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课程2009年新高考方案确定二零零九传_第1页
浙江省新课程2009年新高考方案确定二零零九传_第2页
浙江省新课程2009年新高考方案确定二零零九传_第3页
浙江省新课程2009年新高考方案确定二零零九传_第4页
浙江省新课程2009年新高考方案确定二零零九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新课程2009年新高考方案确定2009年浙江省新课程高考怎么考这是一个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很关心的话题。谜底终于在昨天下午教育厅举行的全省视频会议上揭开。2009年浙江省新课程高考仍然分文科和理科,但与08年高考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高考科目与内容2009年的高考考试科目分三类。第一类是3小综合自选模块。其中的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每科150分;小综合指文科的政治、历史和地理,理科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分值与现行高考相同;自选模块指省教育厅供学生选修和选考的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共9门学科中选出6个模块,不分文科与理科。自选模块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80分,每个模块一道题,共18道题,考生在18道题中任意选做6道题,每道题10分。第二类考3(语、数、外)小综合,设置方式与现行高考相同。第三类指3(语、数、外)技术(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中任选一门),技术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技术和英语听力单独举行考试,全省统考。二、考试日期(1)6月7日和8日两天考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6月9日上午考自选模块(2)英语听力满分30分,考试在每年的3月和9月举行,考生可以多次参加考试,成绩两年内有效;08年9月将举行首次考试。(3)技术考试在每年的4月和10月举行,考生同样可以多次参加考试,首次考试在08年10月举行。三、考生报名与填报志愿考生可以兼报3小综合自选模块或3综合或3技术。届时将逐类逐批划线,逐类逐批填报志愿,高校对于采用哪条分数线有一定的自主权。四、录取依据除了高考成绩之外,学生平时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定将作为高校录取时重要的参考依据。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发表于教研处浏览次数330发表时间2008124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一)全科会考基础上分类测试、分层选拔第一层次招生院校、专业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工程高校等)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第三层为高职高专院校。考生自主选择报名和参加考试的相应类别,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二)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重要内容,高校录取新生时对学生的统考科目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成长记录)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三、考试科目与内容(一)考试科目1、文、理科类考试科目2、艺术、体育类考试科目(二)考试内容语文、数学、外语3门的考试内容各科目必修模块选修。其中数学分文、理科两种。英语听力测试单独安排,一年进行2次,具体考试时间、考试次数及记入高考的成绩由学生任选,考试成绩两年有效。综合考试内容文科为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必修模块选修的内容;理科为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的必修模块选修的内容。自选模块考试内容(仅限于报考第一层次的学生)选自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自主选修模块(IB)的内容。每个模块编制1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意选答6题,总分60分。四、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采用“写实性评价等第评价”的方式。全省统一标准,由中学在高中阶段学生成长记录、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组织实施,评价程序公开、透明,评价结果经公示后进入考生电子档案,在投档线上,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其中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四个方面除写实性评价外,还采用等第评价,分A、P、E三等。未参加新课改的学生和往届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按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办法实施。类别考试科目其他评价项目第一层次(重点本科)3(语数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综合素质评价第二层次(一般本科)3(语数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综合素质评价第三层次(专科及高职院校)3(语数外)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素质评价类别考试科目其他评价项目第一类(本科)3(语数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艺术专业/体育术科综合素质评价第二类(专科)3(语数外)艺术专业/体育术科综合素质评价五、各考试科目的分值、考试时间与日期(一)分值与时间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分钟)分值(分)语文150150数学120150英语(不含听力)120130英语听力2020外语外语其他语种(含听力)12015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300信息技术/通用技术90100自选模块(二)具体日期六、命题语文、数学(文科/理科)、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相应科目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IA)的范围。自选模块考试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相关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自主选修模块(IB)的范围。技术考试由学生在信息技术考试和通用技术考试中自主选择其一,考试一年进行2次,具体考试时间、考试次数及记入高考的成绩由学生任选,考试成绩两年有效。2009年浙江省新高考方案200802270553PM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从该方案看,高校招生的选拔模式,将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2009年高考将实施一类二类三类考试科目组一类(相当于一本)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二类(相当于二本、三本)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三类(相当于高职高专)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体艺类本科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艺术专业/体育术科。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专科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艺术专业/体育术科。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各考试科目的分值、考试时间与日期(一)分值与时间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分值语文150分钟150分数学120分钟150分英语(不含听力)120分钟130分英语听力20分钟20分其他语种(含听力)120分钟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分钟300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90分钟100分自选模块90分钟60分(二)具体日期高考时间是每年的6月7日和8日。7日上午语文,下午数学,8日上午综合,下午外语。每年3月和9月为英语听力考试;每年4月和10月进行技术考试。命题语文、数学(文科/理科)、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相应科目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IA)的范围。自选模块考试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相关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自主选修模块(IB)的范围。自选模块考试内容将在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9门学科的18个自主选修模块(IB)的内容中,每个模块编制1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意选答4道题。技术考试由学生在信息技术考试和通用技术考试中自主选择其一,考试一年进行2次,具体的考试时间、考试次数及记入高考的成绩由学生任选,考试成绩两年有效。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高中生物与化学教师需要弄清楚以下以点1、理综的考试范围化学必修考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必选修5)选修IA(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生物必修必修1、必修2、必修3选修IA(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32、选修IB中化学生物的考试范围(9门学科18个模块,18任选6)化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2个模块生物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技术实践3、在高三阶段,学生实施校内选课时,文科理科学生在选修IB的模块学习选择上,可能会出现交叉。新课程来了,高考必须得改杭七中校长楼平说,新课程的推行使得高考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的标志之一就是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而此前我们100个学生、1000个学生,高考只有两个选择,文科或理科。”在新课程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已经上高二了,这使得高考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回到如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上。”而此前,浙江已在高中增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用技术课程等。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于2004年率先在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进行实验,2007年,4省区也率先实施了高考改革,新高考方案各不相同。其次,高考的另一目的仍然是为一个老生重谈的问题减负。通过选择性的课程、选择性的考试,让学生减轻负担。核心课程不变,要求高低各不同目前浙江省的高考实行“3X”的模式,“X”指文科小综合或理科小综合。据杭四中副校长王建民预计,新高考核心课程应该不会变,高中主课程总共只有这些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在这些课程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肯定是必考的。参考在已经实行新高考的几个省区,广东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方案,“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任选一科;山东实行“3X1”方案,“X”指文科综合含政史地或理科综合含物化生,“1”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海南实行“33基础会考”方案,宁夏实行“3文综理综”方案。这其中第一个“3”都是指语文、数学、外语。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中,共有三个录取依据一是所有考生都考语文、数学、外语。二是学生进行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应用技术这七门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三是要看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不过录取中占主导作用的还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的高考成绩。浙江将实行什么方案据王校长透露,“选择权”是高考改革的主方向,这也正是新课改的精神。浙江可能实行“模块式”的方案,读一本、二本、高职等不同大专院校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不同的模块学习,另外,在具体课程上,学生可能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对学校教学秩序是个大考验然而“自主”与“自由”仅一线之隔。不少校长忧虑,“自主选择”对学校传统的教学秩序是一大挑战。楼平担心,在自主选择权指导下的新高考必然会增加学生自主选课权,到时候一些普通中学的师资、教室很可能跟不上,无力开设全部选修课程。学军中学校长马里松说“如果新高考设置的自选科目很多,未必每个中学都能全部开全,那么究竟选择开设哪几门课程”在率先于浙江实行新高考的某地区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该地区实行3X模式,有的学校为走捷径,从高一开始就指定某些学生必须学哪个“X”,增强应试性。不料当年化学考试特别难,生物考试很容易,在同样的总分下,选化学的学生家长就认为不公平。有校长顾虑如果新高考选择减少考试科目的方式,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的选择尽量符合新高考的初衷“比如有些地区减少高考考试科目,可最后也并没有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因为很多考生都选自己学得比较好的科目,使有些科目考试人数相对集中,并且形成硬碰硬的局面,从而使竞争更加激烈,考生的心理压力也更大。”王建民甚至担心,高校的招生也可能会对高中生的选课造成影响。“比如领军的高校在录取学生时如果明显地偏向某几门课程,那就很可能在下一年的高中选课中造成一窝蜂的局面。”这些都是需要应对的问题。据悉,目前杭城各大高中正密切关注高考新方案的动向。学生选课高中新课程的关键(等篇)发布时间20071218阅读次数637编者按学生选课是高中新课改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一个难点和突破口。近日召开的省知名重点中学校长峰会上,校长们也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此。在2009年新高考方案尚未出台的背景下,如何设置选修课程,如何指导学生选课,如何设立学生选课的若干配套制度,选课在具体的实践中又遇上了哪些困扰,校长和专家们亮出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版从中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以飨读者。学生选课高中新课程的关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刘宝剑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旨和核心价值就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新课程在结构设计上,为课程的选择打下了基础。如模块化课程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原有的课程内容组织的线性梯状序列,使课程内容得以用多开端、多系列、多层级的方式进行组织,学生在选课中可以有不同的模块联结和专业发展;模块化(专题化、系列化)的课程结构中,每一模块都有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展开的课程内容是综合化的,不同模块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模块的设置有利于各地根据现代学科发展和当地社会发展需求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新课程在制度建设上,为课程的选择性提供了保障。在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建立起了教材选用制度基于对某模块同一课程标准的不同诠释,不同教学定位、不同体系结构、不同选材组织、不同版式的教科书呈多样化趋势,除思想政治学科外,大部分学科现有教科书的品种在3种以上,其中语、数、外学科的教科书分别达6种之多,教材选用制度促进了规范、科学、合理而有个性地选用教材。在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建立了选修制度课程方案提供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数比例约为23,选修模块占多数;在80多个选修模块中,学生至少需修习的模块数只有10多个,所以选择的余地很大。为了保证选课制度的实施,还建立了学分管理制度,对学生各领域模块修习情况以学分认定的方式予以评估和管理,使得对学业的管理突破了学科科目的限制,而以学生个性化的课程修习为基础。新课程在实施组织上,为课程的选择性创新了策略。为了有效地组织起学生选课,学校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可采取“学时分学段、选修勤走班、每生有导师”等教学管理办法,以保证选课中课时安排、教学设施安排、教师指导、学生管理等教学环节的有序落实。学校建立学生选课指导机构,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这些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很少见的实施策略在高中新课程实验区已有了很有价值的实践。(二)根据省教育厅“积极、稳妥、创新、务实”地推进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精神,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中,针对普通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省提出“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合理设置选修课程,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新课程实验目标。其中“合理设置选修课程”就是将选课作了规划,创造性地把选修学分分解为选修A、选修B和选修C三部分选修A是列入高考命题范围模块所对应的学分;选修B是全省学校统一开设供学生选择的模块所对应的学分,学生至少应获得12个选修B学分;选修C是由各学校视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的模块所对应的学分。这样既保证了在一定程度上学生选课的要求,也减少了现阶段因大规模选课引起教学秩序混乱和教学资源不配套等困难。在组织实施选修A和选修B课程中,我省要求建立校内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制度,要指导学生在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按毕业选修要求或继续向人文方向、理工方向、体育艺术方向、技术方向深造的要求自主选择修习课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研究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新型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形式,保持正常、规范的教学秩序,初步建立起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应切实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并将指导学生选课与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责任感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可将德育导师制度与选课指导制度结合起来,使每位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都有相对固定的“导师”,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宣传,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三)对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的工作要求可概括如下1制订学校的课程方案。普通高中学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必须依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校的课程方案,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确保学生学习任务的全面完成。2成立选课指导委员会。学生选课指导委员会主要由校级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科负责人等组成,负责全校学生选课指导工作的领导、规划、组织和协调等工作。选课指导委员会下设各学科选课指导小组,主要由各学科任课教师组成,具体负责学科的选课指导工作。3建立选课机制。普通高中学校应根据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选课机制。选课机制包括制订学生选课的课程清单、建立导师制和选课规程等。学科选课指导小组根据学校课程方案,讨论本学科所能开设的模块课程数、能接纳的学生数及对场地设施的要求等,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报选课指导委员会。选课指导委员会对各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形成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清单。逐步建立健全学生导师制。普通高中学校应为每位学生指派一位保持长期联系的导师。导师的职责是为学生提供选课方面的指导,合理分配学分,制订课程修习计划,并在学习遇到问题时提供必要的咨询与帮助。制订选课规程和方法。普通高中学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制订明确和清晰的选课操作规程和方法,包括选课的流程、时间规定、确认方式等,确保选课工作有序进行。4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本校课程方案和选课机制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该手册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课程政策、选课的目的、供选课程的简介、选课的规程和方法以及与选课相关的表格等。5实施选课指导。(1)在每年高一新生入学前,向每一位学生发放学生选课指导手册,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和家长学习,了解学校课程计划和课程设置情况,明确选课要求和方法。(2)由班主任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自己的人生规划、兴趣和发展潜能,合理地选择课程,填报个人选课计划。(3)学校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并依据学生选课结果进行调整,或者调整课程编排方案,或者指导部分学生重新选课。最后选课结果要由学生和家长(监护人)签名,学校存档。(4)学校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组织行政班和教学班,确定各班和各科的学期课程表,安排教师、教室和教学设施,并向学生公布。(5)学生根据学校公布的课程表,制订个人的课程表,并按照学校安排的时间、地点,在相应的教学班进行学习。(6)原则上学生按学年选择课程,按学期进行必要的调整。学校应在每学期末向学生和家长公布课程设置变更情况,以方便学生及时调整修习计划。在组织选课时,应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的问题1选课指导应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有利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2应十分明确选课的主体是学生,选课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学校教师、家长或监护人、高年级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选课提供指导和咨询,但不能包办代替,特别是学校不能搞“一刀切”。3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制订学校的课程方案,同时要综合考虑学校师资状况、课程资源、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等因素,制订合理可行选课规划。在高中三年内,学校要统筹安排好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的选课工作,尤其要保证高三下学期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在高一下学期末,学校应重点做好选修A的选课工作;在高二上学期末,学校应重点做好选修B的选课工作。4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选课指导应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兼顾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课程修习的需求。有条件的学校可试行选课试听制,为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选择研修课程的机会。5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有效解决选课、排课、编班中的操作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应依托校园网、开发选课软件和数字化的课程管理与评价系统,为学生的选课提供帮助,汇总学生选课情况,进行课程编排,并为师生和家长提供查询和互动的平台。探究新课程的三种教学机制杭州高级中学校长缪水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探讨新课程的三种教学机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一、基础学科必修课程的分层教学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一件易事。新课程大多学科课程目标极高,这些目标在以往高中各科教学课程目标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文科的学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创生、师生互动,高度重视学生的文化视野及素养积淀,而理科的教学以思维培养为中心,以展示问题背景提出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守住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肯定不行。各科教学在坚持“起点适度、强化能力、分层辅导、即时反馈”的教学策略基础上,不仅讲问题、讲过程、讲方法、还要讲背景、讲运用、讲文化,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乐于表达,真正创建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在学科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贯彻分层教学的理念,各科教学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成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三个转变变知识讲授为知识建构、变教案执行为学程设计、变课堂操练为主动探究,都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四个“度”即教学组织的和谐度、教学设计的达成度、教学过程的参与度、课程资源的新颖度。二、基础学科拓展探究活动的分组教学探究活动分两个方面第一,学科内的拓展探究学习。我校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结合各学科特点、教学进度,指导学生开展组织课题拓展探究活动,小组开展研究。第二,综合课题拓展探究学习。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课题探究活动。拓展探究课程必须显示下列特点学生拓展探究学习课题生成源于课堂、源于生活。拓展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下,确定研究问题,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延展课堂教学的内容,纵深学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拓展探究学习过程的自主探究性。探究活动学习过程是开放的,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媒体,走访社会有关部门、单位,采访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等多种途径学习;学习结论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各年级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设计、自主探究,从历史文化、城市交通、生活环境、学习休闲等各方面进行探究,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探究学习活动实施具有规范性。学校为让拓展探究学习活动课程化,形成了“设计选择课题题目课题方案设计课题实施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评价”的流程探究学习操作规范。三、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分类教学2006学年,我校已在下列几个课程中尝试(1)社团课程实行学生网上选课、走班上课。杭高学生社团活动有着良好的基础,2006年学校将社团课程纳入必修课,全校30个社团,全年级所有学生采取网上选课,走班上课进行学习。(2)体育课实行“大班专项小课”制,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3)高一年级尝试通用技术课“两年完成、分班上课”的教学机制。(4)开设“杭高讲坛”,学生自主参加听课。基础学科选修课B课程18个模块的选修,学校将认真根据下列原则进行探究第一,高考的考试要求;第二,学生学习的兴趣特长;第三,学校的教学资源;第四,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将按下列步骤稳妥实施第一,在高二学生中实行普遍的选课意向调查;第二,学校根据上述原则指定关于学科B选修的方案;第三,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研讨,探讨学科B模块选修课程教学的最佳方案。坚定信念准确定位扎实推进宁波中学校长李永培高中段课程改革进入第二个年头,学校面临的课改推进和高考评价的压力进一步显化。这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教育运行和资源配置都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学校应该如何应对是消极跟进、还是积极突破这些应该引起校长和教师们的认真思考和把握。在课程改革带来的教育格局演进,教育市场重组的背景下,新一轮竞争又充实了新的内容,机遇和挑战并存,学校的教学组织、管理运行、内涵蕴育、综合竞争力提升等都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个全新的课题。对于处在课程改革第一线的普通高中,我认为必须坚定信念、准确定位、形成扎实有效的课改推进策略。首先是坚定信念。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今天,课程改革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而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也就是说,坚定信念就是要树立坚定的课程改革信念。其次是准确定位。准确定位就是要切实理解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新课程改革还处于从教育现实走向素质教育理想的初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困难要面临,有很多问题需要突破和解决。就目前来讲,虽然理想的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尚未形成,但粗放的、苦行僧式的质量提升模式正在被掘弃,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带着社会进步烙印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质量观正在形成。所以,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准确定位、巩固成果,在以校为本的课程设计上下功夫、在管理模式改革上下功夫、在评价策略改革上下功夫。努力形成具有校本特色、体现课改核心追求的学校运行新格局。再次,当前需要真正落到实处的是学校课改如何扎实、有效推进的问题。校长要立足学校发展的实际、发挥学校管理的主体意识,提出学校层面切实有效的推进策略和指导性意见,让每一位课改的参与者明确课改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要求,在整体上形成课程改革的全方位的推动力。具体地说,在课程改革推进中,要突出“学科教学”重点,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抓好学科教学主渠道;要突破“研究性学习”的难点,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管理和评价机制,“精品引领、团队推进”;要发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原有优势,促进活动内容的课程化管理;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着力提升校长、教师的学校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培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土壤。在此基础上,校长还必须十分关注校内“教育资源(包括师资、设施)的整合”,形成新课程意义下的优化配置,为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选修课开设及学生走班提供有效的空间,为课改顺利推进提供校内资源保障。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金华第一中学校长高亚军学校课程领导力是指学校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层在率领教师进行课程改革、课程建设、课程实施中所体现的组织、决策、指导、协调的能力。以往学校领导主要指学校的行政领导,其中的教学管理也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就是编排全校的课表和各班级的课表,根据订书单征订课本和教辅资料,分发课本和教辅资料,临时性的个别课务调整,组织考试,统计成绩,学籍管理等。这些工作程式固定,做法统一,在新课程背景下,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第一,新课程体系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制订课程标准,教材是多版本多样化的,需学校选用教材。不同的学科,即使是同一学科,不同的模块,教材的版本也未必用同一出版社的,可以有很多的选择性。而且,有能力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需要,对国家课程的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编制对应的作业本。而对校本课程,更要求学校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力。第二,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制订周密的课程计划。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学生选课需要,还要结合学校师资的实际,这绝不是过去排一张课表那么简单的事。第三,模块化、选课制、走班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个动态的教学组织过程,需要进行人员、场地、教学资源的动态管理,合理调配,科学协调。第四,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通用技术等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广泛协调。这是一项牵涉面广、难度比较大的系统工程。第五,多维度学业评价、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学分制管理等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工作要求高也是显而易见的。第六,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之一是教师。我国目前的师资培养与新课程要求不配套,专业设置单一,教师一般只能面对所学专业的教学工作,其它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新课程提出了对教师专业培养,促进专业发展的要求。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目前学校缺少的就是课程领导力,因此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是实施新课程的当务之急。一、确立正确的价值思想价值思想引领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团队对新课程的领导首先是价值思想的领导。学校以什么为中心,以什么为重,以什么为主,这些价值判断直接决定了这个学校对实施新课程的发展走向。价值思想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思想的偏离、混乱和崩溃,就是学校文化的缺失,那样的学校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知,新课程的实施首先应该关注课程改革的价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二、重新设计构建新课程“组织架构”从新课程实际出发,我们将新课程组织机构与原行政组织机构进行了整合。新课程领导小组下设课程部、教学部、综合实践部和研训部。在其之下设立若干学科组、专门工作小组和教学团队等,让相关成员能够“分享”权力与“分担”责任。它们的职能分别是课程部的职能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研究。把握课程标准,选择适合本校的教材,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对国家课程的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编制配套的作业;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制订校本课程规划,对每一个校本课程制订课程标准,挖掘课程资源,创造校本课程的开设条件;对通用技术课程进行规划,创设课程的开设条件。教学部的职能是制订学校的课程计划及开课方案;协调选修课的师资、课务、场地及设备使用;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开展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教师授业评价和专业水平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进行学分管理;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等。综合实践部的职能是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及活动方案;对教师的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社团活动进行指导、组织、管理和评价;负责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的工作。研训部的职能是制订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和计划,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培训和专业培训;组织开展新课程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强化新课程意识,掌握新课程方法,提高新课程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学校课程领导的有效策略校长的课程思想直接影响和作用于教师,决定学校对实施新课程的把握和行动指向,决定教师的教学效能。因此,校长必须树立正确的课程价值思想,形成清晰完整的实施新课程的思想体系,提升课程专业素养。校长在新课程实施的不同情境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1当课程问题的解决需要高度专业知识,而成员的专业经验还不足时,校长就必须扮演“指导者”;2在课程发展中遇到冲突,成员企盼领导者立即加以解决时,校长就必须扮演“协调者”;3当成员不熟悉课程改革途径时,校长即扮演“引导者”;4若成员已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时,校长则扮演“服务者”;5若学校目标、规划、士气、沟通、资源利用处于协调,且成员积极投入专业成长时,校长则扮演“促进者”。学校的课程领导力最终要在课程实施的规划、方案、计划、制度和执行力层面上得到体现。科学合理、协调高效的规划、方案、计划和制度的制订显得十分重要,而执行力同样是领导力的具体表现,对新课程的实施也非常重要。没有好的执行力,新课程改革只能空转;没有好的执行力,新课程改革的愿景永远无法实现。执行力除了校长权力影响,制度作用外还依赖学校文化。新课程文化本身就属于新课程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课程领导力的重要因素。一位课改老专家谈新课改作者茅卫东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2007829点击数1233更新时间20071013222552编者按从2001年9月1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率先开始第八次课程教材改革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6年。6年来,新课改大步迈进,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包括许多一线教师对新课改的看法和意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原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主任游铭钧。课改要循序渐进,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教师报一直有人说新课改不适合中国国情,同时也有人批评这种看法,认为“认识本国的国情不能跟国际发展的现状割裂开来,也不能跟时代发展的特征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国情是愚不可及。”您对此怎么看游铭钧中国的课程教材改革历史也不算短了,从废科举、兴学堂以后,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了。虽然开始还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实我们基本上走的是全盘西化的道路,中小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教材,全是西方的,我们仅仅编写了语文等少数文科教材。中国过去也有自己的课程,比如“四书五经”,“十三经”,但后来因为内容固定不变,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科举制的原因,越来越僵化了。现在的课程制度都是从西方学来的,上个世纪20年代搬日本,30年代搬英美,解放后搬前苏联。60年代我国编写出中小学十二年制的全套教材,这套教材的理科内容是以前苏联教材为基础的。80年代初才在邓小平同志亲自指导下,编写出我国自己的小学五年、中学五年的全套教材。西方的东西我们的确应该好好学,但一定要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课程教材改革搞了一个世纪,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如何使具有西方文明特点的课程制度中国化的问题。符合中国国情是课程教材改革一个长期的任务。现在有的人太急了。改革最大的忌讳就是急躁冒进。我主张,第一,教改进度不能太急,要循序渐进;第二,开始时,面不要太大,要由点到面。教育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各种教育见解很多。外国的东西,千万不能看到好的就照搬进来。教改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必须符合中国的教育实际,必须符合学校教师的现状,必须符合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好,教师教得好。中国教师报哪些地方让您觉得过于急躁,能举几个例子吗游铭钧像语文教材,学西方的东西就太多。从“五四”那时候开始,就一直有人想消灭汉字,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上个世纪50年代曾明确提出,语言文字改革要走拼音化道路。去年,我和邵宗杰同志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呼吁让我们的孩子先学汉字再学拼音,有人就写文章批评我们。观点有分歧是正常的,但那文章的语言就和“文革”差不多。其实,孩子初认汉字,是模糊识记,不分析字的结构,就像我们看图画一样,与认识拼音文字的过程不一样。很多人以为汉字难认,其实对小孩子来说,认识汉字比认拼音文字容易,这已经被很多孩子的实践所证实。但如果孩子先学拼音,再学汉字,效果就差了。我做过大量的调查,这种做法弄得孩子刚上学就厌学。现在有些幼儿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先学汉字后学拼音,但受到来自上面的压力很大。除了想用拼音文字代替汉字以外,还把拼音文字的语言理论也搬来了,过分地强调语法、修辞、逻辑,把我国两千多年语文教学成功的经验和方法都丢掉了。这是语文教学时间长、效率低、负担重的重要原因。再说教学法。现在大家都很推崇研究法,其实孔夫子的启发式,我看是最好的,他把教与学两者之间的作用阐述得最深刻。多年来,我国很多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把历史上和现实中成功的经验好好总结一下,不要一搬就是外国的,否定了自己。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我不主张只推广一种教学方法。教有规律,但教无定法嘛。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因人、因环境、因时间、因教学内容不同而不同。我不认为研究法是唯一的正确的教学方法,不能什么东西都用研究式学习。在教学中,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收获,就是好的教学方法。讲述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小的成本完成教学目标,合理使用,也是很好的啊。不要什么东西都用研究法。教材编写要有时代感,不必过于强调逻辑性、系统性中国教师报“一纲多本”提出后,很多省市都在编写教材,一些条件不错的学校也在积极编写校本教材。您是课程教材改革的老专家了,您认为教材编写应该坚持哪些原则游铭钧过去我们都是使用人教社的统编教材,但一套教材不适应改革开放以后的形势。因此,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要有多样性。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纲多本”。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基本要求,这个前提是不能丢的,尤其是文科教材。编写教材,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有时代性,必须面向现代化编写教材;在加强“双基”的前提下,要有实用性;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有自主选择性,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学习;在基本要求统一的前提下要有地方性。尤其应强调以学生为本,就是编写教材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可读性强,趣味性强,不能过于强调教材的逻辑性,系统性。中国教师报这一点能否更具体阐释一下,从个人的学习经验来说,逻辑性、系统性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以前经常有一个比方,散的珠子如果能用一根线串起来,那就成了美丽的项链。这根线,不就是把握教材的逻辑,让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吗游铭钧在人类历史上,发现和掌握各门学科的理论知识,不是按照这门学科体系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完成的,而是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了各种猜想和假设,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证明这种猜想和假设符合实际,才成为这门学科理论。当这些理论知识积累多了,人们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整理,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才形成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有了逻辑性和系统性。如你所说,把这些散的珠子,用一根线串起来,成了美丽的项链。这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人们掌握这门学科理论。但这门学科体系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不一定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学科体系作为教材体系。编写教材不能以学科体系为中心,而应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中心,将学生认知规律与学科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教改的成功需要配套制度的改革中国教师报采访您之前,我们与一些教师作了沟通。有教师说,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没有变化,而是比以前更应试化。课改依然停留在理念层面,停留在口头上、文字里。还有教师说,课改理念与教育现实的严重冲突加深了一批教育理想主义者更深的心理矛盾。您个人觉得课改的成效如何游铭钧从我个人得到的各种信息来看,这些说法不无道理,应试教育可能搞得比以前更甚。应试教育使很多优秀人才被扼杀、被埋没了,因为我们是用一个标准件为模版来塑造人。培养不出出类拔萃的人物,这是我们教育很明显的问题。但我们也应该辩证地、公正地看问题。基础教育成就巨大,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扎实。我曾参加过一些国际教育会议,一些外国专家说中国劳动力素质是不错的。这些城乡劳动力,大多是中小学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很快地掌握了各种科学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因此,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是基础教育。我们还要看到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人的成长基础在中小学的12年,这是最关键的时期,而我们的基础教育总的来说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所以我们要改革,但改革也不要丢了自己的优势。中国教师报现在一线教师对新课改的意见反映出哪些问题游铭钧这应该是课改的配套制度改革的问题。课改需要有两个配套的制度改革,一个是学制改革,一个是考试制度的改革。没有这两个配套制度改革,只有课程教材改革是不行的。目前基础教育有三套学制,六三制,五四制,九年一贯制。现在中央加强了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为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这样就为实行九年一贯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认为以后逐渐统一为九年一贯制好。教材编写、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不要再分小学和初中两段了。小学和初中的教材衔接就一直存在问题。这是从教学角度来考虑的。从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发展这方面来看,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最适宜孩子的发展。因为孩子在015岁之间是发展的最关键时期,不应该割裂。小学管理比较细,孩子也比较听话。孩子小学毕业时,正好进入了青春期,一下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初中教师又对新进校的孩子缺少了解,容易出问题。所以你去看,学生在小学时一般都没什么问题,可是一旦到了初中,问题就多了,乱班乱校,往往在初中。另外,现在的初中校存在差距。学生如果升到一个较差的学校,自尊心和自信心便受到打击。如果进校后不能及时得到教育和鼓励,往往便破罐破摔,从此消沉下去。所以,把小学和初中打通,将教育教学、思想品德都统一起来,对一代人成长很有好处。现在的取消小升初考试,就近入学,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中国教师报考试制度的改革呢游铭钧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从“统”字上开刀,逐步向深处发展,形成多类型、多级别、多模式的考试方法。现在很多省份自行命题,有多种高考模式,有的重点大学开始尝试自主招生。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培养的人才不同,应该有不同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学生也应该有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才能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及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但现在还没有这种选择性,还是按照一个模式考。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全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