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概述.ppt_第1页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概述.ppt_第2页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概述.ppt_第3页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概述.ppt_第4页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概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讲人:李晖,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简介,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必修 共6学分,选修 各2学分,海 洋 地 理,环 境 保 护,旅 游 地 理,城 乡 规 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自然灾害与防治,宇 宙 与 地 球,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育与地理背景 课程性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准、活动建议、说明,五项基本理念,高初中地理课程的分工与衔接,初中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

2、、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地理课程设计思路,内容范围的框定 必修课结构的设计 模块主题的确定及思路 内容选择关注的重点,内容范围的框定,继承和发展(有比较好的基础) 反映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关注理论(有理)、应用(有用)和技术(技术技撑)三个方面,并涉及科学、人文社会、技术三个领域 保证基础(必修)扩大选择(选修),必修课结构的设计,避开争论(圈层或环境的结构) 相对归类和综合(从目标到内容选择再到结构,而非先结构后内容) 各模块相对独立且有完整的结构 三个必修模块内容的内在联系,模块主题的确定及

3、思路,必修课体现联系和综合,没有给出模块主题名称 选修课从对公民有用、体现地理学特点和价值、提高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分别提出模块主题(以学科分支为背景,但不局限于学科体系) 提高地理的选择概率和地位,内容选择关注的重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重点反映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 重视基本的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探究式学习) 联系实际,案例式学习(不允许也不可能从学科系统性设计课程) 内容新颖、充实(根据地理学的发展而对高中地理课程在继承中发展),三、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简介,(一)编写队伍的基本情况,“三结合”的编写队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

4、所的研究员和大学教授、地理教研员和特级教师、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开发中心专业人员。,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的 6 位核心成员参与本套教材编写。,各册教材主编一览,(二)教材的结构设计,对高中地理课标的内容重新组合 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建立有利于教学的逻辑结构和体例结构,基本思想根据课程的模块设计,教材编写使每一模块都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具有,共同的学科背景 共同的学习方法 共同的价值追求,模块结构,学科背景,内容结构,价值追求,自然地理地理1,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尊地

5、之规,建设美好家园,人文地理地理2,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地为生,协调人地关系,区域地理地理3,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地理1的体系结构,章,节,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理2的体系结构,地理3的体系结构,基本思想将课标规定的没有系统性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认知逻辑整合成某章或某节内容,以便于建立学习的认知结构,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超标,铺垫与搭桥尽可能不增加教学负担或不给教学

6、带来障碍,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例1地球上的大气逻辑结构,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大气的运动,基本过程,热力环流(案例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环流的形成过程,不同尺度的大气运动,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常见的天气系统(局地尺度),锋和锋面,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全球气候变化,例2城市与城市化逻辑结构,例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逻辑结构,必修,内容提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思考或读图思考,案例,活动,问题研究,阅读,选修,学习目标,关键词点击,思考,案例,活动,阅读,相关链接,重功能、理,轻形式;兼顾素质教育与高考,教材的体例结构,(三)教材的特点,重视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紧密联

7、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体验,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因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突出自主学习,为教学改革留下广阔的空间,把握创新和继承的关系,利于教学平稳过渡,四、高中新课程的实验,试验进程,2004年:粤、鲁、琼、宁 2005年:苏 2006年:闽、皖、浙、辽、津 2007年:黑、吉、京、湘、陕 2008年:晋、赣、豫、新 至2010年全部进入新课程,短学期没有得到全面执行,开课形式五花八门,其中以每学期每周2课时教学一个必修模块为主。第一批实验区这种开课形式有其特殊原因。由于跟进实验区没有及时给出高考方案,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选修课的开设与课程设计有距离,绝大多数根据高考方案开设 很少的学校在教师能力基础上,每学期提出开设的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 几乎没有理想的选学现象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