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繁荣》课件2.ppt_第1页
《文学的繁荣》课件2.ppt_第2页
《文学的繁荣》课件2.ppt_第3页
《文学的繁荣》课件2.ppt_第4页
《文学的繁荣》课件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你曾经阅读过哪些世界文学名著呢?,第22课: 文学的繁荣,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代表作。,文学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它是用语言来创造艺术形象的,所以称为语言艺术。,注意: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的区别,文学流派、潮流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反映着一定阶级、阶层的政治倾向和艺术观点。,创作方法是作家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塑造形象的艺术方法,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毛泽东,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9世纪以来呢?,14-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人文主义文学(

2、如莎士比亚),古典主义文学(莫里哀 ),启蒙文学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伏尔泰 :老实人),1、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 3、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以来,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领域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定义:,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情感和想像,用 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去 表现理想世界。,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 romanticism,盛行于欧洲18 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背景:,2.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 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 神寄

3、托。,定义:,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 争频仍,动乱不已;,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结合西风颂归纳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雪莱的这首抒情诗以寒冷的冬天比喻腐朽黑暗的社会状况,以明媚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比喻光明美好的未来,用冬去春来这一浅显的事理鼓舞人们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腐朽中看到生机。,特点:,

4、1.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 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特点鲜明的 人物形象;,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背景:,定义:,2.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 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代表作:,特点:,背景:,定义:,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法国,雨果,英国,雪莱,德意志,海涅,大仲马,拜伦,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基督山恩仇记,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唐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雨果(18021882),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在诗歌、戏剧、小说

5、、文艺理论等方面均有建树。 1831年,雨果发表巴黎圣母院,揭露中世纪教会黑暗和罪恶,宣扬仁慈与爱情创造奇迹的人道主义思想。 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它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描写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为维护有产者的利益、与人民为敌的本质。,巴黎圣母院剧照,雪莱 (1792-1822),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典型作品,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鼓励人

6、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抗争。,我们要在地上得到幸福, 再不愿老是饥肠辘辘, 再不愿把勤劳的两手获得的东西, 拿去填饱那些吃闲饭的肚腹。 为着一切的人们, 这地上有足够的面包产生。 玫瑰花呀,常春树呀,美呀,乐呀, 甜豌豆呀,也同样能孳生。,海涅 (1797-1856),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海涅诗歌创作的桂冠,共分27章。写的是他从巴黎返回祖国探望病中的母亲时,沿途的所见所闻和主观感受。诗人用冬天的严寒、荒凉、昏暗来比喻德国的现实,对普鲁士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教会的伪善,资产阶级市侩的自私贪婪、尔虞我诈给予无情的嘲讽和鞭挞,同时以坚定的信念预示着美好生活的到来。,影响:,

7、浪漫主义文学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鼓励人们为争取自 由和理想而斗争。,代表作:,特点:,背景:,定义:,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定义:,现实主义,realism,盛行于19世纪30年代 以后。,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 活,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材料 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

8、系了”。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注: 出自共产党宣言,阅读材料,归纳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定义:,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也日趋尖锐,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的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为目的,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严冬只许在规定的时间生火,甚至妻子病

9、了也怕出钱找医生他把“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上”。巴尔扎克通过这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结合欧也妮葛朗台归纳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背景:,定义:,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代表作:,特点:,背景:,定义:,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法国,巴尔扎克,英国,狄更斯,俄国,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丹麦,安徒生,挪威,易卜生,美国,马克吐温,英国,萧伯纳,法国,罗曼罗兰,人间喜剧,大卫科波菲尔,

10、叶甫盖尼奥涅金,安娜卡列尼娜,安徒生童话,玩偶之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苹果车,约翰克里斯朵夫,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 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 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 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 笔,总名为人间喜剧, 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 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法国现代小说之父,一个富翁叫高里奥,他爱女 如命,把一生积攒的几百万财 富,统统用在满足两个千金难填 的欲壑上。盲目的父爱导致他自 食苦果,被两个女婿撵出了家 门,像一只丧家犬悲惨地死在一 家寒酸的公寓里。死的时候没有 一个女儿前来照料,没有一个亲

11、 友前来吊唁,没有一个亲属前来 送葬。他的后事全靠两个在读的 穷学生帮忙草草操办。高老头会 赚钱,但他不会用钱,钱花光 了,父女之情也彻底断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也不要气愤! 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会来临。 心儿为将来而热烈地跳动, 眼前的事情虽叫人悲戚, 但一切转眼就会消逝, 事情一过去便成为欢愉。,影响:,现实主义文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 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启迪人们为 改变社会现实而奋斗。,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代表作:,特点:,背景:,定义:,定义:,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20世纪中期

12、以后),现代主义文学( modernism ),以非理 性主义为基础,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其 流派包括象征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派、魔 幻现实主义、意象主义 、意识流、超现实主义 文学等。,材料: 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阅读材料,归纳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定义:,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3、(20世纪中期以后),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特点:,1.反映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集中表现 自我;,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2.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 理由;,3.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 悖离传统。,代表作:,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老人与海的主 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 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 桑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 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 失败,但他坚忍不拔, 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 得了胜利。小说中有一 句名言:“一个人并不 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 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 就是打不败他。”,等待戈多写两个流浪汉在荒野路边的一棵树下等待戈多,用各种无聊的动作和对白来消磨时光。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没作交代,唯一的主题便是等待。 戈多与其说是个人,不如说是一种物质、一种渺不可见的希望。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借两个流浪汉之口阐明“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这一戏剧主题。,萨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 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