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_第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_第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_第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研究动态 (一)收入差距的测度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如何准确测量收入差距,学术界在收入的定义、收入的度量、调查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争论。江小涓和李辉(2005)认为,针对货币购买力的地区差异,需要对不同地区的收入依据购买力平价进行调整,否则就会导致收入差距的高估。另一些研究则认为,隐性福利往往没有被纳入到收入的统计之中。由于隐性福利往往被相对较高收入的居民所享有,因此,如果不考虑隐性福利因素,就会导致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低估(李实和罗楚亮,2007)。王小鲁(2010)则认为居民收入的统计调查数据存在重大失真,因此居民收入差距被严重低估。王有捐(2010)认为,王小鲁(2010)所采取的抽样方式为滚雪球法抽样,得到的样本是非概率样本不适用于推断总体。并且王小鲁(2010)的样本偏向于居住在较大规模城市、具有较高学历以及从事经营性活动和白领职业的人群比重,会导致居民收入高估。李实和罗楚亮(2011)对高收入人群在样本中的代表性不足进行了处理,从而得到更为精细的估计。研究表明,高收入人群样本的偏差导致了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严重低估,也导致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和全国收入差距的较大程度的低估。此外罗楚亮、岳希明和李实(2011)认为,利用恩格尔系数匹配推算收入的做法缺乏稳健的方法论基础。白重恩等(2015)认为,收入可能存在瞒报,基于扩展消费支出模型,使用2002年至2009年各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估算了隐性收入。在调整瞒报因素后,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为标准计算的基尼系数从原始数据中的0.310.34上升到了0.450.51。由于近几年收入分配及相关政策的变动,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数据对收入分配状况进行追踪测量与研究。(二)收入差距的成因分析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行业差距和地区差距较为明显,这也成为收入分配研究的热点论题。学者们也使用了按收入来源分解的方法、按人群组分解的方法以及基于回归方程的收入差距分解方法等分析技术对收入差距进行归因分析(例如,Deng and Li, 2009)。陆铭和陈钊(2004)的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偏向的政策有关,城市化能够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Sicular et al. (2007)估算了中国的城乡差距以及城乡差距对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分析表明,居住地域以及教育是影响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在行业差距方面,陈钊等(2010)发现行业间收入不平等在1988年至2002年期间,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岳希明等(2010)则对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进行了Oaxaca-Blinder分解,发现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50%以上是不合理的。在地区差距方面,Dmurger et al.(2006)与Wan et al.(2007)分别利用了基于人群组的分解方法以及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指数分解方法,对地区差距进行了分解。然而,这些研究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指数分解方法通常假设教育等个人特征的回报在各个地区是相同的,这无疑与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不符。本课题将采用Deng et al.(2015)发展出的最新分解方法,对城乡差距、行业差距以及地区差距等进行分解分析。这一方法能够将收入差距分解为不同群体之间个人特征的差异和个人特征回报的差异、群体内部个人特征的差异、纯粹的群体效应等部分。(三)收入流动性绝大多数有关收入分配的研究都是在静态或比较静态意义上对单一年份或若干年份观测时点的收入分配状况进行研究,而非一个时间段内部的收入流动性。然而,由于不确定性以及生命周期效应的存在,居民的个人收入状况在不同年份之间往往会有所不同,居民的相对收入排序也会有所变动。而个人收入状况变化的加总,则会引致收入分配状况的动态变化,从而会导致收入差距在短期与长期意义上的不一致性。收入的代内流动性有利于缓解长期意义上收入差距。一些学者对中国的收入代内流动性进行了分析。王海港(2005)考察了中国城乡居民在1989年至1997年期间的收入流动性,发现收入流动性对缩小收入差距有明显作用。Knor和Pencavel (2006)分析了1990年至1995年期间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发现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伴随着收入流动性的上升,且中国的收入流动性要高于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尹恒、李实、邓曲恒(2006)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在1995年至2002年间的收入流动性,发现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性整体上在下降。孙文凯等(2007)对1986-2001年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村居民呈现收入流动程度随时间先增大后逐渐稳定的趋势;农村收入流动性始终大于城市收入流动性。概括而言,对中国收入流动性和动态收入分配的研究多停留在估算和描述收入流动性这一层次,还缺乏深入的分析。此外,在收入的代际流动性方面,国际学术界对此有着大量研究,可以考察父母亲的收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子女的收入。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Deng et al., 2013),学者们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估计只更新到了2005年。但是研究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献并不多见。此外,当前的文献在挖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内在机制方面尚显不足,从而难以为促进机会平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四)再分配政策政府的再分配政策无疑促进了收入差距的缩小。王震(2010)研究结果表明,新农村建设净补贴的逐渐增加,不但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而且起到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岳希明等(2014)发现整体税制是累退的,不仅无法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反而加剧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Gustafsson和Deng(2011)分析了低保对缓解贫困和缩小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尽管低保的瞄准精度较高,但低保对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极为有限。然而,相对于收入分配状况的测量、收入分配的成因以及收入流动性的分析,学者们对再分配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类似研究通常局限在对减去税收和补贴前后的收入分配状况的简单比较,未能考虑到税收和补贴的间接效应,因而,难以得到再分配政策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的准确估计。7 参考文献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中外参考文献。1 Deng, Quheng and Li Shi, “What Lies behind Rising Earnings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Regression-based Decompositions”, CESifo Economic Studies, 2009,55 (3-4): 598-623.2 Sicular, Terry, Yue Ximing, Bjorn Gustafsson and Li Shi,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Inequality in China”,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Volume 53, Issue 1,2007, pages 93-126.3 Dmurger, Sylvie, Martin Fournier and Li Shi, “Urban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Revisited (1988-2002)”, Economics Letters,2006, 93, 354-359.4 Wan, Guanghua, Lu Ming and Chen Zhao,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within China”,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07,53, 35-59.5 Deng, Quheng, Bjorn Gustafsson and Li Shi, “Decomposition of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A New Method and Applications to Urban China”, submitted,2015.6 Khor, N and J. H. Pencavel, “Income Mobility of Individual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Volume 14, Issue 3, 2006,pages 417-458. 7 Deng, Quheng, Bjorn Gustafsson and Li Shi,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Persistence in Urban China”,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Volume 59, Issue 3, 2013,pages 416-436.8 Gustafsson, Bjorn and Deng Quheng, “Di Bao Receipt and its Importance for Combating Poverty in Urban China”, Poverty & Public Policy, 2011,3(1):1-32.9 Brandt, Loren and Carsten Holz, “Spatial Price Differences in China: Estimates and Implicat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06,55, 43-86.10 江小涓,李辉,我国地区之间实际收入差距小于名义收入差距加入地区间价格差异后的一项研究,经济研究,2005(9).11 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比较,2010(48).12 王有捐,也谈居民收入的统计与调查方法,国家统计局网站,2010.13 李实,罗楚亮,中国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对修正样本结构偏差的尝试,经济研究,2011(4)14 罗楚亮,岳希明,李实,对王小鲁灰色收入估算的质疑,比较,2011(52).15 白重恩,唐燕华,张琼,中国隐性收入规模估计基于扩展消费支出模型及数据的解读,经济研究,2015(6).16 李实,罗楚亮,中国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对修正样本结构偏差的尝试,经济研究,2011(4).17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研究,2004(6).18 陈钊,万广华,陆铭,行业间不平等:日益重要的城镇收入差距成因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中国社会科学,2010(3).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