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_第1页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_第2页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_第3页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_第4页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1、师生搜集相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相关内容作好准备。2、课件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你们见过哪些桥?2.谈话导出“生命桥”,理解什么样的桥才是生命桥?3.引出课题,并板书。二、复习全文,激发读书热情1、回忆:课文讲了

2、一件什么事?2、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内容并找出自己最激动的语句。4、指导朗读语句“小钱得救了”。5、讨论评价。三、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情感(一)自读自悟,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对自己触动最深的语句。2、交流。什么地方你感触最深?3、指导朗读语句并引导体会:A.句子1“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教师从一组反义词中引导学生体会小钱得的白血病的严重性。B句子2“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C句子3“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这个段话的情感变化,以指导学生朗读。(二)感悟文本,学

3、习第三至六自然段。1.教师导语,带学生一起走进小钱的心里,思考小钱得救后,他会感谢谁?联系课文内容回答。第一种可能:他会感谢台湾青年。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并朗读。第二种可能:感谢李博士。训练学生总结语言的水平,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第三种可能:感谢小钱的朋友,亲人以及所有的医护人员。2.分别实行朗读指导。(三)、升华朗读学习第七自然段人们救助小钱,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让我们再一次朗读第七自然段体会这次读与上一次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1、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说说理由。2、同桌交流:同桌之间读一读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3、全班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

4、子以及感动的原因)4、指读文本。5、配乐齐读。四、想象拓展,练习。1、 师:课文学完了,也许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永远都不会见面,但他们彼此心中肯定都在牵挂着对方,假如有一天他们见面了,他们会和对方说些什么呢?2、 学生想象3、 全班交流五、总结全文内容,点名主题1、 再次理解课题2、 总结:同学们台湾海峡虽然隔断了与大陆的便利交通,但它隔持续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将成为生命的火种,永远传递着两岸的骨肉亲情。六、板书设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杭州 血脉亲情 台湾 小钱 美好情感 年轻人 李博士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1、准确读写并理解“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水准、农耕社会、腾云驾雾

5、、幻想、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等词语。2、在质疑理解、对比阅读、品词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初步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感受对比说明的表达效果。教学预设一、课前谈话,激发期待1、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课件,并介绍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2、老师摘录了书中的一些瞬间。(课件出示:教师用书中的20世纪主要成就简介)3、设疑:那么多的成就,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介绍,你会怎么表达呢?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路甬祥爷爷是怎样写的?(教师板书课题)2、学生读题。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教师梳理问题)

6、三、初读课文,初知大意1、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当然,别忘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个基本要求。2、学生读课文。3、字词学习。(1)出示字词,学生自由朗读。记下自己不会读的。(2)同桌互读,互相帮忙纠正读音。(3)个别检查。(4)释义: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或引导用工具书;或引导在文中语境中理解;或联系生活理解)(5)读完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出示难读的句子。)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或: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中心句是哪一句?(也可教师直接问: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然后板书中心句)(1)读句子(2)“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A自由说B教师出示词

7、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联系课文选择。(3)刚才,有个同学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五、品读课文,感悟巨变1、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语段一。语段一:。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1)读句子(2)里边有一个生字,(教师板书:幻想)A这个字与“幼”容易混淆,写一写。B幻想是什么意思?或找个近意词(3)古时候人们都有哪些幻想。(板书:过去)A学生交流,读文中句子B都说美好的愿望源于生活,那么古时候人类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导入语段二。2、根据学生交流引出语段二语段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

8、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1)读句子(2)是的,人类“上百万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这“上百万年”是多少年呢?教师板书:7000000(3)引读一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生活在三百万年过去了,人类还生活在七百万年过去了,人类依然生活在(4)终于到了20世纪,(引导学生读语段一)A课文中哪段话告诉我们,这些幻想都变成了现实?(板书:现在,现实)B导出语段三3、根据回答,出示语段三语段三: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

9、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1)读一读,想一想,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2)我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前半句,作者的用词很有特点。(出示: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A引导学生发现动宾结构。先让学生发现,再提示B读一读。教师读动词,学生读名词C请学生仿。有困难就提示练习(3)这么多的发现与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比如:(教师出示: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看电视,只要轻轻按一按遥控器,丰富多彩的内容、五彩缤纷的画

10、面就展示在眼前。 ( )A让学生选择一种发明,实行练习仿写教师的例句。B生师交流C教师相机小结,解释“地球村”(4)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4、把过去与现在放在一起,实行对比,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1)根据回答,板书:作比较(2)从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根据回答,板书:科技5、引读:是的,是科技让7000000多万年的幻想,在100年便实现了,所以,读(出示语段一)(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变化,你会用什么词,什么话?(2)作者是怎么形容的呢?(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A教师讲授这句诗的原意B在这里作者想表达什么呢?C

11、抓住“忽如一夜”,引导读出快的感觉;抓住“千树万树”,引导读出多的感觉。六、呼应开头,设疑结课1、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1)再谈对“呼风唤雨”的理解(2)再读这句。2、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板书:将来与?)结束全课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技 过去 现在 将来 幻想 现实 ? 作比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内容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台湾与大陆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能通过这个样一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人间真爱,感受到两岸亲情,在他们心中埋下

12、善的种子,植入爱的根苗,应该是语文课的骄傲,是语文教师的骄傲!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之所在吧。不过,语文课毕竟不同于政治课,语文课也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课。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属于语文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积累语言、使用语言、发展语言,这才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那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把三个维度的目标都落到实处呢?那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如果我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出发点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么,三维目标就自在其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一个语言

13、符号都表现着一种思维,承载着一种思想,蕴含着一种情感:对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积累,就是对思想的传承;对语言的使用,就是情感的传递。比如,我引导学生理解“辗转”这个词语的过程,既是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又引导学生经历了理解、积累语言的过程,学习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还使学生感悟到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有多么艰难,为阅读理解时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到台湾青年的博大爱心埋下了伏笔。设计中在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爱心,使用的是把一个自然段的几个句子都跟“沉着”这个关键词联系起来朗读体会的方法,在这种瞻前顾后地阅读与朗读实践中,对李博士博大爱心、高尚医德的感悟,不言而喻。 教学设计中,我

14、设计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第一个层面是初读整体感知。这个层面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真正让孩子把课文读通,把内容说明白。设计了3个实践环节:第一,自由读,给足时间让学生真切感知课文;第二,自主提醒词语,给足空间与方法理解词语,读通长句子;第三,分工合作,把听读检查读书效果和组织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给足机会让每个孩子参与实践。这样的几个能够说是很常规的学习活动过后,第一个层面阅读目标就基本落实了。第二个层面是品读理解内容、感悟精神。根据四年级上学期学生阅读感悟水平的实际水平,在这个层面的引导中能够采用以读代讲、代说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2个实践感悟到台湾青年的博大爱心和李博士的高

15、尚精神。第一环节,默读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简单标注感受;第二环节,交流感受。在第一个环节开始和交流感受的过程中,在设计中试图充分的发挥教师指导、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更有实效。比如点拨默读感悟方法;还有配乐范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台湾青年内心世界的想象中,通过使用恰当的词语练习说话表达出来;以及通过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奔波、连夜”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等等设计理念其一,词语教学,彰显年段特点。中年级的词语教学,较低年级理应更多地开始注重“义”的教学。所以,在词语教学中,除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解决读音字型外。还在教学中增加了“义”的教学,

16、如:“呼风唤雨”的理解;解决读音后,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注重方法的引领。如:“原子核”一词,能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农耕社会”一词,能够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在具体的语境当中理解词语;“程控电话”一词,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其二,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恰当结合。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较偏重工具性,但是,我们要有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的语文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说明方法感悟,更注重语言训练点的挖掘与人文提升。先引领学生读懂“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然后,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从两者的对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领学生实行人文感悟:是科技改变了世界。其三,突出语言实践。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读懂了“过去”与“现在”后,让学生用词语概括;我让学生到具体的语境中分辨“发现与发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描述20世纪科技成就时的用词特点,然后,仿说。通过小连笔,不但让学生实行语言实践,而且在同时,通过写感悟科技带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