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区煤系地层简介_第1页
淮南矿区煤系地层简介_第2页
淮南矿区煤系地层简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淮南矿区二叠系含煤地层特征简介二叠系为本区内主要成煤岩系,总厚度大于1960m。上统包括石千峰组和上石盒子组,下统包括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本系与下伏石炭系太原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二叠系底界划分在太原组顶部第一层灰岩(C31灰岩)的顶界上,本系石千峰组为不含煤地层。自上而下分组如下:(1)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 本组不含煤层,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砾岩及紫红色砂岩、砂质粘土岩类组成。局部具小溶洞,砾径为0.57,一般为0.52,次棱角状及半圆状。(2)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s):第七含煤段:厚151m(图4-7。习惯上称为“E组”。主要为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白、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局部

2、为青灰色或灰绿色。含煤5层。薄而不稳定,常为炭质泥岩或尖灭。对比困难,与其它含煤段比较,该含煤段少含菱铁结核和 菱铁成份,未见海豆芽化石。 第六含煤段:厚89.50m(图4-6)。与第五含煤段合称为“D组”。岩性以灰色、青灰色、灰绿色粘土岩类为主,夹细中粒砂岩,含13层燧石薄层。D18煤以下常有一层灰白色铝质泥岩。常含鲕,D18煤顶部砂质泥岩中常含海豆芽化石。含煤4层,多位于中部或偏上,不稳定,D19和D21多尖灭或为炭质泥岩所代替。 第五含煤段:厚89.00m(图4-5)。底部常有一层灰白色石英砂岩或中细粒砂岩与第四含煤段分界。青灰、灰绿色岩性是本组的主要特征。下部有13层紫红色花斑状泥岩或

3、铝质泥岩,含鲕为主要标志层之一。中上部为泥岩、砂质泥岩夹薄中厚层中细粒砂岩和砂页岩互层,局部含鲕及菱铁结核。上部含煤46层,煤薄,但层位较稳定,对比容易。 第四含煤段:厚82.66m(图4-4)。为主要含煤段之一,习惯称为“C组”。底部发育有13层灰白色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并以其底界作为上下石盒子组的分界。下部为紫红色花斑状泥岩,常含鲕及铝质为主要标志层。中部及上部以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中夹砂岩,含煤4层,以C13 煤最厚且稳定为特征,顶部多羊齿等植物化石碎片为对比主要标志之一。C15煤顶局部有12层煤线或炭质泥岩。(3)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s): 第三含煤段:厚99.11m(图4-

4、3)。与第二含煤段合称为“B组”。底部发育一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中粒为主。西部主要为灰及灰褐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含鲕及菱铁结核,夹薄层砂岩,含B10 煤一层,上部以灰及浅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砂岩,含鲕、菱铁结核及菱铁层,含稳定煤层B11b、不稳定煤层B11a、 B11C及12条煤线。顶部为灰白色砂岩及灰色砂质泥岩,常夹有薄煤一层(B11c上)。B11b煤顶板为灰色砂质泥岩及互层 ,多含羊齿及辩轮木化石为对比标志。 第二含煤段:厚101.85m(图4-2),为主要含煤段之一。本含煤段煤层最多,含煤厚度最大,含煤系数为15.52m。底部为灰白色厚层中粗粒砂岩,局部含砾及泥质包体 。下部发育有

5、花斑状泥岩与铝土泥岩,常含铜,中部及上部以细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含主要可采煤层6层。其中B9b稳定可采B9b、B8a、B7、B4b、B4a较稳定且较厚。B5b顶主要为粉层状砂页岩互层或砂岩,俗称“饼干砂岩”为对比标志。B9b顶板为致密均一之砂质泥岩,产海豆芽化石,为标志层之一。(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第一含煤段:厚69.02m (图4-1):为主要含煤段之一,习惯称“A组”。下部为灰及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及砂页岩互层,其上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含菱铁结核及薄层。中部为深灰及黑灰色砂质泥岩,含大量云母片及植化条带,夹菱铁结核,含煤3层。其中A1煤较稳定可采,A2煤薄而不可采。A3煤新庄孜区南

6、翼较稳定,仅局部可采,其余均不稳定,大部分受冲刷缺失。上部主要为砂页岩互层、砂岩及砂质泥岩。 附:第71含煤段5组煤层1:1000煤、岩对比柱状图,供钻孔见煤时鉴定对比参考之用。淮南矿区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地层特征简介石炭系为本区内主要灰岩局部含薄煤岩系,一般平均厚度为115125m。本系与下伏奥陶系马家沟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本组顶界划分在顶部第一层灰岩(C31灰岩)的顶界上。(和二叠系分层的标志)本组地层主要由灰岩、页岩、砂岩和薄煤层组成。据本区八公山至二道河勘探区的统计,本组中浅海相薄层灰岩总厚51.60m75.70m,占太原组总厚的48.963.8%。页岩为灰至深灰色,一般位于煤层下部或夹于

7、灰岩或砂岩中,占本组总厚的20%左右。砂岩为灰色,中细粒,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不稳定,可为砂质页岩所代,分布在中、上部,占总厚度1020%。含薄煤层710层。自上而下分组如下: 矿区内灰岩的名称和代号由上而下的次序排列,顶部的一次灰岩为1灰,代号C31, 最底部的一层灰岩为13灰代号C313。 不稳定的灰岩层位及变化如下:C32:011.16m ,有时缺失;C34:1.0411.35m, C35:0.647.36 ,有时此二层合并;C36 :1.395.59m有时合并; C37 :0.634.31m,有时缺失; C38:03.30m,有 时缺失;C312:00.80m,有时缺失。较稳定的灰岩

8、层位及厚度如下:C31:(最大厚度) 4.702.51m (最小厚度);C33 : 18.406.26m;C39 : 5.041.00m;C310:6.712.90m; C311: 19.8014.40m;C313: 0.920.28m。自下而上各主要灰岩层特征如下:1、铝质泥岩或铝土(G层铝土):本层较稳定,颜色多样,含大量黄铁矿结核,有时夹一薄层灰岩(C313),不稳定,与铝土呈混生状态产出。本层之下有时尚可见到一层不稳定的暗紫色、红褐色赤铁矿层或铁铝岩。(和奥陶系分层的标志) 2、(C311):直接顶和底都有薄煤层,含黑色燧石结核较多,层厚大是太原组灰岩中单层厚度最大者,中、中下部有异常

9、密集丰富的蜓类化石。 3、(C39):有时本层富含生物碎屑。本层底板以下连续发现23层薄煤为特征。最下面的一层薄煤顶板有时有一层很薄的极不稳定的含泥质灰岩。 4、(C38):全层或其顶、底部富含生物碎屑,其中含为数极多的白色细短丝状棘屑为特征。C38和C39为灰黑色致密粉砂岩,岩性单一。5、(C35):顶部有泥灰质团块,呈角砾状,有时分界不清呈斑状,如此特征不出现,则多含泥质和生物碎屑。6、(C34):顶部富含生物碎屑,有时具泥质细层 底板有一层银灰、青灰色铝质泥岩,本层有小于0.5的鲕粒或有暗色矿物微粒散布为特征。7、(C33):厚度大,一般都在10m以上,层间夹有黑色燧石层数层,本层有时分叉为二个分层(岩性相似)。8、(C32):在多数情况下本层顶面常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