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之后-第七章有限理性与自我利益的再界定_第1页
霸权之后-第七章有限理性与自我利益的再界定_第2页
霸权之后-第七章有限理性与自我利益的再界定_第3页
霸权之后-第七章有限理性与自我利益的再界定_第4页
霸权之后-第七章有限理性与自我利益的再界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有限理性与自我利益的再界定,日本研究所 马乐,有限理性与国际机制 防止偏好发生变化 移情与国际机制 利己主义与移情:相互竞争的两种解释 结论:自我利益与学习,符合古典主义理论要求的完美理性决策者和可零成本地进行计算等这些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在实践中,决策者均受到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而远非受环境的不确定局限。关注行为者信息处理能力局限性的理论,即认为局限性主要来自作为信息处理者的行为本身,称之为“有限理性理论” 。 人们与其说是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不如说是获得“满意”。人们在面临选择时,不可能对不耗费任何成本的对各种方案进行计算。由于进行信息处理势必消耗成本,因此避免对类似琐事进行计

2、算,符合我的长期利益。 人类计算能力的局限性是制定和遵守规则的主要原因。,政府和其他庞大的组织的决策程序也很少符合古典理性的要求。政府在理性选择的假设下,由于国际机制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尤其是它能减少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对政府具有重大价值。 政府的性质否定了政府进行古典理性计算的能力,政府由人构成,而每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政府面临究竟要遵守什么样的粗略概测规则的选择。而这种粗略概测规则恰恰是由国际机制提供的。,国际自助体系与国际机制的差异,自助体系中,行为者对每件事都进行利益计算并保留自身的选择权,直至做出决策。当他国陷入困境时,理性的反应就是趁机提高要价,以尽可能的捞取利益。,国际机

3、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限制强势国家从这种局势中获利的能力。这种限制所带来的好处绝非某些国家的利他主义行为所致。而是因为机制使各国对自身长远利益的计算发生了改变。,即使从古典意义上所说的理性国家有时候也会加入到机制中来,遵守机制的各项规则。机制通过粗略的概测规则,对于一国政府节约决策成本具有重大价值。,在经济领域,偏好或“喜好”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外生变量。理性选择既包含对未来偏好的猜测,也包括对现实行为将导致后果的估计。个体总是试图改变自身未来的偏好。而政府,作为领导人不断变动的政治实体,也许它当前决议的部分意图就是要对未来的选择加以限制。 任何一个政府都面临着它下台之后,如何使其政策继续得以贯彻实

4、施的问题。 一个常见的解决方法是进行大规模、长时段、耗费巨资的项目建设。尽管在理论上,具有不同偏好的继任政府都可以合法的对其进行修改,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十分困难或不可能做到的。而且,一旦国内政策成为国际协议的一部分,再加以修改就困难得多,继任政府必须遵守历届政府签订的国际协议,否则就要冒着遭到国际报复的危险。 更为普遍的是,在一段时期内,现任政府为维持开放经济所做的决策,对于继任政府控制国际经贸往来的能力也会产生深远的制约作用。国际经济的开放性使得一国很难改变其政策,因为任何改变都可能与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中主要大国的政策不相协调。,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到,奉行国际自由主义政策的政府所追求的开放政策,

5、创造了相互依赖的国际经济和政治模式,这种模式一旦被破坏代价将极为高昂,从而束缚了后继的社会主义政党或其他民族主义政党的手脚。 这是由于保守主义的前任政府与其资本主义盟友共同建立的自由主义国际机制,有力的阻止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通过对未来政府的行动自由加以限制,国际机制可以影响其偏好。,并非所有的国际行为都能以利己主义加以解释。要想确认某一行为是利他行为还是利己行为通常是不可能的,它反映出自我利益这一概念的弹性。 行为者怎样看待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利益的相互依赖达到如何的程度?对别国福祉的依赖又达到如何的程度? 1、行为者对他国福祉无动于衷。 2、行为者只在别国行为会影响自身的情况下才

6、关注他国的福祉。 3、行为者不仅出于工具性原因而关心他国福祉,而为因为不论别国如何行动,其收益的增长也会促进自身的福祉,反之亦然。 4、行为者纯粹为他国的利益而关注其福祉,即使这样做对本国 物质利益和安全毫无裨益。(移情性相互依赖),本书中“利己主义”所涉及的利益概念均为独立的、工具性的或情势性的相互依赖状态下的利益。放宽利己主义的假设意味着承认,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及其他行为者有可能重新定义其利益,以实现移情性相互依赖。这种变化将对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家将倾向于获取更大的双赢结局以能够带来更大的总体收益的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即使其直接利益可能会有损失。当他国获利时,他们也会从中受益,共享的利益会进

7、一步的扩大,从而达成更多的互利协议。,利己主义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可以使得看上去是因移情而产生的行为,仍可以按利己主义被重新解释。,单凭利己主义不足以圆满解释这两种行为。,国际机制的规则在这里不仅是作为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不确定性的便利手段,而且也是作为产生道德义务的原则和规划来被探讨的 。 道德可能会报偿国家集团这个整体,也会报偿每个单独的国家。 如果一个国家把一系列原则视为具有道德上的约束力,并公开承诺恪守这些原则,这将对这个国家的声誉起到一种标识的作用。 1、如果其行动准则过于消极,如逆来顺受,打不还手,那么道德主义者将被利己主义者利用,并遭到利己主义者剥削和压榨。 2、如果采取“一报还一报

8、”的态度,这些行动准则将成为遵行者的珍贵标识。因为任何一个利己型的政府都可能私自抛弃道德约束,但是一旦“对等报复”的道德准则被广泛接受,这些国家就必须表现得像相信这些准则一样,因为这样才有利于其自身利益。,不均衡的物质交换:一方所提供的有形资源远多于对方。这种交换涉及我们今天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当然还可能包括在未来提供这类资源的承诺。 互惠的两个最低的限度要求:应该帮助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不伤害帮助过自己的人 互惠的三类形式 消极型互惠:通过欺诈或必要时使用暴力,从而牺牲他人利益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最极端的表现就是侵略战争。 对等性互惠:以等价物的及时交换为特征。这种互惠以实现双赢的贸易为

9、基础。但是这种对等性互惠不利于关系的长期发展。 普遍性互惠:在交易中,存在着持久的单向物流。施与不求回报,对互惠的期望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接受赠与只是产生了一种“松散的互惠义务,只有在赠与人需要时,以及/接受受赠人有能力时才要求回报”,国际机制之所以改变,不是因为国家所宣称的客观利益发生转移,或是由于权力分配的更动,而是由于人们利益观念的改变即由于行为者的学习所造成的。 学习如哈斯强调的,包含不断增长的对复杂性的评估,以及对事件之间更为精巧的因果联系的认知,而我们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对这些因果关系多加关注。学习在哈斯看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自我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东西。 作者认为,无论是对限制的结构性分析还是对国际机制的功能性理解,都有必要将行为者的认知现象置于适宜的政治背景之下。并且,我们在考虑权力分配的限制、合作的潜在利益以及机制对促成合作的作用之类的问题时,应该不断问自己:行为者在什么条件下学习的?学习的效果又是如何。,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法 反证法,经典语句: 1、每一个现任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