线,3、刺激时间强度变化率,变化率快:以最短时间达到阈值。 (ap容易发生),变化率慢:以缓慢速度达到阈值。 (ap不容易发生),(二)阈电位与动作电位,思考的问题: 组织细胞兴奋即产生ap,为什么必须 达到阈刺激(阈强度)水平?。,ap发生的实质是:,离子通道的激活na的快速、大量内流。,阈电位与ap发生ap,na+通道属于电压依赖性通道,引起细胞膜表面钠通道大量开放, 进而产生动作电位的膜电位。,阈电位值:比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1020mv,,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掌握),阈刺激与阈电位的关系,阈刺激: 是膜被动去极
11、化到阈电位水平的外部条件。,阈电位: 膜自动去极化而爆发ap的膜环境条件。,(三)阈下刺激与局部反应,局部反应: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位),也称局部兴奋。,局部电位特点: 1、可以是超极化或去极化。 2、电位幅度随刺激量的增强而增大。 3、电位以电紧张方式呈衰减性扩布。 4、具有总和效应: 包括时间性总和与空间性总和。 5、由阈下刺激产生,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激活而开放,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内外电位差局部电位,当膜内电位变化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na+顺电化学差再生式内流,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na+通道关闭同时k+通道激
12、活开放,k顺浓度差迅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 na+i、k+o激活na+k+泵,na+泵出、k+泵回,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动作电位(ap)的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的区别,区别要点 动作电位 局部电位 刺激强度 阈值以上刺激 阈下刺激 电位波动 阈电位上 阈电位下 总和现象 无 有(空间时间) 全 与 无 有 无 扩布性质 不减衰 衰减性,四、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与通道状态,(在循环系统一起论述),(五)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传导形式 无髓神经局部电流式传导,有髓神经跳跃式传导,有髓鞘n纤维为远距离(跳跃式)局部电流,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邻
13、近静息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在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膜外的正电荷由静息部位向兴奋部位移动 膜内的负电荷由兴奋部位向静息部位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膜内: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上升 膜外: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下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ap,传导机制:,动作电位产生部位,无髓鞘神经纤维,近距离局部电流,动作电位沿膜依次产生。,2、有髓鞘神经纤维 跳跃式局部电流(跳跃传导),动作电位只在朗飞氏结处产生。,接头 神经肌肉兴奋传导.exe 肌丝滑行.exe,骨骼肌的收缩是神经冲动传到末梢时,兴奋经神经骨骼肌接头传递给肌肉,引起肌肉的兴奋和收缩。,第三
14、节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躯体运动神经调控下的骨骼肌活动,一、骨骼肌的微细结构,(一)肌原纤维与肌小节 肌原纤维上每一段位于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称为肌小节,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肌原纤维 肌小节: 1/2明带 暗带 1/2明带,粗肌丝雨细肌丝的结构关系,由肌球蛋白(肌凝蛋白)组成 体部+横桥 横桥:与细肌丝(肌纤蛋白)结合位点进行可逆结合,牵拉细肌丝向m线摆动 具atp酶功能,分解atp获得能量,m线,1、粗肌丝,(二)肌丝分子结构,2、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细肌丝: 肌动蛋白(肌纤蛋白):表面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肌球蛋白掩盖 原肌球蛋白(原肌凝蛋白):静息时掩盖结
15、合位点 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变构后,使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结合位点,骨骼肌舒张状态结构示意图,骨骼肌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三)肌管系统 横管系统: t管,肌膜凹入形成; 将兴奋传导到深部。 纵管系统: l管,肌浆网,有钙泵; 终池,钙通道钙库。 三联管:肌浆网终末池与横管末端,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概念:将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间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三个主要步骤: ap在肌膜上的扩布传导 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ip,3,三联管 信息传递,钙内流 触发,第二信使 ip3触发,四、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横桥摆
16、动动画,肌小节缩短=肌细胞收缩,牵拉细肌丝向肌节中央滑行,横桥摆动横桥,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构型改变,终末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末池内的ca2+进入肌浆, 肌丝滑行理论,肌膜ap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 终末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末池内ca2+进入肌浆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 原肌凝蛋白发生位移 暴露出细肌丝上与横桥结合位点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激活atp酶作用,分解atp 横桥摆动 牵拉细肌丝朝肌小节中央滑行 肌小节缩短=肌细胞收缩,小结:骨骼肌收缩全过程,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
17、过程,肌丝滑行理论的几点说明: 肌细胞收缩时肌原纤维的缩短,并不是肌丝本身缩短,而是细肌丝向肌小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 横桥的循环摆动,细肌丝向肌小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滑行中由于肌肉的负荷而受阻,便产生张力。 横桥的循环摆动在肌肉中是非同步的,从而肌肉产生恒定的张力和连续的缩短。 横桥循环摆动的参入数目及摆动速率,是决定肌肉缩短程度、速度和肌张力的关键因素。,骨骼肌的舒张机制,兴奋-收缩后,肌膜电位复极化,终池膜对ca2+通透性 肌浆网膜ca2+泵激活,肌浆网膜ca2+,ca2+与肌钙蛋白解离,原肌凝蛋白复盖的 横桥结合位点,骨骼肌舒张,五、骨骼肌收缩的形式及力学分析 (一)肌肉收缩的形
18、式 1.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强直收缩: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可分为: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2.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说明: 当负荷小于肌张力时,出现等张收缩; 当负荷等于或大于肌张力时,出现等长收缩; 正常人体骨骼肌的收缩大多是混合式的,而且总是等长收缩在前,当肌张力增加到超过后负荷时,才出现等张收缩。,(二)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1.前负荷 前负荷是指肌肉收缩之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 前负荷决定肌小节的初长度决定粗、细肌丝的重叠程度影响肌张力。 当某一前负荷使肌小节处于最适初长(2.0-2.2m)时,粗、细肌丝的重叠最佳,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达到最大,此时的前负荷为最适前负荷。 大于或小于最适前负荷肌小节初长或肌张力都下降。,2.后负荷 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在等张收缩条件下观察: 后负荷肌缩速度和张力; 后负荷肌缩速度和张力。 后负荷为0时肌缩速度为最大(v0或vmax)、张力为最小; 后负荷增大到肌缩速度为0时张力为最大(p0)。,曲线1:张力-速度曲线 曲线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微分方程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可视化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英语试题理试题含答案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露天开采新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满洲里市2025年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 云南昆明一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物理试题含解析
- 阳光学院《医学寄生虫》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青阳片重点名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人际交往与沟通课件第一章 人际交往与沟通概述
- 养老院安全知识培训
- 煤炭行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转型
- 抗生素合理应用课件
- 2024年广西广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酒店露营基地项目计划书
- 小学趣味科学 3D打印技术 课件
- 轻量化目标检测模型的研究
- 医疗器械人因工程与可用性测试总结
- 管道中的流量与压强的关系及特殊情况分析
- 完整版工资条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