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旅游风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旅游风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旅游风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旅游风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旅游风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名称XX绿茶公司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旅游风景区建设12项目主管部门主管部门XX县发展和改革局技术部门XX县茶叶局13建设单位XX县XX绿茶有限公司14项目建设地点XX县杨河镇的凤凰、大歇、黄池、孙家沟、土地坪、西玉、西营、杨河、拱桥、李嘴中雨、高家池村;城关镇的桥房村;柳树镇的严家沟、白杨村,总共涉及3镇15个村。15可研报告编制单位XX县茶叶局XX县茶叶技术指导站16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7项目法人代表18项目建设年限项目建设年限4年,即2011年9月2015年10月。19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引进无性系良种茶苗,新建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旅游风景区及园、林、路、渠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建成生态观光旅游示范茶园10000亩;购置节能环保型茶叶加工设备,建成年加工量300吨标准化、清洁化茶叶初制加工厂2处,新建集茶艺表演、品茶、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游客接待中心3处,使其具备年接待休闲观光游客15万人次的旅游规模。项目建成后,不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茶产品,还将为周边省、市、县区域的城乡居民提供休闲、观光的旅游场所,提高城乡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本项目建设期4年,5年后投产达效,亩产优质茶叶80公斤(其中名茶10公斤,优质茶30公斤,大宗茶40公斤),年生产优质茶叶80万公斤,按市场销售价每公斤2875元计,年均产值23000万元;并通过生态茶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拉动茶产品消费,每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直接增收7500万元,两项合计年均增收30500万元,地方财政税费增收1224万元,税后利润5586万元,并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使项目区5200余农户23000余人受益,依托本项目年人均增收6000元。110建设内容1101无性系良种生态观光茶园示范基地建设(1)示范茶园建设引进国家级无性系良种茶苗5000万株,在上述15个村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10000亩;(2)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园区主干道、茶园机耕道及步道1332公里;以及供电设施、茶园植保、农耕机具设施等。1102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在凤凰和土地坪村新建年产300吨的标准化、清洁化茶叶初制加工厂2处1103绿化美化区在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旅游风景区栽植银杏树和桂花树88000株,建造生态观光茶园及旅游风景区防护林,以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1103供、排水系统新建茶园抽提灌溉水井50处,铺设灌排管网渠道1332公里及喷灌设施,以解决生产生活用水。1103游客接待中心建集茶艺表演、品茶、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游客接待中心3处,建造风景区游客观光亭60座和购置观光电瓶车。111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投资估算XX县XX绿茶有限公司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旅游风景区项目建设总投资209131万元。其中直接固定资产投资189631万元,占总投资9068其它建设费及行息附加费1350万元,占总投资646企业流动资金600万元,占总投资286资金来源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209131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一县一产业”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435;银行贷款4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913;项目建设单位自筹139131万元,占总投资的6652。112项目编制依据11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1122国家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农办农200946号);1123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082012)的通知(陕政发20091号);1124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规划;1125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决定、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决定1126汉中市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1127陕西省XX县22万亩茶园现代茶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82012年(2008年6月);1128XX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茶产业突破发展的决定、XX县旅游总体规划;1129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茶树种苗标准GB117672003;11210汉中市地方标准汉中绿茶标准综合体(DB61/T37762006);11211中省市县相关政策和法规。114研究结论1XX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巴腹地汉中东部的汉江谷地,具有“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是我国北方茶区中最优良的茶叶适生地。截止2010年底,全县茶叶发展到224万亩,年产茶叶5513吨,实现现价产值6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6,对全县GDP贡献率为18,为振兴县域经济、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显著贡献。实施XX县XX绿茶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旅游风景区建设及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对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XX茶产业,打造“魅力茶乡、秦巴水城”中国著名茶乡品牌,对茶叶真正成为XX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具有战略意义。项目实施非常必要。2XX所处位置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建设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旅游风景区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充足的资源优势。因此,按照“生态游、休闲型、农家式”的旅游发展定位,整合旅游资源,依托县内独具特色的茶园风光、青山绿水、名胜古迹及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宗教文化,全力打造XX县XX绿茶公司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及旅游风景区,做强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为一体的“茶山行”茶园生态观光游品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茶园观光、旅游品牌,把XX建成汉中南线旅游的重要节点及区域性旅游目的地。XX的茶园观光旅游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3XX茶叶“汉中仙毫”品牌,已成为“国优省优名牌”,尤其是XX茶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XX茶叶的品牌优势是做大做强茶叶主导产业的基础优势。特别是每年举办的“茶文化节暨樱桃旅游节”已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茶事盛会之一,XX生产的“汉中仙毫”绿茶以其独特的品质享誉国内外。XX县先后被评为“中国著名茶乡”、“陕西省名优茶生产示范县”、“全国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并在西北地区首家获得“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4XX县茶叶局成立于1992年,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局。统管全县茶业发展。主要承担全县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宏观管理、茶产业科技开发、技术指导、产业信息服务及重大茶事活动的协调等。其下属单位XX县茶叶技术指导站,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8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6人,先后承担并完成了“陕西省提高茶园单产栽培技术研究”、“午子仙毫名茶研制”、“陕西省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研究”等二十余项省、市茶叶科研试验及推广项目,荣获省、市政府等科技进步奖14项,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生产栽培管理经验。本项目的建设具有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政策优势。5本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的确立,是从XX茶叶产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考虑的,符合“集中连片,版块推进”的原则,本着“超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思路,依托县内独特的茶园观光,开发“茶乡体验”、“茶园观光”、“茶艺活动”、“品茶”等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优势向茶叶优势的渗透,加快茶园观光景区和旅游专线建设,着立塑造XX旅游新形象,打造“茶乡之旅”茶园生态观光旅游品牌,把XX建成汉中南线旅游的重要节点及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最终实现旅游活县的目标。具有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的确立合理、可行。6项目在组织管理上,明确了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及其职责,既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有效实施和建设质量,又考虑了项目的长远运营,各项制度和措施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意义21项目背景茶叶原产于我国,伴随华夏五千年历程,被誉为国饮,以其独特的药理、保健功能深受世界人民的热爱。茶产业是中国农业的传统特色产业,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有19个省、市、自治区产茶,2010年全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95万公顷,茶产量145万吨,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种植面积和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茶叶出口3029万吨,出口金额705亿美元,仅次于肯尼亚,茶叶出口居世界第二。陕西是我国北方省份重要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基地。XX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巴腹地汉中东部的汉江谷地,具有“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XX茶叶种植始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供茶地,是我国北方茶区中最优良的茶叶适生地。改革开放以来,XX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茶叶作为兴县富民的重点主导产业来抓,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扩大基地规模,提升茶叶品质,扶持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使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224万亩,其中投产园面积134万亩,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2万余亩,茶叶总产量5513吨,实现销售产值6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6,对全县GDP贡献率18。全县已建成集茶叶生产、加工、营销、科研、文化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茶业体系,产业规模、产量、产值均居陕西省产茶县之首,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2000年以来连续七年成功举办“茶叶节”,开展以赛茶、品茶、茶艺、茶学、茶文化为主体的活动,吸引众多省内外客商来XX观光旅游,人气兴旺,极大地提高了XX茶叶知名度。每年一度的“茶叶节”已成为全县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XX乃至汉中特色旅游发展的金字招牌。XX县生态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独特,每年观光游览的游人数以万计,且呈持续增长态势。建设生态观光茶园旅游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构成之一。它是把茶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田园景观、茶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休闲、体验、健身、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通过系统规划,将茶业和旅游业“嫁接”,形成一种既有人文生态景观,又可提高茶业和旅游业的附加值的现代产业模式。这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2项目建设意义XX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茶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予以重点发展,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农办农200946号)和汉中市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园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组织编制了XX县22万亩茶园现代茶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82012年)和XX县茶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切实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提出建设XX县XX绿茶公司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及旅游风景区建设项目。实施本项目是实现XX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进一步落实XX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的近期发展将重点推出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峡口田园经济骆家坝“红色”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开发乡村体验、生态休闲、红色文化观光等三大旅游产品的详细规划。通过本项目充分利用XX生态资源优势,引进良种,扩大高产、优质、高效良种茶园,建设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及旅游风景区,走市场化道路,到2014年建成10000亩生态观光茶园及旅游风景区,建设年产300吨标准化清洁化加工厂2处,建成集茶艺表演、品茶、休闲旅游观光游客接待中心3处。通过建设高标准生态观光茶园和休闲娱乐设施,开发茶旅游项目,打造融采茶、制茶、品茶、购茶、餐饮、休闲为一体的茶园生态游精品景区,成为展示中国最美丽茶乡风采的重要窗口。形成规模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全力打造“魅力茶乡、秦巴水城”中国著名茶乡品牌,加快XX及XX茶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增加地方财政和茶农收入,实现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XX县观光茶业还刚刚起步,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只要合理规划、选定适当时机、适度开发,必将成为转变我县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新亮点。发展生态观光茶业为XX县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理念与新的发展空间,具有重大的意义。23项目建设的经验与存在问题231建设经验(1)政府重视,目标明确。1998年以来,XX县历届县委、政府都把茶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加以发展,明确提出了建设茶业经济强县奋斗目标,扭住茶业发展不放松,举全县之力,整合各类资金近亿元培植茶叶主导产业,并把茶叶基地建设列入各乡镇的主要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极大地激发了各乡镇发展茶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了茶业发展步伐,促使全县茶园面积以年均万亩以上的速度递增,茶叶产业发展已经步入了快车道。(2)注重龙头企业带动,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政策扶持。具体把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切实落实到茶叶产业发展中,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好水、电、路、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从企业登记注册、税收、产品商标注册和条码核发、土地使用、产品标准制定、项目申报、基地和产品质量认证、资金贷款等各方面给予全面优惠,促使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扩大生产。二是资金扶持。捆绑使用各项涉农资金,形成拼盘资金扶持茶叶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其完善基础设施、更新设备、拓展市场、开发新产品等。同时,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先后吸纳外资3亿元,发展并建成茶叶重点企业3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初制加工厂279个,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XX已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三是技术支持。组织县内技术骨干为企业进行主动服务,积极开展制茶技术培训,提高产品质量。(3)注重品牌建设,创造“名牌”效应。近年来XX县成功开发研制的“午子仙毫”名茶,多次获得“全国名茶”、“陕西省优质产品”、“国家绿色食品”等荣誉称号和部优、省优大奖20余项,被誉为“茶中皇后”,XX生产的“汉中仙毫”茶叶品牌已成为XX的金字招牌和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4)注重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XX县实施茶叶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不断充实扩大茶叶科技队伍,加强经营户的职业培训,推动茶叶企业积极进行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引进、推广和研发。先后组织推广实施实用技术与科研开发项目40余项,荣获省、市级科技进步(成果)14项。其中“午子仙毫”名茶研制1987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低产茶园改造”1991年获省农牧厅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茶树品种资源引进试验评价”1993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茶业中等专业学校1所,茶叶研究所3所,茶叶技术服务中心站5个。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入驻XX,增强了XX茶叶科技研发能力,生产科研教学实力显著提高,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5)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中国最美丽的茶乡”。成功举办了十届茶叶节、陕西省首届秦巴赛茶大会、汉中市四届赛茶大会和全国茶艺研讨会、陕西茶业研讨会等重要茶事活动,开展了以茶为主题,丰富多彩的诗歌、茶艺等文化活动,营造出讲茶话、跳茶舞、赏茶艺、品茶香、写茶文、游茶园的浓厚社会氛围,全力打造融采茶、制茶、品茶、购茶、餐饮、休闲为一体的茶园生态游精品景区,成为展示中国最美丽茶乡风采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推介宣传了XX,扩大了XX茶叶的知名度,提升了全县茶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和文化氛围。232存在问题当前,困扰XX茶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问题和困难(1)是品种混杂,良种化程度低。XX县茶叶栽植品种有群体品种类和无性系良种类,主栽优良品种10多个,绝大多数为实生种子直播建园,品种混杂。近年来提出打造万亩良种生态观光茶园,实现茶园良种化。本项目建设正是基于良种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而确立的。(2)是资金匮乏,投入不足。投入不足制约规模扩张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新技术、新成果难以引进和推广,茶产业规模效益尚未显现。本项目建设正是基于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实施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目标而确立的。(3)是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和茶叶市场放开后,茶叶生产和销售基本处于各自为阵的状态,为茶农、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好技术服务到位率很难保证;市场培育较为缓慢,茶叶品牌竞争力不强,茶叶标准化加工和清洁化生产滞后,特别是精、深加工和多样性开发不够;茶产业链延伸远未到位,特别是增值空间最大的二、三产业和茶园观光旅游业尚处起步阶段。(4)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技术服务科技支撑单位设施设备建设滞后,影响技术培训、推广以及技术人才引进。本项目建设正是基于完善创新科技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科技支撑、形成科技集成效益的目标而确立的。第三章产业市场分析31国内市场分析311种植与消费现状目前,我国有19个省、市、自治区产茶,2009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867万公顷,茶产量13444万吨,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种植面积和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目前,我国良种茶园比例只占到总面积的35,陕西省良种茶园不足总面积的5,XX县良种茶园不足总面积的1。XX县在“十二五”新建8万亩良种茶园的同时,对现有75万亩低产茶园实施改植换种,调整茶树品种结构,到2015年使XX县良种茶园面积达到141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60以上,同时辐射带动XX茶区良种茶园比例由目前3提高到30。在21世纪农业部对茶产业提出的新奋斗目标中,要求全国在2010年有30的茶园为无性系良种茶园,在2030年基本实现良种化。这就为加快良种繁育、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指明了推广方向和发展前景。近年来兴起的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就是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茶馆也成为茶叶消费和茶文化宣传的窗口,茶馆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带动了茶叶的消费,茶艺馆发展方兴未艾,对拉动茶叶消费、扩大市场显示出积极的意义。但根据人均计算,我国和印度的人均消费量还不足1公斤,而英国则为21公斤,俄罗斯大约126公斤。我国茶叶到2010年,茶叶面积195万公顷,产量将达到145万吨,产值超过620亿元。茶叶全行业总产值1320亿元(包括茶饮料、茶食品、茶叶的提取物等),茶馆、茶文化等与茶相关的第三产业产值达200亿元。312市场需求分析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茶叶产量145万吨,出口30万吨,内销达到100万吨以上;全国绿茶内需总量以933的幅度增长。国内茶树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有8个省,分别为浙江省、云南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和陕西省,上述八省的茶树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17。随着交叉科技的不断渗透,人们对茶叶的保健功能和广谱的医疗作用认识越来越深入,开发新型茶产品势在必行。加之,近几年来国家和各地陆续举办各类茶文化活动,普及茶叶知识,倡导文明之风,饮茶雅趣风靡全国各地,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陕西省不仅是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茶叶的消费大省。2010年全省茶园1345万亩,年产茶叶26万吨,年均消费茶叶约3万吨,缺口近1万吨,市场潜力很大。XX植茶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我国的古老茶区。近些年来,XX茶叶高品质的面纱逐步被国内外业界同仁揭开,引起广大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市场一直处于旺销态势,亟需扩大基地,拓宽市场,加快发展,以满足消费者需求。32国际市场分析321国际贸易状况据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茶叶出口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出口3025万吨;出口创汇7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仅次于肯尼亚,居世界第二2010年我国茶叶出口到120个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仍然是我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国,乌兹别克斯坦、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位居其后。去年对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的茶叶出口量同比均增加10以上,对欧盟呈恢复性增长。对摩洛哥出口下降126,对加纳下降18,对塞内加尔下降16,主要是因金融危机影响所致。另外,近几年,因受食品安全事件和原产地标注问题的影响,我国对日本茶叶出口量大幅下滑,同比下降166,出口额下降14。322国际市场需求预测茶叶是世界传统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可可、咖啡之一,全球约有30亿人爱好喝茶。多年来,各国政府通过茶叶有益于健康的各种宣传活动,使消费者对茶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需求量逐年呈增加趋势。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茶叶生产和消费最重要的两个国家,生产量占世界的53,但消费量只占世界的42,消费的绝对量比较大,但年人均消费量比较小印度人均07公斤,中国人均05公斤。这两个国家分别是红茶和绿茶第一大生产国,印度年产红茶91万吨,占世界的37,其中20用于出口;中国年产绿茶69万吨,占世界的78,其中30用于出口。因此,印度和中国,以及其他茶叶主产国,消费市场的潜力较大,只要采取有效的市场开拓策略,积极开发,全球茶业经济将会继续保持攀升势头。茶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天然饮料,消费量一直呈增长态势,全球茶叶的消费量一直以每年35的增幅递增,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天下”。33市场风险分析本规划除非遭遇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战争外,茶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基本没有市场风险。一是茶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绿色天然,具有止渴生津、强身健体的作用,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需要。XX茶叶生长环境优越,品质天然卓著,香高味浓耐冲泡,含锌富硒无污染,受到消费者青睐,在国内外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茶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增强了人们对茶叶非物质功效的认识,作为休闲饮料,可以缓解紧张的工作生活情绪,加强与人交流,涤躁导静,安定思绪,利于身心健康,成为人们的精神饮品;三是医药食品用途广泛,需求量越来越大。只要注意基地建设环境不受污染,加强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积极开发营销网络,市场可达到零风险。综上所述,XX乃至汉中、陕西茶区在“十二五”期间对优质绿色有机茶需求量十分巨大,人们对生态观光旅游也越来越青睐。而本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优质绿色有机茶80万公斤。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第四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11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在21世纪农业部对茶产业提出的新奋斗目标中,要求全国在2010年有30的茶园为无性系良种茶园,在2030年基本实现良种化。然而目前,全国平均良种茶园不足总面积的341,陕西良种茶园不足总面积的5,XX良种茶园不足总面积的1。这就为加快良种繁育、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指明了推广方向和发展前景。尽管XX县茶产业经过不懈的努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要长期稳定的走向富裕,还必须依托支柱产业作保障,加大茶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生态观光茶园示范基地建设和标准化茶叶加工场建设是必要和及时的,使其形成规模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412是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化建设的需要国家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农办农20094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082012)的通知(陕政发20091号)、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规划、汉中市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XX县22万亩茶园现代茶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82012年(2008年6月)中,均将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茶叶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园区、茶叶加工设施改造工程列为重点建设发展项目。XX县是陕西茶叶产业发展重点县,在XX县实施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和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不仅发展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资源优势明显,对周边县区和全省茶产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强劲。本项目的确立,旨在充分利用XX尤其是汉中茶区已筛选引进的国家级无性系良种,建立10000亩生态观光示范茶园,实施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辐射带动XX茶区良种茶园的产业化推广及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生态茶园良种名茶观光旅游”一体化产业模式,进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目标,具有政策和技术保障,该项目的确立,十分必要和可行。413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茶树良种是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物质基础,推广应用无性系良种是当今世界茶叶主产国茶树栽培的主体,也是新世纪实现我国茶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途径。生态观光茶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带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依托资源优势先后研制开发出了午子仙毫、午子翠柏、XX翠芽、陕西特炒等国优名茶和红茶、黑茶、乌龙茶以及茶食品、茶药品,初步建立了以XX为中心,以汉中、西安为重点,辐射西北地区,延伸东南沿海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络,部分产品出口到俄罗斯、法国、德国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生产基地、加工销售、科研教学较为健全的产业体系,茶叶综合实力处全省各产茶县区前列,为做大做强XX茶产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实力。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XX乃至陕西茶业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414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陕西茶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茶产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XX茶产业近几年之所以取得突破性发展,与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努力分不开。目前,全县共有茶叶科技人员近100人,分布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茶园管理、生产加工、市场营销、茶叶深加工和茶文化研究等诸多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但还存在管理机制不活、科技效力分散、科研手段落后、支撑力弱小等问题和困难。因此,在XX实施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建设,可促进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优化资源的配置,强化产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形成科技集成效应,服务茶农和企业,是提高XX茶叶市场竞争力的需要。415是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需要XX财力拮据,工业弱小,矿产不丰,传统农业举步维艰,唯一的优势是山、林、水和生态资源。要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着力点必须依托资源优势,把重点放在绿色品牌产业上。茶叶作为XX绿色植物的代表和优势特色产业,已成为彰显县域活力的符号,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农民增收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实施茶叶无性系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建设,加快茶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是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需要。42项目可行性分析421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良XX所处位置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1)资源丰富。全县已发展茶园面积224万亩。其中投产园面积134万亩,通过无公害食品基地和产品认证的茶园8万亩,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园32000亩。(2)自然条件优良。XX是汉水的发源地之一,茶园多立于巴山北麓海拔1000200M的缓坡上,构成“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的优质高香茶生产环境,同时还是我国少有锌硒富集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造就了XX茶叶长盛不衰的优异品质。422品牌优势明显XX茶叶“午子仙毫”品牌,已成为“国省名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1994年XX茶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997年被中国食品协会授予“中国著名茶乡”;1999年国家林业部授予XX“中国茶叶之乡;2005年XX县政府被国家授予“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XX茶叶具有很强的品牌优势,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基地县。423技术实力雄厚,生产管理经验丰富XX农业人才济济,茶叶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与实力名列全市产茶县区前茅,取得的科技成果丰硕,近些年来所开展的科研与推广项目较多,涉及茶产业的方方面面,门类较全。“秦巴茶艺”成为陕西省五大劳务品牌之一。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入驻XX,增强了XX县茶叶科技研发能力,生产科研教学实力显著提高。同时,XX县茶叶种茶历史悠久,群众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XX县实施茶叶示范基地建设,具有技术和生产管理上的优势。424政府重视,保障有力近年来,XX县围绕建设“茶叶经济强县”发展战略,加大基础环境规划和实施力度,茶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狠抓茶业工作,特别是22万亩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82012年)项目的实施,茶园面积从数量和质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已呈现出以茶叶为特色的专业化发展格局,无论是产量产值,还是面积稳居西北地区产茶县之首,正在向“建设全国茶业经济强县”的目标迈进,力争早日建成“中国最美丽的茶乡”。实施茶叶无性系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建设,具有优惠的政策扶持保障。425茶产业文化深厚,基础设施条件良好XX茶叶生产贸易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是西北地区茶叶的集散地。有着深厚的茶文化积淀,饮茶习俗浓厚,茶艺、茶文化极富秦巴风味,茶产业基础已具雏型。近年来,XX县紧紧把握绿色主题,以无公害、有机茶园为依托,开辟了茶园观光旅游线路,新发展茶园农家乐50余户,开发出品茶、观光、娱乐、健身等多种旅游项目。“十一五”以来,XX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相配套的交通网络。全县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西汉高速、十天高速主干线和G108、G316、G210三条国道为主的公路网络主骨架,为农业商品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电力供应充足,基本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求。第五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5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项目建设单位XX县XX绿茶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茶园种植、茶叶加工、茶叶研制开发、销售、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注册资本金1528万元,总资产2400万元。公司拥有有机茶生产加工厂一座,占地面积7147,年加工能力500吨,生态茶园4680亩,茶叶初制加工厂2座,茶叶精制加工厂一座。目前,公司已在XX、汉中、西安等大中城市设立XX绿茶销售部6处,同时在全国各地另有一批加盟商和代理商。公司生产的“XX牌汉中仙毫”、“XX牌汉中炒青绿茶”、“XX牌龙井茶”、“XX牌乌龙茶”五个系列品种,均以获得国家有机茶认证。特别是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研制开发的“XX牌龙井茶”、“XX牌乌龙茶”填补了陕西省不产龙井茶和乌龙茶空白。改写了XX茶区只制春茶而不制夏、秋茶的历史。“XX牌龙井茶”、“XX牌乌龙茶”在中国杨凌农高会上连续获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届“后稷特别奖”以及“消渴茶”分别获得汉中市科技成果奖;今年该企业又在XX县城南食品工业园区新征100亩土地,计划投资5600万元新建保健茶叶生产线。本项目是一项富民强县项目,能切实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万亩茶园建成不仅可成为我县生态茶园观光园重要线路,茶园鲜叶可实现机械化采摘,就近加工,公司统一回收精制,茶园夏秋茶由该公司在建的保健茶厂生产降血脂茶、降血压茶及消渴茶等系列保健茶,更好的服务市场。公司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管理队伍、技术队伍和市场营销队伍。自创立以来,坚持走“质量促效益、品牌带发展、产业带农户”发展模式,高标准建设万亩生态观光示范茶园基地,引进先进茶叶生产线和包装机械化生产线。生产的“XX牌”五大系列产品具有“纯绿色、全天然、高锌硒”和“色绿、香高、味醇”之特点,多次获省、市产品质量金奖,深受销售者青睐。公司生产的“XX牌”绿茶系列产品全面通过“有机茶”、“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公司立足长远发展,以发展生态旅游观光示范茶园为切入点,创新产品研发,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强力拓展绿茶销售网络,进一步示范带动广大茶农以做大做强XX茶产业为己任,该公司完全有能力承建本项目。52项目建设技术支撑单位研发能力本项目主要技术依托单位为XX县茶叶局、XX县茶叶技术指导站,项目区建设单位具有专业技术人员27人,自1992年茶叶局建立以来,集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经营性为一体,已陆续为本县茶业工程培育各类茶叶农民技术人才上千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高层次的知识和能力,能够承担本项目开发重任。同时在新技术引进与新产品研发中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科技支撑单位,该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专业配套、实力雄厚的国家级重点科研教学单位,拥有茶业方面高级研究人员,有专门从事茶叶良种育苗、选种、栽植、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专家教授,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将为项目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第六章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61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XX县杨河镇的凤凰村、大歇村、黄池村为中心,并辐射周围12个村。该项目区域属浅山丘陵区,土壤以黄褐土为主,土壤呈弱酸性,土层深厚,水肥丰足,有利于茶树栽培和生长,是XX县优质茶叶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62建设条件621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XX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市东部。东与安康市的石泉县、汉阴县接壤;西与城固县相邻,南接镇巴,北接洋县,西南与南郑县和四川省通江县相连。全县东西长945公里,南北宽645公里,地处东经10715至10815,北纬3232至3314之间。全县土地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中低山丘陵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和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具有“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生育和茶叶内含物质积累。无污染、近原始的生态环境为有机茶开发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开发潜力巨大。(2)气候条件XX茶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以上,最多可达1900。其中4月中旬至5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多雨时段,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年云雾几率比同纬度有记载地区高出2530,茶园多位于巴山北麓海拔1000200M的缓坡上,构成“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的优质高香茶生产环境。年10的有效积温3700以上,日平均气温1214,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基本特征是纬度偏北,但茶树越冬条件好;气候垂直分布差异大于水平分布;降水丰沛。(3)生态条件XX是汉水的发源地之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造就了XX茶叶长盛不衰的优异品质。一是森林覆盖率高达501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茶区空气、水、土壤未被污染,生态条件十分优越。2007年城区空气优良天为311天,优良率达到8521。据省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3年6月3日对我县峡口、高川、罗镇、沙河等茶区空气检测,结果表明SO2、NOX等指标均达到有机茶生产环境质量要求。XX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山青天蓝,风光迷人,这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南北分界线、江河分水岭,被公认为是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这里是东方宝石朱鹮的家乡,是汉江的源头,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保护地,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的“西北小江南”,“最适合人们生活、旅游、休息的天堂”。3、土壤条件XX茶区土壤主要为微酸性黄棕壤,占茶园面积95左右,黄褐土不到5,PH值4565,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腐殖质含量高,N、P、K三相比适中,自然肥力好。我县的高川、五里坝、两河口、堰口、罗镇、大河等大部分乡镇土壤中富含锌、硒、锰等微量元素,其中,锌含量35535PPM,硒060858PPM,锰4395PPM,通过茶树的吸收利用,所产茶叶对人体有很强的保健作用,是我国少有锌硒锰富集区。622基础设施条件XX位于陕西南部,地理位置处于我国版图中心地区,这块“栈阁北来联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曾演绎了多少英雄故事。如今,开放的XX更是车流如织,交通便捷。“十五”以来,XX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相配套的交通网络。铁路有XX发至北京、广州的列车,有成都经汉中至青岛、福州、上海的列车;航空有汉中至咸阳国际机场的航线。京昆高速西汉段已全线贯通,十天高速公路已开工建成。全县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西汉高速、十天高速主干线和G108、G316、G210三条国道为主的公路网络主骨架,为农业商品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电力供应充足,基本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求。623社会经济状况(1)行政区划及人口XX县域面积3240平方公里,辖18个镇267个村10个社区,1554个村民小组,121161户,总人口41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人口密度124人/KM2,人口密度地区差异明显,山区低、平坝高。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占总人口的8537;农村实有劳动力170250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居住有汉族和回、蒙、苗、壮、侗、白族等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067万人,占总人口的17,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县。(2)工农业生产情况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6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地方财政收入10061亿元,增长4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255亿元,增长565;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33亿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36万元,同比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3802元,比上年增加24。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38亿元,比上年增长66;第二产业9266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16271亿元,增长18。茶叶作为XX县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2010年总产值65亿元,仅茶叶一项贡献人均纯收入185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8。但是,全县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主要经济指标多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效益低下,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624茶叶品种与资源情况(1)品种XX现有茶树品种主要分为两大种类群体品种类主要是实生苗,即种子直播苗,有XX大河群体种、紫阳群体种、浙江群体种、湖南群体种和福建群体种。无性系良种类主要有龙井长叶、乌牛早、平阳特早、龙井43、翠峰等。A龙井长叶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除浙江外,已在安徽、河南、江苏等产茶区种植。适制绿茶,香高味醇,品质优良,亦是制作“西湖龙井”的上乘原料。适宜汉江流域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B乌牛早无性系省级良种,特早芽种。良芽能力强,发芽密度中等,芽叶肥壮,淡绿色、茸毛中等,新梢持嫩性强,产量高。抗性较强,含氨基酸42,茶多酚176,咖啡碱34,适应性广。C平阳特早无性系良种,发芽特早,芽叶绿色。节间较短,茸毛较多持嫩性强。不开花,含氨基酸48,茶多酚229,咖啡碱45,适应性广。D龙井43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特早生种。已在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14个产茶省、区种植。适制绿茶,制成的“西湖龙井”,外形扁平光直,色泽嫩绿,清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清绿。适宜在汉江流域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E翠峰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生,中叶。它由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经单株选育而成。已在浙江、安徽、湖北、江苏、江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的产茶区推广。所制绿茶,条索细紧,色泽绿润,白毫显露,香高味爽,是制名优绿茶毛峰的上等原料。适宜在汉江以南茶区的绿茶区推广种植。(2资源情况截止2010年底,全县已发展茶园面积224万亩。其中投产园面积134万亩,茶叶总产量5513吨,实现销售产值65亿元。8万亩茶园通过无公害食品基地和产品认证,无性系良种茶园2万余亩。全县18镇,有17个镇产茶,其中万亩以上的产茶镇10个,五千亩以上8个,种茶农户达5万余户,从事茶业生产人员约18万人。XX已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茶业基地县。(3无性系良种苗木繁育现状已投资500余万元在XX县城关、峡口、沙河、桑园等镇相对集中的建设良种繁育基地2500余亩。先后引进栽植的国家级茶树良种有龙井43、龙井长叶、平阳特早、乌牛早、早白尖、福鼎大白等9个优良品种,建立茶树良种母本园2000余亩;建立繁育苗圃500余亩,年出圃优良茶苗7500余万株,每年可提供新建15万亩良种茶园种苗。对实施本土育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本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25建设管理与技术条件(1建设管理本项目由XX县茶叶局建设管理,XX县XX绿茶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实施承建工作。项目建设期,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项目建成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运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模式,实现“茶园变车间、茶农变工人”产业化格局发展。(2)技术支撑该项目由XX县茶叶局作技术管理部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技术支撑单位。XX县茶叶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在育种栽培、土壤肥料、生物植保、生产加工、质量监测、技术推广等方面均有专业人员。长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生产实践,具有丰富的科研和生产经验。县内建有陕西省绿茶研究所、汉中市红茶研究所、XX县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教学基地和汉中市茶叶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有陕西省XX茶叶中等专业学校一所,有县茶叶技术推广工作站和乡镇中心站,茶叶综合科技实力处全省各产茶县区前列。长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技术合作,保持着密切联系,基本掌握国内外茶叶发展的动态信息,为茶叶无性系良种苗木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撑基础。626基础设施条件XX位于陕西南部,地理位置处于我国版图中心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十一五”以来,XX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相配套的交通网络。铁路有XX发至北京、广州的列车,有成都经汉中至青岛、福州、上海的列车;航空有汉中至咸阳国际机场的航线。京昆高速西汉段已全线贯通,十天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全县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西汉高速、十天高速主干线和G108、G316、G210三条国道为主的公路网络主骨架,为农业商品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电力供应充足,基本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求。第七章项目建设目标71指导思想该项目的编制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基地规模化、投入多元化、经营集约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以基地建设为核心,以科技支撑为动力,以市场为主体,按照“生态游、休闲型、农家式”茶旅结合的发展定位,依托县内独具特色的茶园风光、青山绿水、名胜古迹及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宗教文化,做强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为一体的“茶山行”茶园生态观光游品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茶园观光、旅游品牌,把XX建成汉中南线旅游的重要节点及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形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茶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XX牌汉中仙毫”品牌,提高茶叶产业化发展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72建设原则721坚持科技先导与标准化原则以科技为支撑,选用适生、适制的优良品种,实施规模化种植,良种化栽培,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722坚持茶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原则发展生态茶园要以高速路、国道沿线、旅游景点、新农村建设规划区为重点,与建设“生态游、休闲型、农家式”茶旅发展定位相结合,做强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为一体的“茶山行”茶园生态观光游品牌723坚持规模化与效益优先原则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板块推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力,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产值。724坚持基地连农户,市场带基地的原则实行土地流转方式,公司化运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管理模式,实现“茶园变车间、茶农变工人”的产业化格局,共同发展,形成基地服务于农户,立足于市场。73建设目标通过引进无性系良种茶苗,实施“园、林、路、渠、游”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建成万亩生态观光示范茶园及旅游风景区;购置节能环保型茶叶加工设备,建成年加工量300吨的标准化、清洁化茶叶加工厂2处以及集茶艺表演、品茶、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游客接待中心3座。项目建成后,不仅每年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茶产品80万公斤,还将为周边区域的城乡居民提供休闲、观光的旅游场所,每年可接待旅游观光游客20万人次,提高城乡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本项目建设期3年,5年投产达效,并通过生态茶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场所,从而拉动茶产品消费,每年直接新增产值22400万元,为地方新增税收1344万元。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