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_第1页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_第2页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_第3页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_第4页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重庆市为例分析某区域的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 1、 重庆区位条件简介重庆位于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渝东、渝东南临湖北和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渝北连四川,渝东北与陕西和湖北相连。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幅员面积82402.9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为647.78平方千米。重庆位于中国内地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地面积较大,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嘉陵江、乌江等都在重庆汇入长江。1997年第八届中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截止至2012年,重庆已发现矿产68种,查

2、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4种,涵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稀散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等矿种。现实优势矿产有天然气、锶矿、煤、铝土矿、锰矿、毒重石、粉石英、石膏、水泥用灰岩、盐矿、地热等。2、 重庆市产业结构分析(1) 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三次产业分类根据克拉克的学说,把产业分成了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重庆直辖十年以来的GDP、产业产值及构成见下表。由上表可以看出,在1997年时,三种产业中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高,但总体来说三种产业产值所占比例相差不大;1998年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最高,第一产

3、业所占比例仍然最低;2006年仍然是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最高,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低。由1997年到2006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上升速度整体来说快于第二产业。从就业结构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所有劳动力的比例不断降低,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不断上升,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主要被第三产业所吸收。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开始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将增

4、加。而重庆市的劳动力转移情况也大致符合这个规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但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的情况不明显,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重庆的劳动力结构还处于第一阶段,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大于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向第三产业转移。根据库兹涅茨法则,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农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下降,工业劳动力的比重上升但不明显,服务业劳动力的比重上升。重庆的发展基本符合这个法则,农业实现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农

5、业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劳动力比重有不明显的上升,服务业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上升。2、 产业功能分类有学者根据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产值规模,产值年增长率, 税收规模,.固定资产规模,.就业规模,劳动者报酬,.投资规模,投资年增长率等10个指标对重庆的主导产业进行选择。该学者选择了重庆具备相当规模的18个产业:.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与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公共

6、管理与社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就以上提到的10个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以下产业为重庆的主导产业:制造业 制造业因子总得分排名第一。这里主要包括汽车、摩托车产业。重庆汽车工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令人注目。交通运输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体现了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的雄厚工业基础。此外,制造业还包括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重庆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具有一定工业基础,重化工业有相对优势,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

7、路,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矛盾和问题,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的因子总得分仅次于制造业,表明重庆市的房地产业在产业规模和产业关联的作用上都已领先于大多数产业,充分发挥了当前经济形势下该产业的带头作用。较新的数据支持了这一观点,重庆市 2006 年 1-10 月份建设与改造投资为938.99亿元,同比增长33.6%,占了国民经济总投资的45.9%,房地产开发 266.24亿元,同比增幅 19.1%。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该产业的极具潜力的一面,重庆市的房地产业的产值规模和国内同比例人口规模的城市相比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提高。 在定量分

8、析中,虽然高新技术产业的因子得分排位比较后,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步伐,提升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效益、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如何规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提升产业经济效益一直是各级政府、各行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我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成为重庆市的潜导产业。3、 重庆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首先,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的相对应性,能否有效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重庆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以汽车、化工、冶金三大支柱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占据了绝对份额,对资源的利用比较

9、充分,形成了区域增长优势。其次,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重庆发展制造业具有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制造业的良好发展可以有效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重庆作为西部的特大中心城市,承担着集聚和辐射中心的重任,建设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发展装备制造业将大大增强重庆的经济实力,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重庆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西部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利于中心城市带动农村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维护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全国地域分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功能较强。重庆的制造业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自主开发能力低下,自主研

10、发体系尚未建立。零部件体系发展滞后,重庆忽略了汽车零部件体系的建设,仅有的汽配产业普遍存在“散、乱、弱、小、差”的状况,缺乏规模经济效益。重庆产业内部的关联程度还需要提高。重庆的产业结构先进性不强。主导产业产业先进性不强,以汽车、化工、冶金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占据了绝对份额,而具有较强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只占很小的比重。由于传统产业发展乏力,导致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非正常下降。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发展缺乏规模、系统及竞争力。重庆各区域的产业结构相似,产业结构单一,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强。(2) 重庆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通过制度创新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扫除内部障碍。首先注

11、重营造良性的体制环境,规范政府行为。政府应建立健全各项政策法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加快各级政府职能转变,各级政府要在各自区域的发展规划中正确分析现有产业的比较优势,既要顾全大局又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庆要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企业活力就要走创新型的产业发展方式。积极整合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各种资源。围绕汽车、冶金等优势产业发展,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企业发展的重点共性技术进行攻关。以产业改造和提升为保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调整的首要任务应与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实现向高级加工的过渡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对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2、有色金属的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重庆具有较大优势的行业,应作为重点行业来发展,并积极吸引先进的人才和技术来改造和提升这些优势行业。在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也应重点提升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实现向高级加工过渡。加强与长江地区其他省份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区域内部也应注重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3、 重庆市空间结构分析(1) 重庆市空间结构现状1、重庆空间区域结构要素点的特征重庆市目前下辖19个区(包括9个主城区)、19个县,共38个区县。按照我国的城市等级划分标准,将重庆划分为特大城市1个,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16个,小城市10个,城市等级数量

13、比为,1: 3:16:10。城市规模未形成合理的梯度关系,这导致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的经济传代作用弱。可见除了都市区这个特大城市外,其他的城市都是成直线分布,都市区与其余城市规模差距很大,但中小城市数量多,它们之间的规模差距不大。线的特征重庆的交通网络呈现出都市区为中心,周围环状分布,依次向外的放射状。 重庆市髙速公路空间分布图 重庆市铁路空间分布图 交通轴线是否发达与线路总长度与线路密度有关。重庆市公路密度为225.8公里/平方米,一小时经济圈的密度为290.28公路/平方米,渝东北翼为147.04公里/平方米,渝东南翼为226.04公里/平方米,这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从某种角度上

14、说明了这三个地方发展的差异性。 还可以用可达性指标来反应网络节点间的联系,可达性指数越小,说明通达度越高。重庆市平均交通可达性指数为289,30个区县中有19个城市的通达度指数小于平均值289,有11个城市大于平均值,其中,大于平均值的10个城市位于渝东北和东南翼。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正面影响着区域内线的空间分布。总的来看,线的分布特征呈现圈层状,其中极核圈层呈现出比较强的极化效应,都市区与周边城市交通条件联系好,另外还有比较显著的两条空间交通轴,包括从都市区到渝东北、渝东南地区。重庆的交通整体水平目前处于我国西部地区较高水平,但区域内各地区交通发展水平呈明显差异。面的特征

15、目前重庆市区域空间格局主要是由三大区域“一圈两翼构成。“一圈”即为以都市功能圈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两翼是渝东南和渝东北。另外目前己基本形成都市产业圈、渝西产业走廊、三峡库区生态产业区三大经济圈。其中一小时经济圈集中了全市七大产业集群,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渝东北地区主要依托矿产资源、农副产品优势,发展特色资源型加工业及特色种养业、旅游业;渝东南地区主要发展矿产、山林经济产品等特色资源加工及山地农业、旅游业。一小时经济圈几乎集聚了所有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生产科研基地,尤其是第二、三产业产值远远大于两翼。2、 区域空间结构模式极核式空间结构特征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重庆的极核式结构

16、明显。以都市区为主导的中西部区域是重庆区域发展的核心地区,渝东南、渝东北是区域发展的边缘地区。区域发展水平“西高东低”格局明显。直辖以后都市区发展迅速,与周边地区的差距拉大,其核心地位凸显,对周边区域的影响主要是集聚作用。点轴结构逐步形成 直辖以后,都市区作为增长极的作用明显,起到行政中心以及经济中心作用。另外也有新的增长极萌,比如渝东北翼的中心城市万州以及渝东南翼的中心城市龄江,但其福射能力有限,渝东南地区和渝东南地区的城市大多发展相对缓慢。 随着重庆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及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区域空间总体结构正逐步形成点轴状发展格局,即以一小时经济圈为核心,沿着东北、东南方向的两条交通千线为两条

17、发展轴,即大致形成了“大”字型空间结构。核心区域一小时经济圈出现网络结构的雏形,但边缘地区总体上却表现为低层次的相对均衡发展,呈现点状结构。(2) 重庆市空间结构优化1、 五大功能区的提出在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并在“一圈两翼”的基础之上,将重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2、 空间结构的优化都市功能核心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提升现代都市形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保护城市生态; 都市功能拓展区做大经济体系带动渝西产业发展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有序拓展城市空间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城市发展新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都市功能重点承接区的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发展;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加快建设重点开发区打造特色经济板块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库区后续发展与扶贫开发并举,突出生态涵养功能调整人口布局;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加快建设重点开发区突出生态保护功能,发展友好型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业,建设武陵山扶贫开发示范区调整人口布局。 完善基础设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