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分配正义-诺奇克与罗尔斯_第1页
第七章 分配正义-诺奇克与罗尔斯_第2页
第七章 分配正义-诺奇克与罗尔斯_第3页
第七章 分配正义-诺奇克与罗尔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配正义最低限度的国家是能够得到证明的最多功能的国家。任何更多功能的国家都会侵犯人们的权利。诺齐克认为,假定每个人对其所持有的财物拥有资格,那么一种正义的分配就只能是由人们自由交换的分配,而“分配”不是一个中性的词,它通常被理解为是某种事物或某种机制使用某种原则或标准来分发一些东西。但“没有任何集中的分配,任何人或任何群体都没有资格控制所有的资源,都没有资格共同决定如何把它们施舍出去”,“被再分配的资源是一种独立于每个人的持有之外的一种新的资源,而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新的资源只能来自于人们的自愿交换和自愿行为。”他认为“持有”是一个中性词,用来代替“分配”最合适。只要是在持有正义的原则下进行的

2、财产获取、转让和矫正的过程中没有侵犯个人权利,那么个人对其财产的持有就是正义的,如果每个人都是如此,那么整个社会的财产分配就是正义的。第一节资格理论持有正义的主题由三个主要论题组成。第一个论题是持有的最初获得,对无主物的占有。(获取的正义原则)无主物是如何变成有主的,什么样的过程使无主物变成有主的如果这个持有完全是通过“合法”手段实现的,那么这个持有就是正义的。第二个论题是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持有的转让。(持有的正义原则)如果个人之间的转让是通过合法的自愿交换、馈赠等方式完成的,那么,这种转让就是正义或正当的。个人按照这两个持有正义原则而持有,个人同时也就对持有具有了权利。持有的正义是历史的,

3、它依赖于实际上所发生的事情。第三个论题是持有的不正义之矫正。(矫正原则)矫正原则利用了关于先前状态和所造成的不正义(他们是由前两个正义原则和不得干预之权利所界定的)的历史信息,以及关于从这这些不正义所产生的,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实际事件过程的信息,并产生出关于社会持有的一种描述。现实中通过如偷窃、欺诈、腐败性的受贿等非法或不正当手段而获取或转让的持有,则是非正义的,“矫正正义原则”:必须对这种非正义的持有进行矫正。分配正义的完整原则简单说就是,如果一个人对该分配中所拥有的持有都是有资格的,那么,这一种分配就是正义的。持有正义理论的一般纲领是:如果一个人根据获取和转让的正义原则或根据不正义的矫正原则

4、(由头两个原则所规定)对其持有是有资格的,那么他的持有就是正义的;如果每一个人的持有都是正义的,那么持有的总体(分配)是正义的。历史原则与目的结果原则分配正义的资格理论是历史的,一种分配是否是正义的,依赖于它是如何发生的。正义的历史原则主张过去的状况与人们的行为能够产生对事物的不同资格和不同应得。但由一种分配变为另一种具有相同结构的分配,这也可能造成不正义。因为第二种分配尽管外形相同,但可能侵犯人们的资格或应得。它可能不符合实际的历史。而正义的即时原则主张,分配正义是有东西如何分配决定的。而对此的判断则是由某种或某些正义分配的结构原则做出的。按照即时原则,在判断分配正义的时候,需要关注的全部东

5、西就是谁最终得到了什么的;在比较任何两种分配时,人们只需要关注显示该分配的模型。这种正义原则不需要馈入任何其他信息,这样的正义原则所导致的结果是任何两种结构上相同的分配是同等正义的。而几时原则只看持有现状的结构。(功利主义者,福利经济学)模式化如果一种分配原则规定分配随着某种自然维度、自然维度的权重总合或自然维度的词典式序列而变化,那么让我们把这种分配原则称为模式化的。如果一种分配按照某种模式化的原则进行,那么这种分配就是模式化的。在诺齐克看来,以往人们提出的分配正义原则,几乎都是这种模式化的:按照一个人的道德功绩、需要、边际产品、努力程度或者前面的各项权重总合对每个人进行分配。这种模式化的分

6、配就是按照一个或多个固定的标准,例如对社会的贡献,功德等在不同的领域使用不同的分配。这些分配方式看似是体现出了一种正义原则,实际上是对人的基本自由权利的严重的干涉甚至侵犯。他还就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张伯伦论证”,即在一个进行了以模式化原则为分配方式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获得了一份平等的财产,同时该社会允许自由进行交易。如果存在一名著名球星张伯伦,而每名观众都愿意为了欣赏张伯伦的球技而付给球队1 美元球票钱,而球队就会从每张球票中为张伯伦提成25 美分。这样,看过张伯伦比赛的人越多,他就越富裕,原本平等的收入原则反而出现了问题。那么是平等的原则出现了问题,还是自由交换的原则出现了问题呢?想要继续保持

7、平等的原则,要么禁止自由的交易,要么就要定期地对获利者张伯伦进行剥夺,而这两种方式分明都是对自由的侵犯,更何况如果要求政府通过制度的方式强制地进行利益剥夺后再分配,还有可能会成为国家扩大其权利和功能的借口,有可能导致专制或暴政。资格原则却不是模式化的。没有任何一种自然维度、一些自然维度的权重总合或联合能够产生出按照资格原则所得出的分配。因为这种原则依赖于它是如何演变来的,它注重人们过去的环境或行为能创造对事物的不同权利或应得权利,它只关心持有的来路是否正当,即它不提供任何具体的统一分配标准和分配模式,它允许人们采取任何他们愿意采取的合法的转让和交换方式。不对人们的生活进行持续性地干预,任何最终

8、状态原则或模式化的分配正义原则都不能得到持续的实现。任何一种模式化或者是不稳定的,或者能够为资格体系所满足。再分配与所有权模式化的分配原则并不给予人们以资格原则所给予的东西,而仅仅是追求更好的分配。因为他们并不给予人们选择的权利,即选择用其所拥有的东西去做什么的权利,选择追求某种目的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包含了另一个人地位的提高。模式化的分配正义原则的倡导者只关注确定谁应得到什么的标准,他们只愿意考虑那些支持某些人应该拥有某些东西的理由,以及那些支持总体持有图景的理由。无论给予是不是比接受更好,模式化原则的倡导者都完全忽视了给予。在考虑物品、收入以及其他东西的分配时,他们的理由是接受者的正义理论,

9、他们完全忽视了一个人拥有把某些东西给与某人的权利。即使在每一方都同时既是给予者又是接受者的交换中、模式化的正义原则也只关注接受者的角色以及其所拥有的权利。模式化的分配正义原则必然需要再分配的行为。再分配是一种包含了侵犯人们权利的严重事情。正是从强调个人权利不容侵犯出发,诺齐克认为,最弱意义上的国家是正确的,同样也是有吸引力和鼓舞人的。他把国家的功能仅限于防止暴力、偷窃、欺骗和强制履行契约等方面。他指出:“国家不可用它的强制手段来迫使一些公民帮助另一些公民;也不能用强制手段来禁止人们从事推进他们自己利益或自我保护的活动。”因此,他反对国家为了平等而对于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在他看来,再分配的确是一

10、件涉及到侵犯人们权利的严重事情,劳动所得税与强制劳动是等价的,“拿去几小时的劳动所得就跟从这个人那里拿走几小时一样,就跟强迫这个人为另一个人工作几小时一样”所以他强调,不能够径直认定必须把平等放进任何正义理论。洛克的获取理论获取的正义原则是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第一个正义原则,也是最基础的原则,指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或途径获得对无主物正当持有的权利。诺齐克的获取正义原则建立在洛克的劳动获取理论之上,并对其进行了改造。洛克把对一个无主物的所有权看作是由某个人把他的劳动同无主物相混淆而产生的。并在一番论证后指出,对于洛克的这种观点应当这样的解释:“施于某物的劳动使它得到了改善,使它更有价值了;任何人

11、在一个物上面创造了价值,那么他就有资格拥有这个物。” 同时,这里有一个附加条件:个人劳动排斥其他人对某一事物的共同权利,应该发生在“至少还留有足够的同样好的东西给其他人所共有的情况下。”这就是“洛克条件”。诺齐克对洛克的观点有所质疑,第一个质疑是:洛克式劳动过程确立财产权的权利边界问题。即为什么不是占有有所增益的部分而是占有整个无主物呢?但同时也表示,“任何可行的、连贯的增加价值的所有权方案迄今为止还没有发明出来,而且任何这种方案迄今为止还没有发明出来。”诺齐克在此通过列举极端的例子是想将洛克“劳动确立财产权”命题推向极端,来拷问由洛克式劳动导致的权利边界的不确定性,并以此彰显、放大洛克论证过

12、程中存在的漏洞和欠缺。诺齐克的第二个疑问是“洛克条件”的有效性问题。按“洛克条件”,如果没有为他人留下“足够的同样好的”东西的话,任何人都不可能正当地从自然界获取任何资源。而在诺齐克看来,所有的私人持有权利都不可能通过这个条件的检验。为了说明“洛克条件”这种无法被满足的不可能性,诺齐克设计了一个逆向推理链条来进行否定性验证。通过这个论证,诺齐克想表明,“洛克条件”的限制性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每个占有者的行为都将与之发生冲突,任何私人占有的自然权利都无法通过这一正义条件的检验。因此,他对“洛克的条件”进行了修正和弱化,然后纳入到自己的正义理论体系之中。第二节诺齐克对罗尔斯的批判:罗尔斯认为,订立契

13、约的原初状态纯粹是一假设的状态,一种思辨的设计,对它可以有各种旨在引出不同结论的不同解释;我们可以合理地设置原初状态的条件,是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能进入这种假设状态,模拟各方合理的推理而作出对正义原则的选择。这些选择是在无知之幕后进行的。也就是设定人们在最初选择正义原则时对自己的天赋、出身等偶然因素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也即设想处于“无知之幕”这种自然状态下的人,除了是具有理性、正义的观念之外对于自己的出生、天赋能力等全然无知。换句话说,“原初状态”中的人们处于中等程度的匮乏,即自然资源和其他资源不是极度匮乏以使合作归于失败,也不是极度丰富以使合作成为多余。并且,人们之间的关系处于“相互冷淡”之中,

14、也就是人们进行原则认可和选择的基本推理是基于互不忌妒、各尽可能的无偏激心态。 罗尔斯认为处于“原初状态”的人们必然地会选择他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其中,罗尔斯认为两个正义原则应该符合“词典式序列”的方法,当正义原则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建立在社会合作的框架之下的。罗尔斯认为,社会是自足的个人联合体,是一个“合作冒险”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人与人之间不仅有利益的一致,也有利益的冲突。因此,人们需要一套原则以决定利益和负担的适当划分达成关

15、于适当分配份额的协议。而这种原则就是社会正义的原则。而罗尔斯分配的社会正义问题就是合作的利益应如何分配或分派。通过对社会正义理论的建构,罗尔斯认为正义的两原则,尤其是差别原则为社会合作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基础,使得禀赋不同的各方都自愿参与到社会合作中来。诺奇克对罗尔斯社会合作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社会的普遍合作并不是必然存在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增进自己的利益,社会中天赋较好、在社会地位方面处于优势者可以选择与其同样天赋较好处于优势地位的社会成员合作,而那些天赋较差、社会地位处于劣势的社会成员也只得与禀赋较差者合作。既然禀赋较好者与禀赋较差者之间也许没有合作,也就谈不上合作的公平合理的条件,而差

16、别原则也就不再是必要的了。而且罗尔斯把自然天赋看作集体的共同财产,认为没有人对自然天赋有道德上的“应得”。 任何人都不能宣称自己理应比别人拥有更高的天赋,利用自然天赋获利在道德上得不到任何证明,故而任何人不应该运用其自然天赋为自己谋取私利。在诺奇克看来,现实可能的情况是,在普遍的社会合作中,那些禀赋较差的较少受惠者可能向禀赋较好者提出罗尔斯的 “差别原则”作为合作条件,而那些禀赋较好者则直接解除了与禀赋较差者的合作。基于上述分析,诺奇克甚至认为罗尔斯将差别原则作为社会合作的公平条件,是 “以公平的名义对自愿的社会合作 ( 以及从中产生出的持有状态) 施加限制,以便使这些已经从这种普遍社会合作中大大受益的人更加受益”。而且他认为罗尔斯把天赋当作是集体财产,不但没有理论依据,还会严重地侵犯天赋较高者的权利。诺齐克认为罗尔斯正义第二原则尤其是差别原则既是一个模式化的目的原则,同时也是一种很强的全面的模式化原则,而这同样会侵犯个人权利。诺齐克对“原初状态”中的社会合作产生质疑,一方面承认社会中自由、平等、理性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