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是与非2_第1页
职称评审是与非2_第2页
职称评审是与非2_第3页
职称评审是与非2_第4页
职称评审是与非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职称评审是与非2职称评审是与非2在我国,每年有三大考试盛举高考、研考和职称考试。三种考试的规模之大、人员之众,令人叹为观止职称究竟是什么它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好处或代价怎样制定与此相关的公共政策论文联盟在许多人看来,职称是一种职业资格证明。对于我们医护人员来说,高的职称还意味着高的收入和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不错,职称的确是一种职业资格证明。但在更一般的意义上,经济学家倾向于将职称看作是政府对人们从事经济活动进行限制的一种形式。职称制度的目的职称制度的目的,就是认可某些人可以从事某些工作,同时排斥或者不鼓励某些人从事某些工作。就政府对人们从事经济活动进行限制的政策而言,可以有三种不同水平的控制。一是登记,二是资格证明,三是职业执照。在登记制度下,要从事某些工作就必须将名字在官方进行登记,一旦登记之后,就没有任何规定来否定他从事该工作的权利。进行登记的人,并不需要满足某一特定2/13水平的技能;资格证明则是由某些机构发给证书,认定某人具有某些技能,可以从事某些工作。医务工作,行业特殊,资格证明必须具备。而有些行业就不一样了,资格证明也不排斥未拿到证明的人从事该项工作。比如会计师资格证书,它认定某人具有会计工作能力,但这不是说没有会计师证书就不能从事会计工作;职业执照是最严格的一种控制,在这种控制下,只有拿到政府颁发的执照的人,才可以从事某些工作,没有获得执照的人不能从事该项工作。那么,职称评定究竟属于那一种水平上的经济活动限制呢在国家规定的层次上,它属于第二种,即提供职业资格证明。但是,在操作层面,职称评定类似于第三种。以医院现行职称评定为例,没有通过某一等级的职业资格考试,就不能被评聘为某一岗位级别的从业人员。历史上,曾出现多种制度对人们从事经济活动进行限制。比如我国古代南北朝的士族制度,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等,乃至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干部”制度。职称制度与它们具有相同的本质。职称评定制度的社会代价毫无疑问,我国现行职称制度确有一定好处。但是,几乎在其任何一个有利之处,都必须支付大量的社会代价。3/13谈到现行职称制度的好处,大家尽可以列举选拔了人才、规范了人才管理、由政府对人才的能力提供了信用但是,只要考虑到以下一些方面,这些就会黯然失色。付出的社会代价,远远地超过了它所带来的好处第一是关于职称考试的效用。几场考试真的就可以确认一个人的任职资格了吗恐怕未必。且不说有许多工作表现良好的人是考试的“低能”,以及某些工作平平的人却是考试的机器,单就说考试的内容是否合理我们不否认英语的重要,可是就有人天生有学习语言的障碍,而且学的英语临床诊疗也用不上,却偏偏有职称英语跟他为难。几年前一个外科主任职称英语考试作弊,前途尽失。不过我决不相信,那个主任不具备业务素质。再说计算机,职称考试内容往往落后潮流35年,这究竟是要考什么,有人说,干脆叫做考计算机历史罢了。而且,似乎人们也没有选择余地,考文字处理就是WORD,苦了那些用WPS的人,还得从头熟悉WORD。第二,说职称评定规范了人才管理,其本意也许是想说通过考试评定职称以及关于职称评定名额的限制,可以避免医院、企事业滥评职称。但实际上是不是如此呢职称滥评恰是当前我国现存职称制度下的明显现实。职称评定的本意不能得到体现,正是当前的职称评定规则不合4/13理的结果。用博弈论的话说,职称制度提供的规则不均衡,没有人有兴趣去遵守,或者因为规则的不严格执行导致了另外的改进均衡。第三,说为人才的能力提供了信用,其实这是最不可能的事情。那些相信可以为人才的能力提供信用的基本想法是政府有足够的能力来进行提供“人才能力信息”的服务,不会出现徇私问题。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政府可以公正,做事的却是它的公务员,公务员本身没有动力去提高人才能力信息的精度,况且他们无需为信息失真承担责任事实上,许许多多手握评、聘大权的人却可以舞弊职称制度最明显的社会代价不止这些,这仅仅是职称制度本身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已。最明显的社会代价来自于不管职称制度的初始目的如何,其最后都会变成推行该制度的垄断机构的寻租工具。也就是,那些掌握了职称评定权力的机构,就会用这些权力进行寻租。比如指定教材、过高的报名费、不合理费用等等;甚至于,每次考前,各种复习班就已经将答案给出来了,这当中隐含着什么意义呢最近我还接触到的一个例子是,某直辖市人事局由局长一班人马编写了一本创造力开发读本,然后下发文件要求凡今年及以后申报职称的人员必须学习该书并参加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评5/13定职称。这本大约10来万字的内部资料,价格是27元。关于垄断机构寻租现象必然产生,美国著名学者FRIEDMAN早有过论述“不管是登记、证明还是职业执照,这些措施的任何一个几乎都不可避免地要成为牺牲其他公众利益而取得垄断地位的特殊生产者集团手中的工具。没有办法可以避免这个结果。人们能设计出一套又一套的程序上的控制来防止这个结果,但是没有人可能克服由于生产者的利益比消费者的利益更加集中而引起的问题。”而那些从职称制度安排中得到好处的人,也会试图强化这个制度,并试图将登记扩展为发证明,将发证明扩展为发执照。一旦发执照的制度得到建立,那些对推翻既定规章感兴趣的人就会被迫不能施加他们的影响。就好象我在这里写文章反对职称制度,但是我一面还是要在行动上迎合这种制度来取得职称。FRIEDMAN在他的经典名著中,也特别深入地讨论了医疗行业执业审查制度,对这种尴尬、无奈的现象作了透彻剖析。对职称评定制度的态度“人民网”做的调查表明问及“您对我国现行职称制度的建议是什么”时7062人中,认为“保留现有评定方式”的占11,认为“彻底废掉算了”的占35认为“改为只聘不评”的占39,认为“改为其他评定方式”的6/13占15。要求废除职称评定制度的可能也会基于这样一个信念如果劳动者有兴趣从事某项岗位,那么它不应该因为某项规定而不能得到那个岗位。凭什么将一部分劳动者排斥在某些岗位以外呢如果劳动者不具备相应的能力,那么拒绝他的应该是他的组织,而不是规定。既然维护劳动者劳动的权利,那么也应保证劳动者选择劳动岗位的自由。反对废除职称评定的最大理由可能是,认为职称评定是必要的。得承认,要给现在的中国人说明职称评定没有必要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么多年来,职称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已经溶入许多人的价值体系。不过价值上的认同并不表示必要性。国外的经验以及国内一些私人机构提供资格证明的事实表明,私人市场提供的人才能力证明也许更有效职称资格具有同样的道理。因为,私人机构在提供证明信息时需要考虑自己的“信誉”,否则就无法在市场上存活;而实际掌管评定职称者不会考虑“信誉”,因为它是垄断者,它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即便是私人机构提供证明,也应该仅仅将其意见作为参考。因为组织自身对其成员的考察,有时比有关机构提供的证明更重要。7/13假如没有职称评定也许有人担心,如果废除职称评定,以前与职称相关的岗位、报酬等与相应的人员岂不就出现乱套事实证明不会。经济组织自然知道雇佣最合适的人到某岗位。也就是说,“主任医师”还是“主任医师”,但“主任医师”已经不再是职称,而是岗位。医学院遴选教授,也不必受缚于先评后聘,就象中科院,即使是初级职称、中级职称的人员,也有可能通过公开竞聘成为“研究员”岗位上的一员。而一个教授到另一个学校,也可能只能当副教授,这取决于学校自己的意愿。也有人担心,会不会出现滥评滥聘的现象不会。首先是滥评,要防止职称滥评的最好办法,就是根本不要评职称;其次是滥聘,除非是以“自绝发展之路”为目标的组织才会如此,否则谁会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呢。退一步讲,即便组织滥聘现象严重,也不必进行行政干预,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当然,对于国有企业、事业组织,这可能又是一个问题职称还与其他许多制度联系着,比如现行人事管理制度、工资报酬制度等。我国的职称制度实际上是我国特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产物。但是,不论聘与不聘或者聘于何种级别与岗位,都应该是劳动者和经济组织自由合约的结果。市场经济的精神就是保护自由合约的权利从普遍意义上讲如此,对涉及生命健康8/13的医疗行业更是如此论文联盟医生职称之痛文SANXIA120去年,关于上海交大讲师晏才宏的报道,引起强烈反响。这位上海交通大学的普通教师死于肺癌。在他去世后的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千余篇学生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晏才宏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但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其职称还仅仅是个讲师。他的去世由此引发争议。一个学生在BBS上这样写道“我不禁要问究竟如何才是一位真正的好老师”晏才宏的职业身份是一名教师,但在他身上折射出的问题却具有跨越行业的普遍性,在我们医疗卫生领域,类似的发问就时有耳闻医院究竟需要怎样的医生,好医生究竟该如何评价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许多学历很高,论文数量可观的博士不会看病,而那些诊疗经验丰富,深受患者喜爱的医生却因为论文数量不够而在晋升的路上屡屡受挫。一位老医生曾因此感叹现在能发表论文的医生越来越多,9/13而真正能把病看好的医生却越来越少对于一个医疗机构来说,理想的情形,当然是需要既能为患者看好病又能在科研上不断出成果的复合型医生,但如果将这种复合型要求落到每一位医生个体身上,就很难说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了。就如同有的教师的讲座可能座无虚席,有的教师可能不善言辞,但著作等身一样,医生群体里也是有的更善于望闻问切,辨证施治,有的更善于在实验室摸索钻研。本来,医疗机构对医生的考核体系是一种以医疗和科研并重的考核体系,但实际上,这种体系逐渐演变成了单纯以发表论文和出书为指标的考核体系,这样一来,那些看病“很有两下子”的医生其优势就在无形中被排除在某种声称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之外了。而另一方面,当所有的医生一窝蜂地去生产论文的时候,买卖版面,剽窃抄袭也就随之粉墨登场,一些原本是科普、综合性的刊物也看好论文这个“经济增长点”,在征稿信或广告中作虚假宣传,放“烟雾弹”,那些不明就里,急于晋升职称的基层医生纷纷落入“陷阱”,而那些本来是严肃学术性的刊物,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也自觉不自觉放松了刊登论文的尺度和标准,只要付钱就开绿灯放行,试问,这样推出的论文,数量再多,又有什么价值呢难道说,在现有的职称评定体系中,论文真的是非它莫属的“敲门砖”吗对此,一些专家也表达了这样的10/13看法以公开发表论文的数量来决定医生职称的高低,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科研论文可以量化,而看好病,对患者好,却不好量化,你说你看病看得好,做人也做得好,拿什么衡量呢自己说了不算,患者说了也不好算数。一般来说,无法量化的东西一般是不宜作为评价一个人的依据的,特别是这种评价关系到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时。在现实国情下,一旦某个无法量化的东西成为了评价指标,弄虚作假、以权谋私也便有了可乘之机。专家的话或许不无道理,但问题是,用科研论文“一刀切”的办法,虽然在表面上维系了职称评定的某种公平,但实际上却是以牺牲合理性为代价的。如果明知这样一个评价体系不合理,明知其弊端所在,但我们却没有办法解决它,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制度之痛。医护职称的名与实文吴兴人陈强评定职称,有一个名与实的问题。关于名实的涵义,明朝大理学家朱熹作过一个解释“名,声誉也;实,事功也。”职称的名与实,大抵可分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名副11/13其实,二是名不副实,三是有实无名。名副其实毋庸多议;名不副实者,原因种种或因水平虽低一点,但年资已高,当相应照顾;或虑及左邻右舍,某君不放进去,恐“摆不平”;或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虽不搞业务,但倘无高级职称,面子上不好看,便弄顶高帽戴戴,厕身南郭也不在乎;这个问题,也不想展开议论。我们想探讨的是第三种情况有实无名。据报道刚获上海市“三学状元”荣誉称号的群力草药店坐堂医生茅忠谨,由于没有大专文凭,无法参加中级职称评定,其为病人处方权有可能被剥夺。是不是茅忠谨的水平不够行医资格请看事实茅忠谨中学毕业后进群力草药店工作,从一个普通药工做起,经拜师学艺和刻苦钻研,成为上海一位知名的中医药师。二十多年来,他为二十五万人次的病人治病,挽救过许多被判“死刑”的癌症及其他绝症病人。自上世纪末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职称是对一位知识分子的专业水平、学术成就的估衡。评定职称,学历固然是一个重要条件,但实绩、事功更不应忽视。鉴定一位医生的医疗水平,除看他读过多少书外,更要看他治病救人的真本事。像茅忠谨这样的“三学状元”,自学有成,事功卓著,十年劳模,不大寻常,理应评定相应的学术职称。职称评定的本意是为了鼓励知识12/13分子施展自己的才能,像茅忠谨这样的专家倘榜上无名,岂不是适得其反如果进而不准许他行医处方,那更是对大批自学成才者的致命一击,更无益于治病救人的事业。而与此相仿的是一种让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广大农民缺医少药,另一方面,大批民间中医却又因得不到行医资格而困守家中。杭州一名老中医,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时在祖方基础上研制“疏肝消积散”,为许多肝癌、胰腺癌病人解除了痛苦。行医35年成果累累,却一直没有职称,考取的执业资格又被撤消,丧失了行医权利。湖南一老中医多年来一直为十里八乡的农民看病,其资格和执照近来被注销并处罚款和没收药品。上海一位五代名医传人,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