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下册物理静电现象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静电现象。下面我从十个方面来说一说:一. 教学理念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我们教一门科目,不是建造有关这门科目的一个小型现代图书馆,而是使学生亲自像数学家思考数学,像史学家思考史学那样,使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认识 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 所以本课采用了演示和学生探索性实验相结合并以学生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利用现 有器材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体验中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在体验中感 受科学的壮美
2、与神奇!二. 本课教材分析静电现象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2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及对静电现象的解释.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 电现象,也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但是本节课在此处并非是初中电学的起始课,而是作为人类探究物质微观结构(即原子结构)所经历的 一个重要阶段,因此讲授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为说明物质可以再分做准备的。三.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着
3、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知道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推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基础上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通过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查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
4、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难点: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五. 教法物理课程标准提倡多种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的场合,它们的长处和不足可以互相补充。本节课把自主研究和目标研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重 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地进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确定方案-实验探究-现象分析-交流合作-得出结 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始终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再发现”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从实验中得出结 论,
5、体验探索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另外,注重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 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六. 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我会学”。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所必需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学习方法的指导。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和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巧妙地让学生选取身边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实验,通过引导使得实
6、验的进行和问题的解答都是学生自己不断努力的结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注重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七.教具以及其它相关教学资源1.活动器材: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泡沫、塑料尺、塑料细丝、碎纸屑等.2.图片资料:石墨分子、金刚石分子、富勒烯分子的图片,3.视频材料:静电现象(手摸静电球后,头发全都飘了起来)课件、摩擦起电,电子转移的动画课件.4.学生课外在网上及生活中自己收集的有关静电现象的资料.5.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以及防护,如汽车后面拖一条尾巴,纺织厂、煤矿要除静电等等.八.教学程序针对学生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1. 播放趣味视频,
7、引入新课播放三个有趣的视频:一是女同学手摸带电的球后,头发全都竖了起来,二是女同学用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越梳越乱,三是不断摩擦气球后气球随手 飘动.这些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情景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自然生活现象充满了好奇,也激发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兴趣。2. 自主探究,获得新知首先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静电现象的生活现象以及相关资料。在此过程中要了解、肯定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及时提出新问题(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从而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让同学们拿出塑料尺,泡沫,或者塑料笔,在他们自己的脑袋上摩擦几下,再靠近小纸屑看一看.并引导他们描述出自己观
8、察到的实验现象。让学生们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是很有说服力的。学生们一动手实验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热情高涨,也为保持积极的探究情绪打下了伏笔.在实验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以及“摩擦起电的定义”。 其实到这时,概念的得出已是水到渠成了.而引导学生下定义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的过程.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我再演示:摩擦使橡胶棒和玻璃棒带电,并吸引轻小物体.让学生再次观察老师重复他们自己做过的实验。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老 师规范的实验操作,为他们后面的实验成功打下基础。演示之后,我提出问题:它们所带电荷的种类是不是相同呢?你有什么
9、依据吗?让学生讨论,积极发言。及时 的设问,能再次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 学生讨论后,我做总结:在物理上,用同样的方法使同样的物体带上电,我们就说它带的是同种电荷.接着继续设问:带相同电荷的橡胶棒靠近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并引导同学们先作出猜想,再相互讨论,并制订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验证他们自 己的猜想.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在此过程中我提醒学生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要把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到已设计的表格中.这个 过程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讨论、交流体现合作的重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养成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
10、据 的习惯,有利于分析实验现象和得出结论.学生描述了实验现象“带相同电荷的橡胶棒靠近时会互相排斥”后,我再进一步设问:从科学研究的角 度,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得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结论呢?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物理规律的形成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之上的.一次实验具有偶然 性,不能得出结论.要想排除偶然性,必须通过多次实验.进而引导学生再次利用身边的器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设计能让学生及时巩固得到同种电荷的方法, 并自己设计实验,用实验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结论,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熟悉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了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带同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是
11、相互排斥的.紧接着提出问题:玻璃棒与橡胶棒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又如何验证呢? 能不能也设计一个实验来呢? 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再完成实验.这既能让多数学生带着原来实验成功的喜悦再次进行新的探究,也给第一次实验失败的同学带来新的机会.由于前面的探究 活动给同学们积累到一些经验,这次的探究活动自然也顺利多了.实验结束后结合学生的实验现象和科学家的大量实验证明归纳得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 相互吸引”。老师问: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认为,至少存在几种电荷?哪几种?学生自然能答出至少有两种.一种是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 电荷,一种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这一步一步的追问不仅使下面
12、要探究的问题更明了,同时能帮助部分学生把前面探究时得到的知识梳理一下.而同 时新的问题也顺理成章的诞生了,学生会提出疑问:有没有第三种电荷呢?并让大家相互讨论,怎样解决这个疑问?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再提出问题加以引 导“如果存在第三种电荷,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能够理解“如果存在第三种电荷,则既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又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相吸引”。这样的问题引导是为了及时降低问题的梯度,以便于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实验的探究中.然后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器材探究有没有第三种电 荷存在?要求同组同学先讨论方案,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到表格中.实验中要求
13、明确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既节约了实验时 间,也能让学生体会分工合作的重要.实验结束后带领同学们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告诉同学们,科学家在实验室也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出的结论跟同学们是一样 的,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结论(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带电体,必然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带电体,必然跟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而且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以上五个探究活动不仅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接着,我主要以老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的方法介绍了
14、富兰克林对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命名。学生在走进分子世界这一节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在此基础上提 出问题:分子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呢?这个问题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了解.并用课件展示水分子、石墨分子、金刚石分子、富勒烯分子的图片,借助课 件展示分子的构成,能使微观世界更直观、具体,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继续设问: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不是也是可分的呢?原子是不带电的,为什么与毛皮摩擦后就带了电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以问题的形式带领学生层层深入认识物质的构成,这样可 以避免一味讲述的枯燥乏味.再用课件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转移的视频,让学生利用
15、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认识到摩擦起电并不是创 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通过课件及视频资料的展示,学生对原子结构有更形象的认识,对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也做了铺垫.而边讲 解边播放视频能使更多的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因为课堂不能成为少数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而是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求与发展.3. 课堂小结以两个问题总结本课知识。第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物质结构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第二、同学们经历过怎样的探究过程,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堂小结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不仅能回顾所学知识,而且能加强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关注.4.及时反馈重新播放引入新课时的视
16、频,让学生们用今天所学的静电知识解释视频中那些有趣的现象。做到首尾呼应, 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体验到学习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一步得到激发,也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5.布置作业一是完成课本第30页的两个小实验,二是通过网络,电视,书报等各种媒体搜集静电方面的资料,了解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九.板书设计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十.教学体会一是做好实验.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静电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规律的得出.做好静电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由于静电实验易受绝缘性能及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学生动手做实验 前,教师先做比较详细的介绍和示范后再让学生自己实验,学生较易成功.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摩擦起电现象,又为后面探究性实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 保证探究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的顺利进行,可事先在玻璃棒和橡胶棒中间打孔,使他们都能支在支架上,这样放在水平桌面上既不易晃动,受力后也很易 转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常州消防设施维保协议参考格式版
- 2024年幼儿园股东权益保障协议版B版
- 2024年原创画家授权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双方知识产权保护与保密合作协议
- 2024年女方权益保障离婚合同范本版B版
- 2024专业离婚合同书模板版
- 2024年外汇资金借贷协议示例版B版
- 2024年品牌授权使用及分销协议
- 2024年夫妻婚内离婚合同规范化样本版B版
- 2024年医疗设备交易协议样本一
- 齐鲁名家谈方论药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与生态智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共17张PPT)
- 审计方法培训课件(共94页).ppt
- 勘察设计企业合同内部审计方法与整改要点
- 先进OTDR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及其在油气管道在线监测应用
- 铁路线路工木枕线路改道作业指导书
- 普通发票销售清单
- 下穿高铁工程施工方案
- [电信] 江西电信备品备件管理办法(暂行)
- 最新二年级看图写话10篇带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