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实验展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教学步骤行为内容意图视频导入学生观看录像“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蓝天白云、高山流水、草地树木、汽车奔驰、高楼入云、基因解谜、克隆技术、纳米材料、三峡工程多彩的物质世界,化学无处不在。什么是化学呢引出课题图文解读带着问题阅读课本,解读插图,初步形成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感性地去读,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物质相联系,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培养自学实验探究通过实验,了解“变化”,形成认识(学生作助手)、白纸显字向用酚酞试液书写的白纸喷洒稀氨水,白纸上出现红色的字迹“变化之学,探究中学”;、反复无常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滴入稀盐酸,红色消失,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互动实践溶液变红,反复几次。、清水变奶让学生向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清水变成牛奶”,让另一学生继续吹气“牛奶变成清水”。调查展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上台展示课前收集的实物材料、商标、说明及一些相关的高科技信息材料。通过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调查展示,让学生亲身体会什么是组成、结构及性质,使化学的概念紧密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相关系。资源共享讨论交流主题我心目中的化学、讨论化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讨论、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学生自主交流感受形成共识归纳总结深化理解化学是什么化学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关系。总结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联系实际,积极探究。悟法开窍拓展研究学生通过课件,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获得信息,树立大课程意识。升华提高、活动与作业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索(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个性、特色)进行交流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探索学好化学知识的方法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知识其它(自拟)【背景资料】、有关“化学史、化学家”的网上资源HTTP/218624328/52CHEM/ARTICLE_CLASS2ASPCLASSID12、有关“新型材料及化学工艺”的网上资源HTTP/WWWPEPCOMCN/441HXYCL/441HTM、有关“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网上资源HTTP/WWWPEPCOMCN/411HJBH/411HTM、“生活中的化学”网上资源HTTP/LUSEN19NEASENET/HTTP/WWWCBE21COM/SUBJECT/CHEMISTRY/、“趣味化学常识”网上资源HTTP/LUSEN19NEASENET/HTTP/218624328/52CHEM/ARTICLE_CLASS2ASPCLASSID11、其它途径学校、社区、工厂的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等。执教湖北省枝江市马店四中谭凌云【点评】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谭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教学中注意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能力,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的信息,能较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此坚持下去,其深层次的教学意义还在于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活动、资源共享展示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向学生推介出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易章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B案)【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通过文字、图片、音像获取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慨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4、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什么”。【教学准备】实验准备AGNO3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酚酞CUSO4溶液试管架大试管3支小烧杯事先用酚酞写好“化学大世界”的白纸并晾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魔术激趣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乙我的节目叫“花开花落知多少”。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丙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师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这些有趣的现象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将喷雾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大世界”。)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化学大世界”。二、动画展示教师课前制作由不同图片组成的动画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生欣赏动画同时思考问题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关系三、讨论交流学生欣赏动画、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对化学的认识。四、探究活动1、阅读教科书、研究插图2、小组竞赛(1)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2)列举生活、生产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3)展示带来的相关资料和实物。3、预测如果没有化学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让学生在假设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五、图片展示1、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的海滩。2、泰国首都曼谷拥挤的汽车排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3、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4、工业废料“红尘”滚滚。5、资料“绿色化学”。6、天更蓝、水更清、花更艳,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一组图画)六、探究小结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对化学的新认识。通过化学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化学将是朝着“绿色化学”的方向发展;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感,立志学好化学造福人类。七、课堂整理1、学完本课题我知道。2、初谈学习化学的方法。八、课后补偿1、将课堂整理的内容完成后连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等,装入自己的“化学学习成长袋”中。2、点击网站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CHINESE【背景资料】1、HTTP/WWWPEPCOMCN2、HTTP/WWWSYJYCN3、HTTP/TECHSINACOMCN4、HTTP/WWWNEWSSCVRG执教湖北省(私立)枝江英杰学校王玉蓉【点评】在学生的表演中,揭开了化学学习的序幕,既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又寓意着“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问题猜测设计实践结论反思”,同时暗喻了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体。课堂内容选取触目惊心的“反面教材”显示了化学另一面,很自然地向学生呼唤出“绿色化学”。这种教学处理对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在化学第一课学习中,就涉及到了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袋”,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新的学习评价实践和新的教育评价观的具体体现,这种作法是值得提倡的。点评枝江市教学研究室易章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2、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实验准备】教师准备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蜡烛、水等。学生准备蜡烛、火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引入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在化学科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一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体验。下面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实验探究点燃蜡烛“前”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开放性的探究学生观察蜡烛的结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点燃蜡烛“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察燃烧过程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2、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小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学生猜测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发出明亮火焰有浊泪,外焰最先碳化,内焰燃烧不充分,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杯壁有水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教师演示从蜡烛火焰中,可以引出一缕白烟学生观察结论石蜡可以气化可观察到的现象熄灭蜡烛“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学生合作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看能否燃烧。分析、交流及得出结论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白烟能燃烧交流汇报探究过程及结果教师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多,谁的描述更细致、更准确与同学交流进行观察和描述的体验。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及体验再探究教师对于有的组在交流中提出“异常情况”,请同学们各抒已见学生1、对图117操作的改进。1用冷、干燥的玻片,在火焰外不同距离可观察到不同的现象。2用石灰水润湿烧杯内壁。如图117罩在火焰上方2、对用火柴梗实验的异议。改用洗净干燥的“雪糕”木片削成细木条来代替火柴梗。结论1、有的组,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烧杯内气体扩散,使石灰水变浑不明显。2、火柴梗短不安全,有的同学未去掉火柴头就更不安全。填空实验报告课本9探究活动报告,仅供同学们参考。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弹性)1、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围绕今天的探究实践,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习作。体裁不限综合报告、科技小论文、科普小小说、科幻故事题目自拟如“蜡烛自述”、“烛光探秘”、“小小蜡烛知多少”2、可尝试将自己的习作向有关报刊投稿,投稿地址可向老师咨询。执教湖北省枝江市江口中学樊铁芹【点评】本节课是学生正式接触化学实验的第一课,教师抓住蜡烛燃烧的“前”、“中”、“后”三个环节,让“观察”贯通始终,这样就将学习方法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寓于“过程”之中。本节课的另一特点是教师对学生汇报交流中的“异常情况”,组织了再探究,其再探究的内容有力地淡化了“书本权威”,而强化了学生主体。课后弹性作业更是别具一格,可谓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亮点。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易章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2、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教学难点】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实验准备】教师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学生利用玻璃杯、盆子、吸管、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训练。【教学设计】信息平台学生回忆小学自然(或科学)课,七、八年级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教师演示学生当助手向一瓶氧气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向一瓶空气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向一瓶二氧化碳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向一瓶二氧化碳中倾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分析思考得出如下结论A、氧气可以支持燃着的细木条燃烧,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相对含量越多。B、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C、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出现的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越多。【点评】由于学生刚进入化学学习,实验操作能力有限,在此教师要求学生当助手的实验操作,为后面学生的实验探究作了一次直观的示范,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搭建了相关信息的平台问题质疑“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点评】“呼吸”常见的现象不平常讨论交流请提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活动探究1、分别收集两瓶空气(A、B)、两瓶呼出的气体(C、D)向A、C中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做好观察的记录。2、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B和D瓶气体中,观察木条燃烧的情况。3、对着玻璃片呼气。【点评】注意实验仪器的编号标记,体现了教师的严谨作风展示交流交流分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评价整合1、对异常现象的分析对C瓶内无浑浊现象的分析A、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没有盖玻璃片就振荡,二氧化碳扩散后,瓶内量少。B、可能是没有进行深呼吸而收集的气体。对点燃的木条不是同时放入两集气瓶内,产生的实验现象评价。你认为怎样操作更简便【点评】对异常现象的分析,能突破的本次探究的难点,结合生物学知识呼出的气体是指经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的气体,而不是含一口气又吹出来的空气2、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不对着玻璃片呼气,也可得出类似的结论。此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点评】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也是本个案中的又一个亮点,因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的现象,通过平时的生活常识(如冬天嘴中冒出的白色)等途径可知道反思小结通过上述活动探究1、你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哪些物质的多少有什么初步结论2、通过对异常现象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点评】科学实验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规范的操作3、通过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4、在探究实验和交流反思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成长记录请将本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情节或体验,记入你的成长记录中。深化拓展竹节在受热后由于节内气体膨胀炸裂。依据所学的生、化知识设计实验来探究竹节内的气体成分与空气成分有何异同【点评】竹节为密闭结构,只有呼吸作用,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竹节内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高。让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究。将课堂探究内容迁移拓展,独具匠心。执教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中学江友平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研室易章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知道药品的取用规则,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2、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认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教学重点】药品的取用方法【实验准备】每个实验台上放置锌粒、食盐、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等药品。教科书附录I中的常用仪器及药匙、镊子、试管架等仪器(纸槽学生自制)。【教学设计】活动与意图内容与方法认识与体验认识常见化学仪器,了解其名称,用途等。参观与感受观察“三室”(仪器药品保管室、实验准备室、实验室)布置,阅读“实验规则”,观看仪器药品存放。回忆与感悟学生畅谈厨房中所见的液体与固体物质。模仿感悟倒水、倒食用油、倒醋、倒酱油、取食盐、取味精的动作。回忆家中厨房食品柜内生活品的摆放。实践与探究在实践操作中探究科学、规范的药品取用方法阅读与交流看书、交流药品的取用规则。【点评】九年级的学生也可能是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但绝不是第一次走进厨房,也绝不会是第一次取用固体、倾倒液体。老师在本课中把“厨房化学实验室”联系起来了,有效地缩短了“学生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在参观化学“三室”过程中,在陌生的环境中又有几份“似曾相识”的感受。从学生的实践中找出实例进行展示,又让学生来辨析正误,不仅“纠错”,还要“究因”。这种“正与误”都来自学生的操作展示,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没有停留在“辨析”上,而是从实验室又回到生活中去,反思一些不良习惯,如茶杯盖、水瓶塞的正放,又如酱油瓶标签的污染等。整个教学体现了“学生为本”,教师主导,课堂内外结合的特点。教得活泼,学得轻松。执教湖北省枝江市雅畈中学张维铸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学研究室易章和1、取用块状药品的仪器及方法训练。2、取用粉末状的仪器及方法训练。3、取用多量液体的方法探究及方法训练。4、取用一定量液体的仪器、读数及方法训练。5、取用少量液体的仪器及方法训练。比较与归纳1、从学生的“实践与探究”中,找出几例药品取用的方法进行展示,让学生辨析正与误,在纠正错误时说明原因。2、对照日常生活中你取用固体、液体物质中的动作,哪些是不良习惯,应予改正。药品的取用方法辨析与反思总结与评价通过学习,你的收获、体会或想法。练习与实践1、完成实验报告。2、利用家庭的生活日用品、固体、液体练习药品的取用。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结合药品的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练习,探究总结操作的要点,了解化学实验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药品的加热、仪器洗涤的实验操作要点。难点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知识发展线师生活动情景导入身边的事在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常常要对物质进行加热、对器皿进行洗涤等。请举出几种熟知的用于物质加热的器皿和能源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教师投影或出示教学挂图图135,学生讨论分析出图135中提供的知识信息和技能要求。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探索和思考。2、学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处理,归纳出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练习酒精灯从“点灯到熄灯”的全过程。4、思考如果酒精洒出失火怎么灭火并分析灭火的原理。5、学生先阅读实验14,然后分组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尝试判断各层温度高低的方法。6、请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观察到的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以及各层温度不同的验证方法和理由对于火柴伸入的方式不同,造成的异常现象,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活动与探究给物质加热1、由瓦特观察炊壶内蒸汽将壶盖冲起掀开提出假设若炊壶内的水只有壶容积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会有什么现象若达到五分之四又会怎么样若将炊壶的壶嘴堵上一个软木塞,并盖紧壶盖,可能有什么现象出现猜测物体的运动方向。2、学生阅读P17面的活动与探究,弄清实验的内容和操作要求。3、学生分小组实验,归纳出实验的现象,完成教材中四个讨论题,并归纳出给物质加热的方法。4、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论;四个讨论题的结果;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15进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强调规范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做好信息反馈。仪器洗涤1、学生自由交流生活中怎样洗玻璃杯、碗、盘等的方法,并说说洗干净的标准是什么2、学生自学仪器洗涤有关内容。3、教师出示问题群学生探究归纳(1)试管洗涤的一般程序。(2)使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应注意的问题(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4)洗净的玻璃仪器如何存放4、学生尝试用试管刷刷洗试管,并学会观察试管是否已经洗干净。5、同学交流仪器洗涤的体验,对照日常生活中的器皿洗涤方法进行反思。反思与小结1、学生小结本课的主要知识内容2、交流你印象最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3、完成实验报告拓展与延伸自己动手1、通过观察和使用实验里的酒精灯,请自制一个酒精灯,写出你自制酒精灯所使用的材料的来源、制作过程和使用效果。2、根据所学的标准、运用所学的技能,在家中尝试洗涤杯、碗、盘等,最后写出心得体会。执教湖北省枝江市仙女中学张贤炳执教【点评】加热、洗涤是生活中常见到的、常用到的基本技能。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切入实验室内的演练技能上的熟练反思生活中的技能达到认识上的升华”环环相扣,首尾呼应,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由瓦特观察“炊壶内蒸汽将壶盖冲开”这个学生熟知的科学家的故事,创设化学探究学习的新情境,别开生面。从假设堵住壶嘴,猜测塞子冲开后的运动方向,迁移到为什么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如此探究,便于学生理解,真是独具匠心。整体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实践性、探究性。点评湖北省枝江市教研室易章和第一单元能力测试题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020分)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A、门捷列夫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C、汤姆生D、爱迪生2、我国古代有几大闻名世界的化学工艺是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B、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3、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A、计算B、推理C、测量D、实验5、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中也大有学问,例如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动作,如茶杯盖子、锅盖、酒瓶、饮料瓶的盖子等,这些盖子取下后应该怎样放在桌面上,才符合良好的卫生习惯呢A、翻放B、正放C、随意放6、用酒精灯加热,被加热的试管(或其它器皿)部分应对位于A、火焰的内焰B、火焰的外焰C、火焰的焰心7、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8、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试管烧杯试管夹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圈A、B、C、D、9、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ABCD10、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二、我会填(1分1818分)1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规律的科学。12、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中,有很多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为保证安全,应做到“三不”;一是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二是不要,三是不要。13、玻璃仪器内壁洗干净的标准是。14、实验(或探究)成功的关键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15、实验(或探究)后,要写出报告,报告中首先要注明报告者姓名,合作者及日期等内容。其报告主要内容有探究活动名称,。16、实验中,若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在桌上,桌上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最简捷有效的扑灭方法是。17、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之一。而实验则是科学探究的。三、我会探究(参考下表提示)(17分)18、“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探究内容名称“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探究用品蜡烛,火柴,2个烧杯(洁净干燥),澄清石灰水。(3)、探究的目的蜡烛的物理特性,燃烧的条件,燃烧后有何生成物。(4)探究步骤。步骤对现象观察及描述分析现象成因(可以是假想、推理)点燃前点燃时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用烧杯底部对着火焰烧一会用烧杯完全罩住蜡烛熄灭后(5)结论(6)疑问(7)通过探究;谈谈对学习化学的感受四、我会观察(1分1313分)19、右图是探究酒精灯灯焰结构及性质的实验示意图请写出图中所示灯焰各部分的名称A,B,C。认真观察,仔细分析酒精灯旁细木条上标出的E、F、G处各对应的灯焰部分的名称E,F,G。利用美术课中所学的明暗表示方法在木条的相应处,把实验观察的结果描绘出来。20、请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实验操作图,你能发现它有什么问题吗请一一在右边空白处列举出来。液体的倾倒液体的加热五、我会分析(1分1212分)21、家中食用醋、酱油瓶上的商标常常沾满污迹,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2、人们用眼睛观察某个物体时,常有平视、仰视和俯视,正视、斜视等几种。右图中A为视;B为视;C为视。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图中A、B、C三种方法似乎都与凹液面相切,其中能正确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低的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高的是。23、人们用炊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常常有水从壶盖处或壶口处溢出的现象发生,请分析其原因。24、通过参观学校化学、生物实验室的药品柜,医院、工厂的化验室,注意观察药店的药品橱窗,实验台上教师摆放的试剂瓶,你是否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所有药品的标签(品牌的商标)都面向着外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和科学依据六、我会设计(10分)25、请尝试设计一个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摩托车尾气管排出的尾气,供以后研究用。第一单元能力测试题参考答案一、1、B;2、C;3、D;4、D;5、A;6、B;7、B;8、C;9、D;10、D;二、11、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12、用手直接接触药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13、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要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14、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15、探究活动目的用品步骤和方法现象分析结论问题和建议。16、用湿抹布盖灭。17、重要途径,重要手段。三、18、(4)答题要点水珠,变浑浊,变黑,玻璃破裂,白烟等现象要分别说明,分析原因只要是符合题意就可得分。(5)(6)(7)属开放题,根据情况酌情给分(略)四、19、A、G外焰,B、F内焰,C、E焰心;把G、F、E处所涂的颜色依次变浅。20、瓶塞未倒放;试管口未略向左倾斜;标签未向着手心;试管内倒入液体过多。灯帽未倒置;试管内内倒入的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未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灯内酒精过多;试管夹未夹在离试管口的1/3的地方。五、21、答题要点残留液体玷污标签,脏手、灰尘等属次要原因。22、俯视,平视,仰视,B、C、A。23、答题要点水过多;热膨胀;沸腾。24、取用便于识别,方便。六、25、答题要点气囊取气,再次释放,排水法收集等。湖北省枝江董市一中黄海军供稿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学目标】了解空气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乐趣。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意图点评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空气深呼吸放松心情,也暗示着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吸呼切题,隐含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到亲切和轻松。【提出问题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定存在吗设计实验并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小经验来说明空气的存在。【阶段小结提出问题2】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定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学生回顾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汇报交流空气中已知的气体成分温故知新,学会由生活现象分析推理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阶段小结提出问题3】设计实验粗略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前后的四个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组,相互讨论,4分钟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结】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CO2和水蒸汽。【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探究逐步深入,难度逐渐加大,因此明确提出探究任务和目的,直奔主题,分组讨论,相互交流与借鉴,以期互相启发,思维产生碰撞,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经过情境创设唤起追求,明确提出探究的任务和目的,合乎学生需求,把学生思维引入新的情境中,采用分组讨论,体验合作式学习,学会相互交流与借鉴。参与学生讨论,一起探讨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适时给予引导、点拨,激励性评价。估计学生会认同“利用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体积分数”准备实验用品,让学生演示组间交流,上台展示本组方案,共同讨论可行性,共同得出较好的方案,学生演示。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展示的舞台,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教师及时评价学生方案中的闪光点,肯定其创见,激励学生大胆参与,再引导发现方案中的不足,发动同学们完善、改进。提供出错机会,让实验说话,引导分析原因【发现与探究】实验结果是氧气约中空气的1/10,与科学家的结论相差甚远。为什么呢再讨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用实验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正确对待实验的成败,学会实验失败原因分析利用该方案做的实验,误差太大学生感到困惑,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问题的欲望。顺势点拨学生猜想、分析推理,归纳出选择可燃物的原则,完善实验方案不断修正方案,培养严谨学风【演示实验21】观察,描述现象,从不同角度得出多个结论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看待问题把思维的对象由氧气转向氮气等,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得出不同结论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简介空气发展史激趣,体验成功师生交流总结,布置作业【总评】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符合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学生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先是讨论,明白可以通过燃烧耗氧后,用水的体积来间接感知氧气体积的道理,再用实验否定了用燃着的蜡烛进行实验的方案,经师生对误差原因的分析,明确了这个实验对可燃物的要求。至此学生自主地认识了这个实验的设计原理,使学生兴趣和信心倍增,课堂气氛也逐步达到高潮。教师适时肯定,及时给出这个实验的装置和药品,可谓水到渠成。能让学生在成功喜悦的鼓舞下,兴趣盎然地完成了后继的学习任务。本课设计学生在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问题中,采用设想、辨析、否定、改进、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经历从耗氧间接测量到选择恰当的耗氧物两个阶段的探究,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本课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参与面广;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始终随学生的思维起伏,在群体思维停滞处给予言语点拔,辅以提供器材让学生实践反思,并不直接牵引。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更锤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真正体现了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相信这节课是一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好课。点评执教课题1空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合作学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意图引入空气不仅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而且还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开门见山,直切主题【提出问题1】氧气具有哪些用途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归纳出氧气的用途学会从图片中挖掘信息,培养自学能力【阶段小结提出问题2】引导学生讨论教科书P25的一组讨论题,分别总结出氮气的相关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分组讨论,温故知新,学会对同一现象,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阶段小结提出问题3】氮气有哪些用途呢阅读教材,分析可能具有什么性质。暗示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讨论稀有气体的用途两人一组对决,记忆、互查三种物质用途的掌握情况。及时记忆落实投影展示图28,请同学们说说由这幅图,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由此想到了什么畅说欲言。提高识图能力组织讨论1、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分组讨论,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意识归纳空气污染源、污染物、防治办法。教育目的展示当地当日空气质量日报阅读资料,了解空气质量预报的意义和指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化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可用漫画、短文、框图、或以“我想说”为题等,总结知识或告诫世人爱护环境均可自由发挥,自我表现布置作业【点评】本课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信息,辅以学生当地的资料,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常识性较強的教学内容,是完全适宜的。当然,本课还可以搞得更活些。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刘永舜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中学杜蓉课题2氧气【教学目标】1、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知道一些化学反应现象,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氧气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2、通过亲自动手观察许多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观察能力;学习从个别到一般归纳事物的方法;通过从不同侧面描述化学反应及类型,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3、将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概念【实验准备】光合作用实验装置木条火柴药匙镊子四瓶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试管玻璃片研钵水硫酸铜晶体硫木炭铝箔【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演示实验】检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等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试管迅速把快要熄灭的木条伸进管口。学生观察比较木条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的现象。思考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点评】从所学的光合作用实验入手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生物中有化学,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点燃【提出问题】是否其它物质在纯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学生设计实验,进行交流】【指导实验】从五个方面比较观察硫、木炭、铝箔三种物质及其发生的变化。学生实验并根据现象完成下表【引导思考】上述三种物质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分析】1、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在纯氧气中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2、光合作用实验中,木条在空气中只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复燃的原因【点评】通过对三种物质在常温下、空气中点燃后、纯氧气中点燃后的现象,生成物的色、态、味等一系列有目的的思维性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猜谜语】以下是指哪种物质发生的变化并做出解释黑块块,烧就红,投入宝瓶仙气中,金光耀眼银光闪,无影无踪瓶中空,一杯钙泉入宝座,化作牛奶无人用【点评】谜语中包含的内容既有前一课题的探究成果,又有本节课的新成果,猜出了课堂的高潮。【指导书写】以硫燃烧为例,写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的方法硫氧气二氧化硫点燃SO2SO2【学生练习】采取同样方法写出铝、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板演)铝氧气氧化铝碳氧气二氧化碳点燃点燃ALO2AL2O3CO2CO2反应前反应后物质色、态在空气中放置在空气中燃烧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气味、颜色、状态)硫木炭铝箔【反思小结】1、我们在探究氧气性质时,为什么要用纯净的氧气2、整理出你本节课的体会,你未解决的问题和你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二课时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复习引入】学生板演写出硫、铝、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学生分析】上述三个变化中,每一变化前后的物质是否相同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师生归纳】上述三个变化中,变化前后都有新物质生成,称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生活中的钢铁生锈、石蜡燃烧,变化后都生成了新物质,都是化学变化。【补充实验】1、水蒸气变成水蒸气,又冷凝成水。2、块状硫酸铜在研钵中研成粉末状。3、将一张纸撕成碎片。【点评】了解想真正观察某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就要排除其它物质的干扰。通过对比可以认识事物,区分两类变化的本质特征。【学生分析】上述三个变化中,与硫、碳、铝的燃烧的变化有何不同【师生共同归纳】上述三个变化中,变化前后的物质相同即没有新物质生成,称为物理变化。生活中,木材制成桌椅、湿衣服晾干等变化都为物理变化。【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点评】理解化学反应、物理变化概念的实质,并能举出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体会化学反应处处存在于生活中。【学生思考】化学变化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新物质生成【投影】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图片或影片。【练习】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灯泡发光2、石蜡熔化3、石蜡燃烧4、光合作用5、动植物的呼吸【点评】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思维。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观察比较】说出硫、木炭、铝燃烧及文字表达式的所有共同点,并列成下表相同点归类或命名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称化合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称氧化反应生成物都叫氧化某称氧化物反应条件都是点燃变化现象都有发光或放热。【教师】化学变化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分析】练习中3和5都是氧化反应,但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归纳】缓慢氧化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缓慢氧化。【投影练习】下列四个反应中,属于化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水氢气氧气B、氢气氧气水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三、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阅读】化学性质的概念并与物理性质的概念对比。【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投影资料】学生装根据资料中氧气的用途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1、氧气的三态2、氧气的收集方法之一向上排空气法。3、氧气的收集方法之二排水法。4、氧气的用途之一如图所示装置是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用到的类似装置,已知瓶中盛放半瓶蒸馏水,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该装置使用时可以从A处导管口冒出气泡的速度来判断输出氧气的速度。根据资料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在常温下为_色,_态,固态、液态为_色。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氧气_溶于水(填“易”或“不易”)。【点评】通过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收集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并教会了学生一种归纳知识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四、学生相声表演氧气趣谈【点评】以相声结尾,融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于一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掀起了课堂新高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是“快乐学习”【总评】本课题以学生自主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问题为中心,从测定光合作用中氧气的生成入手,体现学科渗透,使学生感到亲切,同时也创设了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除本条外其它物质是否也能在纯氧气中燃烧得更旺。通过表一中一系列学生有目的的思维性观察活动,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并引用通过描述木炭燃烧的猜谜语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活跃了课堂气氛。该课改变了传统的先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再根据它的性质介绍用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一些氧气的用途、收集方法等,归纳它的物理性质,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也教给了学生一些归纳知识的方法,教师真正起到了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最后,通过一段相声氧气趣谈作为本节课的结束,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盼望着再上下一节化学课。该课题的最大特点是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自主活动充分,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学到了技能,与新课改精神不谋而合。点评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孙明槐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点军一中闵静周嗣宁背景资料相声氧气趣谈甲跟您请教一个问题。乙您太客气了,凡是我知道的甲您说,要是不给您饭吃,您能活多少天乙这叫什么问题呀我一天也活不了甲您太谦虚了。乙我这是谦虚呀谁不吃饭活得了哇甲您就活得了要死也得这数(伸五指示意)。乙五天甲您还是谦虚乙我这还谦虚啊甲对了。像您这身体只要不断水,您准能打破饿五周才死的世界最高纪录。乙这还有世界纪录呢甲当然有了。您不妨试试,说不定能超过它乙还留着你超吧,我这就饿得慌了。甲那您知道要是不喝水能活多长时间吗乙那你给吃的不给吃甲给。给巧克力饼干。乙给巧克力饼干)那没什么问题了,我最爱吃这种饼干了。喝水不喝水的,无所谓甲无所谓哼,告诉你,你顶多也就活这数(伸手张开五指示意)乙五周甲五周呀你活五天就不错了乙得,这回省得我“谦虚”了。甲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嘛乙是有这么句话。甲还有比水更重要的呢乙更重要什么呀甲空气。你知道你不喘气能活多久吗乙活多久呀,甲也这数(伸手张开五指示意)。乙哦,也是五天。甲五天呀,你早“臭而不可闻也”了(掩鼻示意)乙都“味儿”了那五小时。甲五个钟头那你早挺得笔杆条直的了(两手紧贴体侧,翻眼示意)。乙那五十分钟甲五十分钟嘛乙行了。甲你销户口去吧,活人没你这一号了。乙那多少时间啊甲五分钟一人缺氧超过五分钟就凶多吉少了乙是啊。甲由此可见氧气有多么重要。氧气的氧原来的写法就是气字头下面一个养活的养字,就是说“氧气者,养人之气也”乙他还转上了甲据医学部门研究人平时呼、吸一次的气量各约500毫升,氧气占100多毫升。每分钟按16次算,每天还要空气11500升,氧气2300升才行呢。乙哎,氧气既然养人,那我买个氧气瓶,平常也好多吸着点甲吸纯氧你要不行了吧乙没有。我想像喝牛奶那样增加点营养,长快点。甲你要真这么办,可能死得快点。乙怎么呢甲你没事老玩命吸纯氧,那就会使你体内氧化反应加剧,你就会头痛,头昏加恶心,眼花、耳响,不认人,脸色苍白出虚汗,浑身乱颤带抽筋(表演)乙啊那我还是吸空气吧,纯氧太厉害了。甲当然了。要不书上就说“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相当活跃的气体,它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发光放热”啦乙嗯,是有这么一段。甲你没做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红热木炭,剧烈燃烧,变为白热,温度极高。(抓起乙手抚摸)矫嫩小手,差点烧焦”乙谁是娇嫩小手呀甲硫在氧气中燃烧也是啊“燃硫入氧,燃烧变旺,火焰蓝紫,美丽漂亮。产生气体,可真够呛。”乙嗯,二氧化硫是挺扎鼻子的。甲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也是啊“红磷燃烧,可真热闹,白烟滚滚,亮似灯泡”还是磨砂灯泡呢乙对,是挺像磨砂灯泡的,可惜就亮一会儿。甲铁丝在氧气中也能“剧烈燃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小科学家试题及答案
- 育婴师怎样提高沟通技巧与家长的合作关系试题及答案
- 育婴师多元文化教育试题及答案
- 杂志性格测试题及答案
- 教师资格考试的情感支持与心理辅导能力试题及答案
- 禁止饮酒面试题及答案
- 营养诊断在临床中的实施方案试题及答案
- 法律风险防控试题及答案
- 药检方法与技术分析试题及答案
- 护士资格证考试心理卫生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5年版)解读
- GB/T 18655-2025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 2025年高压电工作业考试国家总局题库及答案(共280题)
-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
- 廉洁合作承诺书(简单版)
- 杭州房建工程监理大纲范本
- DB22∕T 2797.1-2017 玄武岩纤维复合筋及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设计与施工规范 第1部分:玄武岩纤维复合筋
- 庆阳剪纸艺术:演示文稿
- 人居环境学导论
- 钢结构设计总说明(新版)
- 2017年中国陵园墓地市场规模现状分析及十三五投资价值评估报告(目录)-副本-副本(3)-副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