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及其特征_第1页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及其特征_第2页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及其特征_第3页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及其特征_第4页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及其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及其特点二战以来,日本经济在战争废墟上实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被称为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简称“日本经济奇迹”。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一直持续低迷。本文在谈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轨迹的同时,分析了高速发展的原因和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然后分析了日本经济模式的当前问题、解决方案及动向,最后,无论如何处理过去经营得最好的经济体制,如果不能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将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日本经济;日本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经济问题展望列表一.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特点3(a)经济复苏阶段(1945-1955)4(b)经济快速增长期(1955-1973年)4(c)经济稳定增长期(1974-1990) 4(d)经济衰退(1991-2000) 51.企业产能过剩52.科技创新的体力不足。3.产业结构调整延迟54.经济体制调整错误6金融机构有巨大的不良贷款66.财政危机严重,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减弱6二、日本市场经济模式6(a)日本的产业政策6(b)日本洪县经济政策。71.在财政方面,日本的财政权大部分由中央控制72.财务方面73.企业特性7三、日本当前的经济问题7(a)公司治理职能的停滞7(b)长期就业制度阻碍了企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c)主要银行系统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下降8四、日本经济发展前景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废墟上迅速恢复和发展。文章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轨迹开始,分析了高速发展的原因和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然后分析了日本经济模式的当前问题、解决方案及其趋势,最后总结了过去无论如何运行的经济体制不能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将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桎梏。一、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阶段及其经济特点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经济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战争废墟中经过近10年的艰苦斗争,日本经济恢复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战前的水平。从1955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进入了高速增长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经济的奇迹归功于政府持续的贸易入境政策和企业体在上面制定的发展战略和增长机制。截至2002年底,日本在3个重要领域坚持世界第一。是对外贸易顺差达9.9万亿日元,对外贸易顺差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为4697亿美元,是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对外净资产(净负债)馀额为175.3080万亿日元,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这样,基础条件恶劣、制造战争、受战争影响大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见图1)图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1950-2003)资料来源:根据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 yearbook。(a)经济复苏阶段(1945-1955)战后,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惫的状态,劳动矿业生产水平只有1941年当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席卷了全国。当时统治日本的联合国军队以经济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的经济控制权、确立劳动权利等三项政策。经济环境改善后,美国开始致力于帮助日本重建经济。韩国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别需求”极大地鼓舞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产业的潜在力量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b)经济快速增长期(1955-1973年)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经过战后复兴期,高速增长。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后期,在大约20年的高速增长期内,经济发展速度平均保持在10%以上。在对外经济环境方面,进入20世纪60年代,日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控制。1964年,日本成为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进行外汇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个条约国。接着日本开始资本流动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合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日本经济和日本人民的生活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c)经济稳定增长期(1974-1990)日元在1971年末保持固定汇率约20年后首次上调16.8%,从1美元上升到360日元兑1美元308日元。1973年2月美元贬值,日元上升到1美元对260日元。到了同一个年末,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原油价格暴涨了4倍,各种基本产品价格也暴涨了。日元升值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的双重因素对大幅依赖原材料进口的日本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1978年秋天,日本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1979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经济滑坡、物价上涨事态再次发生,但由于更好地总结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当时的教训,不到一年就从根本上消除了石油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没有出现大滑坡。20世纪80年代上半叶,以经济低速增长为前提,日本开始健全财政制度,扩充社会资本,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经济政策的取向也从追求快速发展转变为追求经济活动质量提高的方向。到1985年底,日本的经常收支达492亿美元。(d)经济衰退(1991-2000)进入1992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发生了经济危机。1992-1998年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其中1997,1998年为2年负增长率。像自然的一切事物一样,日本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有客观必然性。1.企业产能过剩大规模设备投资是支撑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当时这一因素的作用大大减弱,日本的很多产业已经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企业不得不减少设备投资。1998年日本的民间企业设备投资比1997年减少了12.4%。日本企业的过剩设备和过度投资。由于国内供应超过需求的局面,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受到了阻碍。2.科技创新的体力不足追赶型国家日本的经济发展主要是进口欧美的科学技术成果,实现消化和创新,而对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却被大大忽略了。因此,在当今需要技术革新的情况下,日本没有这样的后盾。日本的科研经费也不少,但80%以上的资金投入到民营企业,长期重视技术开发,进行经验学研究。而且,在广泛吸收和引进海外优秀技术人才方面,日本的吸收能力远低于美国。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日本追赶战后形成的欧洲和美国型的产业结构越来越暴露出其局限性。主要问题在于相对优势产业、相对劣势产业和非贸易部门之间存在生产力和效率的巨大差距,从而形成了日本的产业结构上的“三重重塑建模”。劣势产业方面的输入低于优势产业的输出,导致了大量贸易赤字,带来了日元升值压力;优势产业要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这种循环引发了国内“产业空洞化”现象,国内各部门的成本上涨限制了新兴产业的创立。4.经济体制调整错误日本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国家,为了弥补战后市场的缺陷,实施了广泛的国家限制。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和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进行,当初政府制定规制的基础开始减弱,规制系统的负面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国家规制的大量存在限制了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后发效应的消失和“制度疲劳”的出现暴露出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问题。金融机构有巨大的不良贷款。要想尖端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就必须对金融业,尤其是风险投资,进行大胆的支持。“泡沫经济”的崩溃使日本金融机构背负着沉重的不良贷款负担。截至1998年9月末,日本所有银行不良贷款为73270亿日元。因此,银行不肯向企业贷款,无论如何回收以前解决的钱,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导致很多企业破产。财政危机严重,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减弱了日本坚持推进凯斯主义赤字财政政策,随着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财政收支失去了平衡,日本成为发达国家中财政危机最严重的国家。泡沫经济崩溃后,随着大型经济对策的相继出台,日本的财政条件恶化了。总之,日本经济增长停滞不是局部问题,而是综合的、有组织的问题。放宽企业限制,改革经济体制,才是日本经济恢复增长的根本途径。二、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特殊的经济体制通常被定义为“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模式相比,日本经济模式的最大差异在于日本政府的经济干预和规制的范围、强度和时间比其他国家明显。主要分析日本的对外贸易和产业政策,日本的洪县经济政策等。(a)日本的产业政策战后50年代,财政补贴的80%-90%(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给农林业,剩馀的10%-20%给中小企业和纺织产业,60-70年代给煤炭和海洋运输提供了大量的财政补贴。他们属于一种“防守型”产业政策。一个是对农业等一种低生产力部门提供半永久性保护。二是为纺织产业、煤炭开采产业、海洋运输业等部分夕阳产业提供临时支持,便于结构调整和转移。(b)日本洪县经济政策。1.在财政方面,日本的财政权大部分由中央掌握原则上,各地方自治团体有责任自主经营财政。行政所需的支出由各地区负担。但是,由于地方自治团体没有与所需资金相适应的税收财源,中央税额通常占全部税额的70%,因此中央通过“缴纳地方税”、“地方税拨款”、“国库拨款”等方式,将中央收入的大部分支付给地方自治团体。2.财务方面日本银行的成立始于1868年。1876年修改了国民银行条例,1881年建立了日本中央银行,同年又颁布了日本银行条例。因此,日本银行系统的发展和日本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后日本重建了金融系统。日本现在有两套金融机构,一套属于政府系统,另一套是在日本银行监管下的各种私人银行。3.企业特性日本产业政策的成功与日本企业独有的特性有关。日本企业间竞争的目标不是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而是追求扩大和维持市场份额。由于竞争,单位产品利润和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企业还要扩大生产规模,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在竞争中求得胜利。另外,生产经验的积累形成了日本劳动者的稳定(终身雇佣制)和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制。这两种制度促进了熟练工人传授下层工人的知识和经验。政府还鼓励民间企业投资于清公的教育和培训。三、日本当前的经济问题(a)公司治理职能的停滞最近几年泡沫经济的崩溃,很多企业在破产之前追究企业的经营责任,经常提到公司治理这一术语。从高速增长时代到80年代后期,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内部治理结构。在这种治理结构中,股东们在某种惯例和隐性之间放弃控制权的同时,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经营者身上,管理者不仅有对自己的任免权,还有对董事、监事的任免权。随着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弱化,主要银行对外部的监督功能也在减少。在泡沫经济时代,企业金融倾向于脱离银行向股票市场转移,但是主银行的监督、干预功能没有转移到股票市场,进一步助长了经营者的自由裁量权经营,使企业陷入了困境。(b)长期就业制度阻碍了企业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日本的长期就业制度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内的调整行为和人力资本积累,在经济环境的变化中保持了就业的稳定。但是,这种长期雇佣体制的前提是企业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无法持续扩大经营规模的今天,这种雇佣体制反而成为日本雇佣调整的绊脚石。泡沫经济崩溃后,在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企业保持长期雇佣的努力必然进一步削弱企业经营基础,导致竞争力下降,阻碍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进行,形成新的不稳定就业来源。(c)主要银行系统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下降一般认为,日本的主要银行可以与企业保持长期的交易关系,一方面确保企业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经营效率进行有效的监督。但是,作为主要银行的这种大股东和长期交易者的双重身份,企业可以避免资本市场可能带来的冲击,导致企业经营效率的下降。一些日本经济学家的实证研究表明,与州银行保持紧密关系的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倾向于利息费用负担过高。据调查,隶属于长期交易群的企业比其他企业的增长率低。四、日本经济发展前景日本战后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