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1页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2页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3页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4页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对促进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须要有所了解,并且要不断完善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并更好地发挥作用。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制约发展的因素、发展趋势等我国目前环境监测的现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常规监测、自动监测为基础的技术装备、技术标准、技术人才的环境监测体系,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监测网络,拥有2300多个环境监测站和 4.7万余人的环境监测队伍。环境监测的作用日益显现,能力建设突飞猛进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在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土壤调查、宏观战略研究、水专项等重点环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监测能力不强,监测水平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1. 环境监测技术力量相当薄弱:队伍素质与紧迫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不相适应。受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环境监测人才的引进、管理、培养等都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进人把关不严。有些监测站难挡领导的“批条”和“招呼”,被动地接纳了不少人员,加之政策性的人员安置和对内外“关系” 的片面照顾等,造成“人满才乏”。近年来,虽然有一些大专院校环保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但大多数二、三级站由于编制已满或超员,为了“减负”,过分考虑眼前利益得失,只得采取保守办法,能缓则缓,能推则推,致使人才青黄不接,人员结构极不合理。复合型中高级人才匮乏,在新添置的先进仪器设备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另外,人才环境不佳。多数监测站在社会上缺乏竞争优势,需要的人才进不来 ,是人才的留不住。2. 环境监测能力相对滞后:( 1 )环境监测仪器不足甚至老化: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企业有140余家,年产值4.8亿元,约占全国环保产品产值的2.3%。环境监测仪器的主要产品是各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监测、噪声与振动监测、放射性和电磁波监测仪器。我国生产的烟尘采样器、烟气采样器、总悬浮微粒采样器、油份测定仪、污水流量计等环境监测仪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比例。国产大型实验室用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气相色谱仪等监测仪器自动控制技术采用程度较低,关键零部件尚依赖进口。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是中小型企业生产,产品基本集中在中低档的环境监测仪器,远不能适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1)技术档次低,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规模效益差;2)产品质量不高,性能不稳定,一致性较差,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3)研究开发能力较低,在线监测仪器的系统配套生产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2 ) 环境预警应急监测能力差:只有个别地市配备了应急监测车及其配套设备,出现污染事故时,难以做到反应快速,加上缺乏对污染源的自动监控和流动监测能力,不能适应环境管理和决策需要。( 3 ) 监测人员知识结构老化, 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监测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新的科学技术不断被应用到环境保护事业中,监测技术、监测方法在不断更新、完善、提高。这一切都要求监测人员不断的更新业务知识,做到与时俱进。目前,监测机构举办的业务培训太少,即使有,往往延伸到省、市级就结束了, 县级监测部门很少有机会参加,导致监测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拔尖人才匮乏,科研能力不强,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3. 环境监测质量有待提高:各级环境监测站普遍存在重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轻环境监测的全程序质量管理,监测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尚且薄弱。质量体系不能得到有效的运行。4. 某些监测技术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自“十一五”以来,基层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过去所使用的许多监测方法虽然简易但获得的数据已不准确,利用原来的监测设备、监测手段已不能满足环境发展的需要,改进监测方法已成为一种趋势。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所监测的项目不能完全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的特征。现有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当样品的浓度水平不同、基体不同时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由于受仪器装备的开发和研制水平的限制,一些污染物尚缺乏一些标准的分析方法,需要我们去开发准确、定量、快速的分析方法。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2200多个监测站,行业监测站2600多个。国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站103个、酸雨监测网站113个、水质监测网站135个。此外还建有噪声监测网、辐射监测网、区域监测网等。 到2005年,国控环境监测网络调整为:环境空气监测网站226个,测点数793个;酸雨监测网站239个,测点数472个;水质监测网站197个,监测断面1074个;生态监测网站15个。我国已制定各类国家环境标准410项,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我国的环境监测也正在飞速的发展,其发展趋势为:1、以目前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2、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3、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4、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5、环境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 6、环境监测仪器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以上就是我国环境监测总体上的基本发展趋势,并且根据国内外的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历史,规律及特点,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趋势具体有如下几个:1、 在环境污染物的分析项目上,将以监控有机污染物质为主: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已非常严重。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已成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适时、全面 、系统地开展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已刻不容缓。2、从监控介质上将对水悬浮物沉积物大气生物界面整个体系的有毒有害“三致”物质作全面监控:基于多种有毒污染物如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类、某些重金属等在环境介质中能积累、迁移、转化的事实,要保障环境安全 ,不能局限在只对水质加以监测、保护 ,还要考虑与水体相关的环境介质、水、悬浮物、沉积物、大气、生物界面的综合作用。3、在监测分析的精度上将向痕乃至超痕最分析的方向发展: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其浓度虽然很低但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因此要想控制这类污染物质,必须先发展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技术,掌握其污染现状 。4、在监测分析方法上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向分析项目系统化方向发展:5、连续自动化和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将得以广泛应用,监测分析仪器趋于小型化和复合化:实验室分析技术的发展规律是先由经典的化学分析过渡到仪器分析,而仪器分析又由手工操作发展为连续自动化操作 ,如流动注射技术的应用。此外,由于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对于一些污染事故的现场和污染物排放源的监测,往往急需 回答的不是某种污染物浓度值,而是“是什么类污染物这就要求发展能在现场定性或快速定量的分析技术。6、质且保证和质控制工作将向监测全过程系统化展开:7、实验室管理系统 (l l M s ) 将得到广泛应用:8、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技术的研究将加强:环境监测的成果不能仅限于出具众多的数据而应归纳、总结、提升为服务于管理、社会的综合报告。加强环境质量变化原因分析,是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突破口。应开展环境质量纵向、横向对比,充分考虑环境质量的时间一空间变化规律及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的因素变化等。9、生态评价工作将进一步得以开展;也希望我国的环境监测的技术能够更好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工程贡献更多的力量。参考文献:1.万本太等编著 中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研究仁.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王炳华.美国环境监测五大标准分析方法系列特点. 干旱环境监测;3.强虹.刘增文.彭少兵.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 干旱环境监测; 4.周华荣.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干旱区地理;5.胡冠九. 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6.张凡秀、赵鹏、张思宝.浅析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及对策7.刘天忠同志在全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8月11日8.网址:/view/41560.htmhttp:/bai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