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安居区白马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遂宁市安居区白马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遂宁市安居区白马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遂宁市安居区白马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遂宁市安居区白马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金土地工程遂宁市安居区白马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日期二八年三月十二日项目名称遂宁市安居区白马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单位遂宁市安居区柔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韩阳项目申报单位遂宁市国土资源局安居区分局项目承办单位遂宁市聚安土地开发整理有限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主编人员韩阳遂宁市安居区柔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旷绍恩遂宁市国土资源局安居区分局经济师龙映霞遂宁市安居区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宋海军遂宁市聚安土地开发整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李爱民遂宁市金城土地估价事务所土地估价师杨智遂宁市国土资源局安居区分局土地估价师目录概论4项目业主5建设的必要性和报告编制依据5项目概况8项目区概况9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21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和规模24土地调整方案选择26项目组织实施与建设工期29投资估算、资金来源、贷款偿还与风险性评估33效益分析37结论与建议39第一章概论遂宁市安居区是2003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新建立的县级行政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与安岳、潼南、乐至、大英县接壤,幅员面积12582平方公里,共辖21个乡镇,22个居委会,14个居民小组,2006年总人口8247万人。耕地6871万亩,人口密度655人/平方公里。全区国内生产总值4292亿元,比2005年增长14。粮食总产量424万吨,地方财政收入4296万元,比2005年增长685。安居区是财政贫区、人口大区和农业大区,也是全省重要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建区以后,安居区人民把发展新城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区工作重点,通过近四年的持之以恒的跨越式建设,新城区现代生态园林的架构初步显现,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较大,将成为成都重庆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安居区的发展受到了建设用地严重不足的影响。为此,安居区委、区政府把加快土地开发整理进程作为新增耕地、增加土地占补指标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重要举措,一抓到底。安居区国土资源分局和遂宁市安居区柔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把土地整理增加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作为工作的重点,重点抓。通过不懈地努力,于近期争取到省补助投资的遂宁市安居区白马土地整理项目。为了尽快提前实施该项目,增加耕地指标,以争取报批建设用地的主动权,经区政府研究在省投入未到之前,由遂宁市安居区柔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业主,通过向金融部门融资和自筹的办法提前组织在白马实施该项目,用省投入的资金直接偿还贷款。第二章项目业主遂宁市安居区柔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于2005年11月成立的由安居区财政局主管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6150万元。主要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城市建设与经营。2007底,公司资产总额15430万元,负债总额4957万元,所有者权益10473万元,资产负债率32,是“AA”级信用企业。公司员工15人,下设综合部、业务部和财务部。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韩阳,男,现年38岁,大学文化,具有丰富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经验。该同志先后从事房地产信贷、路桥经营、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工作,曾任遂宁市顺通路桥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遂宁福安安居城镇资产经营公司副总经理等职。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甑永国,男,现年39岁,大学文化,经济师。曾从事路桥管理建设和国有资产经营,业务能力强。公司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配备,人员精干,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公司经营良好,具备承担实施该项目的知识和能力。第三章建设的必要性和报告编制依据一、是安居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迫切愿望,也是项目区群众迫切要求。一是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作为新建的安居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繁荣,迫切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但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和安居区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制约了安居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此为了增加建设用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成为区委、区政府以及区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推进安居区发展的主要任务,实施该项目就是近期安居区有关部门的主要任务;二是新农村建设和项目区群众的迫切愿望。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提高群众收入和集约化经营水平,而且是探索新农村建设、结合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因而实施该项目是名副其实的“富民工程、民心工程”,会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二、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一旦实施,可整理土地1496844亩,新增耕地164655亩,增加耕地指标164655亩,可实现占补平衡指标收入4742万元,是计划投资239395万元的19808。仅指标取得的收入除了可全部收回投资偿还本息和支付100万元销售费用外,还可净赚224805万元。与此同时,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面积164655亩,新增耕地面积比率达到11。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整理后的耕地1300亩种植玉米和小麦,亩产500公斤,亩产值750元,总产值975万元;整理后的耕地种植水果34655亩,3年后达到正常产量水平,亩产值1200元,总产值41586万元,两项3年后每年增加产值139086万元。二是社会效益显宏。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耕地面积164655亩,确保了安居区耕地总量增加,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土地开发后,农田的水利化水平将大大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作物收成得到保障,农民收入增加,逐步摆脱贫困的状况,可以减少政府对扶贫资金的投入,减轻财政上的负担。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农田道路、灌溉、电力设施和环境景观工程将全部配套,项目区内沟壑岗地将得到平整,极大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整理后土地的合法、合理的权属调整,将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保持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发挥较强的示范作用,推动土地事业的发展。土地整理后将采用新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如集约化养殖基地的建立等,这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有利优势,推动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示范作用。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从而达到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富裕农民、安定农村、稳定社会的目的;三是生态效益较佳。该项目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平整及田间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水利灌溉、田间道路、沟头防护以及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等工程措施,实现“田成方、路成框、林成行”的农田生态系统。达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项目区的抗灾能力的目的,解决了土地生态建设与耕地需求的矛盾。三、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三)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土地整理整理项目设计规范(四)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土地整理整理标准(五)遂宁市市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六)遂宁市市中区土地(七)遂宁市安居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八)遂宁市安居区白马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九)遂宁市安居区柔刚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委托书(十)安居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一)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评估方法与参数第四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来源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部署。土地整理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增加耕地指标支持城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遂宁市安居区白马镇土地整理项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之规定,依据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遂宁市安居区土地整理近期实施规划(20052010年)和土地开发整理标准,按“先易后难,生态优先,综合效益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申报的,申报为2007年省补助投资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并得到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二、项目选址范围与规模经过多方调查,项目选址在遂宁市安居区白马镇。涉及四方井、两路口、刺桐垭、石龙庙、白马庙村等五个村,总面积1850538亩。其中参与本次整理的地类为耕地、其他农用地、部分农村宅基地、荒草地,整理规模1496844亩,占这五个村总面积809。项目区介于东经10516001051845,北纬302230302500。东与横山、观音相邻,南与石洞、东禅相连,北与步云、天保相接,西与中兴镇为邻。项目区涉及到4幅标准图幅,图幅号为平宁公社H4855(53),白马场H4855(45),东岳庙H4855(61),中心场H4855(52)。三、项目工期项目从立项到竣工计划时间约25年,2008年10月初开工,2009年12月底前竣工,工期15个月。第五章项目区概况一、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遂宁市安居区是2003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国函2003131号)文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区,位于四川省盆地中部,遂宁市西南,东与遂宁市船山区、重庆市潼南县相连,南邻资阳市安岳县,西靠资阳市乐至县,北接遂宁市大英县,处于成渝经济圈腹心地带,距遂宁市城区28KM,距离成都140KM、距离重庆220KM,位于北纬301050”303421”,东经105422”1054321”之间,幅员面积125816KM2。国道318线穿境而过,建设中的遂渝快速铁路、遂渝高速公路,规划中的遂内高速公路、遂内快速铁路在区内交汇,交通十分便利。安居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较薄弱,是四川省棉、粮、油生产基地,也是川中地区重要的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二)地形地貌安居区地质构造是喜马拉雅山运动的产物,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带之川中褶皱带。境内地质构造简单,未见大的断裂,构造裂隙不发育,裂隙率为13。根据地表构造形迹特征,多为鼻状背斜、箕状向斜相间排列,西部多,东部少。地层平缓,倾角小于50。地表出露地层一侏罗系红色地层为主。境内侏罗系出露地层均呈砂、泥岩互层,泥岩比重大,易于风化。安居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占幅员面积的881,冲积平坝仅占119,境内丘坡林立,地形零碎,山丘坡度一般在515度,丘间沟谷宽40600米,多呈“U”型,极少数呈“V”型。有少量河谷平坝呈带状分布在琼江沿岸或零散的分布在境内溪河两侧,全区呈丘陵起伏,沟谷纵横,漕地棋部的复合地貌景观。地貌类型按形态特征及成因分为以下五种(1)河谷阶地。主要分布在琼江两侧。其中冲积平坝沿琼江沿岸一级阶地呈带状连续分布,地表平坦,地面坡度小于60,相对高差小于20米,平坝宽12004500米,海拔260290米。缓丘平坝区内丘坡相对高差在20米左右,丘间地势平整,丘面宽阔,海拔300米左右。(2)浅丘。相对高差2050米,分布在西部的浅丘多呈台形,分布在中部、南部的多呈串珠状、馒头状。丘坡坡度在60以上,丘间宽度80160米,多为浅丘宽谷或中谷。(3)中丘相对高差为50100米。属蓬莱镇组、遂宁组地层形成的中丘,台形明显,系台状中丘丘谷呈U形,谷宽40100米,为中丘中谷或宽谷。(4)深丘相对高差100200米及其以上。丘脊多呈脉状延伸,丘坡多呈屋脊形,丘间谷地多呈V形。(三)水文地质琼江河是遂宁市安居区的主要水系,属长江流域的三级支流,琼江发源于涪沱分水岭以东的乐至三星场金马寺名白安河,经拦江、西眉、安居、三家、大坡至大安场下半边山出区境。经潼南至铜梁安居镇汇入涪江、干流总长235KM,流域面积4329平方公里,区境内干流长117KM,汇流面积10084平方公里,洪枯流量差异极大。枯水时断流。最大峰量可达2370M3/S。多年平均流量973M3/S。琼江河主要支流有白安河、蟠龙河、各支流流域面积均大于100平方公里。(四)气候该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日平均气温174,无霜期296天,10的积温5627,多年平均日照总数13334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9959毫米。境内雨量分布差异不大,西部偏少,东、南部偏多;灾害性气候有3月中旬至4月上旬的低温,56月的夏旱,78月的伏旱,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秋霖和洪涝,旱灾尤以伏旱为害最重。(四)植被安居区境内的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由于农垦历史悠久,自然植被已被破坏,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以人工栽培植物和林木为主。安居区森林植被、植物物种非常丰富,森林植被主要是次生柏木、马桑、黄荆混交林,青冈林、桤木林以及大量的“四旁树”和慈竹。常见乔灌品种有200余个,地下植物多为黄荆,马桑,丝毛草等。另外该区还有银杏、腊梅、黄桷树、丹桂、皂角、红豆等名贵古树。近二十年来,安居区科技人员还培育出部优级名特优水果沙田柚和矮晚柚,当地还大力发展优良经济林,营造了10万余亩的柑桔、梨、桑树及黄柏。安居区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坡顶大多是成片的柏木、马桑针叶混交林,少量的阔叶林,属水土保持林。坡下田边土角,机耕路及田间小路分布有大量的零星树木,属农田防护林。房前屋后,分布有许多竹林。目前,安居区林业用地面积为6251万亩,其中有林地及灌木林地294万亩,四旁树折合244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71。(五)土壤安居区土壤主要是由侏罗系紫色泥岩、砂岩和第四系冲积、沉积层受气候、地形、生物及人为生产活动风化发育形成。土壤受母质强烈制约,呈规律性分布。遂宁组岩层母质发育为红棕紫色土,占499,蓬莱镇组岩层母质发育为棕紫色土,占34;沙溪庙岩层母质发育为灰棕紫色土,占82;第四系冲层母质发育为紫色冲积土,占79。由于成土母质、属性和所处地势、水文条件及耕作熟化、生产性能、水土流失等不同,分为不同土属和土种。除水稻土外,土属一般与成土母质分布一致;土种一般呈垂直、等高、水平分布。丘陵地区各土种,从坡顶到山脚,质地由砂至壤逐渐变粘,土层由薄逐渐变厚,土壤肥力由低逐渐增高。境内土壤分为水稻土、紫色土、黄壤土、和潮土4类。该区土壤具有以下特点有机质含量低,含量一般为1,紫色泥田最高为15;母质性强,碳酸盐反应强烈,土壤PH值多为78;发育不深,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受母岩及母岩组合支配;泥岩形成石骨子土,砂泥岩石互层,若砂岩多于泥岩,土壤多为沙土至壤土,泥岩多于砂岩则形成中壤至重壤土,厚泥岩形成重壤或粘土;局部地区土壤质地偏粘重,并呈现轻度黄化现象。(六)、自然灾害干旱遂宁市安居区是川中老旱区,以伏旱危害最重。洪涝山洪灾害因暴雨所至,主要发生在78月。大暴雨引起的山洪灾害严重,一般两年一遇。低温连阴雨春季低温连阴雨,发生频率90;秋季低温连阴雨,主要发生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发生频率85。冰雹全年冰雹发生频率60,平均每年12次,危害严重。(七)自然资源项目区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受高温环流和东南、西南季风气流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热同季,雨量充沛。根据遂宁气象站48年资料记载,多年平均气温1740,极端最高气温3930C,极端最低气温380C,多年平均无霜期296天。多年平均日照13334小时,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914MM,多年平均降雨量9959MM,最大年降雨量13714MM,最小年降雨量7367MM,四季均可春季占21,夏季占48,秋季占27,冬季仅占4。多年平均径流深度2145MM。径流系数02288。灾害性天气多出现在38月,79月是暴雨出现的高峰期。出现8级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18M/S。整个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八)社会经济条件安居区辖21个乡镇,22个居委会,14个居民小组,498个行政村,44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达8247万人。200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4292亿元,比2005年增长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742元。土地总耕地面积687万亩,农业总产值4299亿元现价,粮食总产量424万吨,增长103。地方财政收入4296万元,比2005年增长685(以上数据来源于安居取006年统计年鉴)。安居区是遂宁市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区,经济条件呈以下特点一是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弱,经济总量小。位次低,人均GDP水平在遂宁5个区县中排名第四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居主导地位,是该区支柱产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实现4299亿元,居全市各县区第二位;三是工业基础薄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058万元,比2005年增长1158,但增速快;投资启动较慢,工业发展水平滞后;四是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比较稳定,启动了新的消费热点,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五是发展的潜力与空间大,建区以来经济发展速度位居遂宁市各县区前列。(九)土地利用现状1、安居区土地利用现状。遂宁市安居区总面积18872405亩(1258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6707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29;园地面积39593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10;林地面积202316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72;其他农用地278829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7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37731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交通用地面积9308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49;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5537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82;未利用土地面积572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30其他土地23831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6。2、白马镇土地利用现状。白马镇土地总面积1065760亩,其中耕地面积595580亩,占幅员面积5589;园地面积36323亩,占幅员面积34;林地面积138719亩,占幅员面积130;其他农用地16224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2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4719亩,占幅员面积420;交通用地面积1836公顷,占幅员面积017;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5215亩,占土地总面积33;未利用地面积908亩,占幅员面积009其他土地4353亩,占土地总面积041。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该项目涉及白马镇四方井村、两路口村、刺桐垭村、石龙庙村、西眉庙村等五个村,项目区涉及总面积1233692公顷(1850538亩),其中参与本次整理的地类为耕地、其他农用地、部分农村宅基地、荒草地,整理规模997896公顷(1496844亩)。见附表项目区土地整理面积统计表单位亩二级地类三级地类面积比例()灌溉水田3298592204望天田20481137耕地旱地7636225102坑塘水面10629071养殖水面9048060农村宅基地4014007农田水利用地1035027其他农用地田坎3262082179未利用土地荒草地31948213合计1496844100项目区整理规模1496844亩,其中耕地1113962亩,占整理规模的7442。安居区白马镇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土地利用变更日期2007年10月31日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土地权属单位编号三大类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两路口村四方井村刺桐垭村石龙庙村西眉庙村合计参与整理面积小计3156332015142212752268511486891113962111灌溉水田9130162482608856535749834329859329859112望天地114旱地2243321383511603914169498855763622763622小计19525465459712634106535298121果园1952546545971263410653529812园地122桑园0小计850417958682071953825005139212131有林地395931525601564342142133疏林地55964917526896010072134未成林造林地7945133536507108341836286998135迹地013林地136苗圃0小计81053636179705815894873354687151畜牧饲养地0153农村道路1458068160643482877767154坑塘水面393186305218519351062910629155养殖水面15437567691732125190489048156农田水利用地974061103510351农用地15其他农用地157田坎7412458926733047359746257326208326208小计00000022工矿仓储用地204独立工矿用地0202建制镇0小计253182390334223127220885135598401425住宅用地253农村宅基地2531823903342231272208851355980小计026交通运输用地262公路用地0小计5059489853839739574830827271水库水面9739973927水利设施用地272水工建筑用地505948985383574821088小计0300303092建设用地28特殊用地206特殊用地03030309小计123812208644585103343194831948311荒草地12022208644585103343158731未利用土地316裸岩石砾地361361317其他未利用土地0小计0126404374771328916321河流水面126404374771328916323苇地03未利用地32其他土地324滩涂0合计4499332082419938971527017318505381496844备注项目区涉及白马镇五个村,总面积1850538亩,其中参与本次整理的地类为耕地、其他农用地、部分农村宅基地、荒草地,整理规模1496844亩。项目区整理规模1496844亩,其中耕地1113962亩,占整理规模的7442。(十)基础设施条件1、交通条件。白马镇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县道公路遂宝线由东向西通过项目区,在项目区内长约10公里。白卓路、赶解路等公路组成了白马镇次一级公路运输网络,分别通往镇区各个方向,在镇区内长度分别约为58公里和6公里。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镇区内机耕道总长100多公里。镇内现有汽车站一个,有通往遂宁、安居、拦江、步云等地的公共汽车,集市日过境交通与人流交通干扰很大。2、水源条件。白马镇土地整理项目区灌溉用水主要依靠麻子滩右干渠、红苕坡提灌站以及现有山坪塘44口,提灌站1处、工程囤水田17处、石河埝10处供水。但是工程供水质量差,设备老化,渗漏严重,大部分属病险工程,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水,因此需进行整治,兴建和改造部分工程,以达到供用水的平衡。(十一)项目分析1、项目合法性分析。根据遂宁市市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遂宁市市中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该项目区为可开发整理的区域。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主要来源于现有耕地的整理,现有耕地通过坡改梯,田块地块的归并,减少田土坎的数量(根据土地详查资料,田土坎系数为16),充分利用边角地,可新增耕地10977公顷。遂宁市安居区白马镇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表(亩)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整理前新增耕地潜力备注灌溉水田329859望天田20481耕地旱地7636225904耕地坡改梯、田块归并坑塘水面10629养殖水面9048农村宅基地4014农田水利用地1035其他农用地田坎326208133193减少田土坎、宅基地整理未利用土地荒草地3194825558零星开发合计1496844164655从项目区位、地形、地貌及规划设施条件来看,开发后具有以下特点(1)开发区地块集中,坡度较缓,开发后可机械化作业,开展规模种植,适宜农业产业化生产。(2)项目开发后,完善水利设施,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增强了抗旱能力。同时区域内有多条机耕道路可直达地块,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3)开发后,新增了水土保持设施和防护林带,增强了水土保持能力,可改善生态环境。(4)随着项目的实施,各种优质高产品种和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示范推广,可极大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3、土地适宜性评价。项目区有充足的光热条件,新增耕地土层厚50CM以上,土壤为紫色土,质地中壤,土壤结构良好,耕性好,宜种性广,为各种农作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适宜于开发利用。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限制因素一是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二是耕地后备资源贫乏,境内23877公顷未利用地中田土坎占9107以上;三是农业生态环境差,水土流失严重。5、公众参与分析。土地整理,是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我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提供了保障。项目的开发是为当地民众造福的好事,必将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一是增加了耕地总量。项目区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的增加,人均耕地拥有量下降,通过土地整理,增加了项目区耕地总量,提高了项目区人均耕地保有量;二是增加了经济收入。项目区均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收入是当地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三是增加耕地供养人口;四是改善环境。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善了项目区内的生产、生活环境。第六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一、环境保护。项目区内地貌类型多样,雨季水土流失较大,给附近农田带来危害。项目实施后,由于建造水平梯地和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特别是建造防护林带和水土保持设施,可逐步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持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水资源平衡分析。(一)水资源量根据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状况和水源条件,项目区可分为二个灌溉区麻子滩右干渠灌区、红苕坡提灌站灌区,各灌区现有水利设施可供水量详见下表。现有水利工程供水量灌溉区域小计592麻子滩右干渠灌区内部蓄水8石龙庙村、西眉庙村小计17774红苕坡提灌站灌区内部蓄水25四方井村、两路口村、刺桐垭村合计23694(二)农作物灌溉制度及需水量本项目的规划目标,是建成适宜机械化耕作、能灌、能排、保水、保肥、保土、土壤厚、粘度适中、无地下水浸害的高产、稳产农田。(三)农业种植结构根据项目区的农业气候特征和海拔高度,当地作物按大春种植玉米、荞麦、洋芋,小春种植小麦、豌豆,可达一年两熟,种植水稻为一年一熟。项目区四种主要作物的生育情况见下表。作物种类插种时段抽穗扬花时段成熟时段全生育期天数水稻3月上旬4月上旬8月上旬9月上旬9月中旬10月下旬170210玉米2月6月7月下旬8月下旬10月中旬11月上旬140170小麦10月中旬11月中旬3月下旬4月中旬4月下旬6月上旬190220洋芋2月6月上旬7月下旬130150(四)农业灌溉保证率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在充分考虑灌区水土资源、种植结构、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前提下,确定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为75。(五)项目区农业需水量计算根据遂宁市市中区农业区划(汇编本)中的遂宁市市中区水资源区划报告对安居区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的预测和调查,项目区在设计灌溉保证率P75时各主要作物的灌溉定额见下表。项目大春小春全年综合需水量农作物品种水稻玉米红苕其他经济作物小麦油菜豌、胡豆蔬菜水田旱地灌溉定额52080605080704040630100按照上述定额,根据项目区未来种植方向和新增耕地数量,计算项目区三个灌溉片区需水量为项目区需水量统计表耕地面积(亩)需水量(万M3)片区水田旱地水田旱地小计麻子滩右干渠灌区134991240549850426461115红苕坡提灌站灌区21534952307313567575419321合计35034763622220718430471(六)水量平衡计算由上可知,项目区75年全年耕地需水量为30471万M3,项目区内现有水利设施可供水量为23965万M3,尚差6506万M3,现有水利设施尚不能满足区内耕地农业需水要求,因此本项目规划新建灌溉渠系、新建山坪塘、提灌站,同时对现有渠系、山坪塘和提灌站进行治理改造,提高其供水能力和利用率,来补充灌溉水量。第七章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和规模一、规划原则规划设计方案与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农业生产布局相协调。一是全面规划,实现田、水、林、路综合配套;二是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三是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相结合,提高农田的集约化、机械化、水利化水平;四是与发展畜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提高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二、规划依据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项目符合遂宁市安居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列入遂宁市安居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二是有关规划理论和方法适用。该项目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选址布局,同时结合市安居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治理等部门规划和规范,编制项目规;三是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明。规划设计方案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农业生产布局和水利规划相协调,平整土地、坡改梯、修筑水平梯田、配套项目区内的水利灌溉排水设施,配套项目区内的路网,营造水土保持林,达到梯地平厚,壤固肥的标准,田、路、林、水、输电线路配套,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兼顾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统一,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田集约化和水利化为目的。三、项目实施子项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一)土地平整工程。本项目区为丘陵地貌,根据地形和地面坡度,宜建成水平梯田。项目区土地平整强度除受地形地貌、灌溉水源和灌排水情况的影响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向。尽可能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项目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本项目区地块平均坡度为510度,为减少挖填方工程量,在土地平整时根据沿等高线划分出的田块进行翻挖,局部高出部分,在同一等高线内进行翻挖平整,开挖深度30CM,土地平整采用局部平整方式,不搞统一化,而是根据地形、面积、空间结构特点将项目区划分成若干土地平整单元区,每个单元区为一个梯田基层,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填挖方尽可能限制在本单元区内部,追求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统一化;推高填低,尽可能做到挖填平衡,相邻单元区之间平整后的高差作为相邻梯田的高差。由于项目区内坡度较为均匀,故通过在110000地形图上切取10个典型横断面分别计算挖填量后,再用均值作为单位面积挖填方量进行土方平衡计算,项目区总挖方量3877万方。(二)农田水利工程。对等现有渠系进行维修和完善,对现有山坪塘进行加高加固,对现有提灌站进行维修;在现有渠系的基础上修建斗渠3条,农渠5条,新修建山坪塘5口,新建设提灌站2座,分别布置在项目区位置比较高,水源有保障,控制灌溉面积比较大的地方,同时配套相应毛渠;在丘体中部和底部布置排水沟,解决排水。(三)道路工程。道路布置原则是尽量和项目区外道路衔接,同时为方便生产,考虑附近村庄的道路情况,以满足交通运输,农机行驶和田间生产及管理的要求。项目区共设田间道、生产路两级道路。在项目区横向布设2条田间道,纵向布置1条田间道,与现有公路相接,另纵向布设7条生产路。田间道与外界交通连接、农产品运输等服务,路面为净宽4M的20CM泥结石路面,高出地面05M;生产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设计净宽为1M,路面采用20CM泥结石路面,高于地面03M,路基均为泥土夯实。路面设计高程视地面实测高程而定,纵向坡度与原地面坡度相接近,大致控制在0305范围内。(四)防护林工程。项目区防护林工程为水土保持林工程,结合路、渠布置,林带为四行,株距2M,行距2M,树种为柏树和松树。第八章土地权属调整方案选择一、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遂宁市国土资源局安居区分局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为依据,确定白马镇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850538亩,其中整理面积1496844亩为白马镇石龙庙村、两路口村、四方井村、刺桐垭村、西眉庙村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所有土地,并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承包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权属界定清楚,权属界限明确,无权属争议,符合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土地权属的要求。二、土地权属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土地权属调整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本着“既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土地权利,避免发生土地权属争议,促进社会稳定”的宗旨,将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为土地开发整理事业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产权保障,促进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权属调整要全面落实土地开发整理中权属管理的各项工作程序,界定各项土地权利,合理分配土地收益,避免出现土地权属争议;准确反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位置、界线、地类、面积等土地利用现状,确保地类认定上的真实性。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平等原则。三、土地权属调整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3、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四、权属调整方案一是成立权属调整领导小组。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国土、柔刚公司的领导任副组长,项目区涉及各乡、村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遂宁市安居区土地整理项目权属调整领导小组,负责调查确权;二是进行土地权属更新调查并公告土地权属更新调查结果。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为依据,进行土地权属更新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区的确切边界,各行政村的行政界线;各宗地的面积、质量、承包经营权状况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情况等,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应及时调处;土地权属更新调查完成后,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公告土地权属更新调查结果;三是签订土地开发整理协议。以公告的土地权属更新调查结果为依据,由开发整理人与土地权利人签订同意参与开发整理协议;四是开发整理过程的权属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经批准实施后,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公告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批准后至土地权属调整完成前,停止办理土地权利转移、抵押等登记手续,禁止任何改变土地利用现状的行为。五是竣工验收后的土地权属管理。除插花地外,项目区范围内土地所有权原则上不做调整。对确需调整的,应由双方所有权人签订土地调整协议。农户之间需要调整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按照方便耕作的原则由双方协商并提出调整申请,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人民政府和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由承包人与乡村集体经济组织重新签订承包协议并登记造册。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土地权属调整结果,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权属变更登记、核发土地证书。第九章项目组织实施与建设工期一、组建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土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部门和相关单位,必须在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相关部门协同作战。遂宁市安居区委、区政府对遂宁市安居区土地整理项目十分重视,为保证工程顺利、有序地开展,成立了遂宁市安居区土地整理项目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审批,资金筹集安排,以及监督、评价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人员培训、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管理、财务管理、竣工验收等事项。办公室设在遂宁市安居区柔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内,人员由国土、水务、农业、林业、财政等部门和柔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抽调专业人员组成。项目区各乡成立工程指挥部。负责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物资供应、人员调配、实施监督等职责。指挥部下设计划、财务、工程、综合四个组,分别管理相关事务。成立工程、农艺技术人员咨询组。对项目区土地整理进行专门研究,对具体项目工程技术问题提供智力支持。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一)实行项目招标投标制度。为发挥投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本项目实行项目招标投标制度。由四川省土地统征事务中心、遂宁市安居区国土局和柔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招标前,根据批准的项目设计文件,将适合专业队伍施工的单项工程,制定出招标标底、标书,向社会公开招标。在有意投标的施工队伍中,选择具有一定资质、信誉好的施工队伍,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投标。确定中标单位的基本原则是投标总造价最低、信誉最好的单位。(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为保证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本工程实行工程监理制度。中标监理单位以项目规划设计内容和国家的项目规划、验收规范为标准,本着客观、公正、公平原则,对项目的施工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理。(三)资金拨付逐级审批制。项目资金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办法进行管理,资金拨付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进度提出申请,经工程监理单位审查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由领导小组组长审批。在拨付资金之前,必须对上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四)实行项目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完工后,由实施单位向省国土厅申请初步验收。按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程序,对照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标准和项目设计,由四川省土地统征事务中心完善竣工验收前的有关事务性工作,报请省国土资源厅初步验收。(五)组织以当地受益农民投劳为主、专为施工队伍为辅的施工队伍。适宜群众性施工的工程,如土方开挖、土地平整、现有表土的堆放、道路施工、渠系施工及地力培肥等采取投工方式,由受益农民集体来完成。专业性强的工程由施工队伍完成。(六)发动受益区群众,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深入宣传土地开发政策,增进群众对项目区土地开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动员、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土地开发,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能力,创建土地开发的民主形式,奠定土地开发的公众基础。(七)加强土地权属管理,保护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土地开发必然涉及到土地权属的变更和调整牵涉到农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因此,土地开发必须在“尊重现实,照顾历史、有利生产、有利稳定”的原则下,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确保各土地权属主体的利益。土地权属变更后,要按照法定程序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八)加强资金管理,发挥投资效益。该项目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发200764号已批复立项,已列入四川省2007年第三批省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土地整理所需的投资全部由四川省补助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省投资金属土地专项资金,根据国家下发的土地开发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必须实行设立专门帐户,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先报后审再批用”的原则,必须把有限的资金按设计用到项目上,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实行建立专账,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不截留,不挤占挪用。坚持财经制度,规范财务手续,规范资金的正常运行,保障土地开发项目的实施。建立政府、集体、农民和经济实体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广泛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要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农民投工投劳,把好财务关,按有关规定组织招投标工作,用市场竞争手段,降低项目成本。实施前开展施工技术培训,搞好施工技术指导、工程施工监理工作。按有关规范,按图施工、合理安排施工组织,避免施工中的浪费现象,充分发挥国家投资的作用。三、建设工期与进度安排该项工程从立项到竣工计划时间约25年,30个月,其中建设时间为15个月。项目从2007年612月,争取市、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立项,做好项目可行性预评估工作;2008年15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项目提前实施融资贷款的依据;2008年69月,完成项目设计、资金筹措(自筹和贷款工作),招投标等工作,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008年10月初开工,2008年12月中旬前,实现项目的通电、通路、施工队伍进场,搭建临时工棚。2009年6月底前,完成造地、水利、田间道路工程。2009年10月底前,成水保设施植树造林及扫尾工作。2009年12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工作。第十章投资估算、资金来源、贷款偿还与风险化解一、投资依据(一)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发号“关于四川省年第三批省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批复”;(二)项目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三)土地整理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办法;(四)土地整理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五)九五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与市定额站发布的定额信息;(六)建筑工程费用定额;(七)水利水电工程预算定额;(八)贷款利率采用国有商业银行同期利率。二、投资估算经测算,项目总投资239395万元。工程施工费174229万元(其中,土地平整工程费7073485万元,农田水利工程费72730万元,田间道路工程27919万元,其他工程费28452万元),占总投资的7278;其他费用17703万元,占总投资的39;资金利息(贷款总额1400万元,贷款时间5年,年息按783)41812万元,占总投资1746;不可预见费5651万元,占总投资的236。三、投资具体构成该项目计划投资239395万元,附投资具体构成表。省补助投资白马土地整理项目投资估算表项目单位任务量投资项目单位任务量投资项目总规模公顷997896239395万元(7)微灌公顷其中土地开发公顷(8)其他土地整理公顷99789619758343田间道路工程27919土地复垦公顷(1)田间道公里一、工程施工费17422905(2)生产路公里1土地平整工程70734854其它工程28452(1)挖土石方立方米(1)农田生态防护林公顷(2)填土石方立方米(2)水土保持工程2农田水利工程72730二、贷款利息万元41812(1)沟渠公里三、其它费用17703(2)建(构)筑物平方米(1)前期工作费8812(3)排灌站座(2)竣工验收费5137(4)机电井米(3)业主管理费3754(5)输变电线路公里(4)拆迁补偿费(6)喷灌公顷四、不可预见费565135项目区地貌类型(平原/丘陵山区/滩涂)丘陵山区新增耕地(公顷)10977新增耕地面积比例()11四、资金来源在计划总投资239395万元中,区财政安排99395万元,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遂宁市分行营业部贷款1400万元(项目实施后用省补助投资1432万元进行偿还)。五、贷款偿还为了提前实施该项目,拟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遂宁市分行贷款1400万元,贷款期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