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融合论文关于信息融合教学模型的效果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信息融合论文关于信息融合教学模型的效果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信息融合论文关于信息融合教学模型的效果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信息融合论文关于信息融合教学模型的效果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信息融合论文关于信息融合教学模型的效果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融合论文关于信息融合教学模型的效果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要:该文采用实验的策略,分析运用新教学模型和运用传统教学模型效果的优劣,结论显示,运用新型教学模型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融合;教学模型;效果 1009-3044(xx)29-6591-04 本人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做实验教师多年,这为信息融合教学模型的实施提供了支持。因条件有限,为检验新模型和传统模型的效果差异,我只选择了一个大学物理实验项目杨氏模量的测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运用信息融合教学模型和运用传统教学模型的实施效果。 1 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的课程描述 1.1 课程开展说明 1.2 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实验组,采用了信息融合学习模型,来增强学生接受能力、操作能力,挖掘并激发学生的潜能1。首先,利用学院的网站资源,把杨氏模量的测量相关的仪器介绍,原理说明,操作流程已经实验注意事项的视频资料,放到网站上,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前必须预习观看。同时,在网站上还有很多该实验的背景资料,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获取课外的扩展知识。平时,老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现代通讯设施(微博、*等)进行互动,让他们随时讨论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课程的相关理由,这样可以了解更多杨氏模量的测量策略及其前景应用的知识,把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从过去的传统课堂延伸到丰富多彩的课外,从而,也促使学生学习目的发生变化,不再是为了来修学分,应付考试。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独立深思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2。 2 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 2.1 杨氏模量的测量内容分析 在对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课程的初步分析后,下面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说明,详见表1。 (2)学会杨氏模量的测定的仪器操作规范。 (3)理解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的基本原理。 (4)通过拉伸法测杨氏模量,熟悉数据处理应用。&课程分析&学习本实验课程的学生,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他们不同的地域,在高中学习物理的基础各不相同,各自的学习能力及个性都存在差别,而且,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也有很大的差异,经济发达的地方明显比经济落后的地方的学生掌握的更多更好。但是,经过大一一个学年的学习,对于物理基础实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都有较大的提升,大部分同学对本实验的开展,障碍都不大 3。&教学方式&自学、课堂讲授、网络学习。&学习活动&预习并做预习报告、资料收集、讨论交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课堂讲授、理由解决、深思作业等。&学习资源 &自编教材大学物理实验教程;视频资料;网络资料。& 2.2 杨氏模量的测量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信息融合教学模型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表 2 所示): 2.3 杨氏模量的测量活动设计 根据信息融合学习的理论基础,针对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课程的内容,笔者对信息融合学习活动进行了设计,具体设计详见图1 所示。 2.4 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的学习支持 本实验的学习支持,主要是大学生物理实验中心的实践教学网和海量互联网资源。在课前,要求学生浏览学院实验中心的网站,并观看杨氏模量的测量的相关教学视频,同时,通过互联网,查阅实验相关的资料,了解本实验课程的大量背景知识。 在正式课堂教学时,老师先收取学生预习报告,并提问学生,检查是否达到要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对实验原理做简要说明,然后对测量过程进行讲解,重点突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仪器调整的步骤,和关键环节;其次,跟踪学生实验过程,发现学生出现的误操作和不明白的地方,提供适当帮助。当然,教师要尽量少参与学生的实验过程,鼓励学生多独立深思,培养独立解决理由的能力。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过程繁琐,步骤多,需要学生有耐心地学习与操作,鼓励学生,增前自信,相信自己能顺利把实验完成。 在课后,要求老师及时和同学们交流,这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运用*、微博和E-mail等形式与学生互动,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实验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作业情况,还可以进行课后答疑等。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利用互联网进一步学习杨氏模量的测量的最新进展以及应用情况等4。 2.5 教学评价 杨氏模量的测量教学评价,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1)实验的预习情况。 2)实验过程,学生纪律,操作规范和数据收集合理性。 3)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数据处理是否正确。 4)实验效果分析。 3 实验的效果分析 在信息融合学习课程实施结束后,我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把实验组和传统组的学生对照分析,发现两组学生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别。 3.1学生对学习课程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我们发现,实验组学生对学习的课程满意度显著提高,说明信息融合学习模型的实施是有效的。传统组学生比较对照组后,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组学生对学习过的课程满意度无明显变化。在实验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的里克特量五点问卷对学生进行测量。主要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认可、研究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情况进行测查。 表3是实验组与传统组学生对课程实施后的满意度评估结果。实验组的总体评价为 3.68,显著超过平均水平,说明新策略的实施情况是非常有效的,但在创新能力条目上的得分为 2.12,略低于平均水平,分析理由,可能是因为本次研究的时间较短,课程实施只有 8 周时间,而创新能力的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