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考试之高等教育学侯怀银版;_第1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考试之高等教育学侯怀银版;_第2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考试之高等教育学侯怀银版;_第3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考试之高等教育学侯怀银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使命。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展开。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主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服务社会的四种形式为: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a,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b,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c,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a,经济发展是高

2、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b,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c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d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总之,经济发展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a,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b,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a,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b,教育的培养目标,c,实施的途径我国现阶段教育方针:95年3月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99年6月就素质教育又做了补充: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

3、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1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出发点。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察人的发展,应当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察人的发展,应当是对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离不开

4、所处的群体。同时人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3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a,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高等学校通过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b,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高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c,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高校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加深其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而且可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其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试述:应如何处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间的关

5、系 未来世界高等教育的选择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不是两者简单的调和,也不是教育的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而是它们在高次上的结合。(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两者有整合的基础,首先科学蕴涵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其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人文文化、人文知识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探索与揭示客观实际的规范,人文提倡“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尊重客观,这和科学的求真相一致。(2)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二者相互依存。高等教育只有坚持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统一,用人文教育引导科

6、学教育,使科学教育造福于人类,实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才能更好的完成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总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整体。(3)实现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其一,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同时纳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专业培养目标。其二,建立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比如:通识课程是进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基础,通识课程中的许多课程都非常适合开展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某些基础课和某些专业基础课中,一是可以开设综合性课程,兼顾人文与科学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三是元知识学习与研究课程,四是活动课程,五是必

7、修课程。其三,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因此,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使之带着人文的觉醒从事教育教学和科学实践,并在教育教学和科学实践中启发人文的觉醒,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自然的而不是勉强的甚至是强加的,丰富而生动的而不是单调枯燥的人文与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精神。高等教育大众化原则:1发展速度要适度。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高校教师的地位: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者,他们既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高校教师的作用:1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

8、发展2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个体性,群体性的特点。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高校学生个性倾向性的发展特征1兴趣广泛而稳定2价值观、人生关于世界管逐步完善3远大的动机逐步确立4理想与信念逐步稳固高等教育平等: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做为一种理想,它包括: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在现实中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相对平等。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社会、经济、文化、

9、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平等的内涵是不同的。教育效率:教育效率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内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外部效率是指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即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平等和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和统一的范畴。在特定条件下,对效率的追求必定影响公平的实现,而追求理想化的平等如平均主义往往导致低效率的结果。但效率的实现必须有相对的公平来提供保障,同时公平的逐步实现又取决于效率不断提

10、供的社会环境。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政策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效率优先”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平等”一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批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作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为提高效率:1、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2、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3、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1.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产业结构以及由此引起的高级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等。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

11、程中的决定性要素。2.文化传统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的总体水平,由历史传统形成的民族文化特点及观念等。文化因素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却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影响和意义深远。3.科学技术因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系统的规模结构等。科学技术因素对高等教育影响主要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4.教育因素主要包括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各级普通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结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意义: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也是整个高校内部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师生关系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高校活动的秩序和基本目标的实现。建立良好师生

12、关系途径: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的,它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陆离。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应该注意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高校教师的任务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特点:1.层次结构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2.科类专业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种类划分为准。我国高等教育授予哲、经、

13、法、教、文、史、管、理、工、农、医、军12个学科门类的学位。3.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目前一个结构不断合理的公立与民办高等教育,全日制高等教育与承认高等教育并举的局面正在我国形成。4.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我国目前分3个能级:重点院校,一般院校,专科学校。5.地区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我国目前教育布局形成的两种模式为:梯度结构模式和中心城市模式。专业设置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专业的划分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又与一定的学科基础相对应。专业设置与调整既要遵循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又要依据一定的社会经济

14、发展的阶段特征。包括: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6适应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科是专业设置的基础,专业的内容和发展方向要与学科的形成、发展、变化相适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划的原则:1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2培养目标和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3培养要求要与个人的发展相一致4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格的国际性。市场经济下的专业设置调整:基本要求:1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2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

15、、创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植边缘科学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3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具体做法:1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类培养学生;3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主要问题:1、高等院校本身扩大规模、拓展发展空间的要求和专业目录中专业数量减少之间的矛盾2、拓宽专业口径对教师本身素质和知识面的挑战3、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4、

16、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5、目前专业设置的弹性较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适应社会多元化和多层次发展的要求6、本科专业设置与研究生专业设置目录之间的不匹配建议:1、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各省、各地区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规划、认证本省、本地区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布局2、加强人才需求趋势的研究,以指导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调整3、委托社会评价机构对专业设置进行评价4、加强目前在校教师的概念更新和知识结构的改善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具有引导性。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的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具有间接

17、性。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教育性。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高等学校通过教学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效率高、系统性请、能完成多方面任务的特点。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教学活动是组织的最严密的活动,它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有关内容本身的逻辑出发,系统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可以最有效的影响学生的

18、发展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大学教育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维性相统一的原则。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学习特点:1独立性的增强包括独立的预习和复习这些自学活动,以及阅读一些参考文献,并逐步过渡到一些学习内容主要靠自学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重视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分配,使他们能够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重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使他们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由于科学研究进入了教学过程,大学

19、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初步的训练,他们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索成分。教学计划的组成:1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2课程设置3主要教学活动4时间分配5学年编制(校历)编制大纲的原则:明确的目的性2前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教学活动主要由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实习、科研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几个环节构成。个别教学制和班级授课制的区别:个别教学制就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传授与指导的一种教学组织模式。它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教学效率较低。班级授课制又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

20、级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不但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同学之间结成团结的集体。但班级授课制往往过于强调同意,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特点: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教学方法的运用: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一般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教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第二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第三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接纳能够的方法。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讲授法

21、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也称为课堂讲授法。2讨论法。讨论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辨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3自学指导法。自学指导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进行实验并通过思考和研究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如何运用讲授法?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了解学生,使需要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2、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3、教师板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4、教师要善于

22、运用语言和技巧;5、教师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教学目标而定。讲授法的适用范围:1、从教学内容看,适合于抽象程序高、学科内容复杂的课程2、从教师素质看,适合于那些知识丰富、了解学生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充满自信,思路清晰能驾驭语言技巧的教师。3、从讲授对象看,需要给予更多指导的学生和刚刚开始大学学习的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讲授法4、从教学环境看,适合于规模较大的班级。高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1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2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4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5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高校科研的特点1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

23、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2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3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4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的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5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高校科研的原则:1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2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3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科研活动有本身的规律,其一般程序有:一、科研

24、准备阶段,分为两步选题申请课题。二、科学实验阶段。三、研究成果评审、报奖和推广应用阶段。包括科研成果的审核大学科研成果分理论性、应用性、发展性、阶段性、教学科研、科学专著和较高水平的教科书六类。研究成果的评审和鉴定。研究成果的登记、申报和报奖。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教育科研的方法论原则:理论联系实际2注意理论的层次性3加强综合研究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教学内容2研究教学方法社会实践的特征:1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2有定向选择的内容(政治思想教育;国情、民情教育;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教育;心志磨练和个性养成教育;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3通过现实参与的方式实施4与高校其他教学环节具有

25、互补并进的效果社会实践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2增强大学生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3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4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社会实践的场景居于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类别:根据社会活动组织的规模、计划性、稳定性及组织者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种类1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活动2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与非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3专业实践活动与非专业实践活动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1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3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应正确处理的一些关系:1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2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的关系3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4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5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论述:正确处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1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