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近郊农村城市化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_第1页
关于对近郊农村城市化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_第2页
关于对近郊农村城市化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_第3页
关于对近郊农村城市化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_第4页
关于对近郊农村城市化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关于对近郊农村城市化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和思考关于对近郊农村城市化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和思考搞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是加快推进“三农裂变”,实现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区在近郊村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还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市城建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近郊村在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原有机制和体制已经明显地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需要了。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抓机遇、创大业、树形象、提素质,解决好我区近郊村的发展问题,加快推进近郊村的城市化建设进程,提高近郊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水平。最近到4个近郊村,针对城市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对调查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近郊村在土地逐年减少后,如何解决自身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一、近郊村的现状1农村劳动力已从过去的单一的农业生产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4个近郊村共有农民2771户,农业人口约9900人;现有耕地509公顷,人均占有耕地公顷。4个村2/8有劳动力5230个,约占人口总数的53;其中以土地为生的有2606人,占劳动总数的;而从事二、三产业、进城打工等方面的人员有2624人,占劳动力总数的。其中进城打工的有92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发展种养殖业的有147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从事个体经营或自谋做生意的有47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在村办企业就业的有64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种点地半年闲的有1724人,占劳动力总数的。从调查情况上看,以土地为生的农业供养人口与从事二、三产业人口基本持平。2二、三产业已经发展成为近郊村主要的经济支撑。从调查情况看,2002年这4个近郊村的农民人均收入总合为6930万元。其中一产收入为713万元,约占;二产收入为2638万元,约占的;第三产业收入为3579万元,约占。随着我区在近郊村大力推进“退一进二增三”步伐,二、三产业已发展成为构成近郊村经济的主导成份。3在城区购房或按规划自建农民规范小区已成为发展必然。4个近郊村有2771户农民,在城区购买住房的有260户。其中,一个自建了两个高标准的规范农民居住小区,全村212户农民有96户进楼;一个村有40余户农民在市内购房,有80余户农民居住在村自建的规范小区内。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近郊村的土地在逐年减少,农民在城区购房或村集体筹资规划自建高标准农民居住小区已经成为3/8发展趋势。4建成了一批服务城市和与完善城市功能相配套的二、三产业项目。近3年来,有2个村,通过多方筹资93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兴隆和建华2个供热中心,并按市规划要求完成了与城市供热系统的扩网改造,按照设计能力总供热面积将达到700万平方米兴隆400万平方米、建华300万平方米;还有一个村于2001年至2002年筹资近1200万元,建成了体育公园。此外,各村还根据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加大了投入,积极改善村屯道路交通环境,使城乡公路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实现了村村通高标准水泥公路。使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二、制约近郊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因素通过调查,目前影响和制约其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因素,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行管理体制落后。随着近郊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目前,4个近郊村,一产业收入只占农民人均收入总合的;而二、三产业收入却占农民人均收入总合的。随着工业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面对农业萎缩、农民失业和农村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的迅速增多,原有的农村管理模式和落后的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城市化建设的需要了,亟需4/8探索与农村城市化建设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模式。2农民就业技能低、适应性差。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低,缺少一技之长,就业本领不强,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郊村农业人口向城市转换速度。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市区的快速扩建,4个近郊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由于在征地过程中对农民基本上是采取货币安置,不能使农民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再就业。目前,这4个村共有劳动力5230人,其中从事二、三产业的只有2624人,约占劳动力总数的,有一半农民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就拿城市化、工业化条件最好的村来说,通过货币安置后,仍有60以上的农民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3相关的扶持政策不配套。一本稿版权属于青年秘书网是金融政策不够灵活。目前,银行对新办企业,尤其是农民办的企业原则上不予贷款,就是给予贷款,也需要多方协调,且审批手续十分复杂。二是税收政策扶持不到位。对刚刚失去土地的农民靠有限的资金筹建起来的企业来说,都负担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国家应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减缓企业压力。尤其是对村办集体企业应积极扶持,促进其快速发展,让失去土地的农民看到生活的希望。4受市控制规划影响。由于这4个村地处近郊受市5/8整体规划控制,使村里一些有潜力的计划项目得不到及时开发,影响了近郊村的城市化建设进程。4个近郊村共有农民2771户,在城区购买住房或居住在村自建规范小区的户数约占村民总数的10。5工业发展速度还不够快,缺少骨干项目。从调研情况分析来看,近年来虽然近郊村在工业项目建设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对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总体看,还存在质量不高、规模较小、增幅不快的问题。尤其是缺少具有形成支柱产业和拉动能力的骨干项目,缺乏过得硬、叫得响的拳头产品。6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眼界不宽。通过调查了解到,一部分农民过多地看重眼前利益,在土地征占问题上期望值过高,打走了一些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失去了发展机遇;再就是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缺乏重商意识和发展意识,想富不会富,热衷于小打小闹、小富即安。有的农民不愿离土离乡另某出路,老守田园,忙完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便无所事事,一年闲半年。调查数据显示,从事农业生产与从事二、三产业的从经济收益上相差7至8倍。如果能够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分离到二、三产业之中,近郊村的经济增长幅度和城市建设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三、加快推进近郊村城市化建设的建议农村城市化建设,是指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农村工业6/8和第三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过渡的过程。具体衡量标准为农村人口城市化,居住环境社区化,生产方式工业(二、三产)化,农民职业非农化,经济收入多元化。1以创新村政管理体制为重点实现利转民。创新现行的村政管理体制,是实现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近郊村农业的逐年萎缩和二、三产业的逐年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原有的村政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了,要从过去以地管人向以钱管人的手段转变。4个村要通过村集体创办实业,建立独立法人,村集体控股、村民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把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紧紧地捆在一起,实行民主监督、集体管理、鱼水相依、互利互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和农村向城市化过渡过程中实现充分再就业,也实现了对农民的有效管理。2以发展工业和与城市功能配套的三产项目为重点,实现农转非。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服务城市的三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形成规模化建设、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实现农工贸、产加销多位一体的集群化发展模式,7/8为农民创造出更多、更广泛的就业空间,尽最大可能把农村富余劳动力都转移到工业和多种经营产业中去,实现农民身份真正意义上的非农化和农民收入的多元化。3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为重点,实现村转城。要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吸纳多种经济成份,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配套功能,使农村尽快变城市,在形象上实现城市化。但由于受市整体规划的限制,在村民居住小区建设上与城市化要求相差较远,还无法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在加大城市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彻底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出路问题。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加强与上级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政策,规划建设好相应的各种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和高标准的农民新村,扩大农民的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居住形式社区化、城市化,农民就业持久化、效益化,让农民真正融入城市。4以加快农村经济组织建设为重点,实现劳动力转移。实现劳动力转移,就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是实现农业人口非农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当前,要以强化农村经济组织建设为重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失去土地的失业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重新组织起来,鼓励他们外出打工、兴办企业、自主创业、8/8从事非农生产,让他们走出土地。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收益,同时也能开阔视野,学习更多致富本领,提高创业、再就业的能力。并会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一同闯市场,从而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5以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就业本领为重点,实现农民多途径增收致富。面对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让农民真正在城市就业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