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事故特征1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111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危险化学品名称主要危险性数量KG浓度状态所在作业场所状况温度、压力2300085液态罐区常温、常压叔丁醇易燃900085液态车间取代岗位常温、常压200009950液态罐区常温、常压异丙胺易燃40009950液态车间硫脲加成岗位常温、常压4500030液态储槽、罐区常温、常压盐酸腐蚀性、蒸气有毒1200030液态车间取代岗位、盐酸吸收岗位常温、常压310009950液态罐区常温、常压甲醇易燃、易爆、有毒182709950液态车间硫脲加成岗位、成品缩合岗位常温、常压1000095液态罐区常温、常压乙醇易燃79095液态车间结晶、乙醇回收岗位常温、常压400009950液态气态钢瓶储存间气化间钢瓶常温、08MPA缓冲罐常温04MPA氯气高毒、助燃2609950气态车间氯化岗位70、常压8000099液态车间中间槽常温、常压二氯乙烷易燃、有毒260099液态车间氯化岗位常温、常压100099液态危险品仓库常温、常压2,2偶氮二异丁腈易燃、高毒2599液态车间氯化岗位常温、常压5000099固态危险品仓库常温、常压邻甲酚可燃、有毒600099液态车间缩合岗位80、常压5000099固态危险品仓库常温、常压氯乙酸腐蚀、有毒600099固态车间酸钠配制常温、常压900099液态危险品仓库常温、常压二甲醇易燃800099液态乳油配制岗位常温、常压500095固态危险品仓库常温、常压绿麦隆可燃、有毒25095固态粉剂配制岗位常温、常压200098固态危险品仓库常温、常压三唑酮可燃、有毒15098固态粉剂配料岗位常温、常压500098液态危险品仓库常温、常压乙草胺可燃、有毒50098液态乳油配制岗位常温、常压4000030液态储槽常温、常压液碱腐蚀40030液态酸钠配制岗位、成盐岗位常温、常压5000095固态危险品仓库常温、常压2甲4氯可燃、毒性100095固态合成车间常温、常压乙酸乙酯易燃、具刺1500099液体罐区常温、常压激性、具致敏性180099液体车间5090006500099液体危险品仓库常温、常压氯丙酮易燃、有毒11699液体车间4852常压5346999气体危险品仓库常温15氢气易燃、易爆054999气体车间常温1510000999液体危险品仓库常温、常压乙酸易燃、易腐蚀性、强刺激性04999液体车间20、005500080液体危险品仓库常温、常压水合肼可燃、高毒、具强腐蚀性、刺激性10380液体车间常温、常压300099液体危险品仓库常温、常压丙酮易燃、有毒300099液体车间4852常压500099固体危险品仓库常温、常压固体光气不燃、受分解出光气53299固体车间5090、常压氯气属于第23类有毒气体,属高度危害物质,对眼、呼吸道粘膜与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为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因此,氯气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很容易造成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氯气钢瓶储存在液氯存放区的棚内,钢瓶内氯气为液态,压力为08MPA。液氯钢瓶在充装过程中如果充装过量,就有可能发生钢瓶破裂,液氯迅速气化出现爆炸中毒事故;在装卸、搬运过程中,若出现严重碰撞、摔砸等现象,会使钢瓶附件和瓶阀损坏,造成液氯泄漏事故;同时夏天钢瓶烈日曝晒造成瓶内气体急剧膨胀,瓶内压力过高,超过钢瓶极限压力也可容易造成钢瓶破裂,发生泄漏事故。如果钢瓶未按期检测,也会发生爆炸泄漏事故。冬天钢瓶各种附件也易冻裂,发生泄漏事故,液氯一旦泄漏,由于减压,液氯迅速气化,容易造成大面积中毒事故。在气化、使用过程中如果管道阀门、缓冲罐破裂、损坏,可造成液氯泄漏事故;还有地震、战争因素,可能造成泄漏事故。112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212甲4氯系列产品生产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因素分析2甲4氯原药的生产过程分为酸钠配制、缩合、氯化、结晶、离心、烘干等工序。酸钠配制过程中使用了氯乙酸和液碱。氯乙酸属于剧毒化学品,吸入高浓度本品蒸气或皮肤接触其溶液后,可迅速大量吸收会发生急性中毒现象。氯乙酸遇明火、高热可燃,有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严格控制反应温度,若温度过高,氯乙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生产中接触氯乙酸溶液会出现水疱并伴有剧痛。氯乙酸溶液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液碱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若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缩合反应使用了邻甲酚和液碱。邻甲酚遇明火、高热可燃,且具有腐蚀性,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多脏器官损害,加料时或发生泄漏,在有火源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火灾事故。液碱的危害性同上。缩合过程使用氯乙酸钠溶液采用滴加方式加料,滴加速度过快,会造成反应温度迅速升高,造成冲料。缩合过程采用蒸汽加热,蒸汽在使用过程中,人体不慎接触裸露的管道会发生烫伤现象,蒸汽及高温物料发生泄漏,很容易烫伤现场人员。氯化反应使用氯气,氯气是从高压液氯钢瓶经过气体通过管道进入反应釜中,氯气经过的管道和阀门以及液氯钢瓶存在着泄漏的可能。由于氯属于剧毒物质,若发生泄漏可能造成人员的中毒甚至死亡事故。氯化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尤其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氯化,反应更为剧烈、速度快,放热量较大,因此属危险工艺,本工艺是常压反应,因此重点控制反应釜内温度,我们采用了温度与通氯气控制阀联锁。当反应温度达到控制温度上限时,控制阀自动切断氯气供应。二氯乙烷易燃,若发生泄漏,遇火源,就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其蒸气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在有火源的条件下,还容易产生爆炸事故;人体吸入二氯乙烷易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和引起肝、肾、肾上腺损害。盐酸有较强的腐蚀性,操作中如眼和皮肤接触到可致灼伤,接触其蒸汽或烟雾,会产生中毒现象。氯化过程采用蒸汽供热,人体不慎接触裸露的管道会发生烫伤现象,蒸汽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生泄漏,很容易烫伤在场的操作人员。设备的操作平台在2M以上的高度,人员不小心容易发生坠落现象。2甲4氯原药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结晶后离心使用离心机,若违反离心机操作规程或防护不当,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机械伤害。烘干过程使用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生产过程若操作或防护不当,容易发生机械绞伤和触电事故。离心机不封闭,溶剂二氯乙烷易挥发、泄漏,造成中毒、火灾事故隐患。离心母液中二氯乙烷通过脱溶回收利用,若发生泄漏,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1122噻嗪酮原药的生产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噻嗪酮原药的生产过程分为取代、加成、氯化、合成等主要工序。1取代工序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取代工序使用叔丁醇、盐酸两种危险化学品。反应物料叔丁醇属于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生产中若叔丁醇发生泄漏,泄漏物遇火源、高热易发生火灾事故。叔丁醇属于中度危害物质,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生产中若车间叔丁醇浓度超标,在通风不良、缺乏防护的条件下容易发生中毒事故,中毒表现可有头痛、恶心、眩晕。反应物料盐酸属于第81类酸性腐蚀品,生产中若盐酸发生泄漏,操作人员在缺乏防护的条件下接触盐酸,容易造成灼伤事故。取代反应温度控制在70左右,若温度控制不当,高于叔丁醇沸点828,釜内叔丁醇则发生气化产生大量叔丁醇蒸气,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2加成工序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加成工序使用异丙胺、甲醇两种危险化学品。反应物料异丙胺属于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极度易燃,溶剂甲醇属于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使用过程中一旦叔丁醇、甲醇发生泄漏,泄漏物遇火源、高热易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事故。异丙胺、甲醇均属于中度危害物质,生产中若车间异丙胺、甲醇浓度超标,在通风不良、缺乏防护的条件下容易发生中毒事故。异丙胺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刺激性;持续高浓度吸入引起肺气肿。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或雾严重损害眼睛,重者可致失明。可致皮肤灼伤。甲醇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为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皮肤干燥、皲裂、皮炎等。加成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釜夹套通冷冻水保持反应温度在20左右,若冷冻盐水系统存在故障,会造成温度升高,若温度大于异丙胺沸点317,釜内异丙胺则发生气化产生大量异丙胺蒸气,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3氯化工序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氯化工序使用二氯乙烷、氯气、偶氮二异丁氰三种危险化学品。溶剂二氯乙烷属于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使用及回收过程中一旦二氯乙烷发生泄漏,泄漏物遇火源、高热易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事故。二氯乙烷属于中度危害物质,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和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急性中毒表现有二种类型,一为头痛、恶心、兴奋、激动,严重者很快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而死亡;另一类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和肾病变。慢性影响表现为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消化道症状。可致皮肤脱屑或皮炎。生产中若车间二氯乙烷浓度超标,在通风不良、缺乏防护的条件下容易发生中毒事故。反应物料氯气属于第23类有毒气体,属高度危害物质,对眼、呼吸道粘膜与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为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所胸、纵隔气肿等并性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氢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因此,氯气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很容易造成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催化剂偶氮二异丁腈属于第41类易燃固体,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混合,经摩擦、撞击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时,放出有毒气体,受热时性质不稳定,40逐渐分解,至103104时激烈分解,放出氮气及数种有机氰化合物,对人体有害,并散发出较大热量,能引起爆炸。生产中若大量接触偶氮二异丁腈会出现头痛、头胀、易疲劳、流涎和呼吸困难;亦可见到昏迷和抽搐。长期接触本品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呼吸道刺激症状,肝、肾损害。氯化过程在6080,常压条件下通入氯气,生产中应严格控制氯气的加入量,若加入速度过快,会造成反应失控,温度骤升。若温度高于二氯乙烷沸点835时,釜内二氯乙烷则发生气化产生大量二氯乙烷蒸气。氯气可助燃,二氯乙烷蒸气也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有火源、高热条件下会造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氯化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尤其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氯化,反应更为剧烈、速度快,放热量较大,因此属危险工艺,本工艺是常压反应,因此重点控制反应釜内温度,我们采用了温度与通氯气控制阀联锁。当反应温度达到控制温度上限时,控制阀自动切断氯气供应。氯化过程产生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有毒,氯化氢气体若发生泄漏,操作人员吸入氯化氢,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4合成工序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合成过程使用甲醇作溶剂,甲醇属于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泄漏物遇火源、高热易发生火灾事故。生产中若车间甲醇浓度超标,在通风不良、缺乏防护的条件下容易发生中毒事故。5辅助工序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项目生产过程主要辅助工序有二氯乙烷脱溶、甲醇脱溶、乙醇回收、成品结晶、过滤、干燥及盐酸吸收。二氯乙烷、甲醇、乙醇均属于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回收过程其主要危险为火灾、爆炸。二氯乙烷和甲醇均属于中毒危害物质,脱溶过程若车间二氯乙烷、甲醇浓度超标,在通风不良、缺乏防护的条件下容易发生中毒事故。结晶过程使用溶剂乙醇,乙醇属于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泄漏物遇火源、高热易发生火灾事故。盐酸装置若氯化氢气体发生泄漏,操作人员吸入氯化氢,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若盐酸发生泄漏,操作人员在缺乏防护的条件下接触盐酸,容易造成灼伤事故。1123粉剂加工生产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项目可湿性粉剂生产过程可分为投料、粗粉碎、气流粉碎、放料包装等四个工序,辅助工序为空气压缩过程。每个工序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如下1投料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本项目所用原料大多具有毒性和腐蚀性,操作人员在拌合过程中有受到腐蚀和中毒的危险。拌合好的物料在提升时,如有人在提升物下方停留,此时吊索发生断裂或提升物发生停工倾翻,容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2粗粉碎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噪声、粉尘和中毒。3气流粉碎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噪声和粉尘,操作人员吸入粉尘还容易造成中毒现象。4包装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粉尘,操作人员吸入粉尘还容易造成中毒现象。1124乳油加工生产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项目在混合、包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吸入或接触二甲苯、乙草胺,会造成中毒事故。二甲苯易燃,乙草胺可燃,生产中若发生泄漏,泄漏物遇火源易发生火灾事故。在生产中使用了一些机电设备,因操作或维护不当,容易发生电气伤害和机械伤害事故。1125生产过程其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由于各生产车间在吊装原料、吊装设备或其它工具时使用电动葫芦,如发生超载、越过运行半径,与建筑物、管线、电缆线、设备或其他起重物相撞,或者由于视野限制,技能培训不足,吊具基础存在隐患造成操作失误,在防护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吊物吊具坠落碰撞伤人等起重伤害事故。113危险化学品储存单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31危险化学品仓库单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项目危险化学品水合肼、丙酮、氯丙酮、氢气、乙酸、2,2偶氮二异丁腈、邻甲酚、氯乙酸、绿麦隆、三唑酮、乙草胺、2甲4氯、乙醇、二氯乙烷、二甲苯采用仓库储存。2,2偶氮二异丁腈属于第41类易燃固体,储存过程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混合经摩擦、撞击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时,放出有毒气体。氯丙酮、邻甲酚、绿麦隆、三唑酮、乙草胺、2甲4氯属于第61类毒害品,遇明火、高热可燃,放出有毒的气体,邻甲酚有腐蚀性。氯乙酸、乙酸属于第81类酸性腐蚀品,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遇潮时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毒物危害为高度危害,氯乙酸是剧毒化学品。发生泄漏易造成腐蚀、中毒事故。丙酮属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一,乙醇、二氯乙烷、乙酸乙酯属于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二甲苯属于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桶装乙醇、二氯乙烷、二甲苯在搬运、储存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泄漏物遇火源易发生火灾事故,桶装物料在卸车作业管理不善,易发生车辆撞人撞物事故。氢气是第21类易燃气体,若发生泄漏,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1132液氯钢瓶库储存单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氯气钢瓶储存在氯气存放区棚内,钢瓶内氯气为液态,压力为08MPA。11321中毒氯气为剧毒品,对人体能产生危害。钢瓶在运输、装卸、搬运过程中,由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钢瓶抛掷、碰撞、摔砸等现象,会使钢瓶附件和钢阀损坏,造成气体泄漏,液氯一旦泄漏会引发中毒事故。11322火灾、爆炸氯气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其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氨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液氯钢瓶阀门及附件损坏,造成泄漏,也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11323钢瓶超压爆炸如果气体钢瓶储存不当,遇高温烧烤、烈日爆晒造成瓶内气体急剧膨胀,钢瓶内压力猛升,超过钢瓶极限压力,钢瓶会发生爆炸。如果钢瓶没有定期检测或超期使用也会发生爆炸。1133储罐单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331原料叔丁醇、异丙胺、甲醇、乙酸乙酯、乙醇采用直埋地下卧式储罐储存。储罐因安装质量问题或本身存在缺陷如罐体腐蚀、焊缝开裂、密封损坏等造成储罐泄漏,泄漏物叔丁醇或异丙胺、甲醇遇火源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罐区未采取防雷接地措施,可能在雷雨季节遭受雷击。叔丁醇、异丙胺、甲醇储罐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叔丁醇、异丙胺、甲醇储罐、乙酸乙酯未采取防静电接地或接地有缺陷,当管道输送过程流速较快,泵与法兰、法兰与法兰之间未采取跨接,易产生静电,严重时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叔丁醇、异丙胺、甲醇储罐、乙酸乙酯之间间距不足,当其中一只储罐发生火灾事故时,对另一只储罐会产生严重影响。储罐与周边建筑物间距不足,外部发生火灾时对储罐产生严重威胁。罐区消防通道不畅、道路损坏、不平等情况,在发生火灾的条件下,会影响消防车辆顺利通行,不利于事故控制。叔丁醇、异丙胺、甲醇、乙酸乙酯卸车过程中若发生泄漏,泄漏物遇火源容易发生火灾事故。叔丁醇、异丙胺、甲醇、乙酸乙酯物料泵为非防爆型,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罐车卸车作业管理不善,易发生车辆撞人撞物事故。11132盐酸、液碱采用卧式地上储罐,盐酸、液碱均属于腐蚀品,在卸车、储存过程中若发生泄漏,操作人员皮肤或眼睛接触,容易发生灼伤现象。盐酸、液碱储罐间距不足或无围堤,泄漏盐酸、液碱接触会剧烈发生反应。114灼烫危险性分析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本项目可能造成灼烫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高温物体烫伤本项目生产场所需要使用高温蒸汽加热,高温蒸汽或高温物料若发生泄漏,操作人员在缺乏防护的条件下接触高温物质,容易造成高温烫伤事故,操作人员不小心接触高温裸露阀门、管道也可能引起高温烫伤。2化学灼伤氢氧化钠、盐酸、氯乙酸、水合肼等腐蚀性物料对人体具有腐蚀性,操作人员在缺乏防护的条件下接触这些腐蚀品容易造成化学灼伤事故。115公用工程主要危险、有害性因素分析1151电气系统主要危险性分析电力、电气设备外露可导致部分带电,如果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措施失效,人体触及带电体将引起人身触电事故;如果短路将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可能会导致电气设备烧毁,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矢志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电力、电气设备发生短路处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场所,此时可燃物质从容器、管道中发生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时,如果电力、电气设备不是隔爆型的,电气火花将导致环境爆炸引起火灾事故,使系统内发生设备损坏及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电气系统产生过电压包括操作过电压、外部雷电过电压等引起电力、电气设备绝缘击穿,发生短路故障,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或人员伤亡。电气设备缺相运行或机械设备卡住引起电气设备过载,温度骤升,引起绝缘击穿短路或接地,造成设备烧毁、火灾、爆炸或触电等事故。绕组绝对损坏发生短路、主绝缘击穿、变压器套管闪路、磁路、铁芯故障发热引起变压器故障以及其它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变压器爆炸着火。电缆的设计选择与敷设不合理,或与热力管道靠近敷设,引起着火,造成火灾事故。电气系统、电器设备负荷过载或绝缘老化易造成发热、短路,引起设备损坏或发生伤亡事故。1152制冷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项目生产中冷却采用冷冻盐水,通过氟利昂冷冻机组制冷。冷冻机组噪声较大,对作业人员造成听力伤害。冷冻机组旋转部分缺乏防护措施,容易造成机械伤害。冷冻盐水泄漏,容易发生冻伤事故。氟利昂泄漏遇明火容易发生火灾事故。制冷设备电气等短路、过载均会造成火灾事故,使用不当还会发生触电事故。1153空气压缩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气流粉碎过程使用压缩空气,空气在压缩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管道内积炭燃爆压缩机各段冷却盘、缓冲器和气体管道里面的积炭物,在一定温度下,在含气流空气中的氧气的作用下,即可引起氧化反应。温度越高,积炭越厚,压力越大,则氧化反应越快。当外界散发热量低于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时,则温度不断上升,并引起自燃,进而有导致管道内油的蒸发和热裂解,直至燃烧。由于积炭的自燃并促进油的氧化和燃烧,在上述自燃和燃烧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当达到爆炸极限时,则引起爆炸。空气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噪声,易造成听力伤害。空气储罐超压储存或安全附件有缺陷,还容易发生物理爆炸事故。11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61高处坠落本项目储罐、反应釜、高位槽等设备的工作面均在2米以上,这些作业平台无护栏或防护栏缺损,人员有不慎失足坠落的危险。1162噪声本项目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类水泵、真空泵、电机、安全阀排气等。如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耳聋、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1163粉尘危害本项目原料氢氧化钠、碳酸氢铵等为粉状物质,产品562甲4氯钠粉剂需要粉碎包装。这些物质在粉碎包装、卸车搬运、投料过程中,容易产生粉尘。设备安装、检修期间,使用电焊焊接设备也会产生粉尘,造成对人体的危害。1164起重伤害设备在安装、检修时存在起重作业,若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易发生起重伤害事故。1165车辆伤害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产品都是由机动车辆运输,叉车等车辆在厂区内驾驶过程若存在管理上的缺陷,易发生车辆伤害事故。1166机械伤害本项目中的反应釜搅拌器、各类风机和泵类等转动设备的轴、轮、联轴器和皮带在运行过程中,若无防护设施或防护设施有缺欠,操作人员在巡查、检修时有被卷入运转的装置中造成夹伤可能;人体与运转部件接触会造成擦伤;肢体绊卷到机器轮子、带子中造成卷入伤害。机修车间使用铣、钻、鉋、磨、车机床以及切割机,若操作不当容易造成肢体卷、夹、绞、碾、碰、戳、压伤现象。1167淹溺该项目设有消防水池、污水处理池,深度23米。维修操作人员在附近作业,在缺乏有效防护等情况下,可能掉入池内引发淹溺事故。从以上分析,事故类型为泄漏、中毒、火灾、爆炸、灼伤、冷伤、触电、溺水、高处坠落、机电伤害、起重伤害。12事故发生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序号危险、有害因素类型危险目标分布情况1火灾、爆炸危险品仓库、罐区、生产车间、制冷单元、配电室等2容器爆炸液氯钢瓶、制冷机组、空压机组3中毒窒息生产车间、液氯钢瓶棚、氯气气化间、危险品仓库、储罐区化学灼伤生产车间、盐酸、液碱罐区、危化品库4灼烫高温灼烫车间使用蒸汽岗位5触电厂区用电部位6高处坠落各生产车间操作平台。7机械伤害生产车间制冷压缩机、空压机8噪声危害粉碎岗位、制冷系统、空压岗位9车辆伤害储罐装卸区、厂区10起重伤害各生产车间11粉尘粉碎、包装等工序12淹溺消防水池、污水池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险程度131可能发生的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泄漏事故。特别夏天高温,溶剂挥发易形成火灾爆炸事故,氯气钢瓶内压力升高很容易发生钢瓶破裂、爆炸事故,形成大面积中毒,甚至死亡事故,严冬也容易发生安全附件冻裂发生泄漏事故。1人的因素夏季高温期间的作业环境对人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在高温中作业可造成人的精神疲惫、反应迟钝,甚至因误操作引发事故。2物的因素甲醇、乙醇等物料的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如高温期间的降温措施不力,可能引发事故。3设备因素高温季节雷、雨日多,空气潮湿,对设备、电器、仪表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如防护不当,可能因雷击或空气潮湿,造成设备、电器、仪表损坏而引发事故。132造成的危险程度1如公司发生级事故,可造成人员死亡、重伤、重度中毒,设备毁损。2如公司发生级事故,可造成人员轻伤、轻微重毒,部分设备损坏。3如公司发生级事故,如不及时处置,可造成事故扩大。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溶剂所使用的包装桶、储罐腐蚀严重,管道、阀门有滴漏现象,生产现场有溶剂气味,都是事故可能发生前兆。氯气钢瓶内压力升高,安全附件腐蚀严重,现场有少量氯气泄漏气味等均可为泄漏征兆。2应急组织与职责21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公司成立以车间为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项目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应急小组组长由车间主任担任。班长及主要操作工、机修工、电工为成员。车间组织机构图2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组长车间主任负责组织指挥救援小组实施行动,负责人员调动、资源配置,并向公司及时汇报事故情况。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负责应急物资供应,上、下电话联系等通讯工作,负责现场处置、抢修、救护工作。成员各班长带领员工负责现场处置、救护工作。3应急处置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311事故现场响应程序组长车间主任副组长车间副主任副组长车间副主任成员班长及主要员工成员班长及主要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泄漏或火灾等事故,岗位操作人员应立即向班长、厂值班人员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当处理无效,事故有扩大趋势时,应立即向公司领导报警、向政府应急办报警并拔打119救援。公司领导接到报警后,下达应急预案处置的指令,立即通知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到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各专业组按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我公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将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事态,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当发生较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实施紧急疏散、撤离命令。指挥部安全警戒组应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指导警戒区内的员工有序离开。警戒区域内的各班班长应清点撤离人员,检查确认区域内无任何人员滞留后,向安全警戒组汇报撤离人数,进行最后撤离。当员工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应对生产装置进行紧急停车,并对物料进行安全处置无危险后,方可撤离岗位到指定地点集合。员工在撤离过程中,应戴好岗位上所配备的防毒面具,在无防毒面具的情况下,通过毒气弥漫区时,不能剧烈跑步,应憋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部位,缓慢地朝逆风方向,或指定的集中地点走去。疏散集中点由指挥部根据当时气急条件确定,总的原则是撤离安全点处于当时的上风向。312非事故现场响应程序事故警戒区域外的厂区范围内为非事故现场。当发生生产事故时,指挥部应根据当时气象条件,以扩散后可能染毒的区域、场所内的人员,实施有序疏散。疏散人员应到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中。疏散之前做好各生产装置的停车工作。事故现场和非事故现场的人员按指挥部命令撤离、疏散至安全地点集中后,由各部门、车间的负责人,检查统计应到人数、实到人数后,向指挥部总指挥报告撤离、疏散的人数。313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的疏散的方式、方法当发生重大事故时,可能威胁到厂外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并通知周边区域单位,配合政府引导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地点。若发生级事故应疏散到离公司450M以上安全距离。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21泄漏处理措施1车间、危险化学品仓库、罐区发生易燃液体如叔丁醇、异丙胺、二甲醇、甲醇、乙醇、二氯乙烷、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丙酮等泄漏后,应立即隔离泄漏污染区,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处,限制出入危险化学品库区,切断库区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进入现场处置。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2发生有毒物品如氯乙酸、邻甲酚、2,2偶氮,二异丁腈、乙草胺、绿麦隆、三唑酮、2甲4氯、氯丙酮等泄漏后,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入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3发生腐蚀品液体如盐酸、液碱、水合肼等泄漏后,迅速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对酸性腐蚀品小量泄漏可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对碱性腐蚀小量泄漏可以用砂土、硼酸水、稀乙酸混合,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322火灾、爆炸处理措施1液体危险化学品叔丁醇、异丙胺、二甲醇、甲醇、乙醇、二氯乙烷、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丙酮等发生泄漏后引起火灾、爆炸现场处理措施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易燃体或挖沟导流。尽快采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和防护措施,把火势消灭在萌芽状态。判断着火面积,并能占领现场上风和侧风阵地,继续进行控制火势、灭火。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火灾发生后,若有沸溢或者喷溅的危险时,应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一旦现场指挥发生危险征兆时应迅速作出准备的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看到或听到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同时拔打119请求救援。如果是贮槽、管道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控制到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尽快关闭进、出口阀门,如果阀门已损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用的木塞、盲板、抱箍等,先用灭火器将地上的流淌火焰扑灭,其次再扑灭泄漏口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如有扩大趋势,也应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拔打119请求救援。火灾扑灭后,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并保护好现场,接受事故调查。2固体危化品氯乙酸、邻甲酚、2,2偶氮二异丁腈、乙草胺、绿麦隆、三唑酮、2甲4氯周边发生火灾现场处理措施。救护人员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用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并迅速转移受火热的物资,特别是危险化学品,防止火灾扩大。3液碱、盐酸贮罐发生火灾现场处置措施。救护人员应穿防酸、碱工作服或消防服。液碱泄漏火灾用雾状水、砂土灭火。液酸泄漏火灾用雾状水、砂土、干粉灭火,也可用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323中毒处理措施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一般应设在事故地点的上风向开阔处;作好自身伤病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1若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2若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或生理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3若吸入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4若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5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6当人员发生烧伤、灼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用剪刀剪开衣服脱去,用流动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7氯气中毒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堵住或切断泄漏源等措施。合理通风,加速扩散。用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事故池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注意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确信受伤者所在环境是安全的,另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冲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时,要避免进一步受伤。324高处坠落处理措施高处作业过程中,发生坠落事故的可能随时存在,当施工现场发生人员从高处坠落事故时,现场抢救不可盲目,抢救人员实施伤员急救时,应先观察坠落线路。弄清事故发生原因,再立即进行抢救,避免抢救人员的二次伤害,应及时对伤员进行救护。抢救人员应首先观察伤员神志是否清醒,并察看伤员着地部位及伤势,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小心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当坠落地点不易进行救护而需转运伤员时,应采取正确的方法,绝对禁止使用一个人抬肩一个人抬腿的方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伤员如昏迷,但心跳和呼吸存在,应立即将伤员的头偏向一边,防止舌根后倒,影响呼吸。另外,还必须立即将伤员口中可能脱落的牙齿和积血清除,以免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对于无心跳和呼吸的伤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待伤员心跳和呼吸恢复后,将伤员平卧在硬木板上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如发现伤员耳朵、鼻孔出血,则有可能有脑颅损伤,这时千万不能用手帕、棉布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力增高和细菌感染。如伤员外伤出血,应立即用清洁布块压迫伤口止血,当压迫无效时,可用布带或橡皮带等在出血处的肢体身躯处捆扎上胶出血结扎在臂上L2处,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胆上1/3处。但应注意每隔2540MIN应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同时做好标记,注意上止血带时间和放松时间。伤员如腰部以下或下肢先着地,下肢有可能骨折,此时应将两下脓固定在一起,并应超过骨折的上下关节;上肢如骨折,应将上肢绷到胞前,并固定在躯干上。如果怀疑脊柱骨折,搬运时千万注意要保持身体平仲位,不能让身体扭曲,然后由3人同时将伤员平托起来即由一人托头及脊背,一人托臀部,一人托下肢,搬运时应力求平衡,防止骨折部位不稳定,加重伤情。如伤员腹部有开放性的伤口,应用清洁的布或毛巾等覆盖伤口,不可将脱出物还原,以免感染。如伤员呈复合伤状态,应将伤员置平仰卧位,使其保持呼吸道畅通,同时解开衣领扣。抢救伤员时,无论四种情况,都应该减少途中的颠簸,并且不得翻动伤员。325灼烫的处理措施1高温汽水烫伤判断烫伤情况,如受伤面积的大小,伤处是否疼痛,伤处的颜色。在伤处未发现红肿之前要脱下伤处周围的衣物和饰品。如果伤处很疼痛,说明这是轻度烫伤,可以用冷水浸洗半小时左右,不必包扎。如果皮肤呈灰或红褐色,应用干净布包住创面及时送往医院救治。严重烫伤的病人,在转运途中可能会出现休克或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2电弧灼伤电弧灼伤一般分为三度一度灼伤部位轻度变红,表皮受伤;二度皮肤大面积烫伤,烫伤部位出现水泡;三度肌肉组织深度灼伤,皮下组织坏死,皮肤烧焦。当皮肤严重灼伤时,必须先将其身上的衣服和鞋袜小心脱下,最好用剪刀一块块剪下。由于灼伤部位一般都很脏,容易化脓溃烂,长期不能治愈,因此救护人员的手不得接触伤者的灼伤部位,不得在灼伤部位涂抹油膏、油脂或其他护肤油。灼伤的皮肤表面必须包扎好,应在灼伤部位覆盖洁净的亚麻布。包扎时不得刺破水泡,也不得随便擦去粘在灼伤部位的烧焦衣服碎片,如需要除去,应使用锋利的剪刀剪下。现场紧急处置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3明火烧伤烧伤发生时,最好的救治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伤员自己浸入附近水池浸泡,防止烧伤面积进一步扩大。衣服着火时应立即脱去用水浇灭或就地躺下,滚压灭火。冬天身穿棉衣时有时明火熄灭,暗火仍然燃烧,衣服如有冒烟现象应立即脱下或剪去以免继续燃烧。切忌带火奔跑呼喊,免得因吸入烟火造成呼吸道烧伤。对重度烧伤病员,要立即进行止痛处置,以预防因剧痛引起休克。同时紧急送往有治疗条件的医院进行医治。4强酸碱灼伤强酸灼伤主要是由浓硫酸、盐酸、硝酸等引起,灼伤深度与酸的浓度、种类及接触时间有关。现场处理首先脱去被强酸类粘湿的衣物,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弱碱溶液如5小苏打液中和,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强碱烧伤主要有苛性钠、苛性钾、石灰等引起,强碱烧伤要比强酸对肌体组织的破坏性大,因其渗透性强,可以皂化脂肪组织,溶解组织蛋白,吸收大量细胞内水分,使烧伤逐渐加深,且疼痛较剧烈。现场处理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弱酸溶液如淡醋或5氯化氨溶液中和,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326机械伤害处理措施1、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一般伤口小的止血,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的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止血带止血,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脚上1/3处,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下半年工作方案2025年参考演讲稿
- 2025年宣扬部的个人工作方案
- 小学六年级主题班会教案2025年班会方案
- 2025年中学老师物理教学方案
- 2025年事业单位财务一月工作方案
- 酒店纺织知识培训课件
- 配电室电力知识培训课件
- XXXX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与信息化方案
- 文明礼仪规范培训教材
- 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5年初三复习质量监测(五)英语试题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江苏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科级试用期满工作总结(4篇)
- 历史-安徽省蚌埠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蚌埠二模)试题和答案
- 2025年从大模型、智能体到复杂AI应用系统的构建报告-以产业大脑为例-浙江大学(肖俊)
- 厂房电费收租合同范例
- 2024年南京市事业单位专项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笔试真题
- 2025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一模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 增资扩股方案模板
- 202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属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鹅产业绿色循环发展-深度研究
- “三新”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